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你的臉怎麼了?”
加百列告訴了她自己挨打的事。
“疼嗎?”她的語氣里並沒有太多的關切。
“有一點。”他坐在床沿脫鞋,“你知道多少?”
“一出事,沙姆龍就告訴我了,他會隨時通知我事情的發展狀況。知道你沒事的時候,是我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
加百列發現基婭拉沒有提到莉亞。
“她怎麼樣了?”
“莉亞?”
基婭拉閉上眼睛點了點頭。加百列把巴茨維醫生的診斷告訴了她:莉亞的狀況有很大改善。他脫掉襯衫時,基婭拉捂住了嘴——在海上度過了三天之後,他的傷疤已經變成了紫黑色。
“其實沒有看上去那麼糟糕。”
“你沒看醫生?”
“還沒。”
“脫掉衣服。我幫你放洗澡水。你需要用肥皂消消毒。”
她離開了房間。沒過一會兒,加百列就聽到水流聲。他脫下衣服走進浴室。基婭拉檢查了一下他的傷口,用手撫摸著他的頭髮。
“該剪了。我今晚可不想跟滿頭白髮的男人做愛。”
“那就剪掉吧。”
他坐在浴缸邊上。和往常一樣,基婭拉邊哼歌邊幫他剪頭髮,哼的是她非常喜歡的一首傻傻的義大利流行歌曲。加百列看著肯普先生的最後一綹銀髮掉在地板上,他回憶起開羅,想起自己是怎樣被欺騙的,怒氣再次充滿了他的胸膛。基婭拉闔上了剪刀。
“好了,現在才像你。黑頭髮,兩鬢斑白。沙姆龍以前怎麼說你的鬢角來著?”
“灰燼的痕跡。”加百列說,就像火焰王子灰燼的痕跡一樣。
基婭拉試了試水溫,加百列解開腰間的浴巾,坐進了浴缸里。太燙了——基婭拉總是喜歡很熱的水——但幾秒鐘後,疼痛開始漸漸消失。她陪著他坐了一會兒,她說起了這間公寓,說起了和吉優拉·沙姆龍一起做飯的那個晚上,就是不談法國。過了一會兒,她回到臥室,脫掉衣服輕輕地唱著歌。基婭拉每次脫衣服的時候都會唱歌。
她的吻異常熾烈,不似以往那樣溫柔。她做愛的時候也和平時截然不同,那樣激烈,仿佛要把莉亞留下的毒液從他的血液中抽出一般。她的指甲在加百列的身上留下了新的印痕。“我以為你死了,”她說,“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我是死了,”他說,“已經死了很久了。”
他們在威尼斯的公寓裡掛了很多油畫,是加百列不在的時候基婭拉掛的。其中有一些是加百列的外祖父畫的。他的外祖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一位著名的德國表現主義畫家。1936年,納粹說他的畫作是墮落的藝術。一點一點地,他失去了繪畫和教學的權利,陷入貧困,最終在1942年被送去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剛到的那天就和他的夫人一起被送進毒氣室毒殺了。加百列的母親艾琳也被一起送去了那裡,但門格勒把她派去做苦工,後來她一直努力地在比克瑙集中營生存下去,直到俄軍入侵,德軍撤離。加百列的私人畫廊里現在還掛著她的一些畫作。因為在集中營里受盡折磨,她的畫風和她父親的作品相距甚遠,隱含著一種很強的張力。在以色列,她曾經使用“艾隆”這個姓,在希伯來語裡是橡樹的意思。但在畫布上,她的簽名永遠是弗蘭克爾,以紀念她的父親。直到現在,加百列才能真正去欣賞這些畫作本身的藝術價值,而不是去回想畫作背後那個被摧毀的女人。
加百列的收藏中,只有一幅畫上沒有簽名。畫作的主人公是一個年輕男人,畫風帶著點席勒的風格。這幅作品的主人公是加百列本人,而作者則是莉亞。這是她在他殺掉六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並回到以色列之後畫的。那是他唯一一次同意當她的模特。他不喜歡那幅畫,因為那是莉亞眼中的自己——一個煩惱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中而過早地衰老。基婭拉一直以為這是他自己畫的。
她打開臥室燈,看著床頭柜上的那幾張紙。她只是想證明自己的猜測——她知道加百列一定沒有簽字。
“我明天早晨就簽。”他說。
她把筆遞給了他:“現在簽。”
加百列關上了燈:“事實上,現在還有別的事要做。”
基婭拉讓他進入自己的身體,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你永遠都不會簽字,對不對?”
加百列想用一個吻打斷她的話。
“你在撒謊,”她說,“你在用你的身體欺騙我。”
33
耶路撒冷
他的生活很快恢復了規律。每天清晨他都會早早醒來,坐在基婭拉剛剛裝修過的廚房裡喝咖啡、讀報紙。關於哈立德的新聞讓他感到非常抑鬱。《國土報》把這件事稱為“巨大的失誤”,而情報處則輸了公關戰——媒體不同意隱瞞加百列的名字。在巴黎,法國報紙要政府和以色列大使解釋《世界報》上那幾張神秘的照片。法國外長——這個外表光鮮的人曾經是一名詩人——火上澆油地表示,他相信“里昂車站的屠殺行動和以色列有關”。第二天,加百列心情沉重地讀到了羅西爾大街上猶太比薩店遭到人為破壞的消息,還有一群法國年輕人襲擊了一個放學回家的女孩,在她的臉上刻了一個納粹標誌。基婭拉通常會比他晚一個小時起床。她看新聞的時候,警覺多過悲傷。她每天都會給威尼斯的母親打電話,以確定她的安全。
加百列告訴了她自己挨打的事。
“疼嗎?”她的語氣里並沒有太多的關切。
“有一點。”他坐在床沿脫鞋,“你知道多少?”
“一出事,沙姆龍就告訴我了,他會隨時通知我事情的發展狀況。知道你沒事的時候,是我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
加百列發現基婭拉沒有提到莉亞。
“她怎麼樣了?”
“莉亞?”
基婭拉閉上眼睛點了點頭。加百列把巴茨維醫生的診斷告訴了她:莉亞的狀況有很大改善。他脫掉襯衫時,基婭拉捂住了嘴——在海上度過了三天之後,他的傷疤已經變成了紫黑色。
“其實沒有看上去那麼糟糕。”
“你沒看醫生?”
“還沒。”
“脫掉衣服。我幫你放洗澡水。你需要用肥皂消消毒。”
她離開了房間。沒過一會兒,加百列就聽到水流聲。他脫下衣服走進浴室。基婭拉檢查了一下他的傷口,用手撫摸著他的頭髮。
“該剪了。我今晚可不想跟滿頭白髮的男人做愛。”
“那就剪掉吧。”
他坐在浴缸邊上。和往常一樣,基婭拉邊哼歌邊幫他剪頭髮,哼的是她非常喜歡的一首傻傻的義大利流行歌曲。加百列看著肯普先生的最後一綹銀髮掉在地板上,他回憶起開羅,想起自己是怎樣被欺騙的,怒氣再次充滿了他的胸膛。基婭拉闔上了剪刀。
“好了,現在才像你。黑頭髮,兩鬢斑白。沙姆龍以前怎麼說你的鬢角來著?”
“灰燼的痕跡。”加百列說,就像火焰王子灰燼的痕跡一樣。
基婭拉試了試水溫,加百列解開腰間的浴巾,坐進了浴缸里。太燙了——基婭拉總是喜歡很熱的水——但幾秒鐘後,疼痛開始漸漸消失。她陪著他坐了一會兒,她說起了這間公寓,說起了和吉優拉·沙姆龍一起做飯的那個晚上,就是不談法國。過了一會兒,她回到臥室,脫掉衣服輕輕地唱著歌。基婭拉每次脫衣服的時候都會唱歌。
她的吻異常熾烈,不似以往那樣溫柔。她做愛的時候也和平時截然不同,那樣激烈,仿佛要把莉亞留下的毒液從他的血液中抽出一般。她的指甲在加百列的身上留下了新的印痕。“我以為你死了,”她說,“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我是死了,”他說,“已經死了很久了。”
他們在威尼斯的公寓裡掛了很多油畫,是加百列不在的時候基婭拉掛的。其中有一些是加百列的外祖父畫的。他的外祖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一位著名的德國表現主義畫家。1936年,納粹說他的畫作是墮落的藝術。一點一點地,他失去了繪畫和教學的權利,陷入貧困,最終在1942年被送去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剛到的那天就和他的夫人一起被送進毒氣室毒殺了。加百列的母親艾琳也被一起送去了那裡,但門格勒把她派去做苦工,後來她一直努力地在比克瑙集中營生存下去,直到俄軍入侵,德軍撤離。加百列的私人畫廊里現在還掛著她的一些畫作。因為在集中營里受盡折磨,她的畫風和她父親的作品相距甚遠,隱含著一種很強的張力。在以色列,她曾經使用“艾隆”這個姓,在希伯來語裡是橡樹的意思。但在畫布上,她的簽名永遠是弗蘭克爾,以紀念她的父親。直到現在,加百列才能真正去欣賞這些畫作本身的藝術價值,而不是去回想畫作背後那個被摧毀的女人。
加百列的收藏中,只有一幅畫上沒有簽名。畫作的主人公是一個年輕男人,畫風帶著點席勒的風格。這幅作品的主人公是加百列本人,而作者則是莉亞。這是她在他殺掉六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並回到以色列之後畫的。那是他唯一一次同意當她的模特。他不喜歡那幅畫,因為那是莉亞眼中的自己——一個煩惱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中而過早地衰老。基婭拉一直以為這是他自己畫的。
她打開臥室燈,看著床頭柜上的那幾張紙。她只是想證明自己的猜測——她知道加百列一定沒有簽字。
“我明天早晨就簽。”他說。
她把筆遞給了他:“現在簽。”
加百列關上了燈:“事實上,現在還有別的事要做。”
基婭拉讓他進入自己的身體,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你永遠都不會簽字,對不對?”
加百列想用一個吻打斷她的話。
“你在撒謊,”她說,“你在用你的身體欺騙我。”
33
耶路撒冷
他的生活很快恢復了規律。每天清晨他都會早早醒來,坐在基婭拉剛剛裝修過的廚房裡喝咖啡、讀報紙。關於哈立德的新聞讓他感到非常抑鬱。《國土報》把這件事稱為“巨大的失誤”,而情報處則輸了公關戰——媒體不同意隱瞞加百列的名字。在巴黎,法國報紙要政府和以色列大使解釋《世界報》上那幾張神秘的照片。法國外長——這個外表光鮮的人曾經是一名詩人——火上澆油地表示,他相信“里昂車站的屠殺行動和以色列有關”。第二天,加百列心情沉重地讀到了羅西爾大街上猶太比薩店遭到人為破壞的消息,還有一群法國年輕人襲擊了一個放學回家的女孩,在她的臉上刻了一個納粹標誌。基婭拉通常會比他晚一個小時起床。她看新聞的時候,警覺多過悲傷。她每天都會給威尼斯的母親打電話,以確定她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