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很多臭事、很多錯事、很多沒道理的事…… 但是,很美! 去年十二月二十一號,我帶著兒子,由台北赴北京,太太則帶著女兒從紐約去,這是近十年來我們全家第一次共度聖誕節,因為往年不是兒子有約會就是我人在台灣,總難湊到一塊兒。更重要的,這是我太太第一次去大陸,也是女兒平生第一次的亞洲之行。

  促成這一切的不是我,是一個貴州山村的女孩孫琴珍。自從一年多前我發現她的眼睛可能完全失明,她就成為我們全家的焦點,我們找了許多醫院為她診療,效果都不好,甚至有紐約的醫生專誠去看他,也說希望渺茫。所幸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十二月初得到北京同仁醫院的消息,願意為她試一試。

  做好貓,不做乖貓!(2)

  記得到北京第三天的上午,我們一家四口,在同仁醫院的候診室里,坐立不安地等待孫琴珍掃描和雷射探測的結果。當主治醫生鄒留河進來,坐在那兒看完檢查結果。說還有一隻眼睛可救時,我的女兒高興得差點掉下眼淚。

  跋

  看到女兒這麼關心琴珍,又對祖國的一景一物都那麼喜愛;看到她把電視劇里的格格,跟紫禁城對照在一起兒,又試著讀每個招牌上的中文字,我有一種特殊的感觸。因為我知道,很可能有一天,她會像她哥哥一樣,研究所才畢業,就收拾行囊,離開紐約的家,到台灣和大陸。

  想到這兒,我的眼前就浮起以前每個周末,教劉軒中文的畫面,窗外,鄰居的孩子都在

  玩,只有她一個人,要啃那一個又一個的方塊字,還要背唐詩、背古文、造句、作文,兒子那時先氣得哭,又氣得摔課本,他當時豈想到自己有一天就因為中文溜,而能在海峽兩岸發揮?

  我的女兒今年十五歲,也到了叛逆期,平常我都讓著這位小公主,但有一件事絕不妥協,就是中文課,前兩天我叫她以《我的中文課》為題作文,她居然這麼寫——— 放假時,差不多每隔一天就上中文,別的都不能做,使我非常生氣。吃飯時上中文更討厭,連吃飯都不能休息一下,我好恨好恨好恨中文功課和中文,但是我必須作。我好生氣好生氣好生氣!!! 她這段話也讓我看到叛逆期的兒子。

  問題是,她叛逆歸叛逆,恨歸恨,會不會也因此,我為她開了一扇大門,使她有一天跟她哥哥一樣飛離我的身邊。

  許多人問我對兒子和女兒是否不同。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誠然我比較寵女兒,管兒子,但是細細想,我教他們的方法卻是相同的。我用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文字,教他們步入中文的神秘世界;教他們朗讀詩,體味中國語文的節奏美。帶他們走到戶外,指著一草一木教他們各種形容詞。然後是寫作文;既然你會說,就用中文把你說的東西寫出來!再下來,則要他們用中文打字寫作。

  這本《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前一半是劉軒「手寫」的,後一半則用中文打字,也可以說這是劉軒在中文寫作上進步最大的階段。當年書成之後,我們父子曾經用書里的內容,應統一企業的邀請,在全台灣作了十場演講,有些段落像唱雙簧,有些地方如同演戲,把父子之間的糗事、鮮事攤在觀眾面前,居然獲得非常熱烈的迴響。有些場次,場內幾千座位不夠,還在外面架起電視屏幕,讓擠不進去的人坐在地上看。後來,我們更用這演講的錄音作成有聲書,為台南德啟智中心的殘疾小朋友,募得了將近千萬台幣。

  這本書過去在大陸有灕江版,因為出書甚早,裝幀遠不及今天,也因為某些原因,刪掉了好幾篇文章,我再交給長江文藝重新推出,則補上了原來刪去的部分,而且增加了許多照片。在未來我和劉軒更希望也把那本有聲書在大陸推出,將收益全部捐給國內的希望工程。

  希望您喜歡過重新編排,而且內容更豐富的《叛逆年代》,希望這書中的叛逆小子,都帶給您一些感動與創意。

  噢!對了,忘記告訴您,孫琴珍小妹妹已經能很清楚地看見黑板上的字,醫生說她應該一生都不會有問題了。

  劉墉 二○○四年四月六日寫於紐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