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普京鐵拳的威懾——讓俄羅斯國旗高高飄揚在克里米亞上空
這篇盪氣迴腸的演講,堪稱是普京政治生涯的又一個高峰。經過最新民意調查,普京的民眾支持率達到85%,他再一次達到了聲望與權力的頂點。3月19日,普京向俄羅斯議會上下兩院提交了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俄羅斯國家杜馬(下議院)於3普京的克里米亞勝局月20日、聯邦委員會(上議院)於3月21日先後批准了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市作為新聯邦主體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國家間條約,以及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入俄和俄羅斯聯邦新主體一體化過渡期的程序的聯邦憲法法律。3月21日,普京簽署已獲俄羅斯國會上下兩院批准的法案,完成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的所有法律程序,正式接納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成為俄羅斯聯邦第84和第85個聯邦主體,並將其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這一切竟然是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中完成的。
一切終成定局。烏克蘭軍隊的崩潰再也無可避免。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市的烏克蘭海軍司令部被“自衛隊”占領,現場沒有發生武裝衝突,但烏克蘭海軍司令格杜克遭到人身控制。“自衛隊”要求烏克蘭士兵“要麼離開基地,要麼加入克里米亞軍隊”。最後,烏克蘭士兵們被迫撤離海軍司令部。烏克蘭海軍司令部的烏克蘭國旗頹然降下,俄羅斯國旗升起。最後的烏克蘭軍隊兵營和基地全部“淪陷”,“自衛隊”用拖拉機撞開基地大門,控制了烏克蘭兵營和基地的入口。克里米亞的全部烏克蘭軍營、軍事基地和艦船都升起了俄羅斯國旗。烏克蘭只得宣布,撤出克里米亞的全部烏克蘭駐軍和家屬。烏克蘭先前在克里米亞半島駐紮的1.8萬名官兵,只有大約4300人撤回烏克蘭,其餘的全部倒戈,效忠克里米亞。
掃尾工作還在繼續。普京簽署命令,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烏克蘭駐軍中願意加入俄軍及其他執法機構者的軍銜及軍事教育背景,以便在未來完成他們加入俄軍和俄羅斯國籍等系列手續。普京還向俄軍表示祝賀,稱發生在克里米亞的事情是對俄羅斯軍隊的一次嚴峻考驗,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展示了俄羅斯軍隊的“新能力”和崇高的道德精神。
短短几天,克里米亞已經完全變成了俄羅斯的一部分,克里米亞人開始排隊辦理俄羅斯護照。克里米亞按照俄羅斯的標準提高了養老金水平,正式啟用俄羅斯盧布作為流通貨幣,改用莫斯科時間。俄羅斯聯邦政府正計劃在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設立經濟特區,推動兩地經濟發展。
至於國際方面,面對既成的事實,一切指向普京的挑戰都顯得無力。聯合國大會通過沒有約束性的決議,指出3月16日在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的全民公投“無效”,“不能成為改變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地位的基礎”。然而,該決議甚至沒有提及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盟國宣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但制裁措施和執行情況卻幾乎成了全世界的笑柄。普京親自到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的俄羅斯銀行開設帳戶,以示對制裁的嘲弄。俄羅斯海軍司令對法國威脅取消“西北風”級登陸艦合同不屑一顧,稱俄羅斯早不想要那些質次價高的東西,反倒感謝法國給了俄羅斯機會買更好的國產登陸艦。一些俄羅斯政要信心十足地宣稱“制裁最大的受害者將是西方”,並一再暗示,他們將揮舞外界早已不陌生的油氣大棒———不僅包括供應,也包括其他。八國集團決定不參加原定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回應說:“如果我們的西方朋友認為這一架構(意指八國集團)已經過時,那就這樣吧。”“我們不會死死抓住這一架構不放手。就算(索契)會議不召開,在我們看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悲劇。”無奈之下,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不會向烏克蘭“做出無法兌現的承諾”。
這正是普京鐵拳的威懾效果所在。
後記
完成書稿時,克里米亞危機尚未完結,烏克蘭東部地區風雲又起,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俄語地區隱隱有成為克里米亞第二之勢。國際社會在觀望,美國與歐盟的制裁措施又占據了各種新聞傳媒的頭條。但這些似乎並沒有太多人關注。人們關注的是普京,是普京緊攥的那雙鐵拳。
本書中,我曾引用了半句俄羅斯的民間諺語:鐵棍橫掃,無招可擋。眼下,普京揮出的這記鐵棍,狠狠命中了對手的命門。如果對手有防守甚至反擊的意圖,我將引用這句完整的諺語:鐵棍橫掃,無招可擋,倘若阻擋,鐵棍加粗。
確切地說,這不是鐵棍,是普京的鐵拳。
獨特的地理位置,廣闊的國土面積,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歷史積澱,前人的智慧和創造的文明,使俄羅斯被形容為一個像大自然一樣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習慣於戰爭和革命,一次次用暴烈的毀滅來否定自己從前走過的道路。上世紀90年代初的那次毀滅,無疑極度慘烈。前蘇聯諾貝爾文學家得主、著名作家索忍尼辛將俄羅斯發生的事情稱為“20世紀90年代的一場大災難”,將崩潰後的俄羅斯社會稱為“殘酷的、野蠻的、犯罪的社會”。2000年首次上台的普京曾公開表示:“俄羅斯在政治和社會經濟動盪、劇變和激進改革中已經筋疲力盡……社會瀕臨崩潰,經濟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瀕於崩潰。”時任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斯特羅耶夫形容說:“他(普京)就像是一位外科醫生,開刀後發現病人肌體已經千瘡百孔,幾乎各個器官都有問題。”
這篇盪氣迴腸的演講,堪稱是普京政治生涯的又一個高峰。經過最新民意調查,普京的民眾支持率達到85%,他再一次達到了聲望與權力的頂點。3月19日,普京向俄羅斯議會上下兩院提交了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俄羅斯國家杜馬(下議院)於3普京的克里米亞勝局月20日、聯邦委員會(上議院)於3月21日先後批准了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市作為新聯邦主體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國家間條約,以及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入俄和俄羅斯聯邦新主體一體化過渡期的程序的聯邦憲法法律。3月21日,普京簽署已獲俄羅斯國會上下兩院批准的法案,完成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的所有法律程序,正式接納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成為俄羅斯聯邦第84和第85個聯邦主體,並將其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這一切竟然是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中完成的。
一切終成定局。烏克蘭軍隊的崩潰再也無可避免。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市的烏克蘭海軍司令部被“自衛隊”占領,現場沒有發生武裝衝突,但烏克蘭海軍司令格杜克遭到人身控制。“自衛隊”要求烏克蘭士兵“要麼離開基地,要麼加入克里米亞軍隊”。最後,烏克蘭士兵們被迫撤離海軍司令部。烏克蘭海軍司令部的烏克蘭國旗頹然降下,俄羅斯國旗升起。最後的烏克蘭軍隊兵營和基地全部“淪陷”,“自衛隊”用拖拉機撞開基地大門,控制了烏克蘭兵營和基地的入口。克里米亞的全部烏克蘭軍營、軍事基地和艦船都升起了俄羅斯國旗。烏克蘭只得宣布,撤出克里米亞的全部烏克蘭駐軍和家屬。烏克蘭先前在克里米亞半島駐紮的1.8萬名官兵,只有大約4300人撤回烏克蘭,其餘的全部倒戈,效忠克里米亞。
掃尾工作還在繼續。普京簽署命令,承認克里米亞地區烏克蘭駐軍中願意加入俄軍及其他執法機構者的軍銜及軍事教育背景,以便在未來完成他們加入俄軍和俄羅斯國籍等系列手續。普京還向俄軍表示祝賀,稱發生在克里米亞的事情是對俄羅斯軍隊的一次嚴峻考驗,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展示了俄羅斯軍隊的“新能力”和崇高的道德精神。
短短几天,克里米亞已經完全變成了俄羅斯的一部分,克里米亞人開始排隊辦理俄羅斯護照。克里米亞按照俄羅斯的標準提高了養老金水平,正式啟用俄羅斯盧布作為流通貨幣,改用莫斯科時間。俄羅斯聯邦政府正計劃在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設立經濟特區,推動兩地經濟發展。
至於國際方面,面對既成的事實,一切指向普京的挑戰都顯得無力。聯合國大會通過沒有約束性的決議,指出3月16日在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的全民公投“無效”,“不能成為改變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地位的基礎”。然而,該決議甚至沒有提及俄羅斯。美國和歐洲盟國宣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但制裁措施和執行情況卻幾乎成了全世界的笑柄。普京親自到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的俄羅斯銀行開設帳戶,以示對制裁的嘲弄。俄羅斯海軍司令對法國威脅取消“西北風”級登陸艦合同不屑一顧,稱俄羅斯早不想要那些質次價高的東西,反倒感謝法國給了俄羅斯機會買更好的國產登陸艦。一些俄羅斯政要信心十足地宣稱“制裁最大的受害者將是西方”,並一再暗示,他們將揮舞外界早已不陌生的油氣大棒———不僅包括供應,也包括其他。八國集團決定不參加原定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回應說:“如果我們的西方朋友認為這一架構(意指八國集團)已經過時,那就這樣吧。”“我們不會死死抓住這一架構不放手。就算(索契)會議不召開,在我們看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悲劇。”無奈之下,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不會向烏克蘭“做出無法兌現的承諾”。
這正是普京鐵拳的威懾效果所在。
後記
完成書稿時,克里米亞危機尚未完結,烏克蘭東部地區風雲又起,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俄語地區隱隱有成為克里米亞第二之勢。國際社會在觀望,美國與歐盟的制裁措施又占據了各種新聞傳媒的頭條。但這些似乎並沒有太多人關注。人們關注的是普京,是普京緊攥的那雙鐵拳。
本書中,我曾引用了半句俄羅斯的民間諺語:鐵棍橫掃,無招可擋。眼下,普京揮出的這記鐵棍,狠狠命中了對手的命門。如果對手有防守甚至反擊的意圖,我將引用這句完整的諺語:鐵棍橫掃,無招可擋,倘若阻擋,鐵棍加粗。
確切地說,這不是鐵棍,是普京的鐵拳。
獨特的地理位置,廣闊的國土面積,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歷史積澱,前人的智慧和創造的文明,使俄羅斯被形容為一個像大自然一樣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習慣於戰爭和革命,一次次用暴烈的毀滅來否定自己從前走過的道路。上世紀90年代初的那次毀滅,無疑極度慘烈。前蘇聯諾貝爾文學家得主、著名作家索忍尼辛將俄羅斯發生的事情稱為“20世紀90年代的一場大災難”,將崩潰後的俄羅斯社會稱為“殘酷的、野蠻的、犯罪的社會”。2000年首次上台的普京曾公開表示:“俄羅斯在政治和社會經濟動盪、劇變和激進改革中已經筋疲力盡……社會瀕臨崩潰,經濟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瀕於崩潰。”時任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斯特羅耶夫形容說:“他(普京)就像是一位外科醫生,開刀後發現病人肌體已經千瘡百孔,幾乎各個器官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