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月己亥日,曹彬等率大軍自蘄州過江,一路破峽口寨,取池州,下銅陵,拔蕪湖,降當塗,至閏十月壬戌日,兵屯采石磯,共花了二十四天時間。那樊若冰隨軍而下,以數千艘龍船靠攏,用數十根極粗的竹綆聯結起來,一端便系在南岸當日所建石塔的大鐵環上,只用三天就建成了浮橋,尺寸一點不差,於是後繼大軍及糧食、軍需品從橋上源源而過,這當真是千古以來,長江上的第一橋了。這采石磯距金陵不過百里之遙。與此同時,吳越國主錢俶親自率三萬餘眾來攻常州,金陵已是腹背受敵,形勢是異常嚴峻了。

  徐鉉曾說:“民心可用”,此言不假。江南船民自動組織起來,大小船無數,號為“凌波軍”;所有民間傭奴、贅婿、罪人也組織起來了,號稱“義勇軍”;廣大農民積紙為甲,執農具以為兵具,號稱“白甲軍”;各地豪紳募兵閉寨自守,號稱“自在軍”,當真是全民皆兵,連和尚、道士也組軍守境。這些民間武裝,由於缺乏武器,又未經訓練,戰鬥力自然不強,往往一擊即潰。然而卻是旋潰旋聚,破路燒糧,小股襲擊,宋軍不勝其擾,傷亡甚重,稽緩行程,是以曹彬的大軍直至次年三月,才走完這百餘里行程,抵金陵城下合圍。

  第二十九回 江南鼓頻 一片降旗出石頭(3)

  李後主把決策大權盡委之陳喬、張洎,成立了戰時指揮中心,把金陵守備重責委之於皇甫繼勲。城中守兵共約五萬,這守備力量也算不弱了。

  皇甫繼勲就是當年在滁州被宋太祖擒殺的皇甫暉的兒子。滁州之役,他臨陣脫逃,中主憐皇甫暉死於戰事,便錄用皇甫繼勲為將軍,逐漸以年資升到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的高位。皇甫繼勲家產豪富,享受慣了,這時臨危受命,他哪裡有絲毫忠君報國、效死守城之意了?一心只盼後主速降,以保一己的富貴,因此,每聽到南唐兵敗,總是怡愉竊喜,更無進戰之謀。

  開寶七年十一月,曹彬大敗南唐天德都虞侯杜真所率大軍二萬人於采石磯;又敗統軍使張雄數萬兵於溧陽,張雄父子八人都力戰而死。九天之後,又大敗南唐水陸大軍十餘萬人,進圍金陵。同時,吳越國兵攻陷常州,南唐形勢十分危急了。由於皇甫繼勲嚴密封鎖兵敗消息,李後主竟一點不知,這日偶然聽見隨風吹來的金鼓廝殺之聲,覺得奇怪,於是出宮登城,一望宋師旌旗壘柵竟遮天蓋地,遍布四郊,箭矢如雨,喊殺聲震天,大驚失色,趕緊召陳喬、張洎商議對策。陳喬乃力詆皇甫繼勲欺君誤事的種種罪行,饒是後主仁厚,也不禁勃然大怒,於是設計皇甫繼勲入宮,嚴厲責備他“不用命”之罪責,遂以“屬吏”。侍衛縛了皇甫繼勲出宮,當時兵士、百姓恨皇甫繼勲入骨,一見他被縛了出來,一涌而上,刀、石、拳、棒齊下,傾刻間把他打成一團肉漿。

  這時,李後主已經六神無主了,對著陳喬泣道:“當日,是你勸我抗拒宋師的,今日事已至此,如何是好?”陳喬道:“陛下,昔日臣建言拒宋,並非不知宋師強悍難拒,只是豈有不戰而降之理?今日事急,卻也應奮戰到底。為今之計,宜令所在州縣堅壁清野勿與敵戰,保全兵力,以老敵師;立派專使致函吳越國主,曉以利害,勸令退師;今神衛軍都虞侯朱令贇擁十萬兵屯湖口,宜急召之入衛,猶可一戰;遣能言大臣入宋,責宋帝以無故見伐便請緩兵。陛下,謀事在我,成事在天。縱或所謀一一無效,總好過相對啼泣。”後主實在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只能依策而行。

  於是遣使致書吳越國主錢俶道:“南唐、吳越唇齒相依,今大宋攻我而暫置吳越者,非厚於吳越而薄於我也,徒以我唐為吳越屏障耳。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哉?”錢俶接得信後躊躇難決,反覆思量,終是不敢得罪大宋,於是一方面把李後主的來信送去呈給宋帝,以示自己忠貞不二之心;一方面加緊對潤州的進攻。南唐守潤州主將劉澄率眾投降,於是吳越國的軍隊與大宋軍會師,合圍金陵。金陵的形勢更是十分危急了。李後主派徐鉉去汴京乞和。

  這徐鉉以學問博洽而名聞中原,且口齒伶俐,議論無對。大宋朝臣無不以為自己敵不過徐鉉口才,且又深慚這次攻南唐師出無名,所以都不願擔任館伴使,宰相只好去請示宋太祖。宋太祖哈哈笑道:“這有什麼可為難的?”指著階下一人道:“便是他去吧!”眾人一看,是侍衛張階。這張階一個大字不識,平素又口吃,眾大臣無不失笑。然而聖旨已下,此人只得勉強去了。在途接著徐鉉,便即設宴款待。徐鉉詞鋒如雲,旁聽者無不嘆服,張階只是漲紅了臉,更不能置一辭應對。沿途十餘日,徐鉉便如對著個聾子、啞巴一般,當真是“對牛彈琴,牛不入耳”,大大地沒趣,心中暗暗惱怒宋太祖使這般無賴手段。十月初,徐鉉到了汴京。宰相和眾大臣勸宋太祖不見為是。宋太祖笑道:“無害也,諭令來見。”此時徐鉉已拼一死,也不怕言辭中得罪了宋帝,一開口便道:“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太祖微笑,召之上殿,賜茶、賜坐,使從容陳說。於是徐鉉乃說道:“李煜奉事大朝,十餘年來,未嘗廢禮,年年進貢,實竭國力以奉,更無二心。為政亦無失德,為陛下鎮撫一方,百姓咸安,試問大宋天下,有一方能如南唐百姓安樂乎?此無罪而有大功也。陛下如天,李煜如地,陛下如父,李煜如子,天應能覆地,父應能庇子,今無罪而見伐,何以服天下人心乎?”滔滔不絕,理直辭壯,群臣聽了,都覺無理反駁。宋太祖卻面不改色,從容聽其畢辭。問道:“你的道理說完了沒有?”徐鉉道:“臣奉使前來,原就沒有打算活著回去。只是今日得罪陛下,千載以後,世人必以臣言為是。願陛下顧惜令譽,存南唐社稷,於大宋固無害也。”太祖道:“你說,朕與李煜乃如父子,然則既為父子,安得兩處吃飯?”徐鉉愕然,竟不知如何回答。宋太祖乃厚賜徐鉉令歸。下詔曹彬,命急攻金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