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4 案大雪山(Hindu Kush) 即興都庫什山脈, 在阿富汗境內, 靠近印度邊境。

  25 案長春真人本名叫作邱處機, 乃登州棲霞人。

  26 案這一節是出自李志常述《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上( 據王國維校注本)。

  27 案上面所引的三段問答語辭, 都出自《長春真人西遊記》上卷( 王國維校注本)。

  28 四月十四日。

  29 見《長春真人西遊記》下卷。

  30 原注: 阿海為哈剌契丹人, 任撒麻耳干長官。案《元史》卷一五○有《耶律阿海傳》, 謂“耶律阿海乃遼之故族,( 中略), 甲戌金人走汴, 阿海以功拜太師, 行中書省事, 封禿花為太傅濮國公,每宴享必賜坐, 命禿花從木華黎取中原, 阿海從帝攻西域, 俘其酋長只蘭禿, 下蒲華尋思乾等城,留監尋斯干, 專任撫綏之責。”根據上面的記錄看起來, 可見阿海並不是哈剌契丹( 西遼) 人, 卻是契丹人( 東方的遼朝宗室後裔)。

  31 見《長春真人西遊記》下卷。

  32 案這一節出自《長春真人西遊記》下卷。

  33 原注:“乞兒乞克河, 就是塔史( 今稱塔什干) 地方的河。”案塔史(Tsahkent) 在蘇聯中亞的南部, 撒麻耳乾的東北。

  34 案這兩段引文, 出自《長春真人西遊記》下卷。

  35 案二月十四日是初次請辭, 三月初七日乃是再辭。

  36 案澤拉夫珊河就是古代的粟特河(Soghd)。《隋書》作那密水。發源在帕米爾高原( 蔥嶺),經過撒麻耳干, 消失於阿母河附近的沙磧中。

  37 案豁蘭巴石(Kulan-Bashi),多桑《蒙古史》作豁蘭塔石。

  38 案多桑《蒙古史》:“朮赤不至, 僅遵父命驅獵物無數至豁蘭塔石。”

  39 案忽必烈時年十一歲, 旭烈兀時年九歲。

  40 關於本章里的詳細敘述,可參閱巴托爾德《蒙古入侵時代的突厥斯坦》第四章《成吉思汗與蒙古人》。

  唐兀惕的最後戰役和成吉思汗的殂落(1)

  成吉思汗在一二二五年——二六年的冬天和次年的夏天都駐營在土兀剌①河畔的龍庭里, 這個地方在從前就是他的君主王罕的營帳。皇帝現在已經到達了光輝的最高峰。他是一個依照他自己的意志組織成和絕對服從他自己意志的廣大帝國的元首, 他也是一個世界聞名百戰百勝的忠順軍隊的統帥。他的左右又都是為著建設帝國而奔走多年的信實幕友。他們既不是卑鄙的家僕,也不是阿諛的廷臣, 卻是由他分配工作給他們的那些可靠而有效率的執行者。他曾經一再向他們重複他那句對博爾朮說過的話:“你又與木華黎將應行的事, 助我教行。不可行的事, 諫我教止。承你們如此行為, 我所以得到這個大位子裡。”②只有他的長子朮赤還不能使他放心,因為朮赤要想跟他的父親和這個帝國脫離關係了。他的野心便是想用單獨的力量去建立起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王國, 這個王國將包括最近所征服地方的一部分在內。在跟花剌子模沙作戰的當兒,朮赤曾經對於他的父親和幾個孝順弟弟們的政策表示過不同意。戰後, 因為趁著自己的封地距離其父親的帳殿頗遠的機會, 他便公然表示反抗的態度。朮赤似乎是籠罩著成吉思汗一生中安逸晚年的唯一烏雲。

  成吉思汗還有一項沒有履行的工作, 就是去懲罰拒絕派遣援軍的唐兀惕王。當他出發西征的時候, 成吉思汗曾經立誓要懲罰唐兀惕,而現在已經是實現這項誓言的時候了。一二二六年他便召集了他的全部兵力前去征討唐兀惕。然而強迫他去對唐兀惕的用兵, 並不是單單因為渴望復仇的緣故, 卻是為著其他更好的理由而去征服那個國家的。

  成吉思汗從漢地撤退以後, 金人便乘機奪回其領土的大部分, 蒙古國王木華黎曾經跟他們從事著長期的鬥爭。成吉思汗因為沒有在攻略金京最便捷的唐兀惕地方樹立起蒙古的霸權, 所以理解到要從地理的因素上去給與金人一個致命的打擊, 即便不是不可能的, 至少也是困難的。因此他對於唐兀惕的戰爭便非常重視, 不顧他自己的高齡, 也不依靠其部下的將帥, 他親自去擔任著軍隊的指揮事宜。這種決心就是表明他在這樣的程度上, 仍舊還擁有著他的精力和體力。

  戰事開始在一二二六年的秋天, 皇妃也遂和諸王扈從著一起去。戰役開始的時候曾經獲得了不少勝利。但是在冬天, 有一次他出去圍獵, 成吉思汗騎著的馬被一頭在那些地方仍可發現的野馬所驚恐, 這就將這位上了年紀的騎士掀下馬來。成吉思汗既然得了重病, 諸王和老臣們便共同商議對策。③其中有一位將軍說道:“唐兀惕是有城池的百姓,不能移動。如今我們且回去, 待合罕安好了時, 再來攻取。”④會議里都依附著遊牧民族心理上這樣典型的見解。但是把這種言語去奏給成吉思汗聽時, 他卻並不表示贊同, 他說:“唐兀惕百姓看見我們回去, 必以我為膽怯。我且在這裡養病。先差人去唐兀惕處, 看他們回甚麼話。”於是便把下面的傳旨遣人送給唐兀惕主:“ 你曾說要與我做右手, 及我征回回, 你卻不從, 又將言語譏諷。我如今已取了回回, 我要來與你算帳。”唐兀惕主的回答, 因為出言不遜,激起了成吉思汗的憤怒。他說道:“他說如此大話, 我們如何可回去? 雖然死呵,也要去問他。長生天知道了吧!”⑤這話竟成了一種讖語,他雖然消滅了敵人, 可是他自身也在這次戰役里殂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