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大烏豆嚇破了膽,到了公安局供認不諱,從他怎麼偷東西、怎麼掉進水溝、怎麼去討膏藥、怎麼起了爭執,再到怎麼推倒蘇郎中誤傷人命,半點不敢隱瞞,又交代聽聞糧房店胡同凶宅有寶,便起了貪念,想來個順手牽羊,趁天黑摸進去,扯開糊在房頂的牛皮紙,伸進腦袋去看裡邊是否有東西,哪知凶宅房梁下有鬼。
大烏豆偷楊村糕乾誤傷人命,皆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說到夜入凶宅盜寶,卻不好定他這個罪名,糧房胡同凶宅從一九五四年被封至今,由於擴建寧園,房子眼看要拆了,屋裡住滿了老鼠和cháo蟲,沒有任何出奇的東西,進到那破屋空房中走一趟,終究不是不得了的大罪過,人們以為大烏豆在屋頂看見的是耗子,可耗子的腦殼,總不可能有茶盤子那般大,公安機關白天派人去屋裡查看,見牛皮紙頂棚扯開一個大洞,炕上有幾塊磚頭,均與大烏豆交代的情況吻合,然而房梁屋檁之間,布滿了灰土,確實沒有別的東西,黑燈瞎火的準是大烏豆看錯了,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可大烏豆從此嚇傻了,關了幾天沒等再審,開始前言不搭後語地說胡話,至於往後如何發落他處理,那也不在話下。
郭師傅得知大烏豆是賣楊村糕乾的賊偷,那天晚上他和丁卯在後頭追了半天,卻沒能追上,怎知此賊當晚又去了糧房胡同凶宅,並且一口咬定屋子裡有鬼,郭師傅覺得疑惑,可他是水上公安,管不到這樣的案子,因此沒有過問,只在心中留意,白天繼續到河邊挖泥,忙活著擔土運石,由於人力有限,挖大河的進度緩慢,已經出了三伏,仍是天旱無雨,每年農曆大暑小暑之間為三伏,轉眼到了一九五八年的農曆七月中旬,已經挖出了海張五鎮妖塔的塔座,上半截石塔已被鑿開了,還留下整塊巨石的塔基,天氣依然是那麼熱。
農曆七月有兩個節,一是七月七“乞巧”,相傳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織女天河會,按舊時風俗,當晚,女子們結彩縷穿七孔針,擺出瓜果點心對空祭拜,祈求能有織女一樣的巧手,裁得出合體的衣裳,皇宮大內中的宮女嬪妃們也不例外,聽老輩人所講,乞巧當天中午,將一根針放進水碗中,針會浮在水面上不沉,女孩子們以針影占卜巧拙,俗稱“棒槌針”,更說這天晚上,一個人在瓜棚底下,能聽到牛郎侄女在天上是悄悄話,雖然是個傳說,聽著可也夠嚇人的,沒有誰家的孩子敢在半夜去瓜棚底下躲著,過完“乞巧”,沒幾天便到陰曆七月十五“鬼節”,俗傳陰曆十五鬼門關大開,那是放河燈超度亡魂的日子。
挖大河的那一年,挖到陰曆七月十五鬼節這一天,當天還好好的一切如常,該挖泥的挖泥,該推土的推土,但是到陰曆七月十六就沒法接著挖了,以後連續幾年也沒再挖過,挖泥的河工們私底下都說:“這是老天爺不讓挖了。”
那時候人們說起挖大河挖不下去,也是因為出了“209號墳墓”這件事,此事剛好發生在七月十五那天晚上。
第十八章 209號墳墓
一
俗家說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道家稱中元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會”,世間並沒有盂蘭盆這麼個盆,這個詞來源於佛教,㈤⑨⒉按照梵文發音讀出來是盂蘭盆,本意為救倒懸,解救地獄中餓鬼們的倒懸之苦,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信徒開道場、放河燈,供奉十方僧眾。
到了近代,鬼節主要保留下來的內容有燒紙及放河燈,燒紙是給自家先人燒,同時備一些紙錢燒給孤魂野鬼,放河燈則是以解救那些孤魂野鬼為主,是件能積陰德的善舉,摺紙做成荷花燈,底部塗蠟防水,上面托著蠟燭,到得農曆七月十五夜裡,點燃蠟燭,讓河燈順水漂流,相傳一切亡魂,皆可隨河燈超度,脫離無邊苦海,不過自己做的河燈沒有用,要賣寺廟裡和尚們做的,善男信女掏錢買河燈,也不能說買,必須說成捐助,不乏財主直接給寺院裡一筆錢,換成紙燈若干,到時由僧人替他放河燈,有錢的多捐,沒錢的少捐,反正是一盞河燈超度一個餓鬼,不論燈多燈少,同樣是行善之舉,故此民間有“富人萬燈、窮人一燈”之說,以前每逢鬼節,城中有水的去處燈光點點,望去好似萬點繁星,請來僧尼道士誦經念咒,扔饅頭放焰口,又搭施孤台,掛招魂幡,開水陸全堂的法會,好不熱鬧,沒水的地方只放焰口燒紙錢,不出去燒紙放河燈的人們大多早早回家,天剛黑就關門,不再出屋,畢竟陰曆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普通人家,沒有十分要緊的事情,誰也不敢黑天半夜出去。
以往每年陰曆七月十五,巡河隊要到各個橋下燒紙,一九四九年之後移風易俗,燒紙放河等被視為封建迷信的舊傳統,一度禁絕,一九五四年春節甚至不讓放鞭炮,說是以防有反動份子借著鞭炮聲的掩護,趁機搞破壞,這叫想起一出是一出,可延續了千百年的觀念和風俗,還真沒有辦法一下子轉變過來,那年大年三十兒晚上,本來夜深人靜,一點年味兒沒有,到了半夜十二點,也不知是哪家帶的頭,突然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有他這一家人敢放,其餘的人家便起鬨跟著放,接下來全城都放,過年的氣氛立刻恢復了,轉過年來,不許放鞭炮的禁令成了一紙空文,但燒紙放河燈開道場做法會之類的迷信活動,城裡在五六十年代真的是看不見了。
城裡不能燒紙,鄉下和城外荒郊卻很少有人管,農村仍舊是土葬,清明冬至上墳燒紙的人還是那麼多,城裡的居民也到郊區燒紙,咱們還是說一九五八年陰曆七月十五,當時有個叫王苦娃的小伙子,二十七八歲,出身窮苦,鄉下人沒有大號,姓王,小名叫苦娃,登記戶口的時候登為王苦娃,老家在關中,前些年到天津搬煤為生,那時有不少住樓房的人家,冬季燒煤取暖,送煤的人倒拖兩輪車把煤拉到樓下,再用筐裝上煤,一筐一筐往樓上背,背到人家門口,碼放在樓道里,掙這份辛苦錢,又髒又累,特別不容易,王苦娃家中的老娘信佛,吃口常素,專好積德行善,由於腿腳不便,每年陰曆十五,都讓王苦娃替她去燒紙,超度孤魂野鬼,為的是積陰德,這年也不例外,又讓王苦娃去燒紙。
王苦娃很是為難,解放以來不讓燒紙了,他去年燒紙差點被逮到,今年怎麼敢再去?奈何老娘是農村的迷信老太太,非讓他去,紙錢都紮好了,他沒辦法,到了陰曆七月十五半夜,不得不出去燒紙,又擔心讓人看見舉報,想找個偏僻的去處,他也住在北站寧園附近,寧園以北當時還有條泄洪河,清朝時由人力挖出的一條大土溝,乾旱無水,河道中長滿了蒿糙,過了土溝往前是片荒地,再遠處是鹽鹼地和蘆葦盪子,地勢是個死角,清朝道光年間還有幾家住戶在此種高粱,後來都搬走了,荒煙衰糙,時常有狐狸刺蝟出沒其中,即使是白天也沒人往這邊來,他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不知道什麼叫怕,一個人抱著捆燒紙過了土溝,來到那片荒地上,打算在這燒紙,他是外地來的,只聽說這裡住過人有房屋,因為是鹽鹼地,種不了莊稼,住戶們在光緒年間遷往他處,別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知,當天正值十五,皓月當空,但見荒糙掩映中是座破廟,山牆塌了半壁,微風吹過,檐角生出的蒿糙在月影下婆娑搖擺,廟旁石碑上三個大字他只認得一個“三”字,廟後是個土坑,裡頭橫七豎八的全是棺材。
二
棺材前的古磚上有編號,剛解放時遍地文盲,王苦娃識數不識字,那就算不錯的了,因為送煤要看門牌號,不識數的送不了煤,他瞧見破廟裡供著三尊神像,不是福祿壽三星,也不是道教三清,當中端坐一個將軍,面貌慈祥,有王者之姿,腰懸雙股劍,一個黑臉將軍和一個紅臉將軍分立左右,怒容可畏,黑臉將軍使蛇矛,紅臉將軍使偃月刀,這下知道了,是座三義廟,供奉的是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英雄,鄉下人或許不認識字,提起劉關張可沒有不認識的,三義廟後的大土坑裡到處是荒糙,擺滿了棺材。
大土坑裡刨出許多墳穴,一層壓一層,每個墳穴里都有一口或兩口棺材,也沒有好棺材,全是土墳里的柏木薄棺,埋的年頭也不一樣,大都窄小,飽受風吹雨淋,棺材板子多已朽爛,有的甚至破了窟窿,借著月光能看見裡邊的枯骨,兩隻野狗在遠處徘徊,王苦娃怕倒不怕,但是很納悶,要說廟後是片墳地,怎麼棺材都被挖出來了,又扔在此處沒人理會?更奇怪的是墳前沒有碑,只用青磚豎在棺材前頭,半截埋在土裡,上邊半截漆著數字,好像特意給棺材編了號,他沒多想,以為這是個義莊,心下尋思在哪燒紙都是燒,不如燒給這個大墳坑中的孤魂野鬼,趁著沒人趕緊燒,燒完紙錢回家睡覺。
王苦娃不知道這個大墳坑裡為什麼有許多棺材,咱可得交代清楚了,那又得往解放前說,舊時天津衛有二李,兩位有錢有勢的人都姓李,兩個人姓氏相同,此外沒有任何關係,畢竟姓李的人多,張王李趙遍地劉,李是第一大姓,天津衛二李之一是督軍李純,拆王府造李公祠的那位,前邊說過他的事,另有一李,名叫李延章,他是青幫里的人物,早先也是個窮扛活兒的,在船上替人搬東西掙口飯吃,當時有位山西老客在外地做買賣,辛苦經營多年,攢下一皮箱金銀財寶,帶著東西回家,坐了李延章的船,下船時皮箱找不到了,因為李延章看出皮箱裡有金銀財寶,便如蒼蠅見血,趁那老客不備,將皮箱暗中藏匿起來,那山西老客臨走時才發現東西不見了,一股急火攻心,張口吐出鮮血,他報官無路,求助無門,一時想不開尋了短見,跳大橋投河而死。
大烏豆偷楊村糕乾誤傷人命,皆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說到夜入凶宅盜寶,卻不好定他這個罪名,糧房胡同凶宅從一九五四年被封至今,由於擴建寧園,房子眼看要拆了,屋裡住滿了老鼠和cháo蟲,沒有任何出奇的東西,進到那破屋空房中走一趟,終究不是不得了的大罪過,人們以為大烏豆在屋頂看見的是耗子,可耗子的腦殼,總不可能有茶盤子那般大,公安機關白天派人去屋裡查看,見牛皮紙頂棚扯開一個大洞,炕上有幾塊磚頭,均與大烏豆交代的情況吻合,然而房梁屋檁之間,布滿了灰土,確實沒有別的東西,黑燈瞎火的準是大烏豆看錯了,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可大烏豆從此嚇傻了,關了幾天沒等再審,開始前言不搭後語地說胡話,至於往後如何發落他處理,那也不在話下。
郭師傅得知大烏豆是賣楊村糕乾的賊偷,那天晚上他和丁卯在後頭追了半天,卻沒能追上,怎知此賊當晚又去了糧房胡同凶宅,並且一口咬定屋子裡有鬼,郭師傅覺得疑惑,可他是水上公安,管不到這樣的案子,因此沒有過問,只在心中留意,白天繼續到河邊挖泥,忙活著擔土運石,由於人力有限,挖大河的進度緩慢,已經出了三伏,仍是天旱無雨,每年農曆大暑小暑之間為三伏,轉眼到了一九五八年的農曆七月中旬,已經挖出了海張五鎮妖塔的塔座,上半截石塔已被鑿開了,還留下整塊巨石的塔基,天氣依然是那麼熱。
農曆七月有兩個節,一是七月七“乞巧”,相傳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織女天河會,按舊時風俗,當晚,女子們結彩縷穿七孔針,擺出瓜果點心對空祭拜,祈求能有織女一樣的巧手,裁得出合體的衣裳,皇宮大內中的宮女嬪妃們也不例外,聽老輩人所講,乞巧當天中午,將一根針放進水碗中,針會浮在水面上不沉,女孩子們以針影占卜巧拙,俗稱“棒槌針”,更說這天晚上,一個人在瓜棚底下,能聽到牛郎侄女在天上是悄悄話,雖然是個傳說,聽著可也夠嚇人的,沒有誰家的孩子敢在半夜去瓜棚底下躲著,過完“乞巧”,沒幾天便到陰曆七月十五“鬼節”,俗傳陰曆十五鬼門關大開,那是放河燈超度亡魂的日子。
挖大河的那一年,挖到陰曆七月十五鬼節這一天,當天還好好的一切如常,該挖泥的挖泥,該推土的推土,但是到陰曆七月十六就沒法接著挖了,以後連續幾年也沒再挖過,挖泥的河工們私底下都說:“這是老天爺不讓挖了。”
那時候人們說起挖大河挖不下去,也是因為出了“209號墳墓”這件事,此事剛好發生在七月十五那天晚上。
第十八章 209號墳墓
一
俗家說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道家稱中元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會”,世間並沒有盂蘭盆這麼個盆,這個詞來源於佛教,㈤⑨⒉按照梵文發音讀出來是盂蘭盆,本意為救倒懸,解救地獄中餓鬼們的倒懸之苦,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信徒開道場、放河燈,供奉十方僧眾。
到了近代,鬼節主要保留下來的內容有燒紙及放河燈,燒紙是給自家先人燒,同時備一些紙錢燒給孤魂野鬼,放河燈則是以解救那些孤魂野鬼為主,是件能積陰德的善舉,摺紙做成荷花燈,底部塗蠟防水,上面托著蠟燭,到得農曆七月十五夜裡,點燃蠟燭,讓河燈順水漂流,相傳一切亡魂,皆可隨河燈超度,脫離無邊苦海,不過自己做的河燈沒有用,要賣寺廟裡和尚們做的,善男信女掏錢買河燈,也不能說買,必須說成捐助,不乏財主直接給寺院裡一筆錢,換成紙燈若干,到時由僧人替他放河燈,有錢的多捐,沒錢的少捐,反正是一盞河燈超度一個餓鬼,不論燈多燈少,同樣是行善之舉,故此民間有“富人萬燈、窮人一燈”之說,以前每逢鬼節,城中有水的去處燈光點點,望去好似萬點繁星,請來僧尼道士誦經念咒,扔饅頭放焰口,又搭施孤台,掛招魂幡,開水陸全堂的法會,好不熱鬧,沒水的地方只放焰口燒紙錢,不出去燒紙放河燈的人們大多早早回家,天剛黑就關門,不再出屋,畢竟陰曆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普通人家,沒有十分要緊的事情,誰也不敢黑天半夜出去。
以往每年陰曆七月十五,巡河隊要到各個橋下燒紙,一九四九年之後移風易俗,燒紙放河等被視為封建迷信的舊傳統,一度禁絕,一九五四年春節甚至不讓放鞭炮,說是以防有反動份子借著鞭炮聲的掩護,趁機搞破壞,這叫想起一出是一出,可延續了千百年的觀念和風俗,還真沒有辦法一下子轉變過來,那年大年三十兒晚上,本來夜深人靜,一點年味兒沒有,到了半夜十二點,也不知是哪家帶的頭,突然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有他這一家人敢放,其餘的人家便起鬨跟著放,接下來全城都放,過年的氣氛立刻恢復了,轉過年來,不許放鞭炮的禁令成了一紙空文,但燒紙放河燈開道場做法會之類的迷信活動,城裡在五六十年代真的是看不見了。
城裡不能燒紙,鄉下和城外荒郊卻很少有人管,農村仍舊是土葬,清明冬至上墳燒紙的人還是那麼多,城裡的居民也到郊區燒紙,咱們還是說一九五八年陰曆七月十五,當時有個叫王苦娃的小伙子,二十七八歲,出身窮苦,鄉下人沒有大號,姓王,小名叫苦娃,登記戶口的時候登為王苦娃,老家在關中,前些年到天津搬煤為生,那時有不少住樓房的人家,冬季燒煤取暖,送煤的人倒拖兩輪車把煤拉到樓下,再用筐裝上煤,一筐一筐往樓上背,背到人家門口,碼放在樓道里,掙這份辛苦錢,又髒又累,特別不容易,王苦娃家中的老娘信佛,吃口常素,專好積德行善,由於腿腳不便,每年陰曆十五,都讓王苦娃替她去燒紙,超度孤魂野鬼,為的是積陰德,這年也不例外,又讓王苦娃去燒紙。
王苦娃很是為難,解放以來不讓燒紙了,他去年燒紙差點被逮到,今年怎麼敢再去?奈何老娘是農村的迷信老太太,非讓他去,紙錢都紮好了,他沒辦法,到了陰曆七月十五半夜,不得不出去燒紙,又擔心讓人看見舉報,想找個偏僻的去處,他也住在北站寧園附近,寧園以北當時還有條泄洪河,清朝時由人力挖出的一條大土溝,乾旱無水,河道中長滿了蒿糙,過了土溝往前是片荒地,再遠處是鹽鹼地和蘆葦盪子,地勢是個死角,清朝道光年間還有幾家住戶在此種高粱,後來都搬走了,荒煙衰糙,時常有狐狸刺蝟出沒其中,即使是白天也沒人往這邊來,他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不知道什麼叫怕,一個人抱著捆燒紙過了土溝,來到那片荒地上,打算在這燒紙,他是外地來的,只聽說這裡住過人有房屋,因為是鹽鹼地,種不了莊稼,住戶們在光緒年間遷往他處,別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知,當天正值十五,皓月當空,但見荒糙掩映中是座破廟,山牆塌了半壁,微風吹過,檐角生出的蒿糙在月影下婆娑搖擺,廟旁石碑上三個大字他只認得一個“三”字,廟後是個土坑,裡頭橫七豎八的全是棺材。
二
棺材前的古磚上有編號,剛解放時遍地文盲,王苦娃識數不識字,那就算不錯的了,因為送煤要看門牌號,不識數的送不了煤,他瞧見破廟裡供著三尊神像,不是福祿壽三星,也不是道教三清,當中端坐一個將軍,面貌慈祥,有王者之姿,腰懸雙股劍,一個黑臉將軍和一個紅臉將軍分立左右,怒容可畏,黑臉將軍使蛇矛,紅臉將軍使偃月刀,這下知道了,是座三義廟,供奉的是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英雄,鄉下人或許不認識字,提起劉關張可沒有不認識的,三義廟後的大土坑裡到處是荒糙,擺滿了棺材。
大土坑裡刨出許多墳穴,一層壓一層,每個墳穴里都有一口或兩口棺材,也沒有好棺材,全是土墳里的柏木薄棺,埋的年頭也不一樣,大都窄小,飽受風吹雨淋,棺材板子多已朽爛,有的甚至破了窟窿,借著月光能看見裡邊的枯骨,兩隻野狗在遠處徘徊,王苦娃怕倒不怕,但是很納悶,要說廟後是片墳地,怎麼棺材都被挖出來了,又扔在此處沒人理會?更奇怪的是墳前沒有碑,只用青磚豎在棺材前頭,半截埋在土裡,上邊半截漆著數字,好像特意給棺材編了號,他沒多想,以為這是個義莊,心下尋思在哪燒紙都是燒,不如燒給這個大墳坑中的孤魂野鬼,趁著沒人趕緊燒,燒完紙錢回家睡覺。
王苦娃不知道這個大墳坑裡為什麼有許多棺材,咱可得交代清楚了,那又得往解放前說,舊時天津衛有二李,兩位有錢有勢的人都姓李,兩個人姓氏相同,此外沒有任何關係,畢竟姓李的人多,張王李趙遍地劉,李是第一大姓,天津衛二李之一是督軍李純,拆王府造李公祠的那位,前邊說過他的事,另有一李,名叫李延章,他是青幫里的人物,早先也是個窮扛活兒的,在船上替人搬東西掙口飯吃,當時有位山西老客在外地做買賣,辛苦經營多年,攢下一皮箱金銀財寶,帶著東西回家,坐了李延章的船,下船時皮箱找不到了,因為李延章看出皮箱裡有金銀財寶,便如蒼蠅見血,趁那老客不備,將皮箱暗中藏匿起來,那山西老客臨走時才發現東西不見了,一股急火攻心,張口吐出鮮血,他報官無路,求助無門,一時想不開尋了短見,跳大橋投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