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Page 223-----------------------

  林、阿斯特羅夫、馬列茨基、涅斯捷羅夫、羅金、庫利科夫、科托夫、烏格 拉諾夫、扎伊采夫、庫茲明、薩波日尼科夫等——組織罪惡的恐怖集團的情 況,但是他們不僅不與之鬥爭,反而支持他們。 (三)聯共(布)中央全會認定,布哈林在交給聯共(布)中央委員會 的聲明中,企圖對上面提到的托洛茨基分子和右派分子的供詞進行駁斥,這 個聲明就其內容來說是個誹謗材料。 鑑於以上所述,注意到列寧在世時布哈林同志以及李可夫同志進行的反 黨和反對列寧本人的鬥爭,這次發生的一切並不是偶然的和意外的,因此取 消布哈林和李可夫的聯共(布)中央候補委員的資格並將其開除出聯共(布), 將布哈林和李可夫案件移交內務人民委員部。 (34) 決議簽署的日期是 1937年2 月27 日。 中央的決議成為一項命令。全國各地區和各加盟共和國的黨政機構立即 行動起來,投入了揭露布哈林、李可夫及其支持者的鬥爭。從這裡我們可以 看出,後來於 1938年3 月組織的莫斯科第三次公開審判,不過是體現中央少 數領導人意志的法律程序的形式而已。 1937年 2 月 27 日,史達林的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打電話通知布哈林必 須出席中央全會。布哈林意識到他與妻子和兒子訣別的時候到了。他抑制住 內心巨大的痛苦和憤懣,彎下腰來吻別了只有9個月的兒子後,情不自禁地 跪在了只有23 歲的年輕妻子的腳下。這位在與國內外階級敵人的殊死鬥爭中 從來不知動搖和悲戚為何物的革命家,在熱愛他、理解他、體貼他和鼓勵他 的,對未來的歲月本來懷抱著多少美好憧憬的年輕貌美的伴侶面前,彎下了 自己的身軀。他無法抑制自己。他一生的激情和坎坷,此時都化作了不知是 痛苦、悲愴抑或是憤怒的淚水,湧上了心頭。他沒有對自己的一生事業表露 出絲毫的懊悔,他沒有對等待著自己的厄運顯現出任何的恐懼。他跪在妻子 面前,眼睛裡滿含著淚水。他只請求妻子原諒他斷送了她的一生,請求妻子 把兒子 “一定要培養成一個布爾什維克”。他請求妻子相信他無罪,不要忘 記他的絕筆信中的每一個字,為他的平反昭雪而奮鬥。他知道他的妻子日後 將要面臨的艱難處境,儘管他難以想像得出他的妻子後來不得不忍受的一 切。他儘量以一個飽經風霜的革命家和丈夫,安慰著鼓勵著將會比他痛苦百 倍的年輕女子。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形勢會變的,一定會變的。你還年 輕,你要活下去。你要發誓,你能夠牢牢地把我的信記在心上嗎?!”安娜 發誓永遠牢記之後,布哈林寬慰她說: “阿紐塔,注意,別發脾氣,在歷史 上有時會發生令人遺憾的錯誤,但真理會勝利的。” (35)他反覆地叮囑著: “阿尼亞,不要忘記——我沒有任何罪。歷史是曲折的。要把我們的兒子培 養成一個堅強的布爾什維克。” (36) 全會復會後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布哈林穿過院子來到舉行會議的大樓。 在衣帽間他碰到了正好這時到來的李可夫。當他們存放大衣的時候,8 條漢 子走上前來,4 人一組地圍住了他們 2 人,將 2 人逮捕,徑直帶到了內務部 大院的盧比揚卡監獄。同時,布哈林和李可夫的住宅也被搜查。搜查進行得 很仔細。布哈林的全部文件和檔案都被沒收,其中有許多珍貴的文件,如列 寧與的一批信件,主要是列寧去世後沒有上交的屬於私人性質的信件和筆 記。布哈林的妻子、兒子、保姆和重病在身的70 多歲的父親沒有被捕。但是, 老人終於因病痛交加,於戰爭爆發前不久去世了。 布哈林被捕後,他的妻子幾乎一周足不出戶。後來,為了孩子的健康,

  ----------------------- Page 224-----------------------

  她用嬰兒車推著孩子在克里姆林宮周圍散步,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熟人們 像迴避瘟疫一樣躲避著她。她理解他們,因為這樣對於雙方來說都更安全些。 使她感到驚奇的是,竟然有一個人打電話讓她去領取與布哈林的高級職務有 關的配給。 布哈林被捕前一直勤儉度日。他廉潔奉公,兩袖清風。有一次,他要出 國去巴黎時才發現自己只有身上的一套舊西服,外交部匆忙給他做了一套西 服。後來他就是穿著這套西服被捕的。他把自己寫的著作的稿費都作為黨的 基金上交了。他拒絕領取 《消息報》主編的工資,只按規定領取他作為科學 院院士的一份工資。他留下的是一個一無存款二無儲備的家。安娜和老人、 孩子只能艱難度日。布哈林被捕一個月後,一個內務部的官員帶著布哈林寫 的一張條子,要安娜給他捎幾本書和一些材料,說是他正在寫一本名為 《法 西斯統治下的文化墮落》的書。但他們家的圖書室被封了,她無法取出書籍。 後來她接到內務部來的允許啟封的電話,就帶上書、材料和一些吃的東西到 盧比揚卡監獄探監。負責審訊布哈林的審訊員拒收吃的東西,但授意安娜按 照他的想法給布哈林寫張條子, “寫上你跟從前一樣還住在克里姆林宮原來 那套房間裡,並領取了配給。”安娜意識到審訊員在玩花招,就拒絕了。(37) 由於無法忍受一個出名的 “人民的敵人”的家屬所受到的歧視,安娜設 法在靠近克里姆林宮的莫斯科河對岸的濱河大廈得到了一個 5 間一套的公 寓。這座公寓多為政治官員和名人所居住,許多原來的住戶因被清洗而不見 了,房子有一半是空著的。安娜付不起房租,就把帳單寄給了蘇聯中央執行 委員會主席加里寧並附上個便條: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法西斯分子偵 查機關在物質上沒有保障自己的雇員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我沒 有能力付房租,現把未付款的收租單給您寄去。” (38)加里寧只好讓她免 費居住。1937 年夏,安娜被捕,被放逐到阿斯特拉罕,孩子由其姨媽照看。 她一直牢記著布哈林交給她的歷史使命。後來,她回憶丈夫讓她背誦那封給 未來一代黨的領導人的信的情景時說: “在被監禁和流放的所有歲月,我像 念禱文似地不斷重複這些話。” (39) 1937年5 月,科學院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如下決議:“鑑於布哈林利用 他在科學院的地位危害我國,由於他反對黨和蘇維埃政府,他已把自己置於 人民敵人的行列。現根據蘇聯科學院規章第24 條,決定解除尼·伊·布哈林 的科學院主席團成員職務,並將此決定報人民委員會備案。” (40) 布哈林被捕以後,也像其他犯人一樣,經受了內務部的折磨,當然,首 先也是許諾和欺騙。內務部對他說,只要他能滿足中央的要求,他的妻子和 兒子就會安然無恙,他本人也只會受點監禁之苦。為了說服他,內務部讓拉 狄克去當說客,用現身說法證明上述許諾的可靠性。拉狄克在與布哈林對質 時表現還算不錯,他沒有附和對布哈林的許多誣告,拒絕為一系列最關鍵的 指控作證。 此法不靈,內務部變換策略,打算首先摧毀布哈林的精神依託。作為一 個無產階級政治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最大的精神依託當然是他和列寧 的親密關係,列寧臨終前對他的高度的評價,而且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盡人 皆知的。但是,內務部有其一套篡改歷史的辦法。他們對一些在押的 “左派 共產主義者”和 “左派社會革命黨人”重新審問,讓他們提供新的證詞,說 布哈林在 1918年就對他們講過殺害列寧和成立新政府的必要性。有些證人還 被迫承認,那個在 1918年夏天刺殺列寧的社會革命黨徒,就是在布哈林的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