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他先後寫作並出版了先後出版了《世界和平與世界大戰》、《孔子學說》、《世界大同》、《大同之路》、《共產主義的哲學,共產主義共產黨的錯誤》、《反共的哲學基礎》、《收復大陸與土地問題》,《反共復國的前途》、《三百年的中國》等著作二十多部,還雄心勃勃地制訂了研讀二十五史和十三經的計劃。1959年,當香港《真報》記者採訪他,談到重返大陸的問題時,77歲的閻錫山仍然大發議論:“一旦如能配合國際局勢,王師跨海北進,直搗黃龍,毫無問題。諸位別看閻錫山已經老態了,真箇反攻號響,看吧,我還是要請求率領健兒再打幾個勝仗給國人看看,我有信心。生從太原來,我這把老骨頭仍將活著回太原去。”對於已經輸盡了資本,逃到台灣在苦悶和抑鬱中度過孤寂歲月的老人而言,反攻大陸與其說是一種空洞美妙的夢想,不如說是丟不開割不斷的對故土的思念。歲月無情,山河無望,他這番活著回太原的豪言壯語只能是空洞的夢囈了。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病逝於台灣,終年78歲。
生前,閻錫山就為自己作輓聯數幅,囑咐其家屬在他死後懸於他的墓地。其中一幅寫道:
有大需要時來,終能成大事業;
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最終,他承認:奮鬥一生,雖然也成就過一番大事業,但他沒有得到大機緣。
後 記
筆者是山西人。有關閻錫山的故事和傳說,從小就聽到不少。年歲漸增而懂得的愈多,在當時的文化氛圍中,對這個反動軍閥就只有一腔憎恨。可是,有一件小事,卻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是1960年初夏,我正在高中學習,有一天,《山西日報》上登了一則幾句話的短消息,說是“閻錫山老賊死了”。同學們都把它當作一件重要新聞,議論紛紛。回到鄉下老家時,我也在鄉親長輩面前,報告這個重要新聞,並發了一通聲討閻錫山的議論。當時,大夥沒有說什麼。但事後,有一個長者卻悄悄對我說:“小孩家不知道,閻錫山也給咱山西辦過不少好事哩!”我聽了後愕然良久,最終還是以“老胡塗,沒覺悟”為由,將這事拋到了腦後。
隨著歷史的前進,思想的解放,文化的開放,見聞多了,想得多了,這件小事卻又翻騰起來,並引起一些思考:時光總是會經歷一些特別的階段,難免的偏激和片面會妨礙人們認識真實的歷史。這次寫作過程中,閱讀了大量資料,也參閱了一些較新的研究成果。自己無意也無力對閻錫山作全面完整的評價,而是希望通過簡潔地勾勒輪廓,從錯綜複雜的事件中更為明晰地理出線條,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認識和看待歷史人物,力圖從歷史造就的難免的片面和偏激中解脫一點。通過對閻錫山個人的了解和認識,進一步加深對一般歷史觀的理解。所述事實皆有所本,但未一一註明出處;未淹沒於大量瑣細的史料之中,行文也力求平實樸素。希望能使讀者比較輕鬆又比較明快地閱讀和思考。由於學識和能力所限,問題在所難免,請讀者諸君不吝指正。
參考資料:
《文史資料選輯》,中國文史出版社,有關分冊;
《山西文史資料》,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有關選輯;
《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寫,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
《閻錫山傳記資料》,朱傳譽主編,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11月;
《閻錫山之興滅》,陳少校著,香港致誠出版社,1972年5月;
《閻伯川先生一百二十年誕辰紀念集》,閻伯川先生紀念會編印,台北七海印刷有限公司印,2002年;
《我所知道的閻錫山》,文思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月;
《閻錫山傳》,王振華著,團結出版社,2003年1月;
《閻錫山家事》,楊樹標 宋振春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山西村治與軍閥政治》,董江愛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3月;
《亂世之狐——晉系軍閥全傳》,黃啟昌著,團結出版社,2002年2月;
還有散見於報刊和網站的資料,其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名為《太原道》的網站; 謹向以上文獻的作者、編撰者和出版者致以敬意和謝意。
苗 挺
2004年3月初稿,8月改於山西長治
全文完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病逝於台灣,終年78歲。
生前,閻錫山就為自己作輓聯數幅,囑咐其家屬在他死後懸於他的墓地。其中一幅寫道:
有大需要時來,終能成大事業;
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最終,他承認:奮鬥一生,雖然也成就過一番大事業,但他沒有得到大機緣。
後 記
筆者是山西人。有關閻錫山的故事和傳說,從小就聽到不少。年歲漸增而懂得的愈多,在當時的文化氛圍中,對這個反動軍閥就只有一腔憎恨。可是,有一件小事,卻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是1960年初夏,我正在高中學習,有一天,《山西日報》上登了一則幾句話的短消息,說是“閻錫山老賊死了”。同學們都把它當作一件重要新聞,議論紛紛。回到鄉下老家時,我也在鄉親長輩面前,報告這個重要新聞,並發了一通聲討閻錫山的議論。當時,大夥沒有說什麼。但事後,有一個長者卻悄悄對我說:“小孩家不知道,閻錫山也給咱山西辦過不少好事哩!”我聽了後愕然良久,最終還是以“老胡塗,沒覺悟”為由,將這事拋到了腦後。
隨著歷史的前進,思想的解放,文化的開放,見聞多了,想得多了,這件小事卻又翻騰起來,並引起一些思考:時光總是會經歷一些特別的階段,難免的偏激和片面會妨礙人們認識真實的歷史。這次寫作過程中,閱讀了大量資料,也參閱了一些較新的研究成果。自己無意也無力對閻錫山作全面完整的評價,而是希望通過簡潔地勾勒輪廓,從錯綜複雜的事件中更為明晰地理出線條,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認識和看待歷史人物,力圖從歷史造就的難免的片面和偏激中解脫一點。通過對閻錫山個人的了解和認識,進一步加深對一般歷史觀的理解。所述事實皆有所本,但未一一註明出處;未淹沒於大量瑣細的史料之中,行文也力求平實樸素。希望能使讀者比較輕鬆又比較明快地閱讀和思考。由於學識和能力所限,問題在所難免,請讀者諸君不吝指正。
參考資料:
《文史資料選輯》,中國文史出版社,有關分冊;
《山西文史資料》,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有關選輯;
《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寫,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
《閻錫山傳記資料》,朱傳譽主編,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11月;
《閻錫山之興滅》,陳少校著,香港致誠出版社,1972年5月;
《閻伯川先生一百二十年誕辰紀念集》,閻伯川先生紀念會編印,台北七海印刷有限公司印,2002年;
《我所知道的閻錫山》,文思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1月;
《閻錫山傳》,王振華著,團結出版社,2003年1月;
《閻錫山家事》,楊樹標 宋振春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山西村治與軍閥政治》,董江愛著,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3月;
《亂世之狐——晉系軍閥全傳》,黃啟昌著,團結出版社,2002年2月;
還有散見於報刊和網站的資料,其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名為《太原道》的網站; 謹向以上文獻的作者、編撰者和出版者致以敬意和謝意。
苗 挺
2004年3月初稿,8月改於山西長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