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像除了爹和大伯,都沒有知道這個神秘的“阿福”啊……

  薛老娘躺在床上。她自己的身體情況自己清楚,怕是沒兩天好活了。其實她也有七十多歲了,曾孫子都有了,也可以瞑目了……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總是看到自己死去的女兒阿福。

  薛老娘命並不好。年輕時丈夫被一個寡婦勾引,竟拋家棄子住進了那寡婦家裡,不再給妻子兒女一文錢。薛老娘自己一個年輕女人養活三個孩子,著實不容易,若是去尋丈夫要錢,說不得還要挨上一頓打再被攆出來。

  之後她也就漸漸死心,不再去找丈夫要錢了。

  沒過兩年,家鄉遭了大水,薛老娘帶著孩子一路討飯到碧溪村才被村長收留落了戶,這一路上的艱辛可想而知。

  這一路上,她也失去了她的女兒阿福。

  老家遭了災,一同北上逃荒的人並不在少數,每日能討到的飯也有限,孤兒寡母少不得還要受點兒其他逃荒人的欺負。好在薛老娘是個格外堅強的女人,反擊了幾次,也鮮少有人來找她們母子的麻煩了。

  但即便沒人欺負他們,討來的飯也並不夠吃。

  太平鎮地界地薄貧瘠,糧食產量一般,都是將將夠一家人吃的,拿會有什麼剩飯呢?最多是不要錢的野菜自己摘了,上人家家裡借用鍋爐,連咸鹽也未必肯借,湊合著當頓飯吃了。

  一路顛沛流離加之吃不飽飯,兩個大點兒的男孩子還好,最小的女孩子阿福卻扛不住了,未到碧溪村就生了病。

  並不是什麼大病,只是發低熱,身子更虛弱一些。

  薛老娘沒錢給女兒治病。一家四口身上只有能蔽體的衣服。只能盼著阿福命大,能自己挺過來。

  病著加上又吃不飽飯,阿福並沒有如薛老娘期盼的那樣好起來。第三天,阿福還不見好。薛老娘終於下了決心,斷了女兒的食水。

  反正也是熬不過去了,省下的吃食還不如給兩個兒子多分一點兒。

  薛老娘及至今日還記得阿福臨死前拽著她的衣擺,及其虛弱地呻吟:“娘……我餓……”

  如今自己也要死了,薛老娘想起前事,自己都覺得奇怪:明明她那麼憎恨自己的丈夫,為什麼在面對三個孩子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捨棄阿福呢?她和丈夫已經恩斷義絕,為什麼還要想著為老薛家留下香火呢?

  也許只是那時阿福恰巧病了……薛老娘自嘲地笑了笑,她心裡明白的很,這麼說只是自欺欺人。要是當時並的是薛富或者薛貴,她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哪怕就賣了阿福也要湊錢給兒子治病。

  阿福死後薛老娘和兩個兒子把她草草地埋了,繼續北上。

  薛富和薛貴沉默了許多。妹妹的死對他們觸動很大,但是——在吃那些本該屬於妹妹的、額外多出來的事物時,他們並沒有一絲猶豫,也沒有人偷偷給阿福吃的。

  母子三人雖然難過,卻很有默契地、再也不提阿福這個人了。

  後來他們到了碧溪村,村長瞧他們孤兒寡母的可憐,好心收留了她們,還撥給了薛老娘一間茅草屋。

  村長其實並非沒有私心。那時候薛老娘年紀還不大,碧溪村又有的是光棍,若是能把薛老娘說給村裡的誰也算是碧溪村賺了。

  誰知薛老娘竟是個油鹽不進的。以為一個年輕婦人帶著兩個十歲左右的小子好拿捏,誰知薛老娘借了把鋤頭就帶著兩個兒子開荒去了,硬是自己賺下了一份家業。

  所以說薛富和薛貴歷來是發自內心地感激薛老娘:她為了他們兩個寧可餓死妹妹,她為了他們兩個不曾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們兄弟倆拉扯大。

  這也是後來,薛老娘要掐死薛貴的長女,薛貴沒有阻止的原因。

  雖然那是他的女兒——為了他們兄弟倆,母親也曾餓死過她的女兒啊。

  薛貴長女的死,對薛老娘也又很大觸動。其實那時家裡雖然窮,但既然薛富薛貴都娶上親了,也不至於窮到吃不上飯的地步。她會掐死親孫女,一來是恨二兒媳肚子不爭氣生個丫頭,二來是一看到女娃她就想到阿福。

  阿福剛生下來的時候也是這樣小小的一個……

  薛老娘自己都不得不承認,她那樣的偏愛薛海,不得不說是把對那丫頭的些許愧疚與虧欠,都轉移到了薛海的身上。

  只可惜自己疼了小半輩子的薛海,怕是臨死也見不到了。

  第106章 番外 薛海

  薛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算是幸運還是不幸。

  原本太平盛世,縱然募兵也不會讓他們待太多年頭,更不需要去邊疆守衛或者是打仗。薛海去之前就已經打聽好了,多半是到附近的營地操練而已,雖說不能回家,到底離家不遠。

  開始的幾個月確實如此,薛海還能托人往家裡送些錢財。可好日子沒過多久,他就被派去打仗了——太平盛世,也只不過是去一些山里剿匪而已。

  一去就是五年。當年薛海簽下的契約就是五年,五年裡薛海也立下幾個大功小功,在軍隊裡也有了職位。上頭問他可願意續約,薛海拒絕了。

  於是得銀百兩,得地百畝,榮歸鄉里。地分得自然是隊伍目前所在地附近的地,薛海拖人賣了換成銀票,卷吧卷吧回了老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