第40頁
能夠與愛人一同跳入輪迴之中,我覺得,我的幸福已是如此。在那一刻,所有的恩怨過節,都已成為過往去煙,我的幸福,足以讓我將所有的憤怒放下。從此不再記掛天庭的一切,從此,只做凡塵里一個普通求愛求情的女子。
只是不經意地,想起早入紅塵,不知所蹤的天帝,或者,他的輪迴里,也有旁人不知的執著的幸福在裡頭。
遂含笑走入六道輪迴渡口――――
而三界中有關大神共工與上仙女媧的傳說,終於可以遠去。
然而女媧所不曾料到的是,在她轉世輪迴之後經年,天庭里的神仙在玉帝及王母的帶領下,日日笙歌,時時頌德,久居天外天,不問紅塵事,任天下蒼生淪落於戰亂之中,而上仙女媧與大神共工亦在王母等人的言傳身教下被傳為不入流的小神小仙。唯女媧造人之功不可沒,遂又以女媧真身有蛇尾造言,講其為一蛇尾人身的怪物――如此種種終成傳說,而無論怎樣的傳說,總會被遺忘……
三世佛於靈山之上,輕嘆搖頭――
總是有悲情在呵,為世間傳說的遺忘。
三十四 仙凡守望
灌江口 二郎真君廟 楊戩
所有眾仙中離凡塵最近的二郎真君――楊戩,靜坐於真君廟內,沉思。
距離上次去天庭里晉見玉帝和王母,已經過去很多年了,當日九天之上能夠讓二郎真君――楊戩掛懷關切的人,如今皆已一一離去,守望在離凡塵最近的灌江口,楊戩的心裡除了執著的等待,便只有寂寞。
原來永生,是為仙者早就註定的懲罰。在漫長的遠離紅塵的日子裡,孤獨地看著所愛所關心的人一個個地離去,徒然傷悲,空有一身傲視天下的高明法力,卻不能強求分毫――彼時,除了無力還能怎樣?為神為仙也有他的不得已。
當日女媧以無上法力促使楊戩的那隻笨狗-哮天犬終成正果,晉身為楊戩身邊最高明忠誠的陪伴。或者,在當時女媧就已料到了日後會有永墮凡塵的一天,如果不是身邊還有個忠心耿耿的哮天犬在,楊戩不知道他還能在昏庸無道的玉帝及王母所統轄的天界內沉默多久。
是呵,如今女媧已經遠離,三界內再無人可以阻止他反天的舉動。身為天界第一戰神的楊戩,其真正的實力只有女媧有些了解,如今已沒有人知道,只要他願意,這天下眾生都會成為他手中任意掌控的棋子――只是,所有他曾經深愛曾經關懷曾經尊敬的人,都一個個因為佛的掌控而離去,他不希望有一天,他也成為如佛般讓眾生被利刃割心的無奈之人,他知道若如是,彼時也必將如佛般,承擔著萬千苦果循環。
直到女媧也跳入輪迴渡口之後,楊戩才真的明白,他當日心心念念地牽掛著紫霞,也不過是,在紫霞溫婉的淺笑里,讓他看到了自己從出生起便註定遠離的溫暖的幸福。可惜,那溫暖也已被抽離。
就這樣無悔地居於離凡塵最近的灌江口,不用再去聽玉帝的調宣――女媧已去,天庭內還有誰可以向以戰成名的楊戩發號施令?
在這離父族最近的地方,楊戩才可以找到讓心平和的理由。如今,居於此處,更可以讓他靜心地,守護著跳入紅塵永棄仙位的那讓他痛也不懇去怨恨的授業恩師――女媧。
楊戩想,凡塵里的一草一木都要比天庭里高高在上永生寂寞的仙神們快樂實在的多。為了讓他所愛所珍惜的紅塵蒼生能夠永遠自由而快樂,也為了,讓已轉世的女媧可以在凡塵中順利地找到所愛的人,楊戩義無反顧地堅守離紅塵最近的地方。用他永生的為仙為神的生命,去守望女媧當日甘願放棄仙骨神格用以交換的凡塵自由。
或者,這是他唯一能夠為他所尊敬的女媧所做的事了。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所以佛將一切的苦難一力承擔,佛以為在他的慈悲的掌控中,眾生皆離苦。孰不知,受控所失的自由,卻讓眾生更痛。於是佛終於因慈悲而入地獄,而眾生,亦在佛之慈悲中求索。
楊戩想,就算是寂寞也好孤單也罷,他不要他的掌控造就出另一個紫霞另一段西遊。所以,在天界內楊戩依然沉默。
楊戩執著地守在灌江口,看人世風雲變幻,卻絕不允許任何為神為仙者插手其中,他總記得女媧當日所求的,讓下界蒼生都能夠擁有真正自由的生命!他必將以全力守望在紅塵入口,從此,就讓凡塵眾生擁有真正的自由的生命!就讓他以超越三界諸神眾仙的法力,讓這俗世紅塵跳脫仙神的掌控,從此後,幸福種種悲傷種種,都已是蒼生自由的選擇。
那是蒼生的選擇呵!
下界裡,盛世大唐的繁華終於也開始慢慢地走到了盡頭――
唐貞觀二十三年,大唐太宗皇帝駕崩,太子李治繼位為高宗。彼時吐蕃國君松贊干布和遠嫁和親的大唐文成公主依然在世,唐高宗皇帝授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唐與吐蕃的關係依然和諧。後來,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相繼離世,吐蕃國君由松贊干布的孫子接任。
恰好不久吐蕃與鄰邦土谷渾關係惡化,兩國均上書向唐廷請求論斷是非,而唐高宗皇帝遲遲不予裁決,吐蕃國君按捺不住,遂起兵擊潰了土谷渾。不料這一舉動卻觸犯了唐廷的威嚴,唐高宗皇帝認為在他還沒有作出判決之前,吐蕃就擅自出兵,簡直不把大唐天朝放在眼裡,因此唐高宗在威享元年,派兵征討吐蕃。
只是不經意地,想起早入紅塵,不知所蹤的天帝,或者,他的輪迴里,也有旁人不知的執著的幸福在裡頭。
遂含笑走入六道輪迴渡口――――
而三界中有關大神共工與上仙女媧的傳說,終於可以遠去。
然而女媧所不曾料到的是,在她轉世輪迴之後經年,天庭里的神仙在玉帝及王母的帶領下,日日笙歌,時時頌德,久居天外天,不問紅塵事,任天下蒼生淪落於戰亂之中,而上仙女媧與大神共工亦在王母等人的言傳身教下被傳為不入流的小神小仙。唯女媧造人之功不可沒,遂又以女媧真身有蛇尾造言,講其為一蛇尾人身的怪物――如此種種終成傳說,而無論怎樣的傳說,總會被遺忘……
三世佛於靈山之上,輕嘆搖頭――
總是有悲情在呵,為世間傳說的遺忘。
三十四 仙凡守望
灌江口 二郎真君廟 楊戩
所有眾仙中離凡塵最近的二郎真君――楊戩,靜坐於真君廟內,沉思。
距離上次去天庭里晉見玉帝和王母,已經過去很多年了,當日九天之上能夠讓二郎真君――楊戩掛懷關切的人,如今皆已一一離去,守望在離凡塵最近的灌江口,楊戩的心裡除了執著的等待,便只有寂寞。
原來永生,是為仙者早就註定的懲罰。在漫長的遠離紅塵的日子裡,孤獨地看著所愛所關心的人一個個地離去,徒然傷悲,空有一身傲視天下的高明法力,卻不能強求分毫――彼時,除了無力還能怎樣?為神為仙也有他的不得已。
當日女媧以無上法力促使楊戩的那隻笨狗-哮天犬終成正果,晉身為楊戩身邊最高明忠誠的陪伴。或者,在當時女媧就已料到了日後會有永墮凡塵的一天,如果不是身邊還有個忠心耿耿的哮天犬在,楊戩不知道他還能在昏庸無道的玉帝及王母所統轄的天界內沉默多久。
是呵,如今女媧已經遠離,三界內再無人可以阻止他反天的舉動。身為天界第一戰神的楊戩,其真正的實力只有女媧有些了解,如今已沒有人知道,只要他願意,這天下眾生都會成為他手中任意掌控的棋子――只是,所有他曾經深愛曾經關懷曾經尊敬的人,都一個個因為佛的掌控而離去,他不希望有一天,他也成為如佛般讓眾生被利刃割心的無奈之人,他知道若如是,彼時也必將如佛般,承擔著萬千苦果循環。
直到女媧也跳入輪迴渡口之後,楊戩才真的明白,他當日心心念念地牽掛著紫霞,也不過是,在紫霞溫婉的淺笑里,讓他看到了自己從出生起便註定遠離的溫暖的幸福。可惜,那溫暖也已被抽離。
就這樣無悔地居於離凡塵最近的灌江口,不用再去聽玉帝的調宣――女媧已去,天庭內還有誰可以向以戰成名的楊戩發號施令?
在這離父族最近的地方,楊戩才可以找到讓心平和的理由。如今,居於此處,更可以讓他靜心地,守護著跳入紅塵永棄仙位的那讓他痛也不懇去怨恨的授業恩師――女媧。
楊戩想,凡塵里的一草一木都要比天庭里高高在上永生寂寞的仙神們快樂實在的多。為了讓他所愛所珍惜的紅塵蒼生能夠永遠自由而快樂,也為了,讓已轉世的女媧可以在凡塵中順利地找到所愛的人,楊戩義無反顧地堅守離紅塵最近的地方。用他永生的為仙為神的生命,去守望女媧當日甘願放棄仙骨神格用以交換的凡塵自由。
或者,這是他唯一能夠為他所尊敬的女媧所做的事了。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所以佛將一切的苦難一力承擔,佛以為在他的慈悲的掌控中,眾生皆離苦。孰不知,受控所失的自由,卻讓眾生更痛。於是佛終於因慈悲而入地獄,而眾生,亦在佛之慈悲中求索。
楊戩想,就算是寂寞也好孤單也罷,他不要他的掌控造就出另一個紫霞另一段西遊。所以,在天界內楊戩依然沉默。
楊戩執著地守在灌江口,看人世風雲變幻,卻絕不允許任何為神為仙者插手其中,他總記得女媧當日所求的,讓下界蒼生都能夠擁有真正自由的生命!他必將以全力守望在紅塵入口,從此,就讓凡塵眾生擁有真正的自由的生命!就讓他以超越三界諸神眾仙的法力,讓這俗世紅塵跳脫仙神的掌控,從此後,幸福種種悲傷種種,都已是蒼生自由的選擇。
那是蒼生的選擇呵!
下界裡,盛世大唐的繁華終於也開始慢慢地走到了盡頭――
唐貞觀二十三年,大唐太宗皇帝駕崩,太子李治繼位為高宗。彼時吐蕃國君松贊干布和遠嫁和親的大唐文成公主依然在世,唐高宗皇帝授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唐與吐蕃的關係依然和諧。後來,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相繼離世,吐蕃國君由松贊干布的孫子接任。
恰好不久吐蕃與鄰邦土谷渾關係惡化,兩國均上書向唐廷請求論斷是非,而唐高宗皇帝遲遲不予裁決,吐蕃國君按捺不住,遂起兵擊潰了土谷渾。不料這一舉動卻觸犯了唐廷的威嚴,唐高宗皇帝認為在他還沒有作出判決之前,吐蕃就擅自出兵,簡直不把大唐天朝放在眼裡,因此唐高宗在威享元年,派兵征討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