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愛德華三世在位期間,軍事上出現了一些變革。他讓乘騎武士下馬,在近距離作戰,並利用乘騎弓箭手擾亂敵人騎兵的衝鋒、向敵人步兵射出致命的箭雨。這些軍事變革為他贏得了英格蘭歷史上一些最著名的勝利。百年戰爭使得英格蘭人感到自己的軍事實力與法蘭西可以一決高下,這種觀念影響著兩國關係,一直到拿破崙時代。克雷西和普瓦捷這樣的勝仗永載史冊,聞名遐邇,而軍事策略的革命後來在亨利五世時代達到巔峰。1415年的聖克里斯賓節,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取得了令人咋舌的輝煌勝利,英格蘭弓箭手不可戰勝的威名得到了確立。在英格蘭神話、傳說和傳奇的發展過程中,這些令人畏懼的弓箭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英格蘭弓箭手在聖喬治的十字和英格蘭獅子與法蘭西百合花並置的大旗下縱馬奔向戰場;英格蘭國王在敵境親自與法蘭西人肉搏;黑太子在克雷西贏得他的馬刺(騎士勛位):這些故事始終是英格蘭歷史上的標誌性畫面,被一代代人傳頌。
克雷西戰役激戰正酣的時候,愛德華三世正在考慮設立嘉德勛位。克雷西戰役也是黑太子的軍事生涯和英格蘭在軍事上的短暫但輝煌的主宰時期的開端,這段輝煌始終被人們所景仰與謳歌。英格蘭王室圖像符號中有這麼多部分,尤其是與嘉德勛位相關的部分,都源自金雀花王朝在法蘭西的軍事勝利。我們也不能忘記,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獅心王理查一世相關的神話和傳說是多麼膾炙人口。對於在21世紀努力共存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來說,“十字軍東征”這個詞仍然有濃重的政治意義。有些現代宣傳家會追溯既往,將我們今天的文化衝突視為八百多年前理查一世與薩拉丁的戰爭的延續。這種看法不符合歷史真實,但很有誘惑力。但在當年,“十字軍東征”具有關鍵性意義,將英格蘭王室的視野擴展到了中東,讓英格蘭國王們在最具威望的軍事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雀花王朝軍事遺產的另一個方面奠定了英格蘭與不列顛群島其他部分關係的基礎,這種關係大體上延續至今。在金雀花王朝之前,只有神話中的亞瑟王據說曾統一威爾斯、愛爾蘭、蘇格蘭和英格蘭王國。但從亨利二世開始,金雀花王朝歷代國王一直構想著由英格蘭統一不列顛群島,並且只差一點就實現了。為了報復獅子威廉參與1173年的大叛亂,亨利二世第一次將蘇格蘭變成了英格蘭的附庸國。愛德華一世則更進一步,羞辱了蘇格蘭國王,迫使其向自己俯首稱臣,並將蘇格蘭神聖的加冕石從斯昆修道院搶走,做成了自己的加冕寶座的基石,放在威斯敏斯特。蘇格蘭的加冕石就一直留在那裡,一直到1996年才被歸還給蘇格蘭。但愛德華一世及其孫子愛德華三世發現,他們永遠沒有辦法強迫蘇格蘭人愛戴英格蘭國王。金雀花王朝在英蘇邊境以北的殘酷鎮壓使得蘇格蘭人對英格蘭的仇恨永遠不能徹底平息。蘇格蘭的民族主義運動植根於13和14世紀的事件,如果蘇格蘭民族主義者能夠在21世紀達成心愿,切斷與不列顛的聯合,那麼很多人會認為,蘇格蘭的獨立是始自中世紀全盛期的漫長歷史進程的最終結果。
在威爾斯,金雀花王朝留下的印跡同樣不可磨滅。愛德華一世從13世紀80年代起建造的一系列城堡至今屹立。它們是很久以前的征服的紀念碑,並提醒威爾斯北部和西部的居民們,那場爭奪威爾斯主宰權的鬥爭決定了英威關係的許多條件,直至今日。愛爾蘭人對英格蘭征服者的怨恨同樣恆久。在有些人看來,英國—愛爾蘭漫長而困難重重的關係史的開端要追溯到1155年,唯一一位出身英格蘭的教皇——阿德里安四世向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亨利二世授予了《褒揚令》詔書。在金雀花王朝歷代君主中,只有亨利二世、約翰和理查二世曾涉足愛爾蘭,但沒有什麼特別光彩的影響。他們的所作所為確立了英格蘭人在愛爾蘭海對岸稱王稱霸的觀念,也招致了本土愛爾蘭人激烈的反抗。這是一個尚未結局的故事的開端,但畢竟是個開端。
除了這一切之外,金雀花王朝還以非常顯而易見的方式改變了英格蘭。國家在1400年不僅僅是組成結構發生了變化,外觀也與過去截然不同。八代英格蘭君主大興土木、贊助藝術,改造了英格蘭的外貌。金雀花王朝建造了宏偉的城堡、宮殿和獵苑。他們雇用了各自時代的偉大藝術家和建築師。威斯敏斯特、溫莎和威爾斯諸城堡是最明顯的例子,但在兩個半世紀的統治中,王國在許多其他方面也成熟了。倫敦舊貌換新顏;都城快速擴張,正在成長為一個主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在多佛爾,亨利二世晚年改建的雄壯要塞巍峨地俯視白色的峭壁,恫嚇著法蘭西侵略者。教堂建築的黃金時代造就了全國各地的諸多哥德式尖塔和飛扶垛。自羅馬人離去之後,磚石建築第一次被重新引入英格蘭。新城鎮和港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多是在黑死病造成的人口驟降之前建成的。朴次茅斯是理查一世建立的軍事城鎮,但其他港口,如哈里奇(1238年從亨利三世那裡獲得特許狀)和利物浦(約翰國王1207年建立)在王室的恩寵下也欣欣向榮。同時,14世紀的人口暴跌,許多村莊十室九空,但不能說這是金雀花國王們直接造成的後果。
最後,在金雀花王朝的英格蘭,英語終於成為主流語言。12世紀40年代,年輕的亨利二世在寒風中登陸英格蘭海岸時,他對英語只有最基礎的理解。他肯定不會認為英語是一種有用的語言,因為重要的對話都用不到它。當時沒有一個有地位或有才能的人會用英語和他說話。亨利二世宮廷的語言是諾曼法語,或許還有阿基坦的埃莉諾及其來自法蘭西南方的侍從們說的奧克語。官方文檔的語言則是拉丁語。
克雷西戰役激戰正酣的時候,愛德華三世正在考慮設立嘉德勛位。克雷西戰役也是黑太子的軍事生涯和英格蘭在軍事上的短暫但輝煌的主宰時期的開端,這段輝煌始終被人們所景仰與謳歌。英格蘭王室圖像符號中有這麼多部分,尤其是與嘉德勛位相關的部分,都源自金雀花王朝在法蘭西的軍事勝利。我們也不能忘記,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獅心王理查一世相關的神話和傳說是多麼膾炙人口。對於在21世紀努力共存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來說,“十字軍東征”這個詞仍然有濃重的政治意義。有些現代宣傳家會追溯既往,將我們今天的文化衝突視為八百多年前理查一世與薩拉丁的戰爭的延續。這種看法不符合歷史真實,但很有誘惑力。但在當年,“十字軍東征”具有關鍵性意義,將英格蘭王室的視野擴展到了中東,讓英格蘭國王們在最具威望的軍事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雀花王朝軍事遺產的另一個方面奠定了英格蘭與不列顛群島其他部分關係的基礎,這種關係大體上延續至今。在金雀花王朝之前,只有神話中的亞瑟王據說曾統一威爾斯、愛爾蘭、蘇格蘭和英格蘭王國。但從亨利二世開始,金雀花王朝歷代國王一直構想著由英格蘭統一不列顛群島,並且只差一點就實現了。為了報復獅子威廉參與1173年的大叛亂,亨利二世第一次將蘇格蘭變成了英格蘭的附庸國。愛德華一世則更進一步,羞辱了蘇格蘭國王,迫使其向自己俯首稱臣,並將蘇格蘭神聖的加冕石從斯昆修道院搶走,做成了自己的加冕寶座的基石,放在威斯敏斯特。蘇格蘭的加冕石就一直留在那裡,一直到1996年才被歸還給蘇格蘭。但愛德華一世及其孫子愛德華三世發現,他們永遠沒有辦法強迫蘇格蘭人愛戴英格蘭國王。金雀花王朝在英蘇邊境以北的殘酷鎮壓使得蘇格蘭人對英格蘭的仇恨永遠不能徹底平息。蘇格蘭的民族主義運動植根於13和14世紀的事件,如果蘇格蘭民族主義者能夠在21世紀達成心愿,切斷與不列顛的聯合,那麼很多人會認為,蘇格蘭的獨立是始自中世紀全盛期的漫長歷史進程的最終結果。
在威爾斯,金雀花王朝留下的印跡同樣不可磨滅。愛德華一世從13世紀80年代起建造的一系列城堡至今屹立。它們是很久以前的征服的紀念碑,並提醒威爾斯北部和西部的居民們,那場爭奪威爾斯主宰權的鬥爭決定了英威關係的許多條件,直至今日。愛爾蘭人對英格蘭征服者的怨恨同樣恆久。在有些人看來,英國—愛爾蘭漫長而困難重重的關係史的開端要追溯到1155年,唯一一位出身英格蘭的教皇——阿德里安四世向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亨利二世授予了《褒揚令》詔書。在金雀花王朝歷代君主中,只有亨利二世、約翰和理查二世曾涉足愛爾蘭,但沒有什麼特別光彩的影響。他們的所作所為確立了英格蘭人在愛爾蘭海對岸稱王稱霸的觀念,也招致了本土愛爾蘭人激烈的反抗。這是一個尚未結局的故事的開端,但畢竟是個開端。
除了這一切之外,金雀花王朝還以非常顯而易見的方式改變了英格蘭。國家在1400年不僅僅是組成結構發生了變化,外觀也與過去截然不同。八代英格蘭君主大興土木、贊助藝術,改造了英格蘭的外貌。金雀花王朝建造了宏偉的城堡、宮殿和獵苑。他們雇用了各自時代的偉大藝術家和建築師。威斯敏斯特、溫莎和威爾斯諸城堡是最明顯的例子,但在兩個半世紀的統治中,王國在許多其他方面也成熟了。倫敦舊貌換新顏;都城快速擴張,正在成長為一個主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在多佛爾,亨利二世晚年改建的雄壯要塞巍峨地俯視白色的峭壁,恫嚇著法蘭西侵略者。教堂建築的黃金時代造就了全國各地的諸多哥德式尖塔和飛扶垛。自羅馬人離去之後,磚石建築第一次被重新引入英格蘭。新城鎮和港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多是在黑死病造成的人口驟降之前建成的。朴次茅斯是理查一世建立的軍事城鎮,但其他港口,如哈里奇(1238年從亨利三世那裡獲得特許狀)和利物浦(約翰國王1207年建立)在王室的恩寵下也欣欣向榮。同時,14世紀的人口暴跌,許多村莊十室九空,但不能說這是金雀花國王們直接造成的後果。
最後,在金雀花王朝的英格蘭,英語終於成為主流語言。12世紀40年代,年輕的亨利二世在寒風中登陸英格蘭海岸時,他對英語只有最基礎的理解。他肯定不會認為英語是一種有用的語言,因為重要的對話都用不到它。當時沒有一個有地位或有才能的人會用英語和他說話。亨利二世宮廷的語言是諾曼法語,或許還有阿基坦的埃莉諾及其來自法蘭西南方的侍從們說的奧克語。官方文檔的語言則是拉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