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我爬上了安全護欄的鐵鏈,這些護欄是施工隊臨時在路上拉起的,以防止像我這樣不顧一切的人試圖做出蠢事,比如步行穿過裸露的橋基。不用問我就已經知道了,這整座橋都要封閉一周,因為橋基被發現有所損壞。
我敢鑽過圍欄,從那些戴著安全帽的壯漢身邊衝過去嗎?他們正在繩索間作業,就像在鋼絲上跳舞的猴子。我敢步行穿過那些裸露的I型鋼鐵支架嗎?它們仿佛打著哈欠的大口,直通到湍急的流水中。河水幾乎漲到了路面上,伸手就能觸摸到浮冰,它們正飛速地向下游已經廢棄了的水力渦輪處漂去。
懷表的嘀嗒聲越來越響,在這聲響中,我仿佛又聽見了那位鐘錶匠的話。
“你要怎麼到那兒去呢?就算你真去了,又怎麼能保證自己不會喪命呢?”
不,我沒那麼勇敢。
“小姐。”有人碰了碰我的肩膀,說,“您不能站在這裡。”
我嚇了一跳,抬頭望去。那是一個建築工,他高大壯實,有著橄欖色的皮膚和一頭黑髮,就像喬希那樣。他沒有讓我感到恐懼,反而帶來了一種安慰感。儘管很想放棄,可我已經在生命中向恐懼屈服過一次了。而且,就算我不能改變結局,也希望至少能有一個訣別的機會。
“能告訴我到市政廳廣場最近的路怎麼走嗎?”我問,“拜託了,我趕時間。”
那個建築工指了指我來時的路。
“從中央大街走到傑克遜街。”他說,“經過阿爾普頓廠後右轉到運河街。穿過漢密爾頓運河上的橋。你會見到一座白磚建築。這裡看上去似乎無路可走了,但如果你繞過它,就又會看到運河街,它連接著另一座橫跨下波塔基特運河的橋。這座橋損壞得很嚴重,汽車不能通行。但如果你足夠小心,是可以步行通過它的。從旁邊的空地抄小路到布羅德韋街的支路上,沿著支路你就能走到達頓街。”
“謝謝你。”我說著,眼中泛起了淚光。
“經過水閘的時候小心點。”建築工說,“那條路已經廢棄了,地上有很多碎玻璃和垃圾。晚上我絕不會選擇那條小道,但白天還是可以走的。”
我瞟了眼手錶。又浪費了十六分鐘,加上在店裡的七分鐘。我已經浪費掉了一小時中寶貴的二十三分鐘,只剩下三十七分鐘來找到喬希,並告訴他不要走那條山路,可是現在的路程比我原先計劃的要遠了三倍。
我轉過身,走向了來時的路。
第四章
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性,無論自己的處境多麼糟糕,總是會去尋找那些更加不幸的人,然後對著他們指指點點,說:“看吧,我過得還行。”
如果你是個文明人,就會對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報以同情,然而如果你的境況比較拮据,那麼就會找些人來嘲弄。在我家裡,這兩種情況兼而有之。
“把你的豌豆吃乾淨,在印度還有很多沒飯吃的窮人呢。”我母親喜歡這麼說。
但若是真要把豌豆施捨給窮人——給他們發救濟糧票的時候,父親就會高喊,“讓那些懶蛋們自己去找個工作!”然後他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謾罵,說“那些傢伙”是如何“竊取”他的稅金的。
至於我嘛。我會閉緊嘴巴。即使自己並不認同。
我們家倒是不太對黑人抱有種族歧視,至少我的父母不這樣。就連他們這樣的人都在社交中充分意識到了,當今社會已經不再容忍這種偏見。但是其他弱勢群體就成了易受攻擊的目標,我的童年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歧視之辭,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在我遇見喬希後,他們腦子裡所有的偏見一下子全都給點燃了。
喬希是拿著美國後備軍官訓練營的獎學金入讀麻薩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的,當他畢業之後,需要在美國國民警衛隊裡服役六年。他住在“馬卡姆主教”政府保障房裡,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他的家庭集合了一切我父親所憎惡的東西——領救濟金、低收入,然而最壞的莫過於喬希出生在波多黎各。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自己從不公開與他的關係。我本能地覺察到,家人會阻止我與他的交往,而當他們這麼做時,我並沒有勇氣讓他們全都閉嘴滾蛋。
我沿著傑克遜街匆匆前行,兩側矗立的紅磚工廠在路面投下陰影,讓整條街看上去就像是一道長長的磚石峽谷。工廠中的一部分已經被改造成了公寓,但是入住率很低。因為城裡的公寓太多,而能夠為住戶們提供就業機會的公司又太少。現在,這裡住著柬埔寨人、寮國人、越南人,還有西班牙裔、牙買加人和海地人。這裡並不是政府的保障房,事實上在GG中它們都被稱為“豪華公寓”。但是當我指給父親看的時候,他輕蔑地表示它們根本不配。
至於我嘛。我覺得這些房子都很漂亮。紅磚牆能夠給人以某種安全感。
運河街大橋曾經很小,最近剛重建過,負責維護這座橋的公司就在那邊的紅磚房子裡。這座橋橫跨過漢密爾頓運河——一條河水流速緩慢,一頭是死水的運河,它是整個大運河體系中的一部分,曾經用於運轉阿普爾頓工廠的水力渦輪。我匆匆過橋,穿過旁邊的停車場。正如那個建築工所說,在運河街的一端有座高大的白色建築,它的左邊是一條不起眼的小道,旁邊掛著“不准擅入”的標識。
我敢鑽過圍欄,從那些戴著安全帽的壯漢身邊衝過去嗎?他們正在繩索間作業,就像在鋼絲上跳舞的猴子。我敢步行穿過那些裸露的I型鋼鐵支架嗎?它們仿佛打著哈欠的大口,直通到湍急的流水中。河水幾乎漲到了路面上,伸手就能觸摸到浮冰,它們正飛速地向下游已經廢棄了的水力渦輪處漂去。
懷表的嘀嗒聲越來越響,在這聲響中,我仿佛又聽見了那位鐘錶匠的話。
“你要怎麼到那兒去呢?就算你真去了,又怎麼能保證自己不會喪命呢?”
不,我沒那麼勇敢。
“小姐。”有人碰了碰我的肩膀,說,“您不能站在這裡。”
我嚇了一跳,抬頭望去。那是一個建築工,他高大壯實,有著橄欖色的皮膚和一頭黑髮,就像喬希那樣。他沒有讓我感到恐懼,反而帶來了一種安慰感。儘管很想放棄,可我已經在生命中向恐懼屈服過一次了。而且,就算我不能改變結局,也希望至少能有一個訣別的機會。
“能告訴我到市政廳廣場最近的路怎麼走嗎?”我問,“拜託了,我趕時間。”
那個建築工指了指我來時的路。
“從中央大街走到傑克遜街。”他說,“經過阿爾普頓廠後右轉到運河街。穿過漢密爾頓運河上的橋。你會見到一座白磚建築。這裡看上去似乎無路可走了,但如果你繞過它,就又會看到運河街,它連接著另一座橫跨下波塔基特運河的橋。這座橋損壞得很嚴重,汽車不能通行。但如果你足夠小心,是可以步行通過它的。從旁邊的空地抄小路到布羅德韋街的支路上,沿著支路你就能走到達頓街。”
“謝謝你。”我說著,眼中泛起了淚光。
“經過水閘的時候小心點。”建築工說,“那條路已經廢棄了,地上有很多碎玻璃和垃圾。晚上我絕不會選擇那條小道,但白天還是可以走的。”
我瞟了眼手錶。又浪費了十六分鐘,加上在店裡的七分鐘。我已經浪費掉了一小時中寶貴的二十三分鐘,只剩下三十七分鐘來找到喬希,並告訴他不要走那條山路,可是現在的路程比我原先計劃的要遠了三倍。
我轉過身,走向了來時的路。
第四章
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性,無論自己的處境多麼糟糕,總是會去尋找那些更加不幸的人,然後對著他們指指點點,說:“看吧,我過得還行。”
如果你是個文明人,就會對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報以同情,然而如果你的境況比較拮据,那麼就會找些人來嘲弄。在我家裡,這兩種情況兼而有之。
“把你的豌豆吃乾淨,在印度還有很多沒飯吃的窮人呢。”我母親喜歡這麼說。
但若是真要把豌豆施捨給窮人——給他們發救濟糧票的時候,父親就會高喊,“讓那些懶蛋們自己去找個工作!”然後他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謾罵,說“那些傢伙”是如何“竊取”他的稅金的。
至於我嘛。我會閉緊嘴巴。即使自己並不認同。
我們家倒是不太對黑人抱有種族歧視,至少我的父母不這樣。就連他們這樣的人都在社交中充分意識到了,當今社會已經不再容忍這種偏見。但是其他弱勢群體就成了易受攻擊的目標,我的童年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歧視之辭,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在我遇見喬希後,他們腦子裡所有的偏見一下子全都給點燃了。
喬希是拿著美國後備軍官訓練營的獎學金入讀麻薩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的,當他畢業之後,需要在美國國民警衛隊裡服役六年。他住在“馬卡姆主教”政府保障房裡,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他的家庭集合了一切我父親所憎惡的東西——領救濟金、低收入,然而最壞的莫過於喬希出生在波多黎各。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自己從不公開與他的關係。我本能地覺察到,家人會阻止我與他的交往,而當他們這麼做時,我並沒有勇氣讓他們全都閉嘴滾蛋。
我沿著傑克遜街匆匆前行,兩側矗立的紅磚工廠在路面投下陰影,讓整條街看上去就像是一道長長的磚石峽谷。工廠中的一部分已經被改造成了公寓,但是入住率很低。因為城裡的公寓太多,而能夠為住戶們提供就業機會的公司又太少。現在,這裡住著柬埔寨人、寮國人、越南人,還有西班牙裔、牙買加人和海地人。這裡並不是政府的保障房,事實上在GG中它們都被稱為“豪華公寓”。但是當我指給父親看的時候,他輕蔑地表示它們根本不配。
至於我嘛。我覺得這些房子都很漂亮。紅磚牆能夠給人以某種安全感。
運河街大橋曾經很小,最近剛重建過,負責維護這座橋的公司就在那邊的紅磚房子裡。這座橋橫跨過漢密爾頓運河——一條河水流速緩慢,一頭是死水的運河,它是整個大運河體系中的一部分,曾經用於運轉阿普爾頓工廠的水力渦輪。我匆匆過橋,穿過旁邊的停車場。正如那個建築工所說,在運河街的一端有座高大的白色建築,它的左邊是一條不起眼的小道,旁邊掛著“不准擅入”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