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他告辭之後,林肯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他。他是我所見過的最安穩的年輕人,比我所認識的任何一個人都更不顯眼。我甚至懷疑,他以前就來過我的辦公室,只是我沒有注意過他罷了。我相信,他在哪都會這樣。惟一能夠證明他行蹤的就是,他所到之處機構都會馬上運作起來。……有人曾經對我說,我應該親自製定作戰計劃,我雖然並不認為自己真的有這個能力,但如果你們真這樣希望,我是會盡力去做的。有人希望我能承擔起這份責任,親自當將軍,對此我會酌情處理。
格蘭特還沒有向我透露他的作戰計劃。我對此一無所知,也不想知道什麼。現在,我十分欣慰,因為我終於找到了一個無需我在一旁敦促就懂得打仗的人作我們的總司令。看看其他將軍都在幹些什麼吧!他們往往是四處走走,觀察觀察形勢,找出自己軍隊缺少的,而我又不能給予他們的東西,而後,跟我說,如果沒有什麼什麼,他們就無法取勝。他們提出來的往往是沒有騎兵,因為他們知道,我們一直都缺少馬匹。格蘭特剛剛出現的時候,我也想聽聽他到底需要些什麼必不可少的東西,八成又是騎兵吧?哈普斯渡口就有一萬五千人還沒有配馬。為此,我還專門寫信問過他,他的回答讓我頗為吃驚,他反問我說,”為什麼不用這些士兵組成一隻步兵部隊,或者乾脆就把他們解散呢?“
在這場戰爭即將結束,他的生命接近尾聲時,林肯終於找到了一位和他自己一樣樸實、真誠又睿智、踏實的將軍。在前來華盛頓時,格蘭特把原本自己統率的那支部隊交給了他的好朋友謝爾曼。謝爾曼辦事雷厲風行,為人開朗樂觀,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工作時,他總是勤於律己,嚴以待人,日常生活中,無論待人還是接物,他都充滿愛心。他一直都把驍勇善戰的格蘭特尊為自己的老師。這會兒,他為對付叛軍將領詹森已經憋足了勁,並最後把叛軍逼出了亞特蘭大。到了九月份,他又占領了敵方的腹地,從而為發動下一次進攻找到了一個重要支點。
可以說,格蘭特是第一個沒有向總統提出苛刻要求的將軍,原因是,他並不期待什麼;反之,林肯也從不對他指手劃腳,因為林肯期待的太多。“由於在新的作戰計劃實施之前,我們未能謀面,所以我想寫這封信向您表示我的滿意之情,就我了解的,您在此期間所作的一切都無可挑剔。對您的作戰計劃的細節,我知之不多,也不想知道。您作事謹慎而且自信,對此,我非常滿意。也正是因此,我不想對您施加任何限制……如果您需要什麼,請務必告訴我,只要我力所能及,定將全力滿足您的要求。願上帝保佑您吧,也保佑您英勇的軍隊和您正義的事業!”這是林肯的又一篇出色的信函,所用的又是那種長者的語氣。
在專家們看來,作為統帥,格蘭特不及李將軍。格蘭特的策略一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只要遭遇敵人,便對它緊追猛打。有誰能扛得住日復一日的力量損失呢?北方占領的土地越多,可以征的兵就越多,而敵人的力量損失得也就越多,但儘管如此,李將軍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從他手中溜走了。就像下棋一樣,一方棋子沒有損失,另一方的棋子雖所剩無幾,但卻依舊不斷地給前者出著難題;原因就是,後者技勝一籌。在此之後,是春天進行的一次無謂的戰鬥。六月份,北方在戰場上失利,震動了格蘭特的軍隊,但林肯卻仿佛成竹在胸,不太擔心。七月份,正當格蘭特的十五萬大軍兵臨彼得斯堡和里奇蒙城下時,李將軍的一個部下也率兵直通北方首都華盛頓,情形就如同三年前一樣。
敵軍距離華盛頓近在颶尺,甚至可以毫不費力地拿下那裡的某個城堡了。而這時,華盛頓市內只有些許新兵;波托馬克軍團正在遠方作戰,可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首都危在旦夕。總統和政府要員們的惟—一條活路就是突圍,當時,一艘輪船隨時待命,以解救聯邦政府。一向宿命的林肯太累了,他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懼怕死亡。他獨自信步來到要塞,神情自若,任憑子彈在自己的耳邊呼嘯而過,還讓人電告總司令:“我們要謹慎,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後來,部長維爾斯說,他曾見林肯一個人中午時分坐在外面的陰涼里,背對著敵人,自在地倚在要塞的護牆上,那股閒適灑脫的勁兒簡直不亞於在白宮裡作客的格蘭特。
格蘭特的援軍及時趕到,趕走了敵人,給首都解了圍,敵軍則安然渡過波托馬克河,撤走了。 七、艱難時刻
整個國家的命運都取決於下屆總統大選。如果說,上次大選使得當時的衝突激化了,那麼當時南方相對溫和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那種情緒。現在,形勢依舊緊張,只是目前的衝突更多地取決於總統大選的結果,而不像上次那樣取決於戰爭的爆發。倘若這次,某個民主黨人當選了,他可能不會像林肯當選時那樣,一直等到三月份,才發揮作用:因為只要十一月份他當選了,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滅了北方的士氣,長了南方的威風,因為交戰雙方都清楚,民主黨人的目標是和解,能否取勝對他們無關緊要。而倘若是共和黨人當選了,那就將意味著:北方一定會戰鬥到底。
在黨內,林肯也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開始時,激進派認為他過去的政策模稜兩可;等到他後來決心要廢除奴隸制時,他們又說,這只不過是他為在戰爭中取勝的權宜之計。格瑞利等人明確表示將會推舉另一個人作總統候選人。他們起初的意中人是巴特勒。羅斯克蘭,後來,他們又改為推舉弗萊芒特。對此林肯只是評論說:
格蘭特還沒有向我透露他的作戰計劃。我對此一無所知,也不想知道什麼。現在,我十分欣慰,因為我終於找到了一個無需我在一旁敦促就懂得打仗的人作我們的總司令。看看其他將軍都在幹些什麼吧!他們往往是四處走走,觀察觀察形勢,找出自己軍隊缺少的,而我又不能給予他們的東西,而後,跟我說,如果沒有什麼什麼,他們就無法取勝。他們提出來的往往是沒有騎兵,因為他們知道,我們一直都缺少馬匹。格蘭特剛剛出現的時候,我也想聽聽他到底需要些什麼必不可少的東西,八成又是騎兵吧?哈普斯渡口就有一萬五千人還沒有配馬。為此,我還專門寫信問過他,他的回答讓我頗為吃驚,他反問我說,”為什麼不用這些士兵組成一隻步兵部隊,或者乾脆就把他們解散呢?“
在這場戰爭即將結束,他的生命接近尾聲時,林肯終於找到了一位和他自己一樣樸實、真誠又睿智、踏實的將軍。在前來華盛頓時,格蘭特把原本自己統率的那支部隊交給了他的好朋友謝爾曼。謝爾曼辦事雷厲風行,為人開朗樂觀,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工作時,他總是勤於律己,嚴以待人,日常生活中,無論待人還是接物,他都充滿愛心。他一直都把驍勇善戰的格蘭特尊為自己的老師。這會兒,他為對付叛軍將領詹森已經憋足了勁,並最後把叛軍逼出了亞特蘭大。到了九月份,他又占領了敵方的腹地,從而為發動下一次進攻找到了一個重要支點。
可以說,格蘭特是第一個沒有向總統提出苛刻要求的將軍,原因是,他並不期待什麼;反之,林肯也從不對他指手劃腳,因為林肯期待的太多。“由於在新的作戰計劃實施之前,我們未能謀面,所以我想寫這封信向您表示我的滿意之情,就我了解的,您在此期間所作的一切都無可挑剔。對您的作戰計劃的細節,我知之不多,也不想知道。您作事謹慎而且自信,對此,我非常滿意。也正是因此,我不想對您施加任何限制……如果您需要什麼,請務必告訴我,只要我力所能及,定將全力滿足您的要求。願上帝保佑您吧,也保佑您英勇的軍隊和您正義的事業!”這是林肯的又一篇出色的信函,所用的又是那種長者的語氣。
在專家們看來,作為統帥,格蘭特不及李將軍。格蘭特的策略一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只要遭遇敵人,便對它緊追猛打。有誰能扛得住日復一日的力量損失呢?北方占領的土地越多,可以征的兵就越多,而敵人的力量損失得也就越多,但儘管如此,李將軍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從他手中溜走了。就像下棋一樣,一方棋子沒有損失,另一方的棋子雖所剩無幾,但卻依舊不斷地給前者出著難題;原因就是,後者技勝一籌。在此之後,是春天進行的一次無謂的戰鬥。六月份,北方在戰場上失利,震動了格蘭特的軍隊,但林肯卻仿佛成竹在胸,不太擔心。七月份,正當格蘭特的十五萬大軍兵臨彼得斯堡和里奇蒙城下時,李將軍的一個部下也率兵直通北方首都華盛頓,情形就如同三年前一樣。
敵軍距離華盛頓近在颶尺,甚至可以毫不費力地拿下那裡的某個城堡了。而這時,華盛頓市內只有些許新兵;波托馬克軍團正在遠方作戰,可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首都危在旦夕。總統和政府要員們的惟—一條活路就是突圍,當時,一艘輪船隨時待命,以解救聯邦政府。一向宿命的林肯太累了,他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懼怕死亡。他獨自信步來到要塞,神情自若,任憑子彈在自己的耳邊呼嘯而過,還讓人電告總司令:“我們要謹慎,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後來,部長維爾斯說,他曾見林肯一個人中午時分坐在外面的陰涼里,背對著敵人,自在地倚在要塞的護牆上,那股閒適灑脫的勁兒簡直不亞於在白宮裡作客的格蘭特。
格蘭特的援軍及時趕到,趕走了敵人,給首都解了圍,敵軍則安然渡過波托馬克河,撤走了。 七、艱難時刻
整個國家的命運都取決於下屆總統大選。如果說,上次大選使得當時的衝突激化了,那麼當時南方相對溫和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那種情緒。現在,形勢依舊緊張,只是目前的衝突更多地取決於總統大選的結果,而不像上次那樣取決於戰爭的爆發。倘若這次,某個民主黨人當選了,他可能不會像林肯當選時那樣,一直等到三月份,才發揮作用:因為只要十一月份他當選了,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滅了北方的士氣,長了南方的威風,因為交戰雙方都清楚,民主黨人的目標是和解,能否取勝對他們無關緊要。而倘若是共和黨人當選了,那就將意味著:北方一定會戰鬥到底。
在黨內,林肯也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開始時,激進派認為他過去的政策模稜兩可;等到他後來決心要廢除奴隸制時,他們又說,這只不過是他為在戰爭中取勝的權宜之計。格瑞利等人明確表示將會推舉另一個人作總統候選人。他們起初的意中人是巴特勒。羅斯克蘭,後來,他們又改為推舉弗萊芒特。對此林肯只是評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