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11月20日,日本參謀本部的岡本少將曾詢問德國駐東京武官馮?克雷奇默爾,如果日美之間發生戰爭,德國是否在軍事上支持日本?克雷奇默爾反問道,這種戰爭將如何發生?日本是否打算進攻美國的領土?岡本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因此,他又向奧特提出這問題,奧特把日本提出的問題轉給了里賓特洛甫。11月21日,里賓特洛甫答應日本,德國將給予支持。兩天後,東條對此表示了最衷心的感謝。11月28日,里賓特洛甫告訴大島,他已得到消息,日美談判幾乎肯定要失敗;他還說,如果日本下決心對英美開戰,這對日德兩國都有利。29日,大島向東京匯報,里賓特洛甫已保證,德國將給予日本援助;大島還表示了自己的信念,認為德國實際上已準備好同美國交戰,如果需要的活。里賓特洛甫在接見大島以前,剛同希特勒和其他納粹領導人開過會。他對大島說,俄國戰場上最重要的軍事行動已告結束(希特勒當時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德國軍隊大部份將從俄國撤出,留下的在1942年春季將把史達林趕到西伯利亞。他還說,德國還要把英國趕出地中海和近東。但是,現在能夠查到的所有證據都表明,德國絲毫未想到,日本竟然要攻打美國。希特勒對局勢的判斷似乎與英美兩國政府的看法相同,即日本將對英國和荷蘭在遠東的屬地發動進攻。希特勒希望日本採取這種行動,他無疑認為,如果美國要對日本進行干預,德國答應給予日本支持,這樣的保證會鼓勵日本,不顧美國的種種威脅,對東南亞發動攻擊。1946年3月30日,里賓特洛甫在紐倫堡作證時說:“那時,我曾試圖勸說日本進攻新加坡。……我還設法想使日本進攻俄國。可是,我們希望它去乾的兩件事,它卻一件也不干,而是去……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希特勒如事先知道日本要這樣做,他或許會感到驚恐,可能不會答應日本將給予支持。但是在當時,希特勒認為,他已經肯定地把俄國人打垮,同時鄧尼茨海軍上將正在強烈要求他批准對美國的海運展開大規模的潛艇戰。因此,即使當時希特勒完全了解日本的意圖,我們也不能肯定,他會做出另外的反應。
11月30日,東鄉指示駐柏林的大島通知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英美兩國持挑釁態度,正在進行軍事調動,日本必須採取對策。他要大島“非常秘密地告訴他們,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與日本之間,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危機,戰爭可能通過某些武裝衝突而突然爆發,而且,這場戰爭爆發的時間,可能會比任何人料想的來得快”。另外,東鄉又指示大島,如果對方問到關於蘇聯的事,他應當說,日本認為暫時還是不對它發動進攻為好。東鄉在給大島的另一份急電中說,華盛頓談判之所以破裂,是因為日本忠於三國公約,不同意予以廢除的緣故。在東京,東鄉對奧特也是這樣說的。作為報答,奧特重申,如果日本捲入對美戰爭,德國保證支持日本。11月30日,東鄉又指示日本駐柏林和羅馬的使節開始談判簽訂一項“不單獨媾和”的協定。12月2 日,大島從維也納參加莫扎特音樂節回來後,看到了這個指示在等著他處理。於是他就去見里賓特洛甫,後者表示,他先要同希特勒商量,然後,德國才能作出立即進行干預的明確保證。在這期間,希703特勒已經離開他在東普魯士的大本營,到俄國南方前線去了,因為德軍在那裡遭到了一次意料不到的挫折。大島只好等他於12月4日或5日回來。大島對此並不十分介意;他對里賓特洛甫說,這時還不能肯定,戰爭一定會爆發,原因是他對東京已經作出的決定一無所知。在羅馬,墨索里尼於12月3日對日本作出保證,義大利決定進行干涉以反對美國,但保留同希特勒進行商量的權利。
12月5日,里賓特洛甫通知大島,德國已經正式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他還交給大島一份擬議的協定草案。草案規定,如果日美之間發生戰爭,德意兩國也將參戰,並使用它們所有可以調動的兵力來作戰。如果軸心國家與美國之間爆發戰爭,日本也將同樣參戰。這三個國家事先未經三國之間一致同意,不得單獨媾和。萬一日本與英國發生戰爭,這一條也同樣適用。這個協定的有效期與1940年簽訂的三國公約相同。從這份草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德國人對日美之間即將發生戰爭一事,確實一無所知。當東條接到這一草案時,他提醒大島說,有可能在協定正式簽訂之前,戰爭已經爆發了。他補充說,即使如此,日本也想要軸心國家介入。他認為,最好還是只簽訂一項“不單獨媾和”的協定。
12月7日晚間,大島從倫敦的廣播中聽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消息。當時,他還沒有從東京接到這個消息, 因此當里賓特洛甫問他時,他既不能證實,又無法否認。
里賓特洛甫告訴他,如果報導屬實,德意兩國會立即支持日本。里賓特洛甫還說,這樣一來,草擬的協定就過時了。12月8日,大島接到了東京的正式通知,證實了這一消息。於是他就去見里賓特洛甫;里賓特洛甫對他說,希特勒已經向德國海軍發布命令,在任何地方一發現美國船隻就進行攻擊,同時,他正在同大本營商議,怎樣才能把正式的宣戰聲明起草得最好,給德國人民以良好的印象。里賓特洛甫、大島和他們的助手起草了一份經過修改的三國協定。這個協定規定:德意日三國共同進行戰鬥,直到贏得勝利為止;三國未經一致同意,不得單獨停戰或媾和;戰爭結束後,三國當密切合作來建設一個公704平合理的新秩序。東條不贊成第三點,他說服德國人同意在這個協定里寫進1940年的三國公約,用意在使這項新協定的條款局限於1940年三國公約條款的範圍之內。12月10日,日本樞密院批准了“不單獨媾和”的公約文本;11日,這個公約由三國正式簽署。
11月30日,東鄉指示駐柏林的大島通知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英美兩國持挑釁態度,正在進行軍事調動,日本必須採取對策。他要大島“非常秘密地告訴他們,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與日本之間,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危機,戰爭可能通過某些武裝衝突而突然爆發,而且,這場戰爭爆發的時間,可能會比任何人料想的來得快”。另外,東鄉又指示大島,如果對方問到關於蘇聯的事,他應當說,日本認為暫時還是不對它發動進攻為好。東鄉在給大島的另一份急電中說,華盛頓談判之所以破裂,是因為日本忠於三國公約,不同意予以廢除的緣故。在東京,東鄉對奧特也是這樣說的。作為報答,奧特重申,如果日本捲入對美戰爭,德國保證支持日本。11月30日,東鄉又指示日本駐柏林和羅馬的使節開始談判簽訂一項“不單獨媾和”的協定。12月2 日,大島從維也納參加莫扎特音樂節回來後,看到了這個指示在等著他處理。於是他就去見里賓特洛甫,後者表示,他先要同希特勒商量,然後,德國才能作出立即進行干預的明確保證。在這期間,希703特勒已經離開他在東普魯士的大本營,到俄國南方前線去了,因為德軍在那裡遭到了一次意料不到的挫折。大島只好等他於12月4日或5日回來。大島對此並不十分介意;他對里賓特洛甫說,這時還不能肯定,戰爭一定會爆發,原因是他對東京已經作出的決定一無所知。在羅馬,墨索里尼於12月3日對日本作出保證,義大利決定進行干涉以反對美國,但保留同希特勒進行商量的權利。
12月5日,里賓特洛甫通知大島,德國已經正式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他還交給大島一份擬議的協定草案。草案規定,如果日美之間發生戰爭,德意兩國也將參戰,並使用它們所有可以調動的兵力來作戰。如果軸心國家與美國之間爆發戰爭,日本也將同樣參戰。這三個國家事先未經三國之間一致同意,不得單獨媾和。萬一日本與英國發生戰爭,這一條也同樣適用。這個協定的有效期與1940年簽訂的三國公約相同。從這份草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德國人對日美之間即將發生戰爭一事,確實一無所知。當東條接到這一草案時,他提醒大島說,有可能在協定正式簽訂之前,戰爭已經爆發了。他補充說,即使如此,日本也想要軸心國家介入。他認為,最好還是只簽訂一項“不單獨媾和”的協定。
12月7日晚間,大島從倫敦的廣播中聽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消息。當時,他還沒有從東京接到這個消息, 因此當里賓特洛甫問他時,他既不能證實,又無法否認。
里賓特洛甫告訴他,如果報導屬實,德意兩國會立即支持日本。里賓特洛甫還說,這樣一來,草擬的協定就過時了。12月8日,大島接到了東京的正式通知,證實了這一消息。於是他就去見里賓特洛甫;里賓特洛甫對他說,希特勒已經向德國海軍發布命令,在任何地方一發現美國船隻就進行攻擊,同時,他正在同大本營商議,怎樣才能把正式的宣戰聲明起草得最好,給德國人民以良好的印象。里賓特洛甫、大島和他們的助手起草了一份經過修改的三國協定。這個協定規定:德意日三國共同進行戰鬥,直到贏得勝利為止;三國未經一致同意,不得單獨停戰或媾和;戰爭結束後,三國當密切合作來建設一個公704平合理的新秩序。東條不贊成第三點,他說服德國人同意在這個協定里寫進1940年的三國公約,用意在使這項新協定的條款局限於1940年三國公約條款的範圍之內。12月10日,日本樞密院批准了“不單獨媾和”的公約文本;11日,這個公約由三國正式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