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的,我很想知道。”

  “你自己也應該有對於未來天下的構想吧,我說的是你自己描繪的。”

  “有倒是有……”司馬惠達噤了一下鼻子道,“不過,我想您的看法應該更準確。”

  “為什麼?”

  “我還有未來,還有一些吧……我描繪的未來當中,自然也會有我自己出場。然而所謂當局者迷,如此一來,我便無法將未來描繪得足夠清晰了。”

  “哈哈哈!你是說我已沒有未來,所以我描繪的未來才會更清楚吧。”

  “是的。沒有自己登場的未來藍圖,應該會很清晰……而且,雖然我不願承認,但先生智慧確實遠勝於我,描繪的未來也應該會更完美。”司馬惠達也抬起頭來,向諸葛孔明一直注視的天花板的一角看去,仿佛那裡真的描繪了一幅圖畫一樣。

  “大戰……像官渡、赤壁和夷陵那樣屍體多得能把河流阻斷的大戰,一時間不會再發生了。”諸葛孔明以平靜的口吻開始描述那個沒有自己登場的未來世界。現在的情況距離孔明和少容認為的天下三分的安定局面已經很接近了。三國之中,蜀國實力最弱,但擁有天然要塞。孔明多次嘗試北伐,也是為了向天下證明蜀國有遠征北伐的能力。只有諸葛孔明才敢以很大的犧牲為代價進行這個危險的示威。當然如果能夠攻下長安和洛陽就再好不過了。不過,進軍北伐本身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因為孔明死後,蜀國已經不可能再發動那樣大規模的遠征了。

  “吳國的實力也不如魏國,或許他們會與遼東的公孫淵聯合,擺出一副夾擊魏國的姿態……當然,這也只是做做樣子,吳國和魏國之間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孔明凝視著天花板,繼續說道。

  “嗯,遼東啊……”司馬惠達輕輕地點頭道。

  “如果要討伐遼東,應該會派你的兄長去。”孔明說道。

  魏國的朝廷一般都會把司馬仲達這樣有頗具實力的大人物調到外地駐守,儘可能讓他們遠離政治中心洛陽。先向東遠征遼東,結束之後再讓部隊向陝西轉移,備戰蜀國——孔明對後來的情況作了這樣的推測。

  “是這樣嗎?哥哥也已經上年紀了,真可憐啊。”司馬惠達嘆息道。

  沒有大戰的天下三分局面還能夠持續一段時間,恐怕要經過五十多年,才能得到統一。二三十年以後,國與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會逐漸拉大,一個國家會變得異常強大,另一個國家則會慢慢衰落下去。最終,最強大的國家一定會吞併最弱小的國家。這樣的話,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國家之間的差距也會一下子擴大很多,甚至都不用競爭了,順其自然地就能將其吞併了。

  “那麼,五十年後天下就能夠長久地統一了吧。”司馬惠達問道。

  “不見得。統一可能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自黃巾起義以來,戰爭頻發,也給周邊的民族帶來了影響。那邊坐著的是南匈奴未來的領導者劉柏,你應該很了解他。各個民族向四方遷移,如果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中央政權,恐怕不可能保持長久的天下統一。”孔明的聲音雖小,卻並不微弱,反而很有力,不像是病人在說話。

  “如果那樣的話,蜀國、魏國和吳國就都不存在了。”少容說道。

  “以後也不會再有中原的漢人、南方的蠻人和西方的月氏的區分了。”景妹小聲說道,將垂在臉頰上的一縷白髮撩了上去。

  七

  人們一旦聽到未來世界發生的事情,就會發覺眼前的一切事物都變得很渺小,到最後,就什麼都不在乎了。不過,諸葛孔明還是以這樣的話結束了他的預測:“當務之急還是要把握住眼前的一切,沒有比這個再重要的事了。”

  司馬惠達回到了魏國的軍營,報告說:“孔明真的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意識還清楚嗎?”

  “非常清楚。不過,據蜀軍大本營的人說,今天的這種情況是比較特殊的。”

  “他說了些什麼話?”

  “他死後天下會有怎樣變化之類的。”

  “哦!是孔明的預測嗎?他都說了些什麼?”

  “近期內,哥哥可能會被派去討伐遼東。”

  “是啊!恐怕會被他說中。”司馬仲達知道自己可能被迫遠離洛陽。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話,哥哥又該辛苦了。”

  “哈哈哈……”仲達難得開心地笑道,“你是在同情我嗎?可是,不論我被派到哪裡,最終都沒有容身之地啊。”

  “哥哥必須要再忍耐一段時間了。”

  “是嗎?其實我並沒有覺得有多麼辛苦。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研究討伐遼東的計劃,覺得確實很有樂趣。”司馬仲達從椅子上站起來,倒背雙手,開始在屋子裡踱來踱去。

  “那麼我先回去了。”說完,惠達便走出了房間。哥哥以這樣的姿態踱步,就表明他想一個人思考些事情,這時候最好退出去。

  “遼東嘛……”仲達自言自語道。

  他來到五丈原後,心裡一直想著遠征遼東的事情,五丈原的戰事只要按照雙方暗地裡商議的那樣進行就可以了,因此不用為眼前的戰事操心。喜歡思考事情的他,一直都在認真研究下一次作戰計劃。“雖然如此,到底不愧是諸葛孔明啊……他竟然能夠指出下一戰的目標在遼東。”關於攻打遼東,仲達已經大致地做了計劃,剩下的只是探討些細節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