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看到這種局面,沒有誰比傑斐遜。戴維斯更高興了!”
眼下,最令他頭疼的事不在前線,不在缺乏得心應手的幹將,而在於他的內閣。
蔡斯是個十分出色的財政專家,對國家也曾有過很大的貢獻。但是,他卻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登上總統的寶座。他先是在黨內發表了一篇公文,說他無意作總統候選人,而後,又向林肯遞交了辭呈。林肯回答說:“朋友們已經把文件交給我了,但我還沒有閱讀。朋友們把他們認為合適的內容講給我聽了,我也並不想詢問更多的東西。
……關於你是否能繼續擔任財政部部長的問題,我只能以公眾事業為出發點來考慮並做出判斷。而從這一點來看,我還沒發現有什麼改變現狀的必要。”
對蔡斯的舉動,林肯表現得十分冷靜,他一貫如此。“蔡斯總是站在反對派那邊,想要向人們證明別人對他的不公正;而他卻決不會不公正地對待別人。其實,通常他的工作完成得不錯,起碼比再換一個財政部長好。不過注意,我這裡說的是‘通常’。現在,他感覺很不舒服,要知道,只有當他成功地搞得別人也不舒服的時候,他才會感覺幸福。其不知,那無論對誰都是種不幸呢!”
一連幾個月,他們兩個人的關係一直都不冷不熱。有時,聽說蔡斯煩躁不安,林肯還會暗自高興。一次,他對一個朋友說:“你是在農村長大的,是吧?那麼你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啦!……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伊利諾伊的一個農場裡幹活,我吆馬,他扶犁。那匹馬原本很懶,可有一段時間它在地里卻跑得飛快,弄得我都有點跟不上它了。到了地頭,我才發現,原來是有隻很大的馬蠅叮在它身上,於是我就把馬蠅趕走了。我兄弟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說,我不忍心讓那匹老馬挨咬。
我的兄弟說:”哎呀,有了它,馬才跑起來的嘛!‘如今,若是有一隻叫作’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茶斯先生,那麼只要它能讓蔡斯先生’跑‘個不停,我就不去趕走它。“
講這些話時,這位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就坐在安樂椅上。當他說“一次,我和我的兄弟……”的時候,仿佛一部描寫生命歷程的小說就要開始,一種客觀務實的風格,躍然眼前,它將不只一次賜福給美利堅民族。這種風格來自於荒涼的西部,來自於人民,它一直和林肯形影不離。最後,在共和黨決定總統候選人時,林肯成功了,正是他表面上的那種遲疑使得懷疑他的人轉而擁護他。人們曾經反感過的那些品質,那種真誠和嚴肅,智慧和審慎,他那慈父般的目光和語氣,那深人人心的演說藝術,再加上他那張飽經滄桑的面容漸漸地贏得了許多人的信任。
他所採取的措施一直是有爭議的,它們被誤解,受攻擊。那麼到底是什麼使他依舊享有人民的愛戴,貼近人民的心靈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當別人向他表示質疑時,他所作的睿智的回答,是他那些仿佛和人民商量似的演說,以及他所寫的那些公開信。在認清了這一點的基礎上,他的朋友們在報紙上刊登了一篇《林肯的故事》,並就此為他的總統競選拉開了帷幕。此間,在接見一個代表團時,林肯講了這樣一段話,這對他的競選十分有利:“我的先生們,我不想在這裡自誇,說自己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人。我只是想起了一個荷蘭老農夫的故事,在一次旅行中,他對同伴說‘在要過河的時候換馬絕非上策’。”短小精悍,一針見血,即便是年邁的老婦也能理解,但同時既尖銳又得當,連富有經驗的律師也會叫好!
六月份,在巴爾的摩舉行的提名大會上,包括蔡斯在內的幾個人突然退出會議,頗令人瞠目。此外,引起震動的就是他們的這樣一段評論:“我們欽佩林肯的睿智,忘我的愛國心以及對憲法的忠誠。過去的幾年裡,他日理萬機,出色地完成了許多任務,此外,我們也十分擁護他的《解放奴隸宣言》!
按照林肯的願望,通過一項憲法法案所證明的這份宣言的合法性被寫進了他的選舉方案。其實,對他的重新當選,這可能是一個最危險的問題了,但儘管如此,他也不願在這個問題上含糊其辭。除了蓄奴州中密蘇里的一些激進共和黨人以外,幾乎所有黨內同仁都再次推舉了他。
他為此寫的接受函言辭十分冷靜:“我認為,重新推舉我作總統候選人並非是對我個人的讚譽,只是大家都相信,要把當前未竟的艱難事業進行到底,我作總統可能比任何其他人都更為合適,他們很難完成這個任務……我的基本思想已經得到了認可,所以,我滿懷感激之情,接受這次提名。”這一次,他沒有再像四年前那樣去請教學校的老師,即便他去了,那位老師也不外乎是勸他再去找另一個人修改,而別人也只會再次推辭,因為若是林肯自己遇到這種事情,他也會這麼做。作為總統,從穿著到辦公時的表情,他無不得時時注意。他不願因為成了下屆總統候選人而影響到今天作總統的尊嚴。
這時,民主黨人內部意見也不一致。一半人主張繼續戰爭,另一半則主張不惜一切代價結束它。法蘭狄甘屬於後者,而西蒙屬於前者,兩派最後只在一點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得出結論說,當前的戰爭是失敗的。這樣,他們所需要的總統既不能是個失敗主義者,也不能是個輕舉妄動的冒失鬼。最好能找到一個被撤了職的將軍,因為這樣一來,那些認為當前戰爭進行得很失敗的人會選他,而那些希望能夠速戰速決的人也會選他。於是,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麥克萊倫的身上。他難道不正是本屆政府的一個最有代表性的犧牲品嗎?此時此刻的麥克萊倫也猶抱琵琶半遮面地暗示說,如果這場戰爭由他領導,情形一定會好得多。對本屆政府在最後一年中取得的勝利,他和民主黨的其他人竭力輕描淡寫。當他們看到,格蘭特又發動了新的進攻,而形勢再次有利於北方時,他們也裝作沒看見,繼續攻擊華盛頓政府,譴責它圍困彼得斯堡,一無所獲,勞民傷財,批評它對巨大的戰爭開支和軍隊中士兵開小差的現象聽之任之。總之,他們的立場十分特殊,他們是想靠在戰爭中削弱民族凝聚力而立足。
眼下,最令他頭疼的事不在前線,不在缺乏得心應手的幹將,而在於他的內閣。
蔡斯是個十分出色的財政專家,對國家也曾有過很大的貢獻。但是,他卻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登上總統的寶座。他先是在黨內發表了一篇公文,說他無意作總統候選人,而後,又向林肯遞交了辭呈。林肯回答說:“朋友們已經把文件交給我了,但我還沒有閱讀。朋友們把他們認為合適的內容講給我聽了,我也並不想詢問更多的東西。
……關於你是否能繼續擔任財政部部長的問題,我只能以公眾事業為出發點來考慮並做出判斷。而從這一點來看,我還沒發現有什麼改變現狀的必要。”
對蔡斯的舉動,林肯表現得十分冷靜,他一貫如此。“蔡斯總是站在反對派那邊,想要向人們證明別人對他的不公正;而他卻決不會不公正地對待別人。其實,通常他的工作完成得不錯,起碼比再換一個財政部長好。不過注意,我這裡說的是‘通常’。現在,他感覺很不舒服,要知道,只有當他成功地搞得別人也不舒服的時候,他才會感覺幸福。其不知,那無論對誰都是種不幸呢!”
一連幾個月,他們兩個人的關係一直都不冷不熱。有時,聽說蔡斯煩躁不安,林肯還會暗自高興。一次,他對一個朋友說:“你是在農村長大的,是吧?那麼你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啦!……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伊利諾伊的一個農場裡幹活,我吆馬,他扶犁。那匹馬原本很懶,可有一段時間它在地里卻跑得飛快,弄得我都有點跟不上它了。到了地頭,我才發現,原來是有隻很大的馬蠅叮在它身上,於是我就把馬蠅趕走了。我兄弟問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說,我不忍心讓那匹老馬挨咬。
我的兄弟說:”哎呀,有了它,馬才跑起來的嘛!‘如今,若是有一隻叫作’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茶斯先生,那麼只要它能讓蔡斯先生’跑‘個不停,我就不去趕走它。“
講這些話時,這位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就坐在安樂椅上。當他說“一次,我和我的兄弟……”的時候,仿佛一部描寫生命歷程的小說就要開始,一種客觀務實的風格,躍然眼前,它將不只一次賜福給美利堅民族。這種風格來自於荒涼的西部,來自於人民,它一直和林肯形影不離。最後,在共和黨決定總統候選人時,林肯成功了,正是他表面上的那種遲疑使得懷疑他的人轉而擁護他。人們曾經反感過的那些品質,那種真誠和嚴肅,智慧和審慎,他那慈父般的目光和語氣,那深人人心的演說藝術,再加上他那張飽經滄桑的面容漸漸地贏得了許多人的信任。
他所採取的措施一直是有爭議的,它們被誤解,受攻擊。那麼到底是什麼使他依舊享有人民的愛戴,貼近人民的心靈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當別人向他表示質疑時,他所作的睿智的回答,是他那些仿佛和人民商量似的演說,以及他所寫的那些公開信。在認清了這一點的基礎上,他的朋友們在報紙上刊登了一篇《林肯的故事》,並就此為他的總統競選拉開了帷幕。此間,在接見一個代表團時,林肯講了這樣一段話,這對他的競選十分有利:“我的先生們,我不想在這裡自誇,說自己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人。我只是想起了一個荷蘭老農夫的故事,在一次旅行中,他對同伴說‘在要過河的時候換馬絕非上策’。”短小精悍,一針見血,即便是年邁的老婦也能理解,但同時既尖銳又得當,連富有經驗的律師也會叫好!
六月份,在巴爾的摩舉行的提名大會上,包括蔡斯在內的幾個人突然退出會議,頗令人瞠目。此外,引起震動的就是他們的這樣一段評論:“我們欽佩林肯的睿智,忘我的愛國心以及對憲法的忠誠。過去的幾年裡,他日理萬機,出色地完成了許多任務,此外,我們也十分擁護他的《解放奴隸宣言》!
按照林肯的願望,通過一項憲法法案所證明的這份宣言的合法性被寫進了他的選舉方案。其實,對他的重新當選,這可能是一個最危險的問題了,但儘管如此,他也不願在這個問題上含糊其辭。除了蓄奴州中密蘇里的一些激進共和黨人以外,幾乎所有黨內同仁都再次推舉了他。
他為此寫的接受函言辭十分冷靜:“我認為,重新推舉我作總統候選人並非是對我個人的讚譽,只是大家都相信,要把當前未竟的艱難事業進行到底,我作總統可能比任何其他人都更為合適,他們很難完成這個任務……我的基本思想已經得到了認可,所以,我滿懷感激之情,接受這次提名。”這一次,他沒有再像四年前那樣去請教學校的老師,即便他去了,那位老師也不外乎是勸他再去找另一個人修改,而別人也只會再次推辭,因為若是林肯自己遇到這種事情,他也會這麼做。作為總統,從穿著到辦公時的表情,他無不得時時注意。他不願因為成了下屆總統候選人而影響到今天作總統的尊嚴。
這時,民主黨人內部意見也不一致。一半人主張繼續戰爭,另一半則主張不惜一切代價結束它。法蘭狄甘屬於後者,而西蒙屬於前者,兩派最後只在一點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得出結論說,當前的戰爭是失敗的。這樣,他們所需要的總統既不能是個失敗主義者,也不能是個輕舉妄動的冒失鬼。最好能找到一個被撤了職的將軍,因為這樣一來,那些認為當前戰爭進行得很失敗的人會選他,而那些希望能夠速戰速決的人也會選他。於是,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麥克萊倫的身上。他難道不正是本屆政府的一個最有代表性的犧牲品嗎?此時此刻的麥克萊倫也猶抱琵琶半遮面地暗示說,如果這場戰爭由他領導,情形一定會好得多。對本屆政府在最後一年中取得的勝利,他和民主黨的其他人竭力輕描淡寫。當他們看到,格蘭特又發動了新的進攻,而形勢再次有利於北方時,他們也裝作沒看見,繼續攻擊華盛頓政府,譴責它圍困彼得斯堡,一無所獲,勞民傷財,批評它對巨大的戰爭開支和軍隊中士兵開小差的現象聽之任之。總之,他們的立場十分特殊,他們是想靠在戰爭中削弱民族凝聚力而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