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艾森豪開始計劃他回國事宜。瑪米將會在華盛頓等他。他定做的兩套新裝將在華盛頓交給他。6 月10 日,在法蘭克福經過大規模整編的部隊歡呼著為他們凱旋的總司令送別。他將取道巴黎和倫敦進行勝利訪問,然後飛往美國。在華盛頓他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宣稱美國的安全要靠在軍事實力支持下的盟國間的友好才能得到保證。在紐約,有六百萬人為他舉行了一次該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歡迎儀式。在堪薩斯城也有一次盛大的歡迎集會,他的母親也在看台上。一位記者問她:“你不為自己的兒子而自豪嗎?”老人回答:“哪一個?”艾森豪作了即席演講,有位他童年的朋友看到他用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大拇指的動作,發覺他童年的習慣一直保留下來。去阿比勒尼的途中,他顯得興高采烈。途經托帕卡時,他下火車去歡迎一隊凱旋的勞膺“紫心勳章”的士兵。火車沒等他上車就開動了,當他試圖上車時,不料失足碰傷了他曾受傷的膝蓋。艾森豪6 月21 日回到家鄉阿比勒尼,一家報紙的大字標題稱:“阿比勒尼的六千居民為艾森豪夫人的兒子而傾倒。”另一條消息寫:“艾克推開洶湧的人群讓母親走過。”火車站,一列滿載士兵的軍車朝太平洋方向在突突排氣,緩慢移動,他同能夠握到的士兵們的熱烈握手致意。一個士兵緊緊握著他的手,興奮地高聲說道:“在我抓到東條之前,我絕不洗手!”
戰後,將軍們之間的鬥爭的內幕流傳出來了。早在1944 年夏季,這次聯合作戰的夥伴們各自開始把自己的底牌隱藏起來。據9 月4 日的一份英國絕密備忘錄透露:英國陸軍部對文件進行了新的分級,或決不可讓美國知情的有爭執的事務。”這類電報通訊用一次性密碼傳送,美國人是破譯不了的。這樣的文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交予或讓任何一個美國人看見。
需要保密的突然要求也同樣折磨著喬治·馬歇爾。在8 月18 日他寫信給漢迪將軍,令他少寫報告、記錄之類,某些應予保存的文件必須嚴加鎖藏。他寫道:“假如一再發生的關於作戰計劃、物資分配等等的激烈爭論,特別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上的意見,以及他們的顧問談到的與英國和其他盟國有關的各種意見,歷史著作中引證這類材料,對將來是非常不妥當的。如果不加防範,一旦透露出去必定播下苦難的種子,其後果將是誇大和持續地使用對英美間的一切可能的協調一致極為不利。”
但令人難堪的決錄依然存在。1945 年,當艾森豪獲悉他在陸軍部寫的一篇日記流傳出來以後,他寫信給哈里·布徹:“請立即銷毀我個人的這些筆記,根本不再提及這些東西。”他還寫道:“我個人在作戰處寫的這些筆記,根本算不上是日記。決不可,再重複說一遍,決不可讓任何人看到。”然而布徹並沒有銷毀它們。這些筆記透露了艾森豪對麥克阿瑟將軍和金海軍上將的苛刻的評論。
之後,艾森豪出版了《歐洲十字》。這是一部騎士風格的著作,但在英國仍激起了憤怒。許多報紙糾紛為蒙哥馬利鳴不平。
雖然兩個偉大的總司令之間的爭論持續了二十多年,但是想要在他們之間評定孰是孰非是徒勞無功的。在聯合作戰的大規模戰爭中,兩個盟國之間要保持團結一致而不發生摩擦那是不可能的。特別是當著知已的朋友和信任的軍官在日益減少,當聽到那些由於指揮失誤招致部隊潰不成軍的惡耗時,從個人方面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尤其困難。盟軍面對可怕的軍事力量而最後贏得的輝煌勝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應歸功於高級指揮官們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戰爭中那些不稱職的都先後被淘汰了。最後保留下的當然只是堅持到戰爭結束的像蒙哥馬利和艾森豪這些在戰火中造就出來的佼佼者,他們是不相上下的人物。
戰後,將軍們之間的鬥爭的內幕流傳出來了。早在1944 年夏季,這次聯合作戰的夥伴們各自開始把自己的底牌隱藏起來。據9 月4 日的一份英國絕密備忘錄透露:英國陸軍部對文件進行了新的分級,或決不可讓美國知情的有爭執的事務。”這類電報通訊用一次性密碼傳送,美國人是破譯不了的。這樣的文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交予或讓任何一個美國人看見。
需要保密的突然要求也同樣折磨著喬治·馬歇爾。在8 月18 日他寫信給漢迪將軍,令他少寫報告、記錄之類,某些應予保存的文件必須嚴加鎖藏。他寫道:“假如一再發生的關於作戰計劃、物資分配等等的激烈爭論,特別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上的意見,以及他們的顧問談到的與英國和其他盟國有關的各種意見,歷史著作中引證這類材料,對將來是非常不妥當的。如果不加防範,一旦透露出去必定播下苦難的種子,其後果將是誇大和持續地使用對英美間的一切可能的協調一致極為不利。”
但令人難堪的決錄依然存在。1945 年,當艾森豪獲悉他在陸軍部寫的一篇日記流傳出來以後,他寫信給哈里·布徹:“請立即銷毀我個人的這些筆記,根本不再提及這些東西。”他還寫道:“我個人在作戰處寫的這些筆記,根本算不上是日記。決不可,再重複說一遍,決不可讓任何人看到。”然而布徹並沒有銷毀它們。這些筆記透露了艾森豪對麥克阿瑟將軍和金海軍上將的苛刻的評論。
之後,艾森豪出版了《歐洲十字》。這是一部騎士風格的著作,但在英國仍激起了憤怒。許多報紙糾紛為蒙哥馬利鳴不平。
雖然兩個偉大的總司令之間的爭論持續了二十多年,但是想要在他們之間評定孰是孰非是徒勞無功的。在聯合作戰的大規模戰爭中,兩個盟國之間要保持團結一致而不發生摩擦那是不可能的。特別是當著知已的朋友和信任的軍官在日益減少,當聽到那些由於指揮失誤招致部隊潰不成軍的惡耗時,從個人方面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尤其困難。盟軍面對可怕的軍事力量而最後贏得的輝煌勝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應歸功於高級指揮官們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戰爭中那些不稱職的都先後被淘汰了。最後保留下的當然只是堅持到戰爭結束的像蒙哥馬利和艾森豪這些在戰火中造就出來的佼佼者,他們是不相上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