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5月3日,麥克阿瑟再次來到華盛頓,作為第一證人出席參議院一個聯合調查委員會就遠東軍事形勢和他被解職一事舉行的聽證會。聽證會是在保密情況下進行的,但每天會後委員會都向新聞界散發經過檢查的會議記錄,而這些記錄便成為每天最重要的新聞。除麥克阿瑟作證三天外,馬歇爾和布萊德雷各作證六天,陸、海、空三軍參謀長各作證兩天,艾奇遜作證八天。在聽證會上,26名議員輪番提出連珠炮似的問題,其內容無所不包。麥克阿瑟沉著應付,再次兜售他的主張,並抨擊政府的遠東政策"根本不是一項政策",而是"綏靖主義"。他還以參謀長聯席會議1月12日的報告為證據,說明參謀長們曾完全同意他的觀點。對此,參謀長們花了大量時間來否認這種說法,說那只是在情況危急時考慮採取的措施。在5月15日的聽證會上,布萊德雷說出了後來廣為流傳的那句名言,即麥克阿瑟的戰略"將使我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馬歇爾則著重談了麥克阿瑟被解職的問題。他說,麥克阿瑟的觀點與政府政策的根本分歧在於"他要使我們鋌而走險",甘願冒擴大戰爭而為此失去盟友、破壞"世界其他地區的所有利益和目標"的風險。但這種分歧並不新奇,"要說有什麼新奇的並使我們必須罷免麥克阿瑟將軍的事情,那就是一位局部地區的戰區司令公開地對美國的對外政策表示不滿和反對,這種情況確實是前所未有的"。

  這場被新聞界稱之為"大辯論"的聽證會一直持續到6月25日。雙方的證詞似乎都有道理,都受到各自黨派的支持。為了避免紛爭,調查委員會明智地沒有做帶有傾向性的結論,而只是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客觀性的報告。後來,國會為表達對麥克阿瑟的敬意通過一項決議,批准為他鑄造一枚金質特殊榮譽勳章,上面刻著他的肖像和下列文字:"澳大利亞的保護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的捍衛者。"

  聽證會後,麥克阿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曾自稱不感興趣的政治活動中。他會見各界特別是包括胡佛、塔夫脫等人在內的共和黨知名人士,並週遊全國進行演說旅行,這次旅行被惠特尼稱之為"一次使國家獲得新生的遠征,一次直言不諱的猛烈抨擊的討伐"。他攻擊杜魯門政府道德墮落,在戰場上"姑息養奸",在對外政策上"膽小怕事"。他在休斯敦說:"我們並不為外來進攻的威脅而感到擔心,我們擔心的是這些從內部起作用的陰險勢力。"在退伍軍人大會上,他聲稱他3月份的聲明瓦解了美國領導人的"秘密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要把台灣拱手讓給中共並使北京獲得聯合國席位,以換取朝鮮的和平。在整個"討伐"中,杜魯門一直採取克制態度而保持沉默,但這次他再也忍不住了,奮起還擊說,這純屬撒謊,將軍自己也知道。實際上,這次討伐並末給麥克阿瑟帶來什麼好處,許多人對政府的遠東政策表示了理解,甚至開始同情起杜魯門來。有報告說:"這次辯論的主要價值可能是它起到了安全閥或避雷針的作用,可以緩解公眾的緊張情緒。"民意測驗表明,在聽證會之初,人們還有濃厚的興趣,但後來就有些不耐煩了,而且麥克阿瑟的聲望也有下降趨勢。

  1952年,又到了美國的大選年,共和黨人塔夫脫一如既往仍躍躍欲試。但共和黨內一些有識之士都認為,如果保守的塔夫脫獲得提名,那麼可以肯定任何民主黨候選人都會很輕易地戰勝他,就像20年來所有運氣不佳的共和黨候選人一樣。另外,共和黨人還擔心,如果民主黨再次執政,美國就會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得更遠。因此,他們開始尋找新的最有可能獲勝的人選。最後,他們選擇了當時任北約總司令的為人謙遜、平易、寬厚而正派的艾森豪。艾森豪不像他的老上司麥克阿瑟那樣愛出風頭、派性十足。他是個受到各階層敬重和喜愛、甚至為民主黨所接受的人物。最初,艾森豪表示不會主動去謀求總統職位,但也不會拒絕更高職責的"召喚"。這表示他有意於競選,於是共和黨內一些中堅人物便開始為他組織競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塔夫脫為尋求支持來找麥克阿瑟,後者熱情地接待了他,並對他說:"在過去的艱難歲月里,您給了共和黨如此堅強有力的領導,以致您被全國稱作'共和黨先生'。而我感到,對黨來說,如果現在不能團結在您的周圍以迎接即將來臨的嚴峻考驗,那就如同在戰鬥打響之際換將一樣,是難以想像的背叛行為。"但麥克阿瑟的支持也無助於增加塔夫脫的競選籌碼。6月初,艾森豪卸去北約總司令之職,回國親自參加競選,並在許多州的預選中擊敗了塔夫脫。於是,塔夫脫又來找麥克阿瑟,讓後者充當他的競選夥伴,並許以"武裝部隊副總司令"的頭銜。一直抱有政治野心的麥克阿瑟,當然欣然接受了這一建議。

  7月7日,共和黨在芝加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麥克阿瑟被推舉在會上作主旨講話。像1944年一樣,他又成了一匹黑馬,大有一爆冷門之機會。然而,令他的支持者失望的是,這一機會很快就被他那冗長而索然無味的陳詞濫調給葬送掉了。他的講話華而不實、慢條斯理,一提到上帝語調就升高一級,然後又降下來,使人聽起來既掃興又不舒服,"就是覺得沒勁"。到後來,代表們越來越不耐煩和心不在焉了,有的咳嗽、有的議論、有的上廁所、有的轉來轉去拉選票。他的講話被淹沒在一片嘈雜聲中,場面十分令人尷尬,儘管他不斷提高聲音以吸引聽眾,但無濟於事。一年前他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老兵不死"的演說時那種神奇魔力、那種震撼人心的場面,已一去不復返了。本想露一手、結果卻砸了鍋的麥克阿瑟在講完話後,心情沉重地悄悄離開會場返回紐約。但他仍心存一線希望,等待大會的投票結果,並讓"巴丹"號停在機場跑道上,準備隨時再把他送回去。但在7月11日的第一輪投票中,艾森豪即得了614票,塔夫脫500票,麥克阿瑟只得10票。就這樣,他的美夢再次成為泡影,而他過去的副官卻獲得了提名,並最終在11月的大選中當選為總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