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印度著名的慈善家,特蕾莎修女(1910~1997年)愛心是女人最美的品質。黛安娜在硝煙過後的廢墟中,攬著被飛彈炸斷雙腿的女孩;在貧窮的非洲,她親吻懷抱里的愛滋病患兒……愛,使戴妃的美不僅洋溢於外表,更表露她內心的善良,那充滿愛心的眼神,征服了世界。雖然她離我們遠去,但留下的是永恆的人格魅力。

  美麗女性首先應該是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充滿愛心包括對長輩、丈夫、孩子、朋友、同事,及對周圍所有的一切要充滿愛心,要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關愛他們。女人的魅力來自於本性:溫柔,多情,靈性。或者,女人因智慧而美麗,因堅強而美麗,因與眾不同而美麗。一個充滿愛心的女人,便如同和煦的春天,溫暖而芬芳。也許你貌不驚人,但只要你有一片愛心,你就是美麗的天使。

  人人都可以將愛心的力量透過手掌傳送出去,令自己和他人體內的狀態得到全面改變,氣色增添生機,心情更積極,精神更活潑,從此一天比一天健康。只要有愛心,就會樂於給自己一個機會陶醉溫馨。擁有愛心會享受到難以形容的舒服、開心、平靜。高貴的奧黛麗·赫本就如一顆切割完美的鑽石,她的美麗至今都讓人刻骨銘心。雖然赫本看起來總是有些楚楚可憐,孱弱、文雅,又有點靦腆,走在大街上人們要常常愛憐地送東西給她,而她收下時總像10歲小女孩般欣喜、雀躍。她也經常讓導演們懷疑,這樣的一個女子是如何順利地應付一切的。但當她站到攝影機前時,好像一下子脫胎換骨,把角色刻畫得細緻入微,把語氣和眼神里蘊含的意味表露無遺。濟慈說得好:“美即真,真即美。”赫本的演出乃是這句話最佳的範本;電影裡的她每時每刻都透露出美與真。電影外的她人品極佳,愛心洋溢,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任命為慈善大使,奔波於各大洲,關心著婦女和兒童。愛是人生最值得留戀和為之奮鬥的力量,得到關愛呵護的人生才是健全的,也因此,關愛不僅僅是我們臨時喚起的一種奢侈的表達,更該成為我們心靈深處的精神底蘊。

  我們從傳統社會走向了市場社會,這是一個強調“人人愛自己從而每個人都得到愛”的新時代,這同我們還很熟悉的“人人為他人而讓每個人都得到愛”的道德理想結果是一樣的,而後者是更具有烏托邦色彩的夢想,因為要讓人人為自己很容易——這是基本的人性,而要人人為他人就困難了不止百倍。當每個人為自己爭取了財富和權力,他就是一個自立的(從而不需要別人向他獻愛心的人)而且有實力關愛他人的人,愛心人人可有,而要讓愛心具有拯救苦難、困厄的實力,就需要我們自己力量的強大。

  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自己,也愛這個給了我們發展機遇的世界。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都生活在這樣的愛中,社會又夫復何求?純潔的愛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讓奇蹟出現。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有愛就有回報。鮮花,如果沒有園丁的澆灌便會枯萎;邪惡,如果沒有正義的阻止便會滋長;月亮,如果沒有星星的陪伴便會寂寞;愛心,如果沒有女人的支持也將會成為無源之水。讓我們攜手給這個世界上需要關愛的人一點關懷、一份溫情吧!獻出你我的關愛,讓世界充滿溫暖陽光!也讓自己的美麗常駐他人心間!

  附錄:龔 如 心 生 平(1)

  龔如心(1937年9月29日—2007年4月3日),生於上海,香港女企業家。早年與其夫王德輝攜手經營華懋集團,資產逾300億港元,曾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亞洲第一女富豪”。而世人對她的關注不僅僅因為其財富,還有多年來“超短裙+羊角辮”的招牌裝束。

  著名的《資本家》雜誌曾這樣描述龔如心:“在上海出生的龔如心,身高僅5英尺,穿著銀光閃閃的短裙,發上結了兩條辮,像蹦蹦跳跳地趕往商場的時髦少女。”

  因此,龔如心在鳳毛麟角的女富豪中獨樹一幟,並贏得了她畢生喜愛的“小甜甜”的稱號。

  龔如心,1937年出身於上海的一個普通人家,龔、王兩家堪稱世交。龔父早年是英國染料公司ICI上海公司的職員,而王父王廷歆則是這個油漆品牌的代理。兩位中年男人因為脾氣相投,一來二去地成了好友,兩位夫人也因此經常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所以,龔如心和王德輝從小就相識,兩小無猜地玩鬧了多年,屬於標準的青梅竹馬。

  等到懵懵懂懂的年紀,兩人很自然地互相傾慕、彼此依戀。那時候,龔如心12歲,王德輝15歲。

  龔如心的父親病逝得早,少年早熟的她同母親和兩個妹妹、一個弟弟相依為命,清苦度日。後來,龔如心由震旦中學轉到上海師專讀書,但“成績一塌糊塗”。她很不適應學校的環境,在生了一場病後便退學了。

  1955年,18歲的龔如心隻身到港,投靠王家。而此時的王家,在王父王廷歆的辛苦打拼下,已經積累起相當的資產。在當年9月的生日那天,年僅18歲的龔如心同相戀6年的王德輝共結連理,有情人終成眷屬。

  龔如心與王德輝在香港完婚後,在美國天主教學校瑪麗諾讀書,學習英文及一些商業基本知識,之後加入到由王廷歆在20世紀40年代創辦的香港華懋集團。到了60~70年代,由於華懋集團在王德輝的掌舵下漸見規模,其父王廷歆逐漸淡出。

  1960年,龔如心與王德輝合力把家族的華懋由西藥、化工原料進口,先發展成代理石油工業產品、農業產品及飼料。1967年香港“六七暴動”時,王德輝與龔如心趁地價大跌買入新界多幅地皮,令集團轉型成為地產發展商。適逢當年香港經濟起飛,地產價格上升,華懋集團的規模不斷擴充,20世紀70年代初成為香港最大的私營地產商之一。

  龔 如 心 人 生 傳 奇 · 附 錄 熟悉王德輝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敏銳、審慎和小心的商人”,然而這樣的作風並未能使其擺脫厄運。1983年4月,王德輝在與龔如心駕車上班途中,突然被竄出的幾名匪徒手持刀、槍攔截,他們把王德輝扔進一個巨型冰箱內運回匪穴。七天後,龔如心將四處籌集的1100萬美元匯到指定的一家台灣銀行帳戶,之後的四天,王德輝才得以釋放。雖說這一次的綁架沒有造成什麼人身傷害,但給夫婦二人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由於此案計劃周詳而又錯綜複雜,當即轟動了整個東南亞,王德輝和龔如心夫婦一夜成名,成為全香港乃至東南亞的焦點人物。然而災難並沒有因此而結束。1990年4月,真正的悲劇上演。王德輝在由馬會返家的途中再次被綁匪擄走,兩日後,華懋接到綁匪要求6000萬美元贖金的勒索電話。龔如心按綁匪指示先將3000萬美元存入了一銀行帳戶,但這一次王德輝再也沒有回來。

  對於一個深愛著自己丈夫的女人來說,這樣的飛來橫禍所造成的打擊是沉重的。但好在龔如心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她決定要締造出一個更完美、更壯大的華懋集團。

  三年後,香港商圈便見識到了一個重新振作的“王太”:“超短裙、羊角辮”的新造型以及宛如少女般的心態。這顯然是在告訴人們,她是一位不屈從傳統而又堅強、樂觀的女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