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頁
這其中的權衡要處理不好,不需要等馬文才先謀朝篡位,全魏國的軍人就能把馬文才直接掀翻。
所以這段時間,馬文才、賀六渾和花夭都在討論軍隊改制的問題,他們都想趁著這次武舉的機會奠定“府兵制”的基礎,因為要建立府兵制,就得提拔、發展一大批中低層將領,而且還要在各地重新建立早已在魏國式微的軍府管理各地有軍籍的府兵,主持平時的軍墾和訓練工作。
於是問題兜兜轉轉一圈又繞回了原點上。
要用“府兵制”恢復魏國軍隊的秩序、擴大耕地的合理使用面積、減少各階級的摩擦,對軍籍的管理、對各地土地的勘測和登記造冊刻不容緩,然而現在能找出的能寫會算、能熟悉各地土地情況的官員太少,尤其是連年的征戰使得天下各州的戶籍和土地的黃冊或缺失、或信息不符。
而洛陽對於各個地方的控制也已經大不如前,致使各地流民和蔭戶問題嚴重,想要重新安置流民、勘查土地分配越發困難。
說到底,還是缺人,缺大量有技術的、有經驗的地方和中央官員。
馬文才被缺人的問題累得頭髮大把大把的掉,這裡不是冗員嚴重、懷才不遇者太多的梁國,是飽經戰亂的魏國,能用的人本來就少,有經驗的大族和高門卻自命清高不肯接下舉賢令上京,這讓馬文才越發不滿。
就在馬文才為了沒人用焦頭爛額時,祝英台率領著上千的茅山弟子,打著黑山軍的名義,來到了洛陽。
馬文才剛剛聽見的時候,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你說什麼?誰來了?帶了多少人?”
他難得露出迷茫的表情,像是面前的傅岐是在開玩笑。
“我說祝英台來了,帶來了我的家人和茅山上的弟子。”
傅岐也很高興,他高興的是家中親人都被接來了洛陽,不必受梁國即將到來的動亂影響。
“馬文才,你有人用了!茅山上那些道士可都是能寫會算啊!!”
這一下提醒了馬文才,當即連武舉的事情都顧不得了,急急慌慌就跑出將軍府去找祝英台。
祝英台帶來的人太多,暫時被安置在白袍軍的大營。
他們畢竟都是南人,飲食習慣和口音都和白袍軍相似,很多還是同鄉,白袍軍自然歡迎這群“高人”的到來,營地里跟過節似的歡鬧一片。
祝英台作為南方道門出名的女冠,又是陶弘景之外唯一的“真人”,自然也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更別說祝英台還是如此年輕貌美的女郎,要不是她在後世有在大學裡參加各種比賽、演出的經歷,怕是和這麼多男人共處一營還要不自在。
她這樣坦然自若、平易近人的樣子,更是讓不少人心中感慨不愧是神仙中人,氣度風範完全不似尋常女人。
馬文才踏進軍營里時,看到的就是祝英台跟著一群白袍軍侃大山的樣子。
“是啊,我們從馬頭城假裝傭兵一路過的關,他們還把我當成了花夭將軍,我哪裡有花將軍的武勇,我連刀都舉不起來……”
她說著說著,一抬眼看到了馬文才,笑眯眯地抬起手,打了個招呼。
“嗨,馬文才,看來你最近沒睡好啊!”
一身黃色道袍的祝英台笑語晏晏、態度從容,說話時頭頂的芙蓉冠隨著她抬起的手調皮地抖啊抖,親切的仿佛兩人才分開沒幾天似的。
馬文才看到這樣的祝英台,心頭也湧上百般滋味。
他想起前世的自己,想到這一世選擇孤注一擲去會稽學館,想到和祝英台、梁山伯的結緣,他放棄掉的仇恨和夙願,還有那些收穫到的歡笑和眼淚……
雖不知最終未來會如何,但在這個時候,在此時此地,這位曾經讓他永世不得超生的女子在他已經死去的時間點來到了洛陽,在從未有過的歷史中對他道了一句“嗨”,那些舊日的陰鬱和心結,似乎也隨著這一聲“嗨”全部散去了。
這一刻,他是真正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你這麼帶了這麼多人來了……”
馬文才整理好自己複雜的心緒,微笑著向她走去,也如往常一般伸出手,想要摸一摸她的腦袋。
手伸出去,才察覺她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小丫頭,而是帶著上清芙蓉冠的“女真人”,於是那伸出去的手變成了點了點她的芙蓉頭。
“也不怕吃窮我?”
祝英台打量了他的頭皮和黑眼圈就知道他最近很累,心中越發慶幸自己急趕慢趕趕到了。
“你這大富翁,還能被吃窮?何況我也不是空手來的,看到我們‘護送’的財物沒有?那都是我們從茅山搬來的赤銅。”
她在馬文才面前從不藏著掖著,笑得越發開朗。
“陶真人聽聞魏國百廢待興,便讓我把茅山上能出師的弟子都帶來了,想要替他們在魏國謀一個前程。不過你說的也沒錯,坐吃山空也不是事,你那可還缺做事的人?給他們找點事情做吧!”
馬文才這下是真的愣了。
錯愕之後,湧上心頭的是真正的狂喜。
“你說什麼?陶真人讓你把茅山上能出師的弟子都帶來了?”
雖然之前聽傅岐說了,可真聽祝英台再說一次,那簡直就像是在沙漠裡迷路又口渴瀕死的人突然發現了綠洲一般。
所以這段時間,馬文才、賀六渾和花夭都在討論軍隊改制的問題,他們都想趁著這次武舉的機會奠定“府兵制”的基礎,因為要建立府兵制,就得提拔、發展一大批中低層將領,而且還要在各地重新建立早已在魏國式微的軍府管理各地有軍籍的府兵,主持平時的軍墾和訓練工作。
於是問題兜兜轉轉一圈又繞回了原點上。
要用“府兵制”恢復魏國軍隊的秩序、擴大耕地的合理使用面積、減少各階級的摩擦,對軍籍的管理、對各地土地的勘測和登記造冊刻不容緩,然而現在能找出的能寫會算、能熟悉各地土地情況的官員太少,尤其是連年的征戰使得天下各州的戶籍和土地的黃冊或缺失、或信息不符。
而洛陽對於各個地方的控制也已經大不如前,致使各地流民和蔭戶問題嚴重,想要重新安置流民、勘查土地分配越發困難。
說到底,還是缺人,缺大量有技術的、有經驗的地方和中央官員。
馬文才被缺人的問題累得頭髮大把大把的掉,這裡不是冗員嚴重、懷才不遇者太多的梁國,是飽經戰亂的魏國,能用的人本來就少,有經驗的大族和高門卻自命清高不肯接下舉賢令上京,這讓馬文才越發不滿。
就在馬文才為了沒人用焦頭爛額時,祝英台率領著上千的茅山弟子,打著黑山軍的名義,來到了洛陽。
馬文才剛剛聽見的時候,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你說什麼?誰來了?帶了多少人?”
他難得露出迷茫的表情,像是面前的傅岐是在開玩笑。
“我說祝英台來了,帶來了我的家人和茅山上的弟子。”
傅岐也很高興,他高興的是家中親人都被接來了洛陽,不必受梁國即將到來的動亂影響。
“馬文才,你有人用了!茅山上那些道士可都是能寫會算啊!!”
這一下提醒了馬文才,當即連武舉的事情都顧不得了,急急慌慌就跑出將軍府去找祝英台。
祝英台帶來的人太多,暫時被安置在白袍軍的大營。
他們畢竟都是南人,飲食習慣和口音都和白袍軍相似,很多還是同鄉,白袍軍自然歡迎這群“高人”的到來,營地里跟過節似的歡鬧一片。
祝英台作為南方道門出名的女冠,又是陶弘景之外唯一的“真人”,自然也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更別說祝英台還是如此年輕貌美的女郎,要不是她在後世有在大學裡參加各種比賽、演出的經歷,怕是和這麼多男人共處一營還要不自在。
她這樣坦然自若、平易近人的樣子,更是讓不少人心中感慨不愧是神仙中人,氣度風範完全不似尋常女人。
馬文才踏進軍營里時,看到的就是祝英台跟著一群白袍軍侃大山的樣子。
“是啊,我們從馬頭城假裝傭兵一路過的關,他們還把我當成了花夭將軍,我哪裡有花將軍的武勇,我連刀都舉不起來……”
她說著說著,一抬眼看到了馬文才,笑眯眯地抬起手,打了個招呼。
“嗨,馬文才,看來你最近沒睡好啊!”
一身黃色道袍的祝英台笑語晏晏、態度從容,說話時頭頂的芙蓉冠隨著她抬起的手調皮地抖啊抖,親切的仿佛兩人才分開沒幾天似的。
馬文才看到這樣的祝英台,心頭也湧上百般滋味。
他想起前世的自己,想到這一世選擇孤注一擲去會稽學館,想到和祝英台、梁山伯的結緣,他放棄掉的仇恨和夙願,還有那些收穫到的歡笑和眼淚……
雖不知最終未來會如何,但在這個時候,在此時此地,這位曾經讓他永世不得超生的女子在他已經死去的時間點來到了洛陽,在從未有過的歷史中對他道了一句“嗨”,那些舊日的陰鬱和心結,似乎也隨著這一聲“嗨”全部散去了。
這一刻,他是真正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你這麼帶了這麼多人來了……”
馬文才整理好自己複雜的心緒,微笑著向她走去,也如往常一般伸出手,想要摸一摸她的腦袋。
手伸出去,才察覺她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小丫頭,而是帶著上清芙蓉冠的“女真人”,於是那伸出去的手變成了點了點她的芙蓉頭。
“也不怕吃窮我?”
祝英台打量了他的頭皮和黑眼圈就知道他最近很累,心中越發慶幸自己急趕慢趕趕到了。
“你這大富翁,還能被吃窮?何況我也不是空手來的,看到我們‘護送’的財物沒有?那都是我們從茅山搬來的赤銅。”
她在馬文才面前從不藏著掖著,笑得越發開朗。
“陶真人聽聞魏國百廢待興,便讓我把茅山上能出師的弟子都帶來了,想要替他們在魏國謀一個前程。不過你說的也沒錯,坐吃山空也不是事,你那可還缺做事的人?給他們找點事情做吧!”
馬文才這下是真的愣了。
錯愕之後,湧上心頭的是真正的狂喜。
“你說什麼?陶真人讓你把茅山上能出師的弟子都帶來了?”
雖然之前聽傅岐說了,可真聽祝英台再說一次,那簡直就像是在沙漠裡迷路又口渴瀕死的人突然發現了綠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