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21.崔胤誅宦官
天復三年(公元903年)正月,崔胤奏請根除宦官,帝從之。
(1)崔胤謀去宦官
唐朝中後期政治上的一大特點,就是宦官專權。雖然在唐初曾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到玄宗末年,宦官的人數已經達到三千了,權勢也日見增大,漸漸開始干涉朝政,玄宗所寵愛的高力士就是一個宦官。安史之亂後,皇室的權威日漸衰退,宦官專權的現象也愈演愈烈。宦官不僅控制了中央的軍權,掌握了禁軍,而且還在各道軍中設置宦官任監軍,以掌握地方軍隊。宦官們利用職權欺騙朝廷,壓榨百姓,甚至於公然廢立帝後,玩弄皇室於股掌之上,不僅使唐王朝的政治癒加腐敗,而且更加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唐王朝覆滅的進程。
官僚集團面對宦官勢力的挑戰,不甘心坐以待斃,於是採取了種種手段攻擊宦官,試圖削弱他們的實力,而宦官也不時反擊。南衙北司之爭,最終將唐王朝推向了覆滅的深淵,其中最激烈也是最後的爭鬥,發生在唐崔胤、朱溫與宦官之間。
崔胤字重休,宰相崔慎田之子。崔慎田到了晚年還沒有兒子,非常著急,到處燒香禱告,後來有一個很奇怪的和尚為他作了禱祝,不久後就生了崔胤,起乳名叫緇郎。崔胤成年後,參加科舉中了進士,此後平步青雲,一直做到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其為人喜愛玩弄權術,看起來貌似忠厚,其實陰險狡詐、心胸狹窄。善於挑動各派爭鬥,然後從中獲利。崔胤身為朝官,深受唐昭宗寵信,但他仍不滿足,又勾結手握軍權的藩鎮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正因為他善於投機鑽營,所以才能在昭宗時期四次拜相,權傾朝野,人們稱他為“崔四入”。
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崔胤被任命為同平章事後就與昭宗一起謀劃如何誅滅宦官的勢力。昭宗自幼就生活在宦官的淫威之下,對宦官當權的現象十分痛恨,最為痛恨的是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這兩個宦官掌握著實權,在朝中專橫跋扈,為所欲為,氣焰十分囂張。然而,宦官發現了崔胤與昭宗在密謀的事情,這使得宦官與朝臣的鬥爭空前的白熱化了。
同平章事王摶,當時還兼任司空、門下侍郎等職位,是個非常明白事理的人,而且剛正無私、待人寬厚,被當時的人稱為良相,王摶擔心這樣下去會招致變亂,就從容不迫地向唐昭宗進言說:“君主為人處事時,應當事事從大處著想,不能只顧泄私憤而不顧大局。宦官專權由來已久,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他們勢力很大,根基深厚,急於求成會出亂子的。希望陛下要謹慎自己的言行,激怒了這些奸邪小人,他們會鋌而走險,發動變亂。”崔胤聽說後,向昭宗誣陷王摶說:“王摶本來就是個陰險狡詐的人,他一定與宦官們串通一氣。”然而昭宗並沒有相信他,不久後,崔胤被貶官,於是懷疑是王摶在排斥自己,對王摶更是懷恨在心。及至崔胤奉命離京師去鎮守廣州,他就寫信給朱全忠,向他求援。朱全忠於是連續上表保奏崔胤,又誣陷王摶與宦官勾結。昭宗被逼無奈,只得召回崔胤,當時他已經行至湖南了。十一日,昭宗下詔命崔胤復職,將王摶貶為工部侍郎,同時將宋道弼、景務修貶出京城。十二日,下旨將王摶貶為溪州刺史。十三日,又貶王摶為崖州司戶,宋道弼流放驤州,景務修流放愛州。當天,三人都被賜令自殺。王摶死在藍田驛,宋道弼、景務修死在霸橋驛。從此,崔胤掌握了朝中的實權,威壓百僚,宦官們都對他又恨又怕。
(2)劉季述囚昭宗
昭宗在華州之時受過重大的精神刺激,回長安後,性格變得十分暴虐,動輒以殺人取樂,近侍宦官人人自危。幾名掌握實權的宦官如劉季述、王仲先、王彥范、薛齊等於暗中秘密策劃,要廢掉昭宗,另立太子為帝。
十一月,唐昭宗在禁苑中打獵,夜深後大醉而歸,親手殺死數名宦官、侍女。第二天早晨,宮門沒有打開,劉季述對崔胤說:“宮中一定發生了什麼變故,我要帶兵進宮察看一下。”於是率領一千名禁軍沖入宮中,得悉事情原由後,劉季述對崔胤說:“皇上昏庸到這樣程度,不能再讓他管理國家了。古時候有廢黜昏君、另立明主的先例,我現在這樣做不是反叛,而是為國家社稷著想。”崔胤等官員情知不敵,於是不再反對。劉季述將軍隊布置在殿後,然後召集百官,令他們在請求太子理國的奏摺上簽名。在他的淫威下,以崔胤為首的官員們都簽了名。當時昭宗在乞巧樓休息,並不知道這件事。劉季述、王仲先在門外埋伏一千名全副武裝的將士,與宣武進奏官程岩等十餘人進樓請求奏對。這時,外面的士兵突然吶喊著沖入宮中,一路逢人便殺,直衝到思政殿前。昭宗皇帝嚇得從床上掉了下來,想起身逃走,被劉季述、王仲先按住。這時皇后跑來求情說:“有事情可以慢慢商量,不要嚇壞了皇上。”劉季述等於是拿出文武百官的聯名狀,稟告昭宗說:“陛下倦於朝政,所以滿朝文武官員都希望由太子來掌管朝政。請陛下安心在東宮休養。”昭宗說:“昨天我們還在一起飲酒取樂,怎麼今天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劉季述等回答說:“這不是我們兩個獨斷專行,而是南司百官的強烈要求,眾怒難犯啊,陛下不如暫且避居東宮,待事情有了轉機時,再相機復位吧。”在皇后的勸說下,昭宗將傳國玉璽交給了劉季述。宦官扶昭宗與何皇后同乘一車,與嬪御侍從十餘人往少陽院而去。劉季述用銀撾畫地,當面數落昭宗說:“某時某事,你不聽從我的話,這是一條罪。”一連畫了幾十下以泄私憤。然後,劉季述親手鎖了少陽院的門,熔化鐵水將鎖灌實,派遣左軍副使李師虔帶兵將少陽院包圍,監視昭宗的一舉一動。在劉季述的嚴令下,不僅兵器之類的鐵器不能進少陽院,連錢帛、紙筆之類也不供給。每天的飲食要從牆洞裡遞進去。當時已是冬季,天氣十分寒冷,嬪御、公主連冬衣都沒有,凍得終日號啕大哭。劉季述等人又以昭宗的名義假傳聖旨,令太子繼承皇位。初十,太子即皇帝位,把少陽院改名叫問安宮。
天復三年(公元903年)正月,崔胤奏請根除宦官,帝從之。
(1)崔胤謀去宦官
唐朝中後期政治上的一大特點,就是宦官專權。雖然在唐初曾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到玄宗末年,宦官的人數已經達到三千了,權勢也日見增大,漸漸開始干涉朝政,玄宗所寵愛的高力士就是一個宦官。安史之亂後,皇室的權威日漸衰退,宦官專權的現象也愈演愈烈。宦官不僅控制了中央的軍權,掌握了禁軍,而且還在各道軍中設置宦官任監軍,以掌握地方軍隊。宦官們利用職權欺騙朝廷,壓榨百姓,甚至於公然廢立帝後,玩弄皇室於股掌之上,不僅使唐王朝的政治癒加腐敗,而且更加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唐王朝覆滅的進程。
官僚集團面對宦官勢力的挑戰,不甘心坐以待斃,於是採取了種種手段攻擊宦官,試圖削弱他們的實力,而宦官也不時反擊。南衙北司之爭,最終將唐王朝推向了覆滅的深淵,其中最激烈也是最後的爭鬥,發生在唐崔胤、朱溫與宦官之間。
崔胤字重休,宰相崔慎田之子。崔慎田到了晚年還沒有兒子,非常著急,到處燒香禱告,後來有一個很奇怪的和尚為他作了禱祝,不久後就生了崔胤,起乳名叫緇郎。崔胤成年後,參加科舉中了進士,此後平步青雲,一直做到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其為人喜愛玩弄權術,看起來貌似忠厚,其實陰險狡詐、心胸狹窄。善於挑動各派爭鬥,然後從中獲利。崔胤身為朝官,深受唐昭宗寵信,但他仍不滿足,又勾結手握軍權的藩鎮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正因為他善於投機鑽營,所以才能在昭宗時期四次拜相,權傾朝野,人們稱他為“崔四入”。
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崔胤被任命為同平章事後就與昭宗一起謀劃如何誅滅宦官的勢力。昭宗自幼就生活在宦官的淫威之下,對宦官當權的現象十分痛恨,最為痛恨的是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這兩個宦官掌握著實權,在朝中專橫跋扈,為所欲為,氣焰十分囂張。然而,宦官發現了崔胤與昭宗在密謀的事情,這使得宦官與朝臣的鬥爭空前的白熱化了。
同平章事王摶,當時還兼任司空、門下侍郎等職位,是個非常明白事理的人,而且剛正無私、待人寬厚,被當時的人稱為良相,王摶擔心這樣下去會招致變亂,就從容不迫地向唐昭宗進言說:“君主為人處事時,應當事事從大處著想,不能只顧泄私憤而不顧大局。宦官專權由來已久,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他們勢力很大,根基深厚,急於求成會出亂子的。希望陛下要謹慎自己的言行,激怒了這些奸邪小人,他們會鋌而走險,發動變亂。”崔胤聽說後,向昭宗誣陷王摶說:“王摶本來就是個陰險狡詐的人,他一定與宦官們串通一氣。”然而昭宗並沒有相信他,不久後,崔胤被貶官,於是懷疑是王摶在排斥自己,對王摶更是懷恨在心。及至崔胤奉命離京師去鎮守廣州,他就寫信給朱全忠,向他求援。朱全忠於是連續上表保奏崔胤,又誣陷王摶與宦官勾結。昭宗被逼無奈,只得召回崔胤,當時他已經行至湖南了。十一日,昭宗下詔命崔胤復職,將王摶貶為工部侍郎,同時將宋道弼、景務修貶出京城。十二日,下旨將王摶貶為溪州刺史。十三日,又貶王摶為崖州司戶,宋道弼流放驤州,景務修流放愛州。當天,三人都被賜令自殺。王摶死在藍田驛,宋道弼、景務修死在霸橋驛。從此,崔胤掌握了朝中的實權,威壓百僚,宦官們都對他又恨又怕。
(2)劉季述囚昭宗
昭宗在華州之時受過重大的精神刺激,回長安後,性格變得十分暴虐,動輒以殺人取樂,近侍宦官人人自危。幾名掌握實權的宦官如劉季述、王仲先、王彥范、薛齊等於暗中秘密策劃,要廢掉昭宗,另立太子為帝。
十一月,唐昭宗在禁苑中打獵,夜深後大醉而歸,親手殺死數名宦官、侍女。第二天早晨,宮門沒有打開,劉季述對崔胤說:“宮中一定發生了什麼變故,我要帶兵進宮察看一下。”於是率領一千名禁軍沖入宮中,得悉事情原由後,劉季述對崔胤說:“皇上昏庸到這樣程度,不能再讓他管理國家了。古時候有廢黜昏君、另立明主的先例,我現在這樣做不是反叛,而是為國家社稷著想。”崔胤等官員情知不敵,於是不再反對。劉季述將軍隊布置在殿後,然後召集百官,令他們在請求太子理國的奏摺上簽名。在他的淫威下,以崔胤為首的官員們都簽了名。當時昭宗在乞巧樓休息,並不知道這件事。劉季述、王仲先在門外埋伏一千名全副武裝的將士,與宣武進奏官程岩等十餘人進樓請求奏對。這時,外面的士兵突然吶喊著沖入宮中,一路逢人便殺,直衝到思政殿前。昭宗皇帝嚇得從床上掉了下來,想起身逃走,被劉季述、王仲先按住。這時皇后跑來求情說:“有事情可以慢慢商量,不要嚇壞了皇上。”劉季述等於是拿出文武百官的聯名狀,稟告昭宗說:“陛下倦於朝政,所以滿朝文武官員都希望由太子來掌管朝政。請陛下安心在東宮休養。”昭宗說:“昨天我們還在一起飲酒取樂,怎麼今天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劉季述等回答說:“這不是我們兩個獨斷專行,而是南司百官的強烈要求,眾怒難犯啊,陛下不如暫且避居東宮,待事情有了轉機時,再相機復位吧。”在皇后的勸說下,昭宗將傳國玉璽交給了劉季述。宦官扶昭宗與何皇后同乘一車,與嬪御侍從十餘人往少陽院而去。劉季述用銀撾畫地,當面數落昭宗說:“某時某事,你不聽從我的話,這是一條罪。”一連畫了幾十下以泄私憤。然後,劉季述親手鎖了少陽院的門,熔化鐵水將鎖灌實,派遣左軍副使李師虔帶兵將少陽院包圍,監視昭宗的一舉一動。在劉季述的嚴令下,不僅兵器之類的鐵器不能進少陽院,連錢帛、紙筆之類也不供給。每天的飲食要從牆洞裡遞進去。當時已是冬季,天氣十分寒冷,嬪御、公主連冬衣都沒有,凍得終日號啕大哭。劉季述等人又以昭宗的名義假傳聖旨,令太子繼承皇位。初十,太子即皇帝位,把少陽院改名叫問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