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15
我覺得長詩是一個誤會。詩要捕捉的是活的感覺,而活的感覺總是很短的,稍縱即逝的,一長,難免用思想取代、沖淡這一點感覺。
16
寫詩是一種練習把話說得簡潔獨特的方法。
17
我對散文吝嗇了。詩是金幣,散文是紙鈔,哪個守財奴不想把他的財產統統兌成金幣珍藏起來呢?
18
一首好詩寫出來之前,往往會有一種焦慮不安的感覺,似乎知道已經有某種東西產生了,存在了,必須立即把它找到,抓住,否則就會永遠消失。甚至有一種信念:連詞句也已經存在於某個地方,那是獨一無二、非此不可的詞句,它躲藏著,問題是要把它找出來。最貼切的詞句是找出來的,而不是造出來的。你一再嘗試,配上不同的詞眼,還是覺得不對勁。突然,你欣喜若狂了,一個準確無誤的聲音在你心裡喊道:"對,這就是我要找的!"
19詩是找回那看世界的第一瞥。詩解除了因熟視無睹而產生的惰性,使平凡的事物回復到它新奇的初生狀態。
20
詩無朦朧詩和清晰詩之分。是詩,就必然朦朧。
人的感覺和情緒原本就朦朧,清晰是邏輯化、簡化的產物。詩正是要從邏輯的解剖刀下搶救活生生的感覺和情緒,還它們一個本來面貌。
當然,朦朧不是刻意追求晦澀。朦朧是再現真實的感受,晦澀是製造虛假的感覺。刻意追求晦澀的詩人往往並無真情實感,故意用非邏輯化的雜亂掩蓋他的感覺的貧乏。他的真正家底不是感覺,而是概念,所以晦澀只是化了裝的清晰。
21
詩不得不朦朧。詩通過詞的搭配表達感覺,活的感覺都是一次性的,原則上不可複製,詩勉為其難,只好通過詞的異乎尋常的搭配,借多義性暗示、包容這獨一無二的感覺,借朦朧求準確。為了使不確定者(感覺)確定,只好使確定者(詞)不確定。
第22節:朦朧是美的
作者:周國平
22
拂曉和黃昏,光與影的巧妙配合,顯示出色彩無窮無盡的細微差別。朦朧是美的。可是,有人竟向大自然發號施令,不准朦朧,非要把一切景物放在正午的烈日下暴曬,讓它們輪廓分明,只許保留黑白兩色。
23
我相信新詩潮在文學史上會留下重要的一頁。但是,真正留得下來的還是那些樸實的詩。詩貴樸實。許多新詩人的最大毛病是不樸實,他們在賣弄和顯示,而不是在流露,想用標新立異的姿勢、眼神、語調引人注意,這是小家子相。有大家風度的詩人即使寫朦朧詩也可以寫得很真,很樸實。
24
有一天,毫無詩意的乾燥的晴空傾倒下陣雨一般的無數詩人。我不知道寫詩有什麼訣竅。也許,最好的訣竅就是,不要以為你是個詩人。
25
每當我在燈下清點我的詩的積蓄時,我的心多麼平靜,平靜得不像詩人。我是我的感覺的守財奴。
26這時代什麼也不是,我永遠是詩人。
我一無所有,但我有語言。
27
許多美麗的靈魂在世上曇花一現,留下了詩和藝術的花瓣。
28
詩屬於天才,歌屬於大眾。根本不可能有大眾喜聞樂見的詩。
29
颱風的中心,喧囂中的寂靜,那裡放置著詩和思想的搖籃。
30
詩人的靈感多半得自女人,可是懂他的作品的往往是男人。詩人尋求什麼?一個偶像,一個幻影,一個可以把內心的美感凝聚起來的光斑。碰巧這個偶像活起來,能夠發出呼應,領會並且喜歡他的詩,這就是天賜的際遇了。
31
你為了表達情緒而寫詩,後來就為了寫詩而尋找情緒,製造情緒。你整天生活在情緒中,離開情緒就活不了。小心,別寵壞了你的情緒,別讓情緒寵壞了你。
32
看了我的詩,你就了解我了嗎?我的詩都那樣憂鬱,我就是一個憂鬱的人了嗎?在快樂的時候,我是不寫詩的,你永遠不能知道我的快樂有多麼瘋狂!
33
當我從別人的詩中發現一個我熟悉的但沒有捕捉到的感覺或意象時,我嫉妒了--我失落了的,卻被別人捕捉住了,就像垂釣時從我的釣鉤上逃脫的魚被別人釣到手了一樣。
美
1
美是騷動不安的,藝術家卻要使它靜止。美是稍縱即逝的,藝術家卻要使它永存。藝術家負有悲劇性的使命: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
2
藝術家最易受美的誘惑,有最強烈的占有美的欲望。但美是占有不了的,因為占有就意味著美感的喪失。藝術家被這種無法滿足的欲望逼到絕路,才走向藝術,以象徵的方式來占有美。他是被逼上象牙塔的。
3
美的力量是可以致人死命的。美那樣脆弱,那樣稍縱即逝,可是它卻能令人迷亂癲狂,赴湯蹈火,輕拋生命。在美面前,誰不想縱身一跳,與它合為一體,淹死在其中!天知道人的這種不可理喻的天性是從何而來的!
第23節:美之三昧
作者:周國平
我想起了Lorelei的傳說,真是深得美之三昧。
然而,做一個藝術家,卻不能丟魂失魄地做美的奴隸,當然也不能無動於衷地對美旁觀,他要駕馭美,賦予美以形式,形式是他的牛軛,他藉此成為美的主人。
4
儘管美感的根源深植於性慾之中,可是當少年人的性慾剛剛來潮之時,他又會驚慌地預感到這股失去控制的獸性力量破壞了美感,因而出現性亢奮與性反感交錯的心理。對性慾的某種程度的壓抑不僅是倫理的需要,也是審美的需要。美感產生於性與性壓抑之間的平衡。
5
審美與功利的對立是一個經驗的事實。凡是審美力銳利的人,對功利比較糊塗,而利慾薰心的人則對美不甚留意。有藝術氣質的人在社會閱歷方面大多處在不成熟的童稚狀態。硬要挖掘審美與功利的歷史淵源關係是說明不了什麼的。在太初混沌狀態,在人類起源時代,何止審美,一切的一切都渾為一體。勞動創造了人,於是也創造了人的一切,於是用勞動來說明一切,這種邏輯固然徹底,卻未免太簡單了一些。
6
從宇宙的角度看,美和道德都是沒有根據的。宇宙既不愛惜美,也不講求道德。美是人的心靈的一個幻影,道德是人的生存的一個工具。人是註定要靠藥物來維持生命的一種生物,而美就是興奮劑,道德就是鎮靜劑。
道德不僅為社會所需要,而且為人生所需要。如果人要為自己的生活尋找一個穩固的支點,就決不能寄希望於美。美是一片浮雲,道德卻在實踐上提供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穩定的依賴關係.在心理上提供了一種安全感和自信心。
可是,某些人的天性註定他們是逃不脫美的陷阱的,對美的迷戀乃是他們先天的不治之症。
7
我喜歡奧尼爾的劇本《天邊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無價值,美毫無價值,一個幻想家總是實際生活的失敗者,一個美的追求者總是處處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對天邊外的秘密的幻想,對美的幢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價值,那種在實際生活中即使一敗塗地還始終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懂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運兒。
我覺得長詩是一個誤會。詩要捕捉的是活的感覺,而活的感覺總是很短的,稍縱即逝的,一長,難免用思想取代、沖淡這一點感覺。
16
寫詩是一種練習把話說得簡潔獨特的方法。
17
我對散文吝嗇了。詩是金幣,散文是紙鈔,哪個守財奴不想把他的財產統統兌成金幣珍藏起來呢?
18
一首好詩寫出來之前,往往會有一種焦慮不安的感覺,似乎知道已經有某種東西產生了,存在了,必須立即把它找到,抓住,否則就會永遠消失。甚至有一種信念:連詞句也已經存在於某個地方,那是獨一無二、非此不可的詞句,它躲藏著,問題是要把它找出來。最貼切的詞句是找出來的,而不是造出來的。你一再嘗試,配上不同的詞眼,還是覺得不對勁。突然,你欣喜若狂了,一個準確無誤的聲音在你心裡喊道:"對,這就是我要找的!"
19詩是找回那看世界的第一瞥。詩解除了因熟視無睹而產生的惰性,使平凡的事物回復到它新奇的初生狀態。
20
詩無朦朧詩和清晰詩之分。是詩,就必然朦朧。
人的感覺和情緒原本就朦朧,清晰是邏輯化、簡化的產物。詩正是要從邏輯的解剖刀下搶救活生生的感覺和情緒,還它們一個本來面貌。
當然,朦朧不是刻意追求晦澀。朦朧是再現真實的感受,晦澀是製造虛假的感覺。刻意追求晦澀的詩人往往並無真情實感,故意用非邏輯化的雜亂掩蓋他的感覺的貧乏。他的真正家底不是感覺,而是概念,所以晦澀只是化了裝的清晰。
21
詩不得不朦朧。詩通過詞的搭配表達感覺,活的感覺都是一次性的,原則上不可複製,詩勉為其難,只好通過詞的異乎尋常的搭配,借多義性暗示、包容這獨一無二的感覺,借朦朧求準確。為了使不確定者(感覺)確定,只好使確定者(詞)不確定。
第22節:朦朧是美的
作者:周國平
22
拂曉和黃昏,光與影的巧妙配合,顯示出色彩無窮無盡的細微差別。朦朧是美的。可是,有人竟向大自然發號施令,不准朦朧,非要把一切景物放在正午的烈日下暴曬,讓它們輪廓分明,只許保留黑白兩色。
23
我相信新詩潮在文學史上會留下重要的一頁。但是,真正留得下來的還是那些樸實的詩。詩貴樸實。許多新詩人的最大毛病是不樸實,他們在賣弄和顯示,而不是在流露,想用標新立異的姿勢、眼神、語調引人注意,這是小家子相。有大家風度的詩人即使寫朦朧詩也可以寫得很真,很樸實。
24
有一天,毫無詩意的乾燥的晴空傾倒下陣雨一般的無數詩人。我不知道寫詩有什麼訣竅。也許,最好的訣竅就是,不要以為你是個詩人。
25
每當我在燈下清點我的詩的積蓄時,我的心多麼平靜,平靜得不像詩人。我是我的感覺的守財奴。
26這時代什麼也不是,我永遠是詩人。
我一無所有,但我有語言。
27
許多美麗的靈魂在世上曇花一現,留下了詩和藝術的花瓣。
28
詩屬於天才,歌屬於大眾。根本不可能有大眾喜聞樂見的詩。
29
颱風的中心,喧囂中的寂靜,那裡放置著詩和思想的搖籃。
30
詩人的靈感多半得自女人,可是懂他的作品的往往是男人。詩人尋求什麼?一個偶像,一個幻影,一個可以把內心的美感凝聚起來的光斑。碰巧這個偶像活起來,能夠發出呼應,領會並且喜歡他的詩,這就是天賜的際遇了。
31
你為了表達情緒而寫詩,後來就為了寫詩而尋找情緒,製造情緒。你整天生活在情緒中,離開情緒就活不了。小心,別寵壞了你的情緒,別讓情緒寵壞了你。
32
看了我的詩,你就了解我了嗎?我的詩都那樣憂鬱,我就是一個憂鬱的人了嗎?在快樂的時候,我是不寫詩的,你永遠不能知道我的快樂有多麼瘋狂!
33
當我從別人的詩中發現一個我熟悉的但沒有捕捉到的感覺或意象時,我嫉妒了--我失落了的,卻被別人捕捉住了,就像垂釣時從我的釣鉤上逃脫的魚被別人釣到手了一樣。
美
1
美是騷動不安的,藝術家卻要使它靜止。美是稍縱即逝的,藝術家卻要使它永存。藝術家負有悲劇性的使命: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
2
藝術家最易受美的誘惑,有最強烈的占有美的欲望。但美是占有不了的,因為占有就意味著美感的喪失。藝術家被這種無法滿足的欲望逼到絕路,才走向藝術,以象徵的方式來占有美。他是被逼上象牙塔的。
3
美的力量是可以致人死命的。美那樣脆弱,那樣稍縱即逝,可是它卻能令人迷亂癲狂,赴湯蹈火,輕拋生命。在美面前,誰不想縱身一跳,與它合為一體,淹死在其中!天知道人的這種不可理喻的天性是從何而來的!
第23節:美之三昧
作者:周國平
我想起了Lorelei的傳說,真是深得美之三昧。
然而,做一個藝術家,卻不能丟魂失魄地做美的奴隸,當然也不能無動於衷地對美旁觀,他要駕馭美,賦予美以形式,形式是他的牛軛,他藉此成為美的主人。
4
儘管美感的根源深植於性慾之中,可是當少年人的性慾剛剛來潮之時,他又會驚慌地預感到這股失去控制的獸性力量破壞了美感,因而出現性亢奮與性反感交錯的心理。對性慾的某種程度的壓抑不僅是倫理的需要,也是審美的需要。美感產生於性與性壓抑之間的平衡。
5
審美與功利的對立是一個經驗的事實。凡是審美力銳利的人,對功利比較糊塗,而利慾薰心的人則對美不甚留意。有藝術氣質的人在社會閱歷方面大多處在不成熟的童稚狀態。硬要挖掘審美與功利的歷史淵源關係是說明不了什麼的。在太初混沌狀態,在人類起源時代,何止審美,一切的一切都渾為一體。勞動創造了人,於是也創造了人的一切,於是用勞動來說明一切,這種邏輯固然徹底,卻未免太簡單了一些。
6
從宇宙的角度看,美和道德都是沒有根據的。宇宙既不愛惜美,也不講求道德。美是人的心靈的一個幻影,道德是人的生存的一個工具。人是註定要靠藥物來維持生命的一種生物,而美就是興奮劑,道德就是鎮靜劑。
道德不僅為社會所需要,而且為人生所需要。如果人要為自己的生活尋找一個穩固的支點,就決不能寄希望於美。美是一片浮雲,道德卻在實踐上提供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穩定的依賴關係.在心理上提供了一種安全感和自信心。
可是,某些人的天性註定他們是逃不脫美的陷阱的,對美的迷戀乃是他們先天的不治之症。
7
我喜歡奧尼爾的劇本《天邊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無價值,美毫無價值,一個幻想家總是實際生活的失敗者,一個美的追求者總是處處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對天邊外的秘密的幻想,對美的幢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價值,那種在實際生活中即使一敗塗地還始終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懂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