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林育英在會議上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和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莫斯科制定《八一宣言》的經過。根據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制定和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定建立“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頭子蔣介石”。
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會議提出的策略路線概括起來就是:“抗日反蔣統一戰線。”毛澤東十分嚴厲地批評了黨內關門主義,甚至說“關門主義”是“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的忠順的奴僕”。他著重強調,無論是什麼人、什麼派別、什麼武裝、什麼階級,只要抗日反蔣就可以而且應該聯合。
林育英的到來,促成了“抗日反蔣統一戰線”的提出,如果說毛澤東在這之前就有了這種主張,但黨內的關門主義情緒給實施這一主張帶來了一定的阻力,而林育英出現在陝北,無疑是為毛澤東送來了一位助產師。
林育英此次回國,還溝通了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通訊聯絡。他鬆了一口氣,他慶幸自己圓滿完成了共產國際賦予自己的使命。
然而,林育英萬沒有想到,又一個重要角色在等待著他。
自從毛澤東在安塞與林育英相識後,他認定林育英是解決中央與張國燾之間分歧的最佳的也是唯一的調解人。雖然他料定一年後,張國燾會揮師北上,但卻沒有料到在這一重要時刻,林育英會出現在他面前。
一切都在向著有利於毛澤東方面發展。如果林育英不是先到陝北,而是先到了川康,情況恐怕就會變得更複雜,毛澤東的預言也就可能要落空。當然,林育英當初選擇了從蒙古入境的路線,毛澤東當初在危難之中自己單獨揮師北上,命運註定了林育英必然要先見到毛澤東,毛澤東也必然在安塞認識林育英。
這也許是歷史的一種安排。
瓦窖堡會議後,大政方針已經確定,毛澤東現在可以有精力來思考和解決黨內出現的分裂問題了。
於是,毛澤東約林育英作了一次長談。
“你現在回來了,有什麼打算?”毛澤東問林育英。
林育英知道,這是毛澤東在徵求他的意見。他對毛澤東說:“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我已傳達。我黨與共產國際的聯繫也已暢通,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現在,請求中央分配我的工作。我是共產黨員,中央決定我做什麼工作,我都樂意干。”
毛澤東點了點頭,又用商量的口氣說:“目前,中央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做,你看怎麼樣?”
“什麼重要的事情?”
“這件重要的事情還非你做不可。”毛澤東抽了一口煙,心事重重地說,“中央與紅軍領導人鬧了一點彆扭。你是共產國際派回來的,目前只有你做這項工作最合適。”
“怎麼回事?”林育英驚訝地問。
毛澤東望著林育英那副驚訝的面孔,如實地把中央紅軍與四方面軍由合到分的經過向林育英作了介紹。最後,毛澤東把張國燾那封另立中央的電報遞給林育英。
“他怎麼如此不知天高地厚?過去我還真沒有把他看透。”林育英看了電報,非常氣憤。
“目前”,毛澤東接著說,“左路軍指戰員的處境十分危險,要想辦法將他們拉回來。你現在回來了,可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配合我們做工作,力爭左路軍早日回來”。
林育英聽了毛澤東的敘述,也頓生憂慮,馬上說:“我如能起作用那當然好,就怕工作做不好。”
“也許能起作用”,毛澤東又說,“目前,張國燾與我和張聞天、恩來的關係很僵,我們發電去,他聽不進去,朱德、徐向前等同志在那裡很為難,也很吃力。張國燾比較相信共產國際,正好你又是共產國際派來的,你如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做工作,他有可能聽。更何況你和張國燾在一起共過事,有一定的交情,他會相信你的。”
忘卻不了南下的紅軍(5)
林育英仔細一想,感到毛澤東交給的這個任務很重,責任也很大,為了黨和革命的事業,自己應盡力來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
“這樣吧,我盡力配合你和中央做工作。”林育英心裡還沒有多大把握,他只能這樣說。
毛澤東點頭笑了。
1936年元旦,蹲在川西北的張國燾收到了來自陝北中央的電報,這封電報對張國燾另立中央的事未置一詞,只是通報說:“我處不但對北方局、上海局已發生聯繫,對國際也已發生聯繫,這是大勝利。”並告訴他共產國際已派林育英來到陝北。
林育英也以個人的名義給張國燾去電,向他通報共產國際七大精神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策略的決定。張國燾在其《我的回憶》一書中這樣提及他當時收到林育英給他的第一封電報:
林育英到達陝北後,立即致電給我,大意是:他和王明等曾參加1935年7月間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大會對中國問題的討論,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策略的決定。他奉命攜帶密碼,經蒙古來尋找紅軍,已於某月某日到達陝北,完成了第一步使命。他擬由陝北繼續到川康地區來,與我和其他同志會晤,但因交通阻隔,尚不知能否如願等語。
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會議提出的策略路線概括起來就是:“抗日反蔣統一戰線。”毛澤東十分嚴厲地批評了黨內關門主義,甚至說“關門主義”是“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的忠順的奴僕”。他著重強調,無論是什麼人、什麼派別、什麼武裝、什麼階級,只要抗日反蔣就可以而且應該聯合。
林育英的到來,促成了“抗日反蔣統一戰線”的提出,如果說毛澤東在這之前就有了這種主張,但黨內的關門主義情緒給實施這一主張帶來了一定的阻力,而林育英出現在陝北,無疑是為毛澤東送來了一位助產師。
林育英此次回國,還溝通了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通訊聯絡。他鬆了一口氣,他慶幸自己圓滿完成了共產國際賦予自己的使命。
然而,林育英萬沒有想到,又一個重要角色在等待著他。
自從毛澤東在安塞與林育英相識後,他認定林育英是解決中央與張國燾之間分歧的最佳的也是唯一的調解人。雖然他料定一年後,張國燾會揮師北上,但卻沒有料到在這一重要時刻,林育英會出現在他面前。
一切都在向著有利於毛澤東方面發展。如果林育英不是先到陝北,而是先到了川康,情況恐怕就會變得更複雜,毛澤東的預言也就可能要落空。當然,林育英當初選擇了從蒙古入境的路線,毛澤東當初在危難之中自己單獨揮師北上,命運註定了林育英必然要先見到毛澤東,毛澤東也必然在安塞認識林育英。
這也許是歷史的一種安排。
瓦窖堡會議後,大政方針已經確定,毛澤東現在可以有精力來思考和解決黨內出現的分裂問題了。
於是,毛澤東約林育英作了一次長談。
“你現在回來了,有什麼打算?”毛澤東問林育英。
林育英知道,這是毛澤東在徵求他的意見。他對毛澤東說:“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我已傳達。我黨與共產國際的聯繫也已暢通,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現在,請求中央分配我的工作。我是共產黨員,中央決定我做什麼工作,我都樂意干。”
毛澤東點了點頭,又用商量的口氣說:“目前,中央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做,你看怎麼樣?”
“什麼重要的事情?”
“這件重要的事情還非你做不可。”毛澤東抽了一口煙,心事重重地說,“中央與紅軍領導人鬧了一點彆扭。你是共產國際派回來的,目前只有你做這項工作最合適。”
“怎麼回事?”林育英驚訝地問。
毛澤東望著林育英那副驚訝的面孔,如實地把中央紅軍與四方面軍由合到分的經過向林育英作了介紹。最後,毛澤東把張國燾那封另立中央的電報遞給林育英。
“他怎麼如此不知天高地厚?過去我還真沒有把他看透。”林育英看了電報,非常氣憤。
“目前”,毛澤東接著說,“左路軍指戰員的處境十分危險,要想辦法將他們拉回來。你現在回來了,可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配合我們做工作,力爭左路軍早日回來”。
林育英聽了毛澤東的敘述,也頓生憂慮,馬上說:“我如能起作用那當然好,就怕工作做不好。”
“也許能起作用”,毛澤東又說,“目前,張國燾與我和張聞天、恩來的關係很僵,我們發電去,他聽不進去,朱德、徐向前等同志在那裡很為難,也很吃力。張國燾比較相信共產國際,正好你又是共產國際派來的,你如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做工作,他有可能聽。更何況你和張國燾在一起共過事,有一定的交情,他會相信你的。”
忘卻不了南下的紅軍(5)
林育英仔細一想,感到毛澤東交給的這個任務很重,責任也很大,為了黨和革命的事業,自己應盡力來維護黨和紅軍的團結。
“這樣吧,我盡力配合你和中央做工作。”林育英心裡還沒有多大把握,他只能這樣說。
毛澤東點頭笑了。
1936年元旦,蹲在川西北的張國燾收到了來自陝北中央的電報,這封電報對張國燾另立中央的事未置一詞,只是通報說:“我處不但對北方局、上海局已發生聯繫,對國際也已發生聯繫,這是大勝利。”並告訴他共產國際已派林育英來到陝北。
林育英也以個人的名義給張國燾去電,向他通報共產國際七大精神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策略的決定。張國燾在其《我的回憶》一書中這樣提及他當時收到林育英給他的第一封電報:
林育英到達陝北後,立即致電給我,大意是:他和王明等曾參加1935年7月間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大會對中國問題的討論,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策略的決定。他奉命攜帶密碼,經蒙古來尋找紅軍,已於某月某日到達陝北,完成了第一步使命。他擬由陝北繼續到川康地區來,與我和其他同志會晤,但因交通阻隔,尚不知能否如願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