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張國燾的分析,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表示贊同張國燾的意見。於是,對四方面軍的行動重新作了部署,並電告朱德、陳昌浩來漳會商。

  朱德接到張國燾改變部署的電報,大為吃驚,他在從岷州出發去漳縣之前,發出3封電報:一封給張國燾,對他改變西南局的決定感到“深為可慮”;一封給陝北的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及二方面軍的任弼時、賀龍,說明靜會戰役計劃“現又發生少數同志不同意見,擬根本推翻這一原案”,並表示對此“我不能負此責任”;另一封是給四方面軍的其他不在漳縣的幹部,要他們到漳縣重新開會討論。

  張國燾以辭職相威脅,達到他西進的目的,終於奏效。

  陳昌浩趕到漳縣,見其他人意見一致,也表示同意。

  下午,朱德趕到漳縣,便立即開會,絕大多數人同意張國燾的意見,朱德無奈,只得表示服從會議決議,但要求立即電告陝北林、張、周、毛等。

  張國燾見自己的主張被通過,便一面命令部隊行動,一面起草電報告陝北:

  毛、周、彭並賀、任:

  (甲)我們完全同意國際指示,實現紅軍主力進到寧夏及甘肅北部。

  (乙)並具體實現一、二、四方面軍在這一地區的會合。

  (丙)估計到一、二方面軍能夠牽制的敵力和四方面軍的實力,目前與胡宗南之一路軍在靜、會這一四面受敵之地區決戰是不利的。

  ……時機急迫,千祈採納,並告國際。

  〖JY(〗朱、張、徐、陳〖JY)〗

  〖JY(〗22日22時〖JY)〗

  張國燾在這封電報中,主旨是四方面軍先渡河西取甘西,然後以一部兵力配合一方面軍主力取寧夏。

  看來,張國燾執意要從新疆先打開通往蘇聯的路線。

  電波載著張國燾的這封電報,飛向陝北。

  樹欲靜風不止(6)

  毛澤東一看這電報,火了:“張國燾的老毛病又患了。”

  此刻,怎樣“火”都沒有用,毛澤東隨即冷靜地對張聞天說:“趕快給張國燾發電報,勸一勸。”

  於是,立即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三人的名義給張國燾發電報,陳述利害關係,指出向西北發展的重點是寧夏,不是甘西,國際答應的援助也只說了紅軍到寧夏後從定遠營取,沒說到甘西去取;國際同意紅軍先從鄉村道路去定遠營,取得蘇聯飛機大炮後再攻打寧夏,甘西的城池,特別是甘、涼、肅三州城池堅固,非大炮難以攻克;一、四方面軍分別攻寧夏和甘西,可能顧此失彼,被敵人各個擊破……

  電報發走後,毛澤東又覺得張國燾的這一行動,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因素,有他的政治目的。便接著又於9月24日,以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王稼祥、毛澤東聯名給張國燾去電說:“弟等與國燾間之爭論,應該一概不談,集中全力於內部團結,執行當前軍事政治任務。國燾兄對弟等有何意見,弟等均願鄭重考慮。”並表示,“以布爾什維克精神開展自我批評”。

  這是陝北第一次給張國燾以許諾和安慰。

  張國燾接電後,立即與朱德、陳昌浩、徐向前聯名去電陝北林、張、周、毛及二方面軍賀、任等,這封電報仍堅持西進主張,認為甘北有更多道路通外蒙和新疆,與蘇聯聯繫更為有利,因此占領甘北更為重要;同時認為四方面軍占領甘北,可將胡宗南北引,更有利於一、二方面軍合力占領寧夏。張國燾的意思很明白,他要自己到新疆接通與蘇聯的關係。當然,這封電報在政治上也有了重大轉折,那就是張國燾承認陝北中央的領導地位:

  關於統一領導問題萬分重要,在一致執行國際路線的艱苦奮鬥的今天,不應再有分歧。因此我們提議:請洛甫(張聞天)等同志即用中央名義指導我們,西南局應如何組織和工作,均請決定指示,我們當遵照執行。

  從此,陝北開始以中央的名義指導全黨。

  張國燾雖然在政治上表現出了一種高姿態,一反前一段“只同陝北發生橫的關係”的態度,承認中央的領導地位,但他仍頑固地執行他的西進計劃。也就在同一天,他又給毛、周、彭去電說:

  四方面軍已照西渡計劃行動,通渭已無我軍。如無黨中央明令停止,決照此計劃實施。

  於是,入甘後的西進與北進之爭已最後攤牌了。

  黨內政治鬥爭又一次通過軍事行動上的分歧而白熱化。這是張國燾以辭職相威脅壓制了四方面軍內部分歧後,必然要採取的行動步驟。

  也許讀者對張國燾一面承認陝北中央的領導地位,一面仍與中央對抗感到不可理解。實際上,張國燾承認陝北中央,是為自己闖到新疆與蘇聯接通而留下的一條後路。因為他想,不能給共產國際留下一個是因為他與中央對抗而跑到這裡來與蘇聯接通關係的印象。他是要以此把自己的企圖隱蔽起來,等到與蘇聯接通關係後再視情況制定自己的政治戰略。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只有單獨與蘇聯接通關係,才能談得上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否則,他的政治圖謀只能胎死腹中。

  這一天,陝北中央又接連發出三封電報,採取說服、讓步與命令並用的辦法,力促張國燾北上。先是以毛、周、彭名義電朱、張、徐、陳及賀、任、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