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誠然,世界各文明區域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性,都有進行制度創新的獨特文化資源。但是,創新只能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只能是在既定的物質條件下的創新。從比較眼光出發,對西方制度文明的創新,關鍵在於找到新的替代方案。曾經被津津樂道的“中國模式”是否是西方模式的一種替代方案?19世紀的歐洲曾經提出以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但在其本土並沒有結出令人滿意的果實。這一方案在歐洲的邊緣地區如蘇聯、東歐雖曾有過貌似輝煌的表現,但終於不能經受時間的檢驗。

  按照今天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人類必須面對共同的環境約束。這一約束,即使並非斯賓格勒式的人類文明生死有命的衰落,也意味著人類必須徹底轉換生活方式。養育我們人類的地球的空間和乳汁是有限的,由於人類的肆意榨取,從氣候到空氣,從海洋到冰川,從河流到森林,地球均已超載運行。僅僅從這個角度,以利益最大化為動力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顯然已經走到盡頭,此次日本核電災難也以悲劇形式宣告了人類以科學控制自然的近代神話的終結。從這一意義上說,人類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對近代以來的生產方式與制度文明進行反思,以經濟增長為指標的現代人類社會是註定要衰落的,區別只是時間遲早而已。因此,在我們討論歐洲衰落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確意識到這一討論對中國的意義。筆者在此不惜篇幅回顧西方對其本身衰落與否的反思,也是希望我們將西方的反思化為我們自身反思的養料,納入我們自己的反思之中。

  筆者最後希望指出的是,歐洲關於自身衰落的反思不僅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也深刻地影響著今天歐洲追尋的目標。戰後的歐洲,吸取戰爭教訓,為了締造永久和平,走上歐洲聯合之路。伴隨著歐盟的擴大與深化,歐洲社會在政治、經濟、生態、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一種新的世界觀、新的生命觀正在清晰呈現。這即是美國作家裡夫金(Jeremy Rifkin)所講的“歐洲夢”的躍然升起和“美國夢”的沒落(7)。何為歐洲夢?追求持續發展,維護生態平衡,重視生活質量,探求規範認同,背對霸權歷史,放棄大國夢想。這一夢想當然還不是現實,但是已為不少歐洲人所清醒意識並努力追求。這是歐洲正在醞釀的文明價值的轉換,是一場後現代、後霸權的觀念革命。而這一觀念革命不僅會顛覆我們今天的興盛和衰落尺度,也可能將歐洲和人類引向新生。

  ————————————————————

  (1) Le déclin de l'Europe,此書首版於1920年推出,1975年巴黎Guénégaud出版社重印。

  (2) 參見莫蘭:《反思歐洲》,2005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版。

  (3) L'arrogance chinoise,2011年2月Grasset出版社出版。

  (4) 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2011年3月Allen Lane版。

  (5) 見《西方的衰落:神話與現實》,法國《論壇報》(La Tribune),2011年3月25日。

  (6) 參見羅桑瓦隆:《制衡民主》(La contre-démocratie),Seuil出版社2006年版。

  (7) 參見里夫金:《歐洲夢——21世紀人類發展的新夢想》,重慶出版集團,2009年9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