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但是成吉思汗並不以這項理由為滿足, 他還企圖加上些某種宗教上的“祈天保佑”進去。“長生天”一定能夠扶助他, 因為它寵愛他的氏族, 之所以選擇他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上天將要領導他的軍隊, 替他去報氏族人員受禍的仇恨, 因為這種禍患也是受著上天所管理的。於是當他在踏上征途以前, 他自己一個人關在帳殿裡獨住了三個整天。同時在這裡周圍的兵士和人民都喊著“騰格理! 騰格理!”( 天! 天!)’。直到第四天他方才從他的帳殿裡走出來, 並且聲言“長生天”已經恩准他得到勝利, 現在便可以出發去懲處金人了。
這件事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記錄,據說成吉思汗走到一個小丘上, 脫下了他的帽子, 解下了他的帶子,把它掛在頭頸上, 面向著長生天, 祈望能夠支持他的意願, 保佑他去報復他的祖先和氏族人員的被害, 以及俺巴孩汗慘遭殺戳的仇恨。⑦
在準備著征討戰役的當兒, 成吉思汗有機會能夠獲得金國的情況, 軍隊的部署, 城堡的位置和軍需的儲藏等各種正確情報。這些情報乃是從金國逃出來的那些亡命者們所供給的,他們的動機是為著民族的敵愾心和其他的理由。居住在長城附近漢土關口裡的汪古惕· 蒙古部, 也表明了它是一個有力的報告者。尤其是擁有高度文化水準和多方面經驗的伊斯蘭教徒商人的報告要算最為重要。他們所處的地位是特殊的, 他們掌握了在中國和中亞間的一切貿易, 熟知所有的道路, 詳悉每一貿易地域的狀態, 並在各方面有著許多相識的熟人。他們在蒙古和在中國, 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 是並不限於某一個國家, 他們是從波斯綿延到中國所有地方的唯一人群。成吉思汗老早就和這種階級的人們相親了, 為了他自己的目的, 當然能夠體會到他們的重要性。在他的“律令”里, 常常提起商人們作為人們去熟悉他們事業的例子。他說:“在同樣方法上, 我們應該像販運錦緞衣服和其他珍貨希望獲得利潤的商人一樣, 對於這種財貨和織物, 應當具有卓越的經驗, 所以在朕軍隊裡的‘那顏’( 長官), 必須教誨他的子弟去學習發箭的方法和騎馬的技術, 並且在這種職務上去磨鍊他們的子弟, 使他們成為大膽和勇敢的人, 好像商人們對於他們所擁有的藝術品一樣有經驗。”⑧在其他方面, 商人們也有機會能夠確信成吉思汗不只是一個正直和寬大的統治者, 而且也認為他們的利益和汗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們看到汗的政府已經發展到更強固和更安定的地步, 這樣一來和遠國間的貿易關係便變得格外容易了,而且互市的利潤也跟著增大了。同時汗也承認他們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人,而且他們亦能為著帝國去獲得文明各國里所生產的商品——尤其是當草原貴族變成了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以後, 對於這種需要, 便不絕如縷了。成吉思汗同蒙古貴族、“珊蠻”( 他們只不過保持著餘喘而已) 和伊斯蘭教徒資本家間, 由互相了解而強化提攜起來, 這便是後者成為蒙古利益最忠實支持者的原因。
十三世紀初期, 大金帝國雖然已經走向了衰敗的境地, 可是它還不至於成為泥板岩上的巨像, 單是在最近它還曾擊退過敵人的攻擊, 這就是它還有延續力的明證。成吉思汗知道他所攻略的對象, 照它的布置上看來,是一個擁有眾多堅強的城堡, 豐富的糧食供應和優良的武器配置並且還用高大堅厚的城牆環繞著的強敵。
他在一二一一年的春天, 率領了他的四個兒子, 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和他的全部良將們, 從客魯漣河畔出發, 開始踏上征途。為著確保後方與他的本土帳殿的安全, 他留置著一個小部隊在蒙古。金人這時候已經偵知了敵人有侵犯他們邊境的消息, 便籌謀著一種防禦的對策。他們或許曾經計劃過對於蒙古戈壁( 沙漠) 的攻擊, 但是它的結果似乎證明他們的準備並不充分。他們的軍隊,雖然在數字上占著相當優勢, 可是顯示出不能夠和成吉思汗的軍隊相抗衡。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由於金軍的缺乏統一性, 因為他們裡面包含著三種不同民族的人民——漢人、女真人、契丹人, 後者便是在金人以前就統治著北方中國的遊牧民族的後裔。⑨
跨越國境後不久, 成吉思汗便擊敗了金將定薛(Ta-shi), 這種勝利使他成為金人屬下長城以內的各地主人。他的將軍者別那顏, 被派遣統率著他的軍隊先行, 在短時期內便占領了屏障金國西京——大同府的城堡⑩。過了不多時, 成吉思汗親自出征, 便占領了西京(大同府)、宣德府和撫州11。同時,成吉思汗又派遣了他的三個兒子12 各自統率一軍去攻取山西北部諸州。年青的諸王都完完全全履行了他們自身的任務。其後成吉思汗再一次親自統率著他的軍隊, 又擊敗了金人。掩護著從蒙古通到北京平原的居庸關那個著名峽道的城堡, 也被者別那顏占領了。蒙古軍出現在金人的中都——今日的北京城下。從主力中派遣來的另外一個分遣隊, 也占領了直到海岸的——北京以北的——許多城鎮, 等到過了冬天, 他們便掠奪了金帝的馬群而去。
一二一二年, 南滿州的契丹人也起來反抗金人, 他們的領袖自願稱臣於成吉思汗, 同時得到了汗的援助。蒙古軍的主力繼續在直隸作戰, 屢次擊敗了金人的重兵。成吉思汗這時候又組織了一支戰略部隊, 使他的軍隊假裝著前進或後退。以後, 他將其軍隊分成三道, 第一軍由諸王朮赤、察合台和窩闊台指揮, 出發進取山西, 第二軍東向略取鄰接黃海沿岸的地方, 第三軍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 攻入山東。
這件事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記錄,據說成吉思汗走到一個小丘上, 脫下了他的帽子, 解下了他的帶子,把它掛在頭頸上, 面向著長生天, 祈望能夠支持他的意願, 保佑他去報復他的祖先和氏族人員的被害, 以及俺巴孩汗慘遭殺戳的仇恨。⑦
在準備著征討戰役的當兒, 成吉思汗有機會能夠獲得金國的情況, 軍隊的部署, 城堡的位置和軍需的儲藏等各種正確情報。這些情報乃是從金國逃出來的那些亡命者們所供給的,他們的動機是為著民族的敵愾心和其他的理由。居住在長城附近漢土關口裡的汪古惕· 蒙古部, 也表明了它是一個有力的報告者。尤其是擁有高度文化水準和多方面經驗的伊斯蘭教徒商人的報告要算最為重要。他們所處的地位是特殊的, 他們掌握了在中國和中亞間的一切貿易, 熟知所有的道路, 詳悉每一貿易地域的狀態, 並在各方面有著許多相識的熟人。他們在蒙古和在中國, 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 是並不限於某一個國家, 他們是從波斯綿延到中國所有地方的唯一人群。成吉思汗老早就和這種階級的人們相親了, 為了他自己的目的, 當然能夠體會到他們的重要性。在他的“律令”里, 常常提起商人們作為人們去熟悉他們事業的例子。他說:“在同樣方法上, 我們應該像販運錦緞衣服和其他珍貨希望獲得利潤的商人一樣, 對於這種財貨和織物, 應當具有卓越的經驗, 所以在朕軍隊裡的‘那顏’( 長官), 必須教誨他的子弟去學習發箭的方法和騎馬的技術, 並且在這種職務上去磨鍊他們的子弟, 使他們成為大膽和勇敢的人, 好像商人們對於他們所擁有的藝術品一樣有經驗。”⑧在其他方面, 商人們也有機會能夠確信成吉思汗不只是一個正直和寬大的統治者, 而且也認為他們的利益和汗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們看到汗的政府已經發展到更強固和更安定的地步, 這樣一來和遠國間的貿易關係便變得格外容易了,而且互市的利潤也跟著增大了。同時汗也承認他們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人,而且他們亦能為著帝國去獲得文明各國里所生產的商品——尤其是當草原貴族變成了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以後, 對於這種需要, 便不絕如縷了。成吉思汗同蒙古貴族、“珊蠻”( 他們只不過保持著餘喘而已) 和伊斯蘭教徒資本家間, 由互相了解而強化提攜起來, 這便是後者成為蒙古利益最忠實支持者的原因。
十三世紀初期, 大金帝國雖然已經走向了衰敗的境地, 可是它還不至於成為泥板岩上的巨像, 單是在最近它還曾擊退過敵人的攻擊, 這就是它還有延續力的明證。成吉思汗知道他所攻略的對象, 照它的布置上看來,是一個擁有眾多堅強的城堡, 豐富的糧食供應和優良的武器配置並且還用高大堅厚的城牆環繞著的強敵。
他在一二一一年的春天, 率領了他的四個兒子, 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和他的全部良將們, 從客魯漣河畔出發, 開始踏上征途。為著確保後方與他的本土帳殿的安全, 他留置著一個小部隊在蒙古。金人這時候已經偵知了敵人有侵犯他們邊境的消息, 便籌謀著一種防禦的對策。他們或許曾經計劃過對於蒙古戈壁( 沙漠) 的攻擊, 但是它的結果似乎證明他們的準備並不充分。他們的軍隊,雖然在數字上占著相當優勢, 可是顯示出不能夠和成吉思汗的軍隊相抗衡。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由於金軍的缺乏統一性, 因為他們裡面包含著三種不同民族的人民——漢人、女真人、契丹人, 後者便是在金人以前就統治著北方中國的遊牧民族的後裔。⑨
跨越國境後不久, 成吉思汗便擊敗了金將定薛(Ta-shi), 這種勝利使他成為金人屬下長城以內的各地主人。他的將軍者別那顏, 被派遣統率著他的軍隊先行, 在短時期內便占領了屏障金國西京——大同府的城堡⑩。過了不多時, 成吉思汗親自出征, 便占領了西京(大同府)、宣德府和撫州11。同時,成吉思汗又派遣了他的三個兒子12 各自統率一軍去攻取山西北部諸州。年青的諸王都完完全全履行了他們自身的任務。其後成吉思汗再一次親自統率著他的軍隊, 又擊敗了金人。掩護著從蒙古通到北京平原的居庸關那個著名峽道的城堡, 也被者別那顏占領了。蒙古軍出現在金人的中都——今日的北京城下。從主力中派遣來的另外一個分遣隊, 也占領了直到海岸的——北京以北的——許多城鎮, 等到過了冬天, 他們便掠奪了金帝的馬群而去。
一二一二年, 南滿州的契丹人也起來反抗金人, 他們的領袖自願稱臣於成吉思汗, 同時得到了汗的援助。蒙古軍的主力繼續在直隸作戰, 屢次擊敗了金人的重兵。成吉思汗這時候又組織了一支戰略部隊, 使他的軍隊假裝著前進或後退。以後, 他將其軍隊分成三道, 第一軍由諸王朮赤、察合台和窩闊台指揮, 出發進取山西, 第二軍東向略取鄰接黃海沿岸的地方, 第三軍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 攻入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