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青雲笑了笑:“希望如嫂子所言,那就太好了。”轉身就給門外的一名護衛使了個眼色。那人是皇帝派來保護她的,同時也是皇帝心腹,見狀十分知機地悄悄走了,先一步去給皇帝送信,好採取預防措施。

  青雲又說了許多撫慰的話,同時旁敲側擊,確定喬氏這裡不知道更多的消息了,便起身告辭,託言要回宮復命。喬氏滿心都在憂慮,也沒挽留,喬夫人卻非常殷勤地一路將青雲送出了侯府的大門,看著她上了馬車,又站在車窗外頭跟她說了半天奉承的話,直說得青雲有些不耐煩了,才閉了嘴,只是在她臨走前,又硬要她收下一份禮物。

  青雲本來有些警惕的,但見喬夫人送上來的禮單,不過是些不起眼的日常用品,確實如其所說:“幾件小玩意兒,不值什麼,縣主頭一回到家裡來玩,怎能空手回去?若是不肯收,顯見是看不上這些東西了。”青雲想著定國侯府大概是習慣了這種事,不過是不值錢的小玩意兒,回頭跟皇帝弟弟報備一聲就好了,就沒再推拒。

  青雲離開定國侯府後,還在想:“這位喬夫人今天怎麼如此客氣殷勤?聽說她從前也是個愛擺架子的主兒,對著平郡王府的然姐兒都是皮笑肉不笑的,莫非是因為今非昔比。喬家人終於發現自己的處境不妙了,才臨時抱佛腳,做起拍馬屁的勾當了嗎?”

  這時杏兒捧著定國侯府送的禮單看了又看,問青雲道:“縣主,這真是定國侯府送的東西麼?一點都不像是高門大戶的手筆,莫非他家真如外頭傳言的那樣,大不如前了?奴婢方才瞧他家裡的器具擺設,不像是真窮了呀?連給我們下人喝的茶,都是上好的貨色呢。”

  青雲愣了一下,回想起來也覺得有些不對勁。忙拿過禮單細細再看一遍,上頭寫著青瓷茶具一套、竹蓆一領、茶葉一匣、尺頭四個,確實都是不起眼的小東西。可喬家要是有意巴結她,真會送不值錢的玩意兒了事嗎?她連忙讓人將車就近停下,派杏兒到後頭的馬車上查看禮物的具體情形。

  不一會兒杏兒就白著臉回來了。定國侯府的禮單也沒寫錯,只是含糊些罷了。青瓷茶具一套,都是古董,品相十分完美;竹蓆一領,其實是內造上用的精緻芙蓉簟;茶葉是上品名貴好茶;尺頭都是價比黃金的上好織錦。這一份禮物,若拿到市面上,少說也要近二百兩才能買到,喬家手筆不小。

  青雲立刻命人掉轉車頭去定國侯府,下了車便命人帶著禮物直入大門。這時候喬夫人還在前院跟丈夫說話呢,並未回內院,喬致和就站在一旁。

  青雲直接上前對滿面驚愕的喬夫人道:“我可從沒見過夫人這樣送禮的,東西是好東西,只是我不敢收。您家這樣的案子,我可從來沒插過手,萬一讓人誤會我受賄,豈不是白白壞了名聲?”說罷讓人將禮物往地上輕輕一放,就轉身走人了。

  喬致元連忙質問妻子這是怎麼回事,喬夫人大急,這禮物是她自作主張,但料想丈夫是不會有異議的,清河縣主反應如此激烈,莫非是嫌禮物太輕了?夫妻倆說著話,喬致和卻趁機追上了青雲。

  “縣主不喜侯爺夫妻麼?”他問。

  青雲沖他笑了笑:“說不上,我只會實話實說,要是皇上要放過他們,我不會有意見,要是皇上不想放過他們,那我也沒意見。這事兒本不與我相干,我就是來跑個腿罷了。”

  喬致和笑了,沒再追問下去,他心知肚明。

  青雲又問他:“聽說你要再娶了,這是真的嗎?新娘是哪一家的?”

  喬致和點點頭:“確實是真的,新娘已經沒什麼親眷了,乃是太后宮裡出來的宮人。”他不耐煩跟前妻李氏一家磨纏,為了永絕後患,索性另娶一房正妻,也省得李氏整天盤算著要回來做官太太。他吃夠了不靠譜岳家的苦頭,這回要娶,特地選了一位沒有家累的,對方是太后宮中去年剛放出來的一名宮人,年紀有三十歲了,長相中上,性情柔和,待人接物都叫人挑不出錯來,而且在宮裡還有人脈。哪怕是宮人出身,走出去無論誰都不敢小看了,就算到了定國侯夫人跟前,也有足夠的底氣。

  青雲會意,笑道:“既如此,我就先恭喜喬大人了。哪一日擺喜酒,一定要給我下帖子。”

  喬致和撫須微笑:“帖子已經寫好了,我卻是打算等曹秀才明日來家時,托他一併捎給縣主的,也省下一個跑腿的小廝哩。”

  青雲哪裡不明白他是在打趣自己?聞言臉微微一紅,低頭不語,逕自上了馬車。

  回到宮中,皇帝早已經得了護衛回報,派人去追那幾封信了,哪怕是追不回來,也要監視那幾個收信人的行動,以免出岔子。青雲又將後來從喬氏嘴裡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了皇帝,問:“看起來楚王太妃是真的控制住了楚郡王,皇上手下的人可有回報,說要如何救人?”

  皇帝淡淡地道:“底下已經報上來了,他們找到了楚郡王。楚郡王還真不肯走,倒不是因為他愚孝,而是因為楚王叔被太妃所傷,連日昏迷不醒。傷雖算不上重,可太妃不許醫者前去診治,楚王叔的傷就一直血流不止。楚郡王怨憤之餘,卻不敢輕舉妄動,說是太妃身邊一個陌生的丫頭日夜拿利器比著楚王叔的頸脖,一有異狀就往下刺……”

  青雲嚇了一跳:“這……她真是要找死了……”

  皇帝冷笑了聲:“她可不是找死麼?”收了冷笑,嚴肅地道:“方才有兩位老臣來尋我,問起外頭的流言,說有人證證明太后當年曾犯下混淆皇室血統的大錯,還有人議論朕的身世……他們要朕肅清謠言,將相關人等都處置掉呢!想必這也是楚王太妃的手筆吧?這一環扣一環的,她倒是不死心!”

  第一百零八章開堂

  楚王太妃只是秋後的螞蚱,成不了氣候,用不了多久就會束手就擒了。皇帝擔心的不是她,而是那些出於某種目的找上他建言的老臣們。

  有些話他不會照直告訴青雲,但他心裡卻清楚得很。近日發生的事,朝中臣工都看在眼裡,其中又以幾位顧命老臣最關心此事。他們都是老狐狸了,早從外頭的流言以及種種蛛絲馬跡中推斷出事情的經過結果,對此很是關注。今天可能只有兩位老臣來,若他不採取任何措施,又或是他的做法不能讓他們滿意,接下來要進言的就不會只是這兩位老臣了。他們要他處置相關人等,不是輕描淡寫的“處置”,而是雷霆手段,務必要把那些流言引起的不利影響全都壓下去,再也起不了波瀾。

  而這“相關人等”四個字,代表的可不僅僅是楚王太妃及其同夥而已,裡頭甚至還有當今太后和青雲這個清河縣主。這些老臣都曾對先帝有過擁立之功,在朝中多年,頗得先帝信重,可以說早已嘗到了甜頭。如今他們奉當今皇帝為主,為的可不僅僅是他身為先帝嫡出皇儲的身份而已,他們也是想借他的勢,達成自己對人生與仕途的期望的。如果皇帝出了事,他們也不會有好結果。為了摒除一切會動搖皇帝皇位的因素,任何的犧牲對他們而言都不算什麼。

  當年先帝滅了羅家,明明二皇子初生體弱,但他們還是促成先帝幽禁了皇長子。也就是如今的清江王,甚至不止一次暗示過先帝斬糙除根,若不是先帝始終惦記著骨肉情份,清江王根本等不到今天。可即使清江王對當今皇帝一再表現得像是個沒有野心的好兄長,這些老臣們對他的態度也始終是冰冷警惕的。他們也許比皇帝這個正主兒更熱心於誅除任何威脅到他皇位的人,老楚王一家子若不是有皇家的特意回護,早在三年前就被滅了。

  老臣們並沒有把楚王太妃放在眼裡,他們是功成名就的男人,自然不會認為一介婦人有辦法謀反,只是嫌她生事,又嫌老楚王與楚郡王無能,沒把人攔下罷了。他們如今更厭惡太后與清河縣主,認為太后當年做錯了事,平白連累得皇帝聲名受損,還可能會被人質疑繼位的合法性,而清河縣主的存在又是她當年罪狀活生生的證明。她們的存在都讓外人有機會攻擊皇帝皇位的正當性,這點才是最讓人生氣的。

  皇帝對老臣們的想法不以為然,只是出於敬重的目的,將他們勸回去了,但心情一點都沒有好轉。

  無論太后曾經做過什麼,都是被楚王太妃迷惑的緣故,況且事情都過去這麼多年了,犯下的錯誤又早已灰飛煙滅,她是他的親娘,難道他做了皇帝,還保不住親娘嗎?至於皇姐青雲,就更冤枉了,她從頭到尾都是不知情的,如今還沒法光明正大地認祖歸宗,那些老頭子有什麼好不滿的?

  皇帝心下忿忿,面上卻半點異狀不露,只對青雲道:“幾位老臣那裡,朕會好好勸說的,他們只是一時為流言所惑,遲早會醒過神來,皇姐不必擔心。母后在後宮也一直在關注靖雲哥的事,這會子大概還沒得到消息呢,皇姐不如給她捎個口信,也省得這事兒再經了別人的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