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走出屋外,毛澤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好像是窒息後的第一次呼吸。他的臉毫無表情,木然得像一尊雕塑。毛澤東有生以來,雖然經歷了許多坎坷與驚險,但他的心理還沒有經歷過這種狀態,也不曾面臨過如此嚴酷的局面。當初張國燾違抗中央的命令,擅自率軍南下,有人主張開除張國燾的黨籍,毛澤東沒有同意,為的就是要為將來見面留下餘地。現在,張國燾自己卻把個餘地給堵死了,這就使中共面臨著大的分裂,紅軍面臨著大的分裂,也是繼羅章龍之後,中共面臨的第二次分裂,但這次分裂造成的局面要嚴重得多。對張國燾這種自絕於黨的公開挑戰,毛澤東心裡怎能不產生揪心的痛苦呢?!
“朱老總,你同意張國燾這種搞法嗎?”毛澤東心中又陡然升起另一重憂慮,“不會的,不會的”。毛澤東自個兒搖著頭自言自語。
於是,毛澤東預感到張國燾成不了氣候,他甚至想,有朱老總在那裡,紅軍依然是“朱毛紅軍”,他仍對自己的預言深信不疑。
“這個張國燾,好大的口氣,竟把中央的旗幟扯到他那裡去了。”毛澤東把周恩來、彭德懷、林彪找來,氣沖沖地說道。
“我早就看出張國燾沒安好心。”彭德懷不以為然。
“現在,關鍵是要拿出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黨絕不能有兩個中央。”周恩來不無憂慮地說。
“依我看,現在再不開除張國燾黨籍,已無法向全黨交待。”林彪也很氣憤。
毛澤東卻搖了搖頭,依然在那裡沉思。他第一次感受到束手無策是怎樣一個滋味兒。他思來想去,意識到朱德和劉伯承的處境不是很妙,只能再忍耐一下。於是,他說:“現在,我們剛進陝北,事情比較多,等我們安頓一下,再專門開會研究解決的辦法,但有一個總的原則,給張國燾留一個北上來陝北的面子。”
12月6日,毛澤東離開東村,前往瓦窯堡,準備在那裡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軍事戰略問題,分析全國的政治形勢,確定黨的策略方針。雖然這些大事基本上占據了他的整個思維空間,但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問題,仍然令他頭痛。他作出的四方面軍一年後肯定會到陝北來的預言,受到了挑戰,這樣下去,弄不好張國燾恐怕永遠也不會再與毛澤東見面了。
如果真出現這種局面,中國共產黨的威信將一落千丈。因為後院起火,將會給蔣介石提供難得的攻擊中國共產黨的口實,也將使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面前,失去信任。毛澤東最擔心的是張國燾對外公開他所成立的第二中央,一旦外界都知道這一情況,將會給中國革命帶來巨大的損失。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
毛澤東最後能想出一個拉張國燾北上,並使他取消第二中央的辦法嗎?
張國燾把球踢給了毛澤東
12月8日,當毛澤東從東村到達安塞時,有一個人的出現,卻令他意外地驚喜。
這個人便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
林育英,1933年化名李復之赴莫斯科,擔任了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和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的代表。在莫斯科,林育英參加了共產國際1935年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並參與制定了在中國建立統一戰線的總政策。為了傳達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的指示,恢復已經與中共中斷了一年多的聯繫,共產國際決定由中共代表團派人回國,擔此重任。
從蘇聯回國有東北、內蒙古、新疆三條路線。東北已被日軍所控制,走不通;新疆到內地路途又太遙遠;只有從蒙古入境的路程較近。但這條路線也不好走,要穿過浩瀚的沙漠。最為艱難的是,回國的人身上不能帶一片紙,必須把所有文件印記在腦海里,找到中國共產黨後再口述出來。因此,派回國的人一定要立場堅定,勇敢機智,有應付敵人的豐富經驗。同時,此人還要在中國共產黨內有一定聲望,被國內同志所熟悉和信任。經過反覆考慮,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和共產國際決定派林育英回國。
忘卻不了南下的紅軍(4)
史達林也同意派林育英回國。
季米特洛夫與林育英談話徵求意見時,林育英無條件地接受了這項艱巨而又危險的任務。
他裝扮成商人,化名張浩,踏上了回國的征途。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他於11月初到達陝西定邊縣,並很快與當地黨組織取得了聯繫。然而,定邊縣黨組織的負責人並不認識他,為了慎重起見,定邊黨組織向黨中央發了一份電報,告知有一個叫張浩的人要找黨中央,可否送來。
當時在瓦窯堡的張聞天接到這封電報後,覺得這個張浩可能是共產國際派回來的同志,於是便派人去接迎。
在定邊縣赤衛隊的護衛下,林育英於11月中旬到達瓦窯堡。
“這是林育英同志,他從蘇聯回來。”張聞天向毛澤東介紹身邊這位高大結實的林育英。
“育英同志,你的大名早有所聞,想不到我們會在這裡相識。”毛澤東見到林育英好驚訝。
“你和紅軍的同志們辛苦了。”林育英望著又黑又瘦的毛澤東,很動情地說道。
“你也辛苦啊!你回來了,我們的隊伍里又多了一員大將!”毛澤東深情地拍了拍比他略高一點的林育英的肩膀,便將他拉到自己的身邊坐下,簡單地詢問了共產國際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情況。當毛澤東得知共產國際七大會議決定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與自己的抗日主張不謀而合時,興奮地說:“好,我們常委研究一下,就在最近幾天開個政治局會議。”
“朱老總,你同意張國燾這種搞法嗎?”毛澤東心中又陡然升起另一重憂慮,“不會的,不會的”。毛澤東自個兒搖著頭自言自語。
於是,毛澤東預感到張國燾成不了氣候,他甚至想,有朱老總在那裡,紅軍依然是“朱毛紅軍”,他仍對自己的預言深信不疑。
“這個張國燾,好大的口氣,竟把中央的旗幟扯到他那裡去了。”毛澤東把周恩來、彭德懷、林彪找來,氣沖沖地說道。
“我早就看出張國燾沒安好心。”彭德懷不以為然。
“現在,關鍵是要拿出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黨絕不能有兩個中央。”周恩來不無憂慮地說。
“依我看,現在再不開除張國燾黨籍,已無法向全黨交待。”林彪也很氣憤。
毛澤東卻搖了搖頭,依然在那裡沉思。他第一次感受到束手無策是怎樣一個滋味兒。他思來想去,意識到朱德和劉伯承的處境不是很妙,只能再忍耐一下。於是,他說:“現在,我們剛進陝北,事情比較多,等我們安頓一下,再專門開會研究解決的辦法,但有一個總的原則,給張國燾留一個北上來陝北的面子。”
12月6日,毛澤東離開東村,前往瓦窯堡,準備在那裡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軍事戰略問題,分析全國的政治形勢,確定黨的策略方針。雖然這些大事基本上占據了他的整個思維空間,但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問題,仍然令他頭痛。他作出的四方面軍一年後肯定會到陝北來的預言,受到了挑戰,這樣下去,弄不好張國燾恐怕永遠也不會再與毛澤東見面了。
如果真出現這種局面,中國共產黨的威信將一落千丈。因為後院起火,將會給蔣介石提供難得的攻擊中國共產黨的口實,也將使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面前,失去信任。毛澤東最擔心的是張國燾對外公開他所成立的第二中央,一旦外界都知道這一情況,將會給中國革命帶來巨大的損失。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
毛澤東最後能想出一個拉張國燾北上,並使他取消第二中央的辦法嗎?
張國燾把球踢給了毛澤東
12月8日,當毛澤東從東村到達安塞時,有一個人的出現,卻令他意外地驚喜。
這個人便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
林育英,1933年化名李復之赴莫斯科,擔任了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和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的代表。在莫斯科,林育英參加了共產國際1935年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並參與制定了在中國建立統一戰線的總政策。為了傳達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的指示,恢復已經與中共中斷了一年多的聯繫,共產國際決定由中共代表團派人回國,擔此重任。
從蘇聯回國有東北、內蒙古、新疆三條路線。東北已被日軍所控制,走不通;新疆到內地路途又太遙遠;只有從蒙古入境的路程較近。但這條路線也不好走,要穿過浩瀚的沙漠。最為艱難的是,回國的人身上不能帶一片紙,必須把所有文件印記在腦海里,找到中國共產黨後再口述出來。因此,派回國的人一定要立場堅定,勇敢機智,有應付敵人的豐富經驗。同時,此人還要在中國共產黨內有一定聲望,被國內同志所熟悉和信任。經過反覆考慮,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和共產國際決定派林育英回國。
忘卻不了南下的紅軍(4)
史達林也同意派林育英回國。
季米特洛夫與林育英談話徵求意見時,林育英無條件地接受了這項艱巨而又危險的任務。
他裝扮成商人,化名張浩,踏上了回國的征途。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他於11月初到達陝西定邊縣,並很快與當地黨組織取得了聯繫。然而,定邊縣黨組織的負責人並不認識他,為了慎重起見,定邊黨組織向黨中央發了一份電報,告知有一個叫張浩的人要找黨中央,可否送來。
當時在瓦窯堡的張聞天接到這封電報後,覺得這個張浩可能是共產國際派回來的同志,於是便派人去接迎。
在定邊縣赤衛隊的護衛下,林育英於11月中旬到達瓦窯堡。
“這是林育英同志,他從蘇聯回來。”張聞天向毛澤東介紹身邊這位高大結實的林育英。
“育英同志,你的大名早有所聞,想不到我們會在這裡相識。”毛澤東見到林育英好驚訝。
“你和紅軍的同志們辛苦了。”林育英望著又黑又瘦的毛澤東,很動情地說道。
“你也辛苦啊!你回來了,我們的隊伍里又多了一員大將!”毛澤東深情地拍了拍比他略高一點的林育英的肩膀,便將他拉到自己的身邊坐下,簡單地詢問了共產國際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情況。當毛澤東得知共產國際七大會議決定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與自己的抗日主張不謀而合時,興奮地說:“好,我們常委研究一下,就在最近幾天開個政治局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