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此,武曌連同她的大周王朝徹底成為了歷史。

  她在史料中的再次出現是在九個月後——病故於上陽宮,享年八十二歲。遺詔中,她自稱為則天大聖皇后;同時宣布赦免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韓瑗以及柳奭等人的全部親屬。

  武曌與丈夫李治合葬於乾陵,並因歸政於太子而被迎入太廟,受後世供奉。

  依照禮法,皇帝的陵墓前都立有一塊碑文,用以記述墓主人一生的功德。乾陵里也有兩塊石碑,一塊是述聖記碑,用以記載高宗李治的生平及功勳;另一塊當然是屬於武則天,只可惜這卻是一塊無字碑。

  為何碑上無字?

  學界說法不一:一是說武則天覺得自己功高徳大,難以用文字來形容,故只立塊碑,不著一字;一是說武則天希望由後人來評說自己的功過,故一字不寫。

  蝸牛傾向於後一種說法。

  武則天的聰明才智、人生閱歷和政治經驗可以說古今少有。被迫退位後的那段歲月,她有足夠的時間回顧自己的一生,有感慨,有激動,有懊悔,有悲傷,當然也有甜蜜。女權主義者因她打破了男人對政治和性的壟斷,將她視作女中豪傑,人中鳳凰;男性大多認為她過於強悍,缺乏女人味,極端不希望在生活中遇到武則天式的女人;反對她的人更是極力攻擊她濫殺無辜、任用酷吏、頻繁製造冤假錯案,認為她是一個毒辣、陰險、缺乏親情的怪物。

  那麼到底武則天是怎樣一個人呢?

  應該說以上三種論調都是事實,因為這些全部都發生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每一位用心閱讀武則天的人,相信都會有自己的評判。

  所以,且讓那塊無字碑繼續矗立吧。留待後人評說?聰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