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三公槐辯論,這是大周朝的特色,為了彰顯君王愛才之心,為了體現才者不論出身的道理,這個大殿已經成了有識之士的學識展現平台,若能在此大殿上一夜成名,你可就從此金光照身,人人把你當大才子看,就算你不是進士貢生,仕途官路也會由此而風生水起,所以每三年才一會的三公槐辯論,更是各位文人墨客為自己掙下前途的機會。而三公槐辯論,共分三場,分別是生,士,夫辯論,也就是還沒成為進士的,成為進士的,和已經做官的各有一場辯論,而這個辯論的結果,除了大家聽判外,還有幾個做判的人,以免辯論膠著不斷。
之前是老侯爺列席做判,開到最後,三場一完,少不得自己一番演說,趁著點評三場的機會。用來顯擺世家的風骨和眼界,以定世家不可超越的地位,後來老侯爺去世,繼爵的安三爺便參加了一屆。他性子較綿,不似老侯爺那般大開大合,對此事沒多大興致,尤其那些文人墨客的,一個個唇槍舌戰起來,開先還是應經據典,到了後面各種口水話就出來了。他又不善與人爭執,只覺得吵耳,內心更覺得他們不學無術有辱斯文,以至於參加一屆後就實在沒什麼興致。
於是待到今年這輪,他為了躲清閒,竟把曾家的事在徐氏跟前念了幾天,徐氏身子骨不好,思及這事也覺得梗的晃。九月上就鬧著想回娘家看看,於是安三爺立刻陪著她車馬勞頓的回娘家去了,於是今年這攤顯擺的機會就落在了謝慎嚴身上。
謝慎嚴雖然看起來年紀輕輕。但人家有天賦,且老侯爺當年那是大力栽培,於是這為期三天的辯論會一結束,謝慎嚴最後一日的總結髮言,可出盡了風頭。
第一日那場,乃生者論,辯論的是“民生在民,還是在君。”
第二日那場,乃士者論,辯論的是“臣心繫民。還是系君。”
第三日那場,乃夫者論,辯論的是“社稷於君,還是,君於社稷。”
這三場的命題,在林熙看來。就是嚼不爛的辯論題目,你能說百姓不重要?不行,那你能說國君不重要,更不行,所以說來說去就是大家爭一場的事而已。
卻不料謝慎嚴在陳詞總結時,直接把三個命題合一,談起來“民,君,社稷三者關係”而後引經據典的把孟子提倡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洋洋灑灑闡述起來。
十句之內,必有典故所出,五十句便已闡述明白,只說了小半時辰,就把文人墨客們給驚了,一個個不但震驚於世家家主的學識,更好奇那些被引經據典的書冊孤本,故而自那日後,謝慎嚴名聲大震,滿京城都是議論他的聲音,而一時間,謝府上拜帖都能當柴燒了。
林熙因此一連幾日都沒見著他,沒法子,謝慎嚴跟趕場子差不多,從這邊出來,就奔那邊,中間能回家洗澡換身衣服,再抱抱兒子,就已經很擠出時間了。
“今個兒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是不是還要去別處?”林熙見他進來,立刻出言招呼,手裡更把小寶抱了起來,湊到謝慎嚴跟前:“來,快讓你爹抱抱!”
謝慎嚴將小寶接過,先在他臉上印了一口,結果小傢伙抬手就抓上了謝慎嚴的鬍子,謝慎嚴一面小心的跟兒子搶鬍子一面逗他:“來,叫爹!”
小寶張張嘴,先是樂呵呵的笑了笑,而後嘴裡咿咿呀呀的冒出一個音來:“嗲……”
“爹!”
“嗲……”
“爹!”
“嗲……”
謝慎嚴抽了抽嘴角:“為讓你叫我一聲爹,我都不知叫了你多少聲爹了,你好歹也叫准一回嘛!你看你叫你娘叫的多順口!”
“爹……”小寶終於對了音,謝慎嚴立時就樂的又吧唧一口,林熙見狀言語:“你成日忙的不在家,他能叫上幾回?”當下動手把小寶抱了過去:“快去換了你的衣裳吧,誒,問你呢,還去別處不?”
“不了,我這一個月都沒閒著,今個我全推了,怎麼也得在家陪陪兒子媳婦不是?”謝慎嚴說著已經脫去了外面的衣裳,自己捉著常服換上了。
林熙眨眨眼,抱著孩子去了羅漢塌上,讓小寶自己在羅漢塌上晃著步子走兩步坐一步的奮戰,人則看向謝慎嚴,一臉欲言又止的表情。
謝慎嚴見狀當即湊到跟前,往她身邊一坐,一面瞧望小寶一面言語:“怎麼了?是遇上什麼事了?”
林熙咬了咬嘴唇,聲音低低地:“當初你要那嬤嬤,我叫人接了出來交給你,之後那嬤嬤就不知被你塞去了哪裡,只知道自那日後,京城裡關於曾家的流言就開始到處傳,如今京城裡像她的,都被捉了不少,動靜大的就七個了,不大的還不知幾個,我知你做事想來有分寸,有見底,不過,你這法子我真不懂,這就能把宮裡的那位給……”
“你說人在什麼時候是最難熬的?”謝慎嚴忽然問了一句,林熙一愣:“你怎麼問這個?”話出了口她卻也反應過來。隨即做答:“生病,痛苦之時吧!”
謝慎嚴搖搖頭:“非也,病痛在身,固然受罪。卻並非是難熬,而是痛苦!難熬者,心懸不墜,懼而不凝,終日如繩勒喉,上氣難,下氣。也難!”他說完一臉笑色,轉身去提壺倒茶,林熙望著他眨眨眼:“難道你是要宮裡那位也……”
謝慎嚴喝了口茶後,不緊不慢的言語:“沒錯,太后這人其實也算是巾幗梟雄了,畢竟宮也罷,朝也罷,角逐的永遠是權。是利,她一路運籌帷幄,走到今日。已是得利者,就連我謝家大爺也都敗在她的手裡。其實這樣本已經足夠,畢竟成王敗寇嘛,她已是王,應該大氣一些才好,應該學會計較今日,忘掉昔日,畢竟權力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可惜,到底是女流之輩。心小不說,見識欠缺了點,如今她自己又諸多心虛,便想著要把所有的把柄都清乾淨,可是哪裡就好清了呢? 結果還不是說多錯多,做多送尾!”
之前是老侯爺列席做判,開到最後,三場一完,少不得自己一番演說,趁著點評三場的機會。用來顯擺世家的風骨和眼界,以定世家不可超越的地位,後來老侯爺去世,繼爵的安三爺便參加了一屆。他性子較綿,不似老侯爺那般大開大合,對此事沒多大興致,尤其那些文人墨客的,一個個唇槍舌戰起來,開先還是應經據典,到了後面各種口水話就出來了。他又不善與人爭執,只覺得吵耳,內心更覺得他們不學無術有辱斯文,以至於參加一屆後就實在沒什麼興致。
於是待到今年這輪,他為了躲清閒,竟把曾家的事在徐氏跟前念了幾天,徐氏身子骨不好,思及這事也覺得梗的晃。九月上就鬧著想回娘家看看,於是安三爺立刻陪著她車馬勞頓的回娘家去了,於是今年這攤顯擺的機會就落在了謝慎嚴身上。
謝慎嚴雖然看起來年紀輕輕。但人家有天賦,且老侯爺當年那是大力栽培,於是這為期三天的辯論會一結束,謝慎嚴最後一日的總結髮言,可出盡了風頭。
第一日那場,乃生者論,辯論的是“民生在民,還是在君。”
第二日那場,乃士者論,辯論的是“臣心繫民。還是系君。”
第三日那場,乃夫者論,辯論的是“社稷於君,還是,君於社稷。”
這三場的命題,在林熙看來。就是嚼不爛的辯論題目,你能說百姓不重要?不行,那你能說國君不重要,更不行,所以說來說去就是大家爭一場的事而已。
卻不料謝慎嚴在陳詞總結時,直接把三個命題合一,談起來“民,君,社稷三者關係”而後引經據典的把孟子提倡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洋洋灑灑闡述起來。
十句之內,必有典故所出,五十句便已闡述明白,只說了小半時辰,就把文人墨客們給驚了,一個個不但震驚於世家家主的學識,更好奇那些被引經據典的書冊孤本,故而自那日後,謝慎嚴名聲大震,滿京城都是議論他的聲音,而一時間,謝府上拜帖都能當柴燒了。
林熙因此一連幾日都沒見著他,沒法子,謝慎嚴跟趕場子差不多,從這邊出來,就奔那邊,中間能回家洗澡換身衣服,再抱抱兒子,就已經很擠出時間了。
“今個兒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是不是還要去別處?”林熙見他進來,立刻出言招呼,手裡更把小寶抱了起來,湊到謝慎嚴跟前:“來,快讓你爹抱抱!”
謝慎嚴將小寶接過,先在他臉上印了一口,結果小傢伙抬手就抓上了謝慎嚴的鬍子,謝慎嚴一面小心的跟兒子搶鬍子一面逗他:“來,叫爹!”
小寶張張嘴,先是樂呵呵的笑了笑,而後嘴裡咿咿呀呀的冒出一個音來:“嗲……”
“爹!”
“嗲……”
“爹!”
“嗲……”
謝慎嚴抽了抽嘴角:“為讓你叫我一聲爹,我都不知叫了你多少聲爹了,你好歹也叫准一回嘛!你看你叫你娘叫的多順口!”
“爹……”小寶終於對了音,謝慎嚴立時就樂的又吧唧一口,林熙見狀言語:“你成日忙的不在家,他能叫上幾回?”當下動手把小寶抱了過去:“快去換了你的衣裳吧,誒,問你呢,還去別處不?”
“不了,我這一個月都沒閒著,今個我全推了,怎麼也得在家陪陪兒子媳婦不是?”謝慎嚴說著已經脫去了外面的衣裳,自己捉著常服換上了。
林熙眨眨眼,抱著孩子去了羅漢塌上,讓小寶自己在羅漢塌上晃著步子走兩步坐一步的奮戰,人則看向謝慎嚴,一臉欲言又止的表情。
謝慎嚴見狀當即湊到跟前,往她身邊一坐,一面瞧望小寶一面言語:“怎麼了?是遇上什麼事了?”
林熙咬了咬嘴唇,聲音低低地:“當初你要那嬤嬤,我叫人接了出來交給你,之後那嬤嬤就不知被你塞去了哪裡,只知道自那日後,京城裡關於曾家的流言就開始到處傳,如今京城裡像她的,都被捉了不少,動靜大的就七個了,不大的還不知幾個,我知你做事想來有分寸,有見底,不過,你這法子我真不懂,這就能把宮裡的那位給……”
“你說人在什麼時候是最難熬的?”謝慎嚴忽然問了一句,林熙一愣:“你怎麼問這個?”話出了口她卻也反應過來。隨即做答:“生病,痛苦之時吧!”
謝慎嚴搖搖頭:“非也,病痛在身,固然受罪。卻並非是難熬,而是痛苦!難熬者,心懸不墜,懼而不凝,終日如繩勒喉,上氣難,下氣。也難!”他說完一臉笑色,轉身去提壺倒茶,林熙望著他眨眨眼:“難道你是要宮裡那位也……”
謝慎嚴喝了口茶後,不緊不慢的言語:“沒錯,太后這人其實也算是巾幗梟雄了,畢竟宮也罷,朝也罷,角逐的永遠是權。是利,她一路運籌帷幄,走到今日。已是得利者,就連我謝家大爺也都敗在她的手裡。其實這樣本已經足夠,畢竟成王敗寇嘛,她已是王,應該大氣一些才好,應該學會計較今日,忘掉昔日,畢竟權力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可惜,到底是女流之輩。心小不說,見識欠缺了點,如今她自己又諸多心虛,便想著要把所有的把柄都清乾淨,可是哪裡就好清了呢? 結果還不是說多錯多,做多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