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人讀關於醫治的應許: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雅5:14-15)

  有人讀病人被治癒的經歷:

  ……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可2:11-12)

  讀經過後,他們用橄欖油抹了我的頭。接著,便開始了一場坦誠、熱烈、信心十足的禱告,為我祈求醫治。我們求告上帝通過讓我恢復行走來彰顯自己的榮耀,並相信他會這麼做。

  簡短的禱告會結束時,雨已經停了。眾人出了教堂前門,一道美麗的彩虹映入眼帘,朦朧的遠方沐浴著金色的陽光,光彩熠熠。我不敢說這一幕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但至少讓我更加確信上帝就在天上俯視我們,並且已聽見我們的禱告。

  我離開教堂停車場時的心境與我剛來的時候一模一樣—滿心期待上帝把我治癒。“感謝上帝。”隨著汽車的駛出,我默默祈禱,讚美上帝,因為我確信他已經動工了。

  一周過去了……兩周過去了……三周過去了。我的身體依然沒有任何被醫治的跡象。“動起來!”我的大腦下令,可手指和腳趾依然毫無反應。“可能得循序漸進吧,”我思來想去,“也許這是一個緩慢而平穩的醫治過程。”我繼續等待。結果三個星期變成一個月,一個月又變成兩個月。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

  《詩篇》103篇

  你能猜到我的腦中冒出了怎樣的問題。我問自己:我有罪嗎?當然,每一位基督徒的生命中都仍有罪的存在,沒有人是無罪的。可我沒有做過故意違背上帝的事。我活在與上帝的親密相交中,勤於省察自己,每日向上帝懺悔我的罪行和過犯,並得到寬恕的確據。

  我們的做法對嗎?我的朋友貝琪打消了我在這個問題上的疑慮。

  “當然沒錯,瓊妮。”她解釋道,“咱們又不是什麼離經叛道的人,要脫離教會領袖的權威幹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主持禱告會的都是按立的牧師和長老。”

  “我想你是對的。”我點頭同意,“咱們的做法完全符合《雅各書》第5章和其他章節的教導。”

  可是接下去,我腦中冒出了那個最難回答的問題,這些年來我遇到過許許多多禱告無效、未被治癒的人,他們心中都有這樣的疑慮:我有足夠的信心嗎?

  這個問題帶來的是一陣強烈的罪惡感,使得那種絕望的念頭層出不窮:上帝沒有治癒我,因為我有過錯。我一定是信心不夠堅固。我們從以下這張圖不難看出這種想法是如何引發惡性循環的:

  圖中文字,從最上方順時針依次是:我需要信心來康復→我滿懷信心地祈禱→我的禱告沒有回應→這削弱了我的信心,然而……

  一位患有某種身體疾病的基督徒問他的朋友:“如果我求告上帝,你認為上帝會治好我嗎?”

  “當然會。”朋友言之鑿鑿,“但你絕不能有疑慮。最細微的一絲疑慮都會妨礙你得到醫治。”

  於是,鑑於“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這位病人便在聖經上下工夫,閱讀有關上帝的偉大權能和奇妙應許的內容,以便增強自己的信心。最後,他覺得可以去求告了。他獨自一人求告,和教會長老一道求告,在康復禱告會上求告,無時無處不求告,可他沒有康復。

  “怎麼回事?出什麼岔子了?”他不解。但這時總會有人告訴他:“問題不在上帝,上帝是隨時準備垂聽的,要怪只能怪你。你大概並沒有真滿懷信心,自始至終地信靠上帝。”但那可憐人知道自己在康復禱告中對上帝的信心比平生任何時候都更強。

  結果會怎樣呢?由於沒有康復,他自然開始疑惑上帝是否真的打算醫治他。他的信心減退了。可他再一次聽到,為得醫治,他所需的正是更多的信心。一次次沒有回應的禱告讓他越來越疑慮,康復的機會越來越渺茫!結果定成敗局。

  可是仔細回想,我確認自己初入那間小教堂開始禱告會時滿懷信心,相信上帝會治癒我。我甚至在前一周還出其不意地打電話關照幾個朋友說:“等著瞧吧,我很快就會站在你家門口的。我就要康復了。”

  不對,信心不足並不是問題所在。一定另有緣故。

  接下來的好幾年裡,我總是坐在輪椅上思索這個問題:“我為什麼不得醫治?”那時我讀了很多書,跟很多人交談,並且虔誠地研讀經文。我仍然沒得到關於醫治的全部答案,但我確實得到了一些出自聖經的、給予我巨大幫助的答案。稍後,我將與你分享我在尋求答案之後得出的結論,並說明是什麼引出了那些結論。

  首先,我要給你一些忠告。通常,我們對這類事情的發問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回答的,而我們卻往往沒有耐心聽完那些解答。以前,我自己時常抱有這種態度:“別給我剖析什麼神學概念。趕緊回答我的問題。”結果,由於我拒絕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傾聽,也不去認真思索答案,便淺嘗輒止,以為答案並不存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