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
可是,逃避無法讓現實就那樣過去,尤其還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地發散輿情。
事情越衍越凶,太后尚未出殯,她自戕身亡、邱季深乃流落皇親,現被陛下羈押在宮的消息,便已傳遍京城。
縱然唐平章極力封鎖消息,還是未能減緩失態發展。
不僅如此,宮中還出現了些許謠言,說是因陛下包庇楚氏,枉顧太后臨終之言,致使太后死後難安,宮中冤魂作祟。
這分明是有許多人,在借著太后之死作祟。
唐平章無奈之餘,又滿腹心酸。
或許是因為人去了,還去的那樣壯烈,在唐平章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再回憶起來,感覺就變得不一樣。
唐平章只要想到太后,就是滿心愧疚。太后平日裡對他的囑託與教誨,那些細小的、被他刻意忽視遺忘的關懷跟真情,都在某個寂靜的夜裡浮現在他的夢中。
他漸漸明白,太后對他的確是煞費苦心。就是這股矛盾的心態,讓他甚至開始不斷懷疑自己。
為什麼他以前要如此痛恨太后?為什麼他從不曾聰明上那麼一次?
為什麼?
他有太多的為什麼,多到他來不及去思考原因。
他命人大葬太后,還好好安置了余氏眾人。將原先想要用來打壓余氏的幾個官位,也都還了回去。
曾經的壯志雄心,就跟被戳破的泡泡一樣盡數崩潰,隨風湮滅。
眼下最讓他煩惱的,還是太后的遺言。
縱然他知道楚歌欺騙了他,知道楚歌從頭到尾對他都沒有幾分真心,他依舊不想殺了她。
如同他不想殺邱季深一樣。
邱季深該如何處置,尚沒有朝臣敢當面提及,但楚歌,是絕對不能任由她繼續留在後宮的。
御史公代表朝中大臣,與唐平章促膝相談了許久。
唐平章已沒了當初那股奮於抗爭的精神氣,不知該說是萎靡了,還是穩重了,權衡後終是同意。
他親自前去告知楚歌,要送她離開京城。
自太后薨逝,二人就再未見過。此時面對面坐著,互不吭聲。
最後還是楚歌先開口道:“陛下念及舊情,願留妾一條賤命,妾感恩至極。妾明白,陛下是廢了心力,才為我掙得這一線生機。”
唐平章看著她欲言又止,心中無數複雜的情緒最後只化作一聲長嘆。
他如今不想再聽楚歌說話了,因為對方的嘴裡恐怕只會說出欺騙他的話語。他寧願在真相中不可終日,也不想再面對一次謊言被撕開的痛楚。
“事已至此,妾說一句肺腑之言。”楚歌說,“陛下,您是一個好人,卻也同我一樣,是個可憐人。不同的是,往後我終於可以自由了。
她欠身一禮,如往日一樣溫順地低著頭道:“謝陛下成全。”
唐平章聽得心中大痛。
他告訴自己,楚歌這樣說,是因為討厭這座宮城,而不是討厭他。
“陛下從前對妾說過的心事,妾明白,明白卻無法感同身受。
“妾身在後宮,身邊奴僕成群,已是衣食無憂,可卻不能安心,因為我只能依靠您,而依靠著別人,便讓我不停地提心弔膽。苦日子我可以過得,寂寞我也可以忍得,唯有這種膽戰心驚,叫我輾轉反側,左右折磨。
“所以不是陛下您對我不夠好,也不是您做錯了什麼,是楚歌,楚歌再也承受不了別人對我的好意了。”
唐平章:“你不用再說了!”
“陛下,您生來是皇親貴胄,您眼見是山河四海,您伸出手來,就有人知道您要做什麼。陛下您的一切煩惱,都是我求之不得的美夢。您指縫間漏出的一絲慈悲,都是楚歌用命也想去換的珍寶……”
唐平章起身就走。
楚歌朝他雙膝跪下,磕頭道:“求陛下能放了邱五郎!她同我一樣,只是個沒出息的人罷了!您生在雲端,她活著,於您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塵埃,可您不知她心中有多苦,陛下!難道您要在宮裡關她一輩子嗎?都是迫不得已罷了,她只是一個可憐人啊!楚歌可以拿命換她……”
唐平章腳步一頓,閉上眼睛,揮手道:“送姑娘走。”
楚歌:“陛下!這世間的恩怨,就沒有回頭的一日嗎?”
唐平章再無停留地跨出了大門。
楚歌趴在地上掩面哭泣。
太后大喪,照理該是禮部負責,可後宮諸事,還是需要唐平章把持。
唐平章不願面對,借著各種政務麻痹自己,將自己鎖在屋中。喪事籌辦的決議,便落到皇后身上。
皇后年紀尚輕,沒有經驗,最後是借了幾位年老的宮仆到她身邊指點。
這偌大後宮,沒了太后,竟沒人能鎮得住場子,顯得亂糟糟起來。
楚歌要被送去了不知哪處的庵堂,她走的那日,皇后去看了。
她坐在馬車上,執意換上一身素色的衣裳,懷裡抱著一個包袱。
離開這個地方,應該是值得高興的,可她看著那座高聳的圍牆,卻落寞地說了一句:
“若是敢死,想必比現在好過多了吧。”
若是能死,死後會怎樣,皇后不知道,但她卻是個連死也不敢的人。
可是,逃避無法讓現實就那樣過去,尤其還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地發散輿情。
事情越衍越凶,太后尚未出殯,她自戕身亡、邱季深乃流落皇親,現被陛下羈押在宮的消息,便已傳遍京城。
縱然唐平章極力封鎖消息,還是未能減緩失態發展。
不僅如此,宮中還出現了些許謠言,說是因陛下包庇楚氏,枉顧太后臨終之言,致使太后死後難安,宮中冤魂作祟。
這分明是有許多人,在借著太后之死作祟。
唐平章無奈之餘,又滿腹心酸。
或許是因為人去了,還去的那樣壯烈,在唐平章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再回憶起來,感覺就變得不一樣。
唐平章只要想到太后,就是滿心愧疚。太后平日裡對他的囑託與教誨,那些細小的、被他刻意忽視遺忘的關懷跟真情,都在某個寂靜的夜裡浮現在他的夢中。
他漸漸明白,太后對他的確是煞費苦心。就是這股矛盾的心態,讓他甚至開始不斷懷疑自己。
為什麼他以前要如此痛恨太后?為什麼他從不曾聰明上那麼一次?
為什麼?
他有太多的為什麼,多到他來不及去思考原因。
他命人大葬太后,還好好安置了余氏眾人。將原先想要用來打壓余氏的幾個官位,也都還了回去。
曾經的壯志雄心,就跟被戳破的泡泡一樣盡數崩潰,隨風湮滅。
眼下最讓他煩惱的,還是太后的遺言。
縱然他知道楚歌欺騙了他,知道楚歌從頭到尾對他都沒有幾分真心,他依舊不想殺了她。
如同他不想殺邱季深一樣。
邱季深該如何處置,尚沒有朝臣敢當面提及,但楚歌,是絕對不能任由她繼續留在後宮的。
御史公代表朝中大臣,與唐平章促膝相談了許久。
唐平章已沒了當初那股奮於抗爭的精神氣,不知該說是萎靡了,還是穩重了,權衡後終是同意。
他親自前去告知楚歌,要送她離開京城。
自太后薨逝,二人就再未見過。此時面對面坐著,互不吭聲。
最後還是楚歌先開口道:“陛下念及舊情,願留妾一條賤命,妾感恩至極。妾明白,陛下是廢了心力,才為我掙得這一線生機。”
唐平章看著她欲言又止,心中無數複雜的情緒最後只化作一聲長嘆。
他如今不想再聽楚歌說話了,因為對方的嘴裡恐怕只會說出欺騙他的話語。他寧願在真相中不可終日,也不想再面對一次謊言被撕開的痛楚。
“事已至此,妾說一句肺腑之言。”楚歌說,“陛下,您是一個好人,卻也同我一樣,是個可憐人。不同的是,往後我終於可以自由了。
她欠身一禮,如往日一樣溫順地低著頭道:“謝陛下成全。”
唐平章聽得心中大痛。
他告訴自己,楚歌這樣說,是因為討厭這座宮城,而不是討厭他。
“陛下從前對妾說過的心事,妾明白,明白卻無法感同身受。
“妾身在後宮,身邊奴僕成群,已是衣食無憂,可卻不能安心,因為我只能依靠您,而依靠著別人,便讓我不停地提心弔膽。苦日子我可以過得,寂寞我也可以忍得,唯有這種膽戰心驚,叫我輾轉反側,左右折磨。
“所以不是陛下您對我不夠好,也不是您做錯了什麼,是楚歌,楚歌再也承受不了別人對我的好意了。”
唐平章:“你不用再說了!”
“陛下,您生來是皇親貴胄,您眼見是山河四海,您伸出手來,就有人知道您要做什麼。陛下您的一切煩惱,都是我求之不得的美夢。您指縫間漏出的一絲慈悲,都是楚歌用命也想去換的珍寶……”
唐平章起身就走。
楚歌朝他雙膝跪下,磕頭道:“求陛下能放了邱五郎!她同我一樣,只是個沒出息的人罷了!您生在雲端,她活著,於您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塵埃,可您不知她心中有多苦,陛下!難道您要在宮裡關她一輩子嗎?都是迫不得已罷了,她只是一個可憐人啊!楚歌可以拿命換她……”
唐平章腳步一頓,閉上眼睛,揮手道:“送姑娘走。”
楚歌:“陛下!這世間的恩怨,就沒有回頭的一日嗎?”
唐平章再無停留地跨出了大門。
楚歌趴在地上掩面哭泣。
太后大喪,照理該是禮部負責,可後宮諸事,還是需要唐平章把持。
唐平章不願面對,借著各種政務麻痹自己,將自己鎖在屋中。喪事籌辦的決議,便落到皇后身上。
皇后年紀尚輕,沒有經驗,最後是借了幾位年老的宮仆到她身邊指點。
這偌大後宮,沒了太后,竟沒人能鎮得住場子,顯得亂糟糟起來。
楚歌要被送去了不知哪處的庵堂,她走的那日,皇后去看了。
她坐在馬車上,執意換上一身素色的衣裳,懷裡抱著一個包袱。
離開這個地方,應該是值得高興的,可她看著那座高聳的圍牆,卻落寞地說了一句:
“若是敢死,想必比現在好過多了吧。”
若是能死,死後會怎樣,皇后不知道,但她卻是個連死也不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