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是。”
“昨夜……睡得可好?”
“……”
“嗯?”
“我覺著,公子昨夜……好像一宿沒睡。”
“怎麼說?”
“白天的時候,對著補好的玉璽看了大半日。入夜就熄了燈,坐在那兒把玉璽放在手裡,似乎在摸上邊的字。我睡前瞅了一眼,還坐著,今兒早上再看……還是昨夜那個姿勢……像是絲毫沒動彈過……”
承安好一陣沒說話。
“這會兒……”
“這會兒幹什麼呢?”
“拿了刀,大概準備動手了。”
上午,承安把有關凶禮的所有程序看了一遍,以保證各方協調一致,沒有漏洞。等到申時大臣們進宮,又與他們商量了一番。
錦夏朝頭兩個皇帝逝世,一方面國力有所不逮,另一方面開國不久,簡約樸素的傳統還沒有變質,因此葬儀比較簡單。到趙煒手上,經過四十多年休養生息,民間積蓄的潛力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國家財富呈幾何級數增長。於是自上而下,都把那形式禮儀重視起來,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漸漸興起的奢侈之風。這股風從東南颳起,慢慢有了薰染全國之意。
在這種大形勢下,“平武帝”的葬儀當然力求隆重、肅穆,要盡顯朝廷威嚴,皇家氣派。
對於愈演愈烈的奢侈風氣,承安向來心中有數,何況他也不在乎什麼形式禮儀。但是如今情況特殊,他需要一場鋪張揚厲的儀式為自己張本,給自己提供一個浩蕩巍峨的亮相機會。這個儀式,與其放在自己即位的時候,不如放在皇叔下葬的時候。名利雙收,一舉兩得。所以對於禮部和內務府提出的各種安排,務求盡善盡美。幾位大人們只覺逸王殿下仁孝感天,平武帝身後有侄如此,當能安心瞑目。
剛吃了晚飯,又報左相大人求見。
承安在寢宮外的隔間接見了左相楊如晦。
楊如晦一臉凝重:“殿下,剛剛接到俞明溪大人的急奏,兗州刺史姚誦——跑了!”
四月里兗州三個縣令,兩個太守聯名上書彈劾姚誦,本是逸王府暗中鼓動的結果。當然,承安出手,一向善於選時借勢。那姚誦貪贓枉法,不是一天兩天,只不過專等到藥性發作的時候才抖出來刺激皇帝罷了。
趙煒本想立即處理此事,沒想到身體垮得太快,來不及布置實質性的舉措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好在御史台這些年被他操練得運轉自如,碰上這樣的事,立刻循例成立專案調查組,深入第一線進行調查,一邊召姚誦本人上京備詢。專案組的一把手就是已經升任右諫議大夫的俞明溪大人。
俞明溪一到地頭,就發現姚誦一家子都已人間蒸發,不知去向。隨之一起消失的,是衛城、淄城兩路舶務轉運司的帳目和全部庫存黃金。
東南富庶繁華,海港林立,歷朝歷代都是大夏國的外貿基地。但是中土動亂幾百年,漸漸與海外諸國斷了聯繫,沿海外貿中斷了很長時間。直到隆慶七年,才有一隊海外商船重新登陸淄城港口。
隆慶九年,朝廷在兗州兩大港口城市衛城和淄城設立兩路舶務轉運司,由兗州刺史統一管轄。自此,沿海對外貿易紅紅火火的開展起來。
隆慶十一年,東南清洗之後,姚誦上任,立刻發現舶務轉運司乃是天底下一等一的黃金油水部門。對於尚處於執政初期的錦夏王朝來說,對外貿易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朝廷給地方的自主權相當大,也不太清楚其中的貓膩,因而缺乏有效的監管。
姚誦此人,極為深沉精細,收羅了一批外貿翻譯人才,上下其手,壟斷朝廷對外採購,又操控出口價格,瞞天過海,大發其財。若不是他過於貪得無厭,為人刻薄寡恩,還真不容易讓下邊的縣令太守抓到痛腳。
隨著調查的深入,俞明溪越來越膽戰心驚。先前幾個地方官員彈劾的內容,實在不過一點皮毛。這姚誦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悄悄將家人產業轉移到海外,他捲走的舶務轉運司庫存,足有黃金五百萬兩——相當於半個國庫啊!
這已經不是普通貪污案,而是叛國了。
承安拿著俞明溪的奏摺看了大半夜,又把賀焱李旭馮止三人從被窩裡揪出來商量,一直忙到平明時分。剛打了個盹兒,左相右相兩位大人已經在宮外候著了。
六月二十四。
承安和兩位丞相大人一直在寢宮裡商議姚誦事件,連午飯也是照影領著御膳房的太監送進去的。
照影進去的時候,聽見承安凜然道:“東南海外諸島國共計一十九個,兩月之內,我錦夏國書要傳遍各處,不得收容我盜竊國庫之逃臣。若提供線索或將其遣送回國,朝廷必有所報。兩月之後沒有結果,動用一切手段追殺姚誦——叛錦夏者,雖遠必誅!”
放下午飯,照影悄悄退了出來。幸虧殿下此刻沒有功夫過問那個人的情況,否則自己真不知如何回答。想一想,去敲賀焱的房門。
“小影,什麼事?”
“請先生看一樣東西。”照影把手上捧著的一件白色單衫打開,衣襟上殷紅點點,血跡斑斑。
“這……?”
“是丹青公子換下來的衣裳。”照影神色黯然,“從昨兒開始,送去的飯菜一口也沒有動過。已經不眠不休,在案前坐了兩天了……”
“他自己……說什麼沒有?”
“他……恍若不覺,渾不在意。”照影露出一個複雜的表情,夾雜著感動、欽佩、憐惜……“這兩天他一句話也沒有說過。我覺得……他眼裡連我都看不見了。只怕壓根兒沒留意衣衫上的血跡。要不,斷然不會就那麼扔在碧紗櫥里,任我撿拾。”
“依你看……還撐得住麼?”
“我好幾次悄悄撥開帘子,看見案上收拾得乾乾淨淨,只剩下那方削過的皇后寶印。他跪坐在案前,一刀一刀切下去,有時候,甚至閉著眼睛下刀……每一次,速度、力量、方向都不一樣,可是只要多看兩眼,就覺得有一種貫穿始終無窮無盡的韻律蘊含其中,好像……刻刀能在他手裡自顧自的繼續下去,永不停息……看大概位置,差不多刻了一半了……可是……”
“可是什麼?”
“我覺著……他是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了刀上……整個人……淡得像影子一樣……”
賀焱長久的沉默著。
——玉璽完成之日,定是丹青喪命之時。
“先生……眼下……怎麼辦?”
賀焱看著照影:“小影……你心裡,何嘗不明白?”
照影悽然淚下:“是,我明白。”
——不讓殿下知道,不能讓殿下知道。
“六月二十六以前,你、小月、君來三個人把殿下看緊了,無論如何,別讓他進東配殿。”
“是。”
第53章
二十四日下午,左右丞相、三省省丞、六部尚書、內務府大臣,齊聚寢宮。左相把姚誦一案的商議結果向大家通報了,又順便說到了將舶務轉運司收歸中央的問題,自是一番熱烈討論。最後,承安就平武帝凶禮,京畿防衛和御史台的後續任務等各方面問題作了總結,定下基本方針和策略,各省部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同時把逸王府的人力物力抽調出來全力協助。
此番合作下來,幾位大人一方面暗暗心驚,詫異於這位殿下本身的才華智慧,也詫異於逸王府的強大實力;另一方面又大覺安心,這樣非常時期,有逸王殿下坐鎮,等於有了主心骨。除了他,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
眼見殿下忙得昏頭轉向,照月十分放心的去了長慶宮。打的幌子自然是替承安探望大皇子。實際上呢,他是要反覆確認承烈的病情。
根據太監宮娥的描述,大皇子至少連續一個多月每天在寢宮逗留六個時辰以上,祥龍木和烏青糙的混合毒氣肯定嚴重損傷了他的神智。現在的問題是,決不能讓病情惡化,叫大皇子在這個關鍵時刻死去,同時又決不能讓病情好轉,叫他想起哪怕一絲一毫。所以照月得時不時去看看,保證這件事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照影看看晚飯將近,抬腿去了御膳房,只有君來在寢宮門口候著。
承安將各位大人送出宮門,表情雖然嚴肅,心情卻並不十分沉重——儘管後來有這樣那樣糊塗的地方,總的說來,皇叔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他身邊的這些人,也都算得是為國出力的良臣。
轉身要回屋,又折回來,站在院子當中,看著東配殿正房的窗戶。
這麼一站,就想起從昨天早上開始,再沒有見照影來回過話。
“小影呢?”
“御膳房去了。”
又站一站。忽然想起昨夜自己一宿沒睡,對面似乎也一夜未曾熄燈。這樣整晚整晚的——他怎麼受得了?心裡還沒想好,腿已經往前挪動。剛走出兩步,君來“嗖”的一聲擋在了面前。
承安不解的看看他:“君來?”
“大哥說……丹青公子正干到最要緊的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打擾。”
此刻,若是照影在場,定能找出一連串極具說服力的理由,叫承安打消親眼去看的念頭;若是照月在場——還廢話什麼,弄點藥把殿下迷昏兩天再說。可老天偏偏讓君來趕上了,要他應付這最不擅長的局面。
“我悄悄的,隔著碧紗櫥的帘子看一眼……”
君來搖搖頭:“不行的,殿下。”
承安拿眼神罩住君來:“照影不是每天在碧紗櫥出入?”
君來急了:“大哥說了……殿下不能去看……”
承安不再理他,抬頭盯著丹青房間的窗戶。
靜。
這樣安靜。
明明知道他就在裡面,卻突然一下子不確定起來。自從重逢以來壓在心底的惶惑不安,猛然間全部湧上心頭,叫人幾欲崩潰——我要去看看,他還在不在,一定要去看看……
“君來,你讓開。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殿下三思。”
“三思,不如看一眼。”心中的恐慌越來越強烈,不去看一看,我會發瘋。
“昨夜……睡得可好?”
“……”
“嗯?”
“我覺著,公子昨夜……好像一宿沒睡。”
“怎麼說?”
“白天的時候,對著補好的玉璽看了大半日。入夜就熄了燈,坐在那兒把玉璽放在手裡,似乎在摸上邊的字。我睡前瞅了一眼,還坐著,今兒早上再看……還是昨夜那個姿勢……像是絲毫沒動彈過……”
承安好一陣沒說話。
“這會兒……”
“這會兒幹什麼呢?”
“拿了刀,大概準備動手了。”
上午,承安把有關凶禮的所有程序看了一遍,以保證各方協調一致,沒有漏洞。等到申時大臣們進宮,又與他們商量了一番。
錦夏朝頭兩個皇帝逝世,一方面國力有所不逮,另一方面開國不久,簡約樸素的傳統還沒有變質,因此葬儀比較簡單。到趙煒手上,經過四十多年休養生息,民間積蓄的潛力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國家財富呈幾何級數增長。於是自上而下,都把那形式禮儀重視起來,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漸漸興起的奢侈之風。這股風從東南颳起,慢慢有了薰染全國之意。
在這種大形勢下,“平武帝”的葬儀當然力求隆重、肅穆,要盡顯朝廷威嚴,皇家氣派。
對於愈演愈烈的奢侈風氣,承安向來心中有數,何況他也不在乎什麼形式禮儀。但是如今情況特殊,他需要一場鋪張揚厲的儀式為自己張本,給自己提供一個浩蕩巍峨的亮相機會。這個儀式,與其放在自己即位的時候,不如放在皇叔下葬的時候。名利雙收,一舉兩得。所以對於禮部和內務府提出的各種安排,務求盡善盡美。幾位大人們只覺逸王殿下仁孝感天,平武帝身後有侄如此,當能安心瞑目。
剛吃了晚飯,又報左相大人求見。
承安在寢宮外的隔間接見了左相楊如晦。
楊如晦一臉凝重:“殿下,剛剛接到俞明溪大人的急奏,兗州刺史姚誦——跑了!”
四月里兗州三個縣令,兩個太守聯名上書彈劾姚誦,本是逸王府暗中鼓動的結果。當然,承安出手,一向善於選時借勢。那姚誦貪贓枉法,不是一天兩天,只不過專等到藥性發作的時候才抖出來刺激皇帝罷了。
趙煒本想立即處理此事,沒想到身體垮得太快,來不及布置實質性的舉措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好在御史台這些年被他操練得運轉自如,碰上這樣的事,立刻循例成立專案調查組,深入第一線進行調查,一邊召姚誦本人上京備詢。專案組的一把手就是已經升任右諫議大夫的俞明溪大人。
俞明溪一到地頭,就發現姚誦一家子都已人間蒸發,不知去向。隨之一起消失的,是衛城、淄城兩路舶務轉運司的帳目和全部庫存黃金。
東南富庶繁華,海港林立,歷朝歷代都是大夏國的外貿基地。但是中土動亂幾百年,漸漸與海外諸國斷了聯繫,沿海外貿中斷了很長時間。直到隆慶七年,才有一隊海外商船重新登陸淄城港口。
隆慶九年,朝廷在兗州兩大港口城市衛城和淄城設立兩路舶務轉運司,由兗州刺史統一管轄。自此,沿海對外貿易紅紅火火的開展起來。
隆慶十一年,東南清洗之後,姚誦上任,立刻發現舶務轉運司乃是天底下一等一的黃金油水部門。對於尚處於執政初期的錦夏王朝來說,對外貿易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朝廷給地方的自主權相當大,也不太清楚其中的貓膩,因而缺乏有效的監管。
姚誦此人,極為深沉精細,收羅了一批外貿翻譯人才,上下其手,壟斷朝廷對外採購,又操控出口價格,瞞天過海,大發其財。若不是他過於貪得無厭,為人刻薄寡恩,還真不容易讓下邊的縣令太守抓到痛腳。
隨著調查的深入,俞明溪越來越膽戰心驚。先前幾個地方官員彈劾的內容,實在不過一點皮毛。這姚誦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悄悄將家人產業轉移到海外,他捲走的舶務轉運司庫存,足有黃金五百萬兩——相當於半個國庫啊!
這已經不是普通貪污案,而是叛國了。
承安拿著俞明溪的奏摺看了大半夜,又把賀焱李旭馮止三人從被窩裡揪出來商量,一直忙到平明時分。剛打了個盹兒,左相右相兩位大人已經在宮外候著了。
六月二十四。
承安和兩位丞相大人一直在寢宮裡商議姚誦事件,連午飯也是照影領著御膳房的太監送進去的。
照影進去的時候,聽見承安凜然道:“東南海外諸島國共計一十九個,兩月之內,我錦夏國書要傳遍各處,不得收容我盜竊國庫之逃臣。若提供線索或將其遣送回國,朝廷必有所報。兩月之後沒有結果,動用一切手段追殺姚誦——叛錦夏者,雖遠必誅!”
放下午飯,照影悄悄退了出來。幸虧殿下此刻沒有功夫過問那個人的情況,否則自己真不知如何回答。想一想,去敲賀焱的房門。
“小影,什麼事?”
“請先生看一樣東西。”照影把手上捧著的一件白色單衫打開,衣襟上殷紅點點,血跡斑斑。
“這……?”
“是丹青公子換下來的衣裳。”照影神色黯然,“從昨兒開始,送去的飯菜一口也沒有動過。已經不眠不休,在案前坐了兩天了……”
“他自己……說什麼沒有?”
“他……恍若不覺,渾不在意。”照影露出一個複雜的表情,夾雜著感動、欽佩、憐惜……“這兩天他一句話也沒有說過。我覺得……他眼裡連我都看不見了。只怕壓根兒沒留意衣衫上的血跡。要不,斷然不會就那麼扔在碧紗櫥里,任我撿拾。”
“依你看……還撐得住麼?”
“我好幾次悄悄撥開帘子,看見案上收拾得乾乾淨淨,只剩下那方削過的皇后寶印。他跪坐在案前,一刀一刀切下去,有時候,甚至閉著眼睛下刀……每一次,速度、力量、方向都不一樣,可是只要多看兩眼,就覺得有一種貫穿始終無窮無盡的韻律蘊含其中,好像……刻刀能在他手裡自顧自的繼續下去,永不停息……看大概位置,差不多刻了一半了……可是……”
“可是什麼?”
“我覺著……他是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了刀上……整個人……淡得像影子一樣……”
賀焱長久的沉默著。
——玉璽完成之日,定是丹青喪命之時。
“先生……眼下……怎麼辦?”
賀焱看著照影:“小影……你心裡,何嘗不明白?”
照影悽然淚下:“是,我明白。”
——不讓殿下知道,不能讓殿下知道。
“六月二十六以前,你、小月、君來三個人把殿下看緊了,無論如何,別讓他進東配殿。”
“是。”
第53章
二十四日下午,左右丞相、三省省丞、六部尚書、內務府大臣,齊聚寢宮。左相把姚誦一案的商議結果向大家通報了,又順便說到了將舶務轉運司收歸中央的問題,自是一番熱烈討論。最後,承安就平武帝凶禮,京畿防衛和御史台的後續任務等各方面問題作了總結,定下基本方針和策略,各省部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同時把逸王府的人力物力抽調出來全力協助。
此番合作下來,幾位大人一方面暗暗心驚,詫異於這位殿下本身的才華智慧,也詫異於逸王府的強大實力;另一方面又大覺安心,這樣非常時期,有逸王殿下坐鎮,等於有了主心骨。除了他,還真找不出第二個人。
眼見殿下忙得昏頭轉向,照月十分放心的去了長慶宮。打的幌子自然是替承安探望大皇子。實際上呢,他是要反覆確認承烈的病情。
根據太監宮娥的描述,大皇子至少連續一個多月每天在寢宮逗留六個時辰以上,祥龍木和烏青糙的混合毒氣肯定嚴重損傷了他的神智。現在的問題是,決不能讓病情惡化,叫大皇子在這個關鍵時刻死去,同時又決不能讓病情好轉,叫他想起哪怕一絲一毫。所以照月得時不時去看看,保證這件事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照影看看晚飯將近,抬腿去了御膳房,只有君來在寢宮門口候著。
承安將各位大人送出宮門,表情雖然嚴肅,心情卻並不十分沉重——儘管後來有這樣那樣糊塗的地方,總的說來,皇叔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他身邊的這些人,也都算得是為國出力的良臣。
轉身要回屋,又折回來,站在院子當中,看著東配殿正房的窗戶。
這麼一站,就想起從昨天早上開始,再沒有見照影來回過話。
“小影呢?”
“御膳房去了。”
又站一站。忽然想起昨夜自己一宿沒睡,對面似乎也一夜未曾熄燈。這樣整晚整晚的——他怎麼受得了?心裡還沒想好,腿已經往前挪動。剛走出兩步,君來“嗖”的一聲擋在了面前。
承安不解的看看他:“君來?”
“大哥說……丹青公子正干到最要緊的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打擾。”
此刻,若是照影在場,定能找出一連串極具說服力的理由,叫承安打消親眼去看的念頭;若是照月在場——還廢話什麼,弄點藥把殿下迷昏兩天再說。可老天偏偏讓君來趕上了,要他應付這最不擅長的局面。
“我悄悄的,隔著碧紗櫥的帘子看一眼……”
君來搖搖頭:“不行的,殿下。”
承安拿眼神罩住君來:“照影不是每天在碧紗櫥出入?”
君來急了:“大哥說了……殿下不能去看……”
承安不再理他,抬頭盯著丹青房間的窗戶。
靜。
這樣安靜。
明明知道他就在裡面,卻突然一下子不確定起來。自從重逢以來壓在心底的惶惑不安,猛然間全部湧上心頭,叫人幾欲崩潰——我要去看看,他還在不在,一定要去看看……
“君來,你讓開。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殿下三思。”
“三思,不如看一眼。”心中的恐慌越來越強烈,不去看一看,我會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