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蕭燁被噎得夠嗆,他才不是無力反駁,而是懶得解釋,待他養好身子再補上些強身健體的運動,自然會讓她刮目相看。
如今府內每日都有捕快、仵作出入,後來又有大理寺的人加入,對於李氏來說,不可謂不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似乎她也對辦案進度有所感應,就在京兆尹即將面聖呈上目前調查的一切成果時,她終於寫下了二十年前發生的一切。
大理寺的人又緊鑼密鼓的重新審視證據和李氏供詞之間的對應關係,確認了調查的結果大體上是正確的。
京兆尹才最終面聖,呈上了供詞和調查手記。
早就預料到,待到皇帝仔細檢閱了書面材料後,定會召見,蕭燁、姚念和蕭熳三人已經早有準備。
又等了幾日,到了十一月,他們終於受到了帝後的召見,蕭燁同姚念被先行領去拜見皇帝,而皇后卻要先見蕭熳。
行禮的時候,皇帝一揮手,直接道:“燁兒的傷才剛剛好了些,不必拜了!”
蕭燁笑了笑,還是低了低頭道:“多謝陛下體恤。”
姚念微微抬頭,發現皇帝看上去也比前一陣蒼老了許多呢,看來處置自己心愛的兒子也讓他受了不少情感折磨。
皇帝繼續道:“那日的情況,全京城的人都看在眼中,燁兒是為著保護朕和皇后受的傷,王妃亦保護皇后有功,朕自然記得。今日叫你們來,頭一件事便是想告訴你們,朕已經仔細考慮過該給的獎賞,待到結了案便會下旨了,自然是不會虧了你們。”
姚念這種向來沒得過多少賞的,此時自然是心中欣喜,當然不能表現在臉上。
這個時候,只要假意推辭便好了。
剛說過不必蕭燁拜的,此時要推辭,卻還是要拜。
於是皇帝又大手一揮,阻止道:“罷了罷了,不必再推辭,俱是你們當得起的,到時候你們便知道了。”
哈?那會不會獎賞得很少啊……
聽說蕭佑桀一案大理寺現在已經收緊了網,該抓的人大多已經落網,案情也漸漸明朗了,估計離結案也不遠了。
強迫自己將期待的心情壓下,她又仔細聽皇帝接下來說的話。
“至於另一件事麼,便是你們康王府內的家事了……”皇帝大致翻閱著自己几案上的紙頁,一面低聲道,“京兆尹這個人,朕倒還是信得過的,至於他此次調查的起因經過,信王叔也已經跟朕講過了。”
一說到此事,蕭燁便神色黯然,“侄兒的家事,讓陛下操心了。”
皇帝還是低聲寬慰道:“這事發生在二十年前,你也是受害者,朕怎會怪罪於你呢?如今朕要召他來,當著你們和朕的面,將案情再講一次,你們可有意見麼?”
“當然沒有。”
作者有話要說: 真的快完結啦~
希望大家原諒菇菇昨天的愚蠢,本章評論掉落紅包!
第87章 絕情
京兆尹沈大人被召到了殿上, 行過禮後開始講述案情。
“起初,我們在康王府內院中, 嘉善堂的後院,一共發現了三具遺骨, 經過仵作的鑑定,皆為女子。除此外,還在院中挖出了一枚金釵,三片玉鐲的碎片,推測首飾的主人應為這三具遺骨之一或多人。
經過和儀郡主的當場辨認,那枚金釵的所有者是前任康王的側妃景氏,也就是據稱的, 王爺的生母。
但由於此位郡主多年來一直在王府外的道觀修行,臣一時無法確認她的身份,她之證詞自然不能被全然採信。
於是臣拿著這枚梅花金釵的圖樣問過了許多東西市裡的首飾鋪子又請金石專家辨認了那枚簪子尾部的紋樣, 結合商人們和專家的見解,我們確認這枚簪子是西市一家首飾老字號‘珍寶閣’出品。幸而這家老鋪有記載歷來客人的信息, 我們才能得知這隻釵被打造的時間。再根據此去查那一年王府的帳本、先王的手札, 我們確認這根簪子是先王在二十五年前贈送給其側室景氏的沒錯。
另外的玉鐲碎片, 由於其成色不好,我們判斷應該是奴僕所有,故而猜測這三具遺骸中有一位是景氏, 剩下的一位或兩位是王府中的奴僕。
據自稱是先王妃韋氏的貼身婢女、和儀郡主回憶,側妃景氏身量頎長。景氏之妹,中書侍郎陳氏之妾景氏回憶, 側妃景氏年幼時曾經不小心跌折過右手小臂,據此,我們從三具遺骸中確認了景氏的遺骸,便是那頭部受過重擊而骨有裂痕那具。
由於王府中沒有任何一個下人曾在二十年前便在府內當差,李太妃又不願配合臣的調查,景氏之妹不在王府中,亦不知曉當年事情的細節,這樁陳年舊案,臣本也只能查到這裡。
幸而太妃呈上了一份供詞,經過臣和大理寺的同僚進行梳理,認為其所言大部分能與現有的證據貼合,王爺之前所了解到的,基本上就是事實。”
李氏的供詞,蕭燁事先當然已經看過了。
所以說,那日景氏為了追回自己的兒子而重回王府。李氏指摘她不曾尊重她自己永世不回王府的承諾,隨後讓她依諾言飲下毒酒。
景氏卻劇烈掙扎,吵嚷著要將整件事抖落出來給王爺知道。最後掙扎之中,與刁奴撕扯,意外觸柱而亡。
李氏本不曾想過讓她死得如此慘烈,也是慌了手腳。先前誣陷韋王妃的事情還未平息,她擔心此時再出事會影響自己在府中的地位,便趕忙命人抓緊擦拭堂上的血跡,卻一時間忘了處理屍體。
如今府內每日都有捕快、仵作出入,後來又有大理寺的人加入,對於李氏來說,不可謂不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似乎她也對辦案進度有所感應,就在京兆尹即將面聖呈上目前調查的一切成果時,她終於寫下了二十年前發生的一切。
大理寺的人又緊鑼密鼓的重新審視證據和李氏供詞之間的對應關係,確認了調查的結果大體上是正確的。
京兆尹才最終面聖,呈上了供詞和調查手記。
早就預料到,待到皇帝仔細檢閱了書面材料後,定會召見,蕭燁、姚念和蕭熳三人已經早有準備。
又等了幾日,到了十一月,他們終於受到了帝後的召見,蕭燁同姚念被先行領去拜見皇帝,而皇后卻要先見蕭熳。
行禮的時候,皇帝一揮手,直接道:“燁兒的傷才剛剛好了些,不必拜了!”
蕭燁笑了笑,還是低了低頭道:“多謝陛下體恤。”
姚念微微抬頭,發現皇帝看上去也比前一陣蒼老了許多呢,看來處置自己心愛的兒子也讓他受了不少情感折磨。
皇帝繼續道:“那日的情況,全京城的人都看在眼中,燁兒是為著保護朕和皇后受的傷,王妃亦保護皇后有功,朕自然記得。今日叫你們來,頭一件事便是想告訴你們,朕已經仔細考慮過該給的獎賞,待到結了案便會下旨了,自然是不會虧了你們。”
姚念這種向來沒得過多少賞的,此時自然是心中欣喜,當然不能表現在臉上。
這個時候,只要假意推辭便好了。
剛說過不必蕭燁拜的,此時要推辭,卻還是要拜。
於是皇帝又大手一揮,阻止道:“罷了罷了,不必再推辭,俱是你們當得起的,到時候你們便知道了。”
哈?那會不會獎賞得很少啊……
聽說蕭佑桀一案大理寺現在已經收緊了網,該抓的人大多已經落網,案情也漸漸明朗了,估計離結案也不遠了。
強迫自己將期待的心情壓下,她又仔細聽皇帝接下來說的話。
“至於另一件事麼,便是你們康王府內的家事了……”皇帝大致翻閱著自己几案上的紙頁,一面低聲道,“京兆尹這個人,朕倒還是信得過的,至於他此次調查的起因經過,信王叔也已經跟朕講過了。”
一說到此事,蕭燁便神色黯然,“侄兒的家事,讓陛下操心了。”
皇帝還是低聲寬慰道:“這事發生在二十年前,你也是受害者,朕怎會怪罪於你呢?如今朕要召他來,當著你們和朕的面,將案情再講一次,你們可有意見麼?”
“當然沒有。”
作者有話要說: 真的快完結啦~
希望大家原諒菇菇昨天的愚蠢,本章評論掉落紅包!
第87章 絕情
京兆尹沈大人被召到了殿上, 行過禮後開始講述案情。
“起初,我們在康王府內院中, 嘉善堂的後院,一共發現了三具遺骨, 經過仵作的鑑定,皆為女子。除此外,還在院中挖出了一枚金釵,三片玉鐲的碎片,推測首飾的主人應為這三具遺骨之一或多人。
經過和儀郡主的當場辨認,那枚金釵的所有者是前任康王的側妃景氏,也就是據稱的, 王爺的生母。
但由於此位郡主多年來一直在王府外的道觀修行,臣一時無法確認她的身份,她之證詞自然不能被全然採信。
於是臣拿著這枚梅花金釵的圖樣問過了許多東西市裡的首飾鋪子又請金石專家辨認了那枚簪子尾部的紋樣, 結合商人們和專家的見解,我們確認這枚簪子是西市一家首飾老字號‘珍寶閣’出品。幸而這家老鋪有記載歷來客人的信息, 我們才能得知這隻釵被打造的時間。再根據此去查那一年王府的帳本、先王的手札, 我們確認這根簪子是先王在二十五年前贈送給其側室景氏的沒錯。
另外的玉鐲碎片, 由於其成色不好,我們判斷應該是奴僕所有,故而猜測這三具遺骸中有一位是景氏, 剩下的一位或兩位是王府中的奴僕。
據自稱是先王妃韋氏的貼身婢女、和儀郡主回憶,側妃景氏身量頎長。景氏之妹,中書侍郎陳氏之妾景氏回憶, 側妃景氏年幼時曾經不小心跌折過右手小臂,據此,我們從三具遺骸中確認了景氏的遺骸,便是那頭部受過重擊而骨有裂痕那具。
由於王府中沒有任何一個下人曾在二十年前便在府內當差,李太妃又不願配合臣的調查,景氏之妹不在王府中,亦不知曉當年事情的細節,這樁陳年舊案,臣本也只能查到這裡。
幸而太妃呈上了一份供詞,經過臣和大理寺的同僚進行梳理,認為其所言大部分能與現有的證據貼合,王爺之前所了解到的,基本上就是事實。”
李氏的供詞,蕭燁事先當然已經看過了。
所以說,那日景氏為了追回自己的兒子而重回王府。李氏指摘她不曾尊重她自己永世不回王府的承諾,隨後讓她依諾言飲下毒酒。
景氏卻劇烈掙扎,吵嚷著要將整件事抖落出來給王爺知道。最後掙扎之中,與刁奴撕扯,意外觸柱而亡。
李氏本不曾想過讓她死得如此慘烈,也是慌了手腳。先前誣陷韋王妃的事情還未平息,她擔心此時再出事會影響自己在府中的地位,便趕忙命人抓緊擦拭堂上的血跡,卻一時間忘了處理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