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頁
美國F-21幼獅戰鬥機 [本章字數:128 最新更新時間:2009-09-26 09:00:00.0]
----------------------------------------------------
1985年美國海軍向以色列承租21架幼獅戰鬥機作為異機種訓練。這21架戰鬥機到達美國之後也擁有美軍的正式編號,那就是F-21A。
美國海軍使用這些飛機到1988年,然後改以F-16N接替訓練任務,這21架飛機隨即歸還以色列空軍。目前這個編號沒有其他飛機使用。
美國第四代F-22猛禽戰鬥機 [本章字數:959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9-27 10:00:00.0]
----------------------------------------------------
F-22猛禽(F-22 Raptor)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也是目前專家們所指的“第四代戰鬥機”(此為西方標準,若按俄羅斯標準則為第五代)。它將成為21世紀的主戰機種。主要任務為取得和保持戰區制空權,將是F-15的後繼型號。
F-22是美國於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鬥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鬥機。它配備了可以不發射電磁波,用敵機雷達波探測敵機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探測範圍極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IM-9X(響尾蛇)近程格鬥空對空飛彈、AIM-120C(AMRAAM)中程空對空飛彈、推重比接近10的渦扇引擎、先進整合航電與人機接口等。在設計上具備超音速巡航(不需要使用後燃器維持)、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對雷達與紅外線隱身性(隱身)等特性。據估計其作戰能力為現役F-15的2到4倍。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重型戰鬥機的霸主。研發F-22的的技術也同時應用到了下一代F-35上。
開發歷程
F22發展史:
本計劃原稱作先進戰術戰鬥機(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ATF)
1971年美國戰術空軍指揮部提出的下一代戰機的研發計劃。這個計劃帶動諸多1970年代的小型研究計劃,美國空軍原先打算於1977年到1981年之間以兩組原型機進行試飛,可惜因預算不足而取消。當年美國戰機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為第一優先,只要求空戰時有足夠自衛的能力。
1979年時,美國空軍將對地攻擊和空戰性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同一層次。
1982年美國空軍面對蘇聯戰鬥機的快速發展,以及美國空軍準備使用F-15E與F-16擔任對地攻擊的任務、F-117進入試飛階段,對地攻擊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當年10月,最終定案的計劃正式在最後一次公開會議上提出。ATF的技術要求將以下五個特點集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偵測性(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不需使用後燃器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只滿足於以往使用後燃器短時間超音速衝刺)、有效載重不低於F-15和具有飛越包括第三世界戰區在內的所有戰區的能力。面對如此先進的設計要求,F-22必須採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級航空頂尖技術。 與YF-23的競爭試飛後,YF-22被美國空軍選中繼續研發。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動力3家公司聯合研製小組的YF-22中標,並按要求製造兩架原型機。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飛,10月26日進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10月30日第2架原型機進行首次飛行。11月3日YF-22原型機進行了不使用加力的超音速飛行。隨後於11月28日在加州的中國湖海軍武器試驗中心首次發射了未裝彈藥的“響尾蛇”飛彈,12月20日在加州的太平洋飛彈試驗場發射未裝彈藥的AIM-120“阿姆拉姆”飛彈。
1991年8月2日空軍正式授予研究洛克希德公司一份95.5億美元的工程發展合同,製造13架試驗型飛機。1991年12月16日,空軍確定了F-22戰鬥機的外形,並製造了風洞試驗和測定雷達反射截面使用的模型;開始準備內部設計和飛機製造用的工具。
1992年6月4日,洛克希德公司完成了F-22的設計修改。同月,進行了F119型試驗型發動機部件的關鍵性設計評審,完成了發動機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決定進行F119發動機的生產和組裝。12月27日F119的第1台工程發展階段的發動機開始進行試驗。
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航空系統公司開始製造第1架F/A-22的部件。1995年6月,F-22的關鍵設計評審工作全面完成,至此F/A-22飛機機身的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完成。
1997年3月6日,第1架F-22基本組裝完畢,開始進行加注燃料和發動機試車。4月9日洛克希德?馬丁航空系統公司首次公開了F-22戰鬥機,並正式公布了“猛禽”的綽號。1997年9月7日,該機在羅賓斯空軍基地進行了58分鐘的首次試飛。隨後,該機於1998年春返回愛德華空軍基地,交由空軍試驗。
2001年8月,F-22研製成功10年後,美國終於下定決心投入巨資批量生產F-22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接生產295架F-22的生產訂單,如果價格成本令軍方滿意,五角大樓將會增加訂數。
2002年1月,美國空軍官員宣布F-22"猛禽"戰鬥機的首支作戰聯隊將駐紮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首批F-22戰鬥機計劃於2004年9月抵達蘭利空軍基地,2005年12月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蘭利基地成立三個F-22戰鬥機中隊,共擁有72架飛機和6架備用機。
2002年5月31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完成F-22靜力試驗之後,又成功地進行了F-22的疲勞試驗。F-22機體要求使用壽命為20年或8000飛行小時。
2002年8月,美國空軍宣布,將F-22更名為F/A-22,以更準確地體現F/A-22的使命,包括對地攻擊能力,同時也是為了配合空軍提出的FB-22轟炸機型的任務。
----------------------------------------------------
1985年美國海軍向以色列承租21架幼獅戰鬥機作為異機種訓練。這21架戰鬥機到達美國之後也擁有美軍的正式編號,那就是F-21A。
美國海軍使用這些飛機到1988年,然後改以F-16N接替訓練任務,這21架飛機隨即歸還以色列空軍。目前這個編號沒有其他飛機使用。
美國第四代F-22猛禽戰鬥機 [本章字數:959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9-27 10:00:00.0]
----------------------------------------------------
F-22猛禽(F-22 Raptor)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也是目前專家們所指的“第四代戰鬥機”(此為西方標準,若按俄羅斯標準則為第五代)。它將成為21世紀的主戰機種。主要任務為取得和保持戰區制空權,將是F-15的後繼型號。
F-22是美國於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鬥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鬥機。它配備了可以不發射電磁波,用敵機雷達波探測敵機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探測範圍極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IM-9X(響尾蛇)近程格鬥空對空飛彈、AIM-120C(AMRAAM)中程空對空飛彈、推重比接近10的渦扇引擎、先進整合航電與人機接口等。在設計上具備超音速巡航(不需要使用後燃器維持)、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對雷達與紅外線隱身性(隱身)等特性。據估計其作戰能力為現役F-15的2到4倍。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重型戰鬥機的霸主。研發F-22的的技術也同時應用到了下一代F-35上。
開發歷程
F22發展史:
本計劃原稱作先進戰術戰鬥機(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ATF)
1971年美國戰術空軍指揮部提出的下一代戰機的研發計劃。這個計劃帶動諸多1970年代的小型研究計劃,美國空軍原先打算於1977年到1981年之間以兩組原型機進行試飛,可惜因預算不足而取消。當年美國戰機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為第一優先,只要求空戰時有足夠自衛的能力。
1979年時,美國空軍將對地攻擊和空戰性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同一層次。
1982年美國空軍面對蘇聯戰鬥機的快速發展,以及美國空軍準備使用F-15E與F-16擔任對地攻擊的任務、F-117進入試飛階段,對地攻擊的需求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當年10月,最終定案的計劃正式在最後一次公開會議上提出。ATF的技術要求將以下五個特點集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偵測性(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不需使用後燃器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只滿足於以往使用後燃器短時間超音速衝刺)、有效載重不低於F-15和具有飛越包括第三世界戰區在內的所有戰區的能力。面對如此先進的設計要求,F-22必須採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級航空頂尖技術。 與YF-23的競爭試飛後,YF-22被美國空軍選中繼續研發。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動力3家公司聯合研製小組的YF-22中標,並按要求製造兩架原型機。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飛,10月26日進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10月30日第2架原型機進行首次飛行。11月3日YF-22原型機進行了不使用加力的超音速飛行。隨後於11月28日在加州的中國湖海軍武器試驗中心首次發射了未裝彈藥的“響尾蛇”飛彈,12月20日在加州的太平洋飛彈試驗場發射未裝彈藥的AIM-120“阿姆拉姆”飛彈。
1991年8月2日空軍正式授予研究洛克希德公司一份95.5億美元的工程發展合同,製造13架試驗型飛機。1991年12月16日,空軍確定了F-22戰鬥機的外形,並製造了風洞試驗和測定雷達反射截面使用的模型;開始準備內部設計和飛機製造用的工具。
1992年6月4日,洛克希德公司完成了F-22的設計修改。同月,進行了F119型試驗型發動機部件的關鍵性設計評審,完成了發動機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決定進行F119發動機的生產和組裝。12月27日F119的第1台工程發展階段的發動機開始進行試驗。
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航空系統公司開始製造第1架F/A-22的部件。1995年6月,F-22的關鍵設計評審工作全面完成,至此F/A-22飛機機身的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完成。
1997年3月6日,第1架F-22基本組裝完畢,開始進行加注燃料和發動機試車。4月9日洛克希德?馬丁航空系統公司首次公開了F-22戰鬥機,並正式公布了“猛禽”的綽號。1997年9月7日,該機在羅賓斯空軍基地進行了58分鐘的首次試飛。隨後,該機於1998年春返回愛德華空軍基地,交由空軍試驗。
2001年8月,F-22研製成功10年後,美國終於下定決心投入巨資批量生產F-22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接生產295架F-22的生產訂單,如果價格成本令軍方滿意,五角大樓將會增加訂數。
2002年1月,美國空軍官員宣布F-22"猛禽"戰鬥機的首支作戰聯隊將駐紮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首批F-22戰鬥機計劃於2004年9月抵達蘭利空軍基地,2005年12月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蘭利基地成立三個F-22戰鬥機中隊,共擁有72架飛機和6架備用機。
2002年5月31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完成F-22靜力試驗之後,又成功地進行了F-22的疲勞試驗。F-22機體要求使用壽命為20年或8000飛行小時。
2002年8月,美國空軍宣布,將F-22更名為F/A-22,以更準確地體現F/A-22的使命,包括對地攻擊能力,同時也是為了配合空軍提出的FB-22轟炸機型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