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龔如心愛國家。她在祖國大陸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進程,與華懋的商業活動同步而行。

  龔如心傾心傾力最多的還是祖國的教育事業。她說:“誰都知道教育能夠提升我們整個民族的素質,對於官員來說,是提高決策、管理的能力;對於青年來說,是提高社會的勞動力水平;對於很多偏遠地區和出身貧困的人來說,教育最能改變命運。這麼重大的事情,牽涉國家及個人的幸福與命運,我們花多大的代價都要去努力做好。”

  在西部貧困山區,她投資了2000萬港元建立了10多所希望小學。

  她還出資100萬美元,並從中穿針引線,取得美國有關人士的理解與支持,促成國家行政學院第11期廳局級任職學員赴美培訓、25名中國軍官在哈佛參加兩周的培訓課程。

  為了培養祖國大陸緊缺的人才,除在哈佛大學設立專門的獎學金之外,她還與北大、清華等高校合作,投資一億多港元,設立國內緊缺的財經、技術管理、外貿投資等專業,培養高級人才超過3000人。

  她捐出5000萬港元,設立“龔如心學者獎”。

  在北京,就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第二天,龔如心出資2000萬元人民幣設立教育基金會,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等6所大學的教育事業。

  一方面在偏遠地區為基礎教育、遠程教育盡力,一方面帶動中國的教育和培訓向世界頂級水平接近。如果問起她多年來在大陸開展的教育項目,龔如心自己也說不上來,只能搬出厚厚一摞捐資證書,從名牌大學到鄉鎮希望小學,從教學樓到遠程教育設施,只要有利於中國的人才培養,她看到什麼就做什麼,能做到什麼就做什麼。

  而在華懋進軍大陸的過程中,龔如心積極響應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她的投資遍布甘肅、內蒙古、新疆等中西部地區,涉及了種牛繁殖基地、優良林種基地等十餘個項目。一般說來,華懋的投資專注於國家薄弱的農業和基礎工業。

  為了支持她的家鄉所在地上海崇明島的開發,龔如心倡議華懋集團、台灣紙業集團、台灣上安科技公司共同在香港組建“中國農業科技(集團)公司”。成立後,這家公司就與上海當地政府達成了協議,在崇明島開發高科技農業和生態農業。

  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她熱心參政議政,為國家獻計獻策。作為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次參加政協會議的龔如心一下提出了7個提案,事後還覺得不夠。“不夠不要緊,以後還可以提。”性急的她,安慰自己也安慰旁人——自己選擇了的事,她總是很投入的。

  龔如心最熱衷的是和平事業,反對戰爭與暴力。她喜歡聯合國,也常去那裡,能和他們一起為世界人民做一點事,她覺得很高興。她致力於民間外交,與世界許多政治家、女首腦都有密切的交往。1995年10月,美國總統夫人邀請龔如心訪問白宮,對她支持中美關係發展表示謝忱,並請她從民間人士的角度多做工作,促進兩國的交流與合作。

  她為聯合國有關機構捐資,為其繪畫義賣,聯合國發行的紀念奧運百年的《如心如意》和慶祝香港回歸的《心連心》首日封上都留下了她的水墨畫設計。其中,由一顆大心和眾多小心圖形疊合而成的“心連心”圖案構成華懋集團的新標誌,在華懋集團的有關建築上隨處可見。

  她名字里有個“心”字,在公益活動中她也充滿愛心。隨身的黑背包上,也無一例外地綴著一個大紅的心形圖案,與她的愛心相隨相映。

  “小甜甜”點心:做金錢的主人

  越為社會謀福利,財富就來得越快

  有些吝嗇的富翁認為,自己的錢得來不易,應當緊緊拴在自己的荷包里。這種看法,其實是泯滅了金錢的本性。錢具有流動性,它就像山中清澈的泉水一樣,源遠流長,來去自如。一潭靜止的水,表面上雖如明鏡一般光滑無波,實際上卻可能是污濁的一潭死水。

  真正能夠擁有金錢並支配金錢的人,絕不是眼睛裡只看得到錢、只緊盯著錢的。

  金錢是個很好的奴隸,也是個很糟糕的主人。

  當水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結成冰;而把錢死死地抓在自己手裡,它就是一堆死錢。但是如果你開始把錢送出去,它就開始鬆動了,它就變成了液體,鋪開的面更大了。如果你送出去的錢再增加的話,它就變成了蒸氣。給出去的越多,發展的空間就越大。

  美國洛杉磯的企業家羅伯特·洛奇在捐了幾次款以後發現,捐了款就能賺回來。因為慈善行為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贏得別人的支持。

  因為他捐了錢,在洛杉磯科學中心入口處的牆上刻著他的名字,見者無不稱讚,對他的好感油然而生,從而都會想辦法幫助他尋找更多的商機,幫他賺更多的錢。因為大家知道,他賺了錢還會捐給大家。

  對於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而言,付出是人生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企業是社會公民,要做好公司,就要幫助和回報社會。

  慈善與企業的發展

  慈善是一種基於人類同情心和道德感的行為。

  大企業都願意把自己的商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一個企業要在市場站穩腳跟,就必須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鴻溝,而從事公益活動,是一個企業融入社會方方面面的有利手段。

  慈善捐贈會為企業帶來更高的認同和更好的形象。

  企業做慈善,有助於一種企業形象和商譽商德的樹立,通過大量的公益活動,能夠促使企業融入社會的各個階層,成為優秀的企業公民。

  一個良好的企業必須要有良好的公眾形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慈善公益活動的形式回饋社會。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企業應該強調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承付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社會道義。

  在開拓和建立市場的過程中,與當地各級政府建立良好的關係十分重要。作為中國企業,要在國內開拓和建立市場,就要了解中國國情並且符合中國國情。因此,加強同政府部門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與政府進行密切的合作。在做慈善公益活動的過程中,企業可以與政府部門建立良好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越來越希望大企業投身到慈善公益事業中,以幫助困難群體。當他們親眼看到企業在幫助社會方面的作為後,將自覺地成為這個企業忠實的用戶。基於這一點,企業可以尋求與其產品相關的慈善項目進行有規劃、長久的慈善活動,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慈善文化。

  愛心是女人最美的品質

  當我從街上帶回一個飢腸轆轆的人時,給他一盤飯、一片麵包,我就能使他心滿意足了,我就能驅除他的飢餓。但是,如果一個人露宿街頭,感到不為人所需,不為人所愛,惶恐不安,被社會拋棄——這樣的貧困讓人心痛,令人無法忍受。因此,讓我們總是微笑相見吧,因為微笑就是愛的開端,一旦我們開始彼此自然地相愛,我們就會想著為對方做點什麼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