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吉思汗直到臨終前,還仍舊不失為一個畏兀兒文化的信徒, 他也是一個認為畏兀兒教育乃是最適合於蒙古民族的信徒, 這就是他的偉大洞察力的表現。他的愛好畏兀兒文明的信念, 並不因為跟中國和伊斯蘭教國的高度文明相接觸,或者跟這種文明的代表者如耶律楚材和長春真人那樣著名人物相結識而有所損減。成吉思汗認為受過畏兀兒教育的蒙古人, 等到人數增加到相當廣大時, 那時候在內政上便可以不再雇用外族人( 色目人) 了。他看到教育( 假使沒有教育, 要想維持帝國的統一, 並且要想在有文明的定居諸州里確保帝國的權力, 那簡直是不可能的) 和遊牧生活可以完全並存。他希望他的子孫要有組織內政的能力, 好像他從前給其軍隊灌輸“扎撒”的精神一樣。他對其民族的組織力, 或者毋寧說是在其遊牧貴族制抱有巨大的希望。

  成吉思汗的帝國, 在它偉大的創建者死後大約續存了四十年。他的王朝, 在統一帝國分崩離析後所生起的分邦〔諸汗國〕中維持了數代之久。今日統治著蒙古民族的封建王公, 大部分都是成吉思汗的苗裔⑧。蒙古帝國的組織, 在其瓦解後所生長的各“汗國”的組織中仍舊還遺留著許多痕跡, 他們裡面的某幾部直到現在還殘存著。所有這些都表明了偉大征服者的組織力。

  但是從大體上說起來, 成吉思汗懷抱著的野心計劃, 終不免歸於失敗。他的帝國已經解體了, 雖然蒙古民族曾經靠他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天才力量被領導著走到世界歷史的舞台上, 可是他們自己也沒有持續到多久。在被征服的國家, 他們被同在一起的更多人數和更高文化的國民所吸收, 在本土, 他們又退步到從前在成吉思汗領導下所現出的那樣狀態了。

  成吉思汗政治制度中的弱點, 就是他計劃把文明跟遊牧生活相結合,同時他堅執地希望他的宗室不會瓦解, 並且還希望能夠以汗為元首繼續行使他們的集體統治權, 而汗則被“長生天底氣力里”所統治, 並服從其萬古不謬的“札撒”法則。這兩種希望都證明其不可能。因為文明和遊牧制度勢不兩立, 而“扎撒”沒有力量制止許多因素, 這些因素是和皇室統一的存續相衝突的。

  注釋

  ① 案uruk 乃是蒙古語, 有“家族”、“家系”、“親族”、“種族”、“親戚”等的意義。《元朝秘史》音譯為“兀魯黑”, 旁譯作“親”,或“子孫”、“子子”、“孫孫”等。

  ② 案Inju 的意義, 波斯語辭典里作:“a royal domain”, 就是“皇室領地”的意思。巴托爾德把它解釋作“封地”外, 又解釋為“分封”。同時還包含著三種成分在內,1. 為ulus, 就是“分民”,2.為yurt, 就是“分地”,3. 為lnju,就是供給宮廷和軍隊需要的收入。多桑《蒙古史》把它譯為domaine( 領地、產業) 和domainesprives( 私產), 馮承鈞先生除把它譯為“私封”和“私產”外, 還加上一個注釋作“分賦”。

  ③ 關於蒙古的封建制度,可參閱符拉基米爾佐夫《蒙古社會制度史》。

  ④ 案darugachi《元朝秘史》作答魯合臣, 旁譯作“鎮守官”,《元史》作“達魯花赤”。其語義和職守的大略, 可參閱箭內亘《元代社會三階級》《( 蒙古史研究》所收)。詳細情形可參閱愛岩松男《元代都市制度和其起源》(《東洋史研究》第三卷第四號)。案《黑韃事略》徐霆疏證:“管民則曰達魯花赤”。趙翼則解釋為“掌印辦事之長官”(《廿二史劄記》)。《羽庭集》卷七謂“達魯花赤乃括囊玉也”。葉子奇《草木子》謂“達魯花赤猶荷包上壓口捺子”, 這就是指“控制一切”的意思。《東維子集》卷四頁八:“國朝監官, 郡邑咸設達魯花赤, 於官屬為最長, 其次有令、有丞、有簿尉、又有案牘官, 以首領天, 六曹之吏, 凡事會之來, 吏與令丞得相可否議論,然後白之達魯花赤。其署事也亦然, 其職秩為甚尊, 而職任為甚優, 朝家近令以大事責守令, 達魯花赤任與令等, 昔之尊而優者,今轉煩劇矣。”考達魯花赤的名義,好像和監督官差不多, 講到它的職權, 好像淪陷時期日本人在淪陷區各級政府里所設置的顧問一樣, 但是名義上沒有像元代的達魯花赤那樣尊貴就是了。它的本義, 據科瓦列夫斯基(Kowalewski)辭典( 一六七一——一六七二頁)所載有:1.Daroukhou( 動詞) 為“壓迫”、“緊握”、“壓制”、“隱匿”、“窩藏”、“隱瞞”、“克制”、“制馭”、“彈壓”、“約束”、“束縛”、“印入”、“蓋印”、“印刷”、“封印”、“嚴刑”、“涵蓋”。2.Darougha( 名詞) 為“頭目”、“首長”、“領袖”、“總督”、“長官”、“州長”、“知事”、“副官”、“監督”、“代理人”、“委員”、“監察官”。

  ⑤ 據《元朝秘史》二五五節蒙文應譯為:“若是父皇恩賜著教〔我〕說話呵, 我〔應該〕怎樣說才好呢! 我能說自己不行嗎? 今後盡我的能力去做罷! 久後在我的子孫里, 若是生出了雖然裹著青草, 而不為牛所吃, 雖然裹著脂膏, 而不為狗所吃的〔不成器的子孫〕呵, 出了麋鹿敢在他面前穿越, 老鼠敢在後面走的無能子孫, 那又怎麼辦?我就說這些了。其他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又同節末蒙文旁譯, 成吉思汗道:“??在斡歌歹的子孫里, 若是生出了雖然裹著青草而不為牛所吃,雖然裹著脂膏而不為狗所吃的〔不成器的子孫〕呵, 但是在我的子孫里,難道連一個好的也不會生出來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