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荔兒依舊不肯揭開面紗,只求清妃幫她照看孩子。清妃躊躇,最後荔兒跪下相求,清妃終於答應,“妹妹的孩子,我定然當親生骨肉般照看,哪裡用的上妹妹一個求字。”
御花園,湖心小島上的芳菲小築門窗緊閉。荔兒蒙著面紗在室內,那龍袍男子在窗外。
“陛下要見臣妾,就請先答應縣妾兩件事。”
“荔兒你說,莫說兩件,便是百件,朕也依你。”
“臣妾只有兩件事。一是請陛下看在臣妾面上,善待臣妾的孩兒。第二件,臣妾得清妃姐姐照顧良多,請陛下,以後好好待清妃姐姐。”
“荔兒,朕都答應了,你讓朕進去可好?”
“陛下,現在還不行。請陛下天明時再來。”荔兒輕聲道。
當夜芳菲小築火起,因為有助燃之物,眾人趕來救時,芳菲小築已化作焦土。龍袍男子不顧眾人勸阻,發瘋般尋找,終究得到的不過是焦骨。龍袍男子心傷若狂,一批批的宮人被處置。最後,清妃抱著小皇子前***封書信,那龍袍男子看了書信,聽到嬰兒的哭聲,***明。
那以後,便只有那龍袍男子,衣著越來越華貴的清妃,還有一天天長大的小男孩,跟在兩人身後,滿臉儒慕之情地喊著父皇、母后。
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閃現,一切都是那麼的天衣無fèng,為什麼還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
趙清清,一直是當之無愧的天之嬌女。趙家的嫡長女,母親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更兼聰明伶俐,麗質天生,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充做男兒般教養。便是小小年紀初出家門,不用父母家族的勢力.
她也能混的風生水起,不少劍客俠士被她的風采迷倒。後來,按照父親的計戈,她被送進宮內。她也並不牴觸,她喜歡被人簇擁,她喜歡高高在上,而天下最高高在上的女人除皇后莫屬。
宮裡的日子也並不寂寞。那些鶯鶯燕燕一邊要顧及體面,一邊又花樣百出地爭寵、不擇手段地相鬥,真真是有趣之極。她當然也不能免俗,不過她自認為她的手腕更高段,更不露痕跡。憑她的才貌,皇帝自然被她吸引,她還是踩在了那些女人的頭上。直到……直到另一個女人的出現。
那個女人相貌不如她,才情不如她,若一定要說那女人的出色之處,只能說她笑起來的時候,真的很溫柔。就是她趙清清,第一次見了這樣的笑容,也生出些好感來。那女人叫做荔兒,漸漸地皇帝的目光不再落在她身上,也不再落在別的嬪妃身上,而是落在這個荔兒身上。
她深知知己知彼的道理,因而著意與這荔兒接近。意外發現,這竟是難得的一個表里如一的女子。荔兒性格溫婉,不爭不妒,整個人如司三月的春風,溫柔無害。知道皇帝對荔兒情根深種,還是這株榕椅的功勞。皇帝感情內斂,可是卻在她面前,對荔兒露出那樣的表情。那還是這位皇帝第一次在她面前失態,雖然很快掩飾了過去,但還是被她深深記在心裡。皇帝當時看荔兒的目光和表情,她曾經見過,當然是在另一個男人臉上。那男人看的人是她,她很明白這目光這表情的含義。那代表一個男人的沉淪。
她趙清清可以皇帝有別的女人,但是,她不能容忍皇帝愛任何除了她之外的女人。這種愛,對於她,太過危險,很可能會奪走她經營的一切,以及她嚮往的目標。皇帝可以不愛她,但是絕不能愛別人。
接近荔兒是十分簡單的事,很快她就和荔兒成了好姐妹,進而以她的才情和手段,讓荔兒對她崇拜不已,引她為知己。很多時候,便出現了皇帝、荔兒和她經常在一起的和諧局面。荔兒並不在意她分享皇帝的寵愛,而皇帝似乎對此也不反對,而且在人前還會多寵愛她幾分。聰明如她自然不會誤會皇帝是移愛於她了,皇帝是認識到荔兒個性單純,而且毫無背景,是想要給心上人立一個強大的擋箭牌。這樣的擋箭牌誰能比她趙清清更能勝任那?
她不在乎當暫時的擋箭牌,因為她相信,她總會戰勝荔兒,讓皇帝認識到她的好勝過荔兒百倍,就算皇帝最終不會愛上她,也會不再愛荔兒,那麼對她來說,就是勝利。然而這種樂觀的想法,在意外的偷聽到皇帝與荔兒的談話後,化為了泡影。荔兒懷孕了,而皇帝允諾,若果荔兒生的是男孩,便會立荔兒為皇后,立孩子為太子。
這以後,她依舊不動聲色地充當擋箭牌,最後皇帝都被她感動,在離京去邊關作戰時,升了她的位份,將荔兒和荔兒肚子裡的孩子交給她照顧。
有人勸她趁這個機會,除掉荔兒。
女人生產如同進一次鬼門關,就是半路出了什麼差錯,也不是罕事。但是她並不這麼想,她太清楚皇帝對荔兒的感情了,如果荔兒真的出了什麼事,那麼她絕對會被遷怒。她才不會做這樣的傻事,她有更妙的主意。她盡心盡力地照顧荔兒,有時候都讓她自己有了錯覺,荔兒是她的親妹妹,荔兒肚子裡的孩子也是她的寶貝。她的努力沒有白費,荔兒不僅認了她這個姐姐,而且每次給皇帝寫信,都不忘提到她這個姐姐如何如何待她好。她成了這對愛人最親密最可靠的盟友。
荔兒生產,她也不顧產房血腥一直陪在旁邊,直到荔兒產下皇子,邊關送回捷報,皇帝即將還朝,她知道,是時候行動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夜未央(三)
回憶到這裡,趙太后嘴角露出笑意。那個曾經用目光***男子,是個製藥的天才。一次無聊時兩人打賭,她異想天開,說這天下人都要長生不老,容顏永駐,若反其道而行之,不知可不可以。那人正要在她面前顯示才幹,果然去鑽研了,不久就興沖沖地帶了藥來給她。兩人用一隻貓做試驗,果然那貓吃藥過後,真的衰老了。那人面對她又是驚嘆又是讚賞的目光,仿佛是吃了蜜似的。那用剩下的藥她就保存了起來。
事情進行的分外順利,不過是隔三差五在荔兒的飲食中加上些用藥水泡過的燕窩,荔兒果真變的越來越怠惰,漸漸地頭上生出第一根白髮,眼角出現第一條皺紋。她裝作並未注意,其實心裡早就樂開了花。一個芳華不再的女子,要如何留住男人的愛,男人的寵?而一個失寵的女子又哪裡有能力護住自己的孩子。皇帝也是男人,面對容顏衰老的荔兒,以前的那些海誓山盟不過是泡影罷了。
荔兒迅速的衰老,在皇帝還沒回來前就帶上了面紗,不再出門。
她曾幾次試圖讓荔兒摘下面紗,欣賞一下荔兒衰老的容顏,但是都沒有如願。平日對她言聽計從的荔兒,在這一點上格外固執。讓她失掉了不少的樂趣。
後來,皇帝回來了。然後就發生了芳菲小築的事,荔兒自焚而死,臨死都不曾讓皇帝再看她一眼。皇帝大怒,宮內血流成河。她只躲在一邊,等荔兒身邊的人都處置的差不多了,就要波及到她的時候,她才抱著孩子出現,將她早就得到的荔兒的書信呈上去,只說是剛剛找到的。那信里,荔兒請皇帝不要遷怒宮內任何人。皇帝恢復理智,將荔兒的孩子托她撫養。荔兒被以妃子之禮下葬,而她則因為荔兒的孩子,坐上了貴妃的寶座,並成為皇帝的專寵。
那以後,宮裡的事乏善可陳。她一步步坐上皇后的位子,但是卻從未懷孕。在荔兒的孩子長大之前,宮裡只有兩個小公主降生。別的嬪妃生不出孩子有情可原,可她竟然一直不孕。雖然找了無數個太醫來看,結果都說她身體無礙,也許是子孫緣還沒到。最後她又想到那個製藥的天才,那人出自江湖有名的藥王門下,應該會有辦法。可是派人去找時,那藥王一門早就不知搬遷到何處,那個人也再沒有音訊。那人有些婦人之仁,難道是知道宮裡的密事,猜到他制出的藥用在何處,因而不再想見她,藥王門也避禍去了?她這樣懷疑過,但終究無法證實。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她低估了荔兒的聰慧,她沒有想到荔兒會做得這樣決絕。她意想中,荔兒會以皇帝的感情,皇帝曾經的誓言來留住皇帝,而皇帝見了衰老的荔兒,會慢慢厭煩。可是荔兒沒給皇帝這個機會,她用自己的死,留住了她在皇帝心中美好的形像,也留給她的兒子一筆無形的財富。
趙太后扶著樹幹,當初經歷過那件事的人,大多被先帝處置了,後來她也想法子處理掉一批。皇帝後來也很少提到荔兒。因此現在宮裡的人都只知道她和先帝一生恩愛,就是這棵榕樹,也是她和先帝恩愛的見證。
那麼到底是哪裡走漏了風聲,今天晌午皇帝在她耳邊的話,明明是知道了內情。難道,難道……趙太后激靈靈打了個冷顫。難道是先帝早就知道了?或者是荔兒知道了,通過什麼法子告訴了先帝?不,怎麼會,那是她親自下手,沒有假手她人。如果荔兒知道了,不是應該讓先帝為她報仇嗎,還怎麼會求先帝好好待她,還把孩子交給她照顧?如果先帝知道了,也該有所表示才對。不,他們都應該不知道才對。
御花園,湖心小島上的芳菲小築門窗緊閉。荔兒蒙著面紗在室內,那龍袍男子在窗外。
“陛下要見臣妾,就請先答應縣妾兩件事。”
“荔兒你說,莫說兩件,便是百件,朕也依你。”
“臣妾只有兩件事。一是請陛下看在臣妾面上,善待臣妾的孩兒。第二件,臣妾得清妃姐姐照顧良多,請陛下,以後好好待清妃姐姐。”
“荔兒,朕都答應了,你讓朕進去可好?”
“陛下,現在還不行。請陛下天明時再來。”荔兒輕聲道。
當夜芳菲小築火起,因為有助燃之物,眾人趕來救時,芳菲小築已化作焦土。龍袍男子不顧眾人勸阻,發瘋般尋找,終究得到的不過是焦骨。龍袍男子心傷若狂,一批批的宮人被處置。最後,清妃抱著小皇子前***封書信,那龍袍男子看了書信,聽到嬰兒的哭聲,***明。
那以後,便只有那龍袍男子,衣著越來越華貴的清妃,還有一天天長大的小男孩,跟在兩人身後,滿臉儒慕之情地喊著父皇、母后。
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閃現,一切都是那麼的天衣無fèng,為什麼還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
趙清清,一直是當之無愧的天之嬌女。趙家的嫡長女,母親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更兼聰明伶俐,麗質天生,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充做男兒般教養。便是小小年紀初出家門,不用父母家族的勢力.
她也能混的風生水起,不少劍客俠士被她的風采迷倒。後來,按照父親的計戈,她被送進宮內。她也並不牴觸,她喜歡被人簇擁,她喜歡高高在上,而天下最高高在上的女人除皇后莫屬。
宮裡的日子也並不寂寞。那些鶯鶯燕燕一邊要顧及體面,一邊又花樣百出地爭寵、不擇手段地相鬥,真真是有趣之極。她當然也不能免俗,不過她自認為她的手腕更高段,更不露痕跡。憑她的才貌,皇帝自然被她吸引,她還是踩在了那些女人的頭上。直到……直到另一個女人的出現。
那個女人相貌不如她,才情不如她,若一定要說那女人的出色之處,只能說她笑起來的時候,真的很溫柔。就是她趙清清,第一次見了這樣的笑容,也生出些好感來。那女人叫做荔兒,漸漸地皇帝的目光不再落在她身上,也不再落在別的嬪妃身上,而是落在這個荔兒身上。
她深知知己知彼的道理,因而著意與這荔兒接近。意外發現,這竟是難得的一個表里如一的女子。荔兒性格溫婉,不爭不妒,整個人如司三月的春風,溫柔無害。知道皇帝對荔兒情根深種,還是這株榕椅的功勞。皇帝感情內斂,可是卻在她面前,對荔兒露出那樣的表情。那還是這位皇帝第一次在她面前失態,雖然很快掩飾了過去,但還是被她深深記在心裡。皇帝當時看荔兒的目光和表情,她曾經見過,當然是在另一個男人臉上。那男人看的人是她,她很明白這目光這表情的含義。那代表一個男人的沉淪。
她趙清清可以皇帝有別的女人,但是,她不能容忍皇帝愛任何除了她之外的女人。這種愛,對於她,太過危險,很可能會奪走她經營的一切,以及她嚮往的目標。皇帝可以不愛她,但是絕不能愛別人。
接近荔兒是十分簡單的事,很快她就和荔兒成了好姐妹,進而以她的才情和手段,讓荔兒對她崇拜不已,引她為知己。很多時候,便出現了皇帝、荔兒和她經常在一起的和諧局面。荔兒並不在意她分享皇帝的寵愛,而皇帝似乎對此也不反對,而且在人前還會多寵愛她幾分。聰明如她自然不會誤會皇帝是移愛於她了,皇帝是認識到荔兒個性單純,而且毫無背景,是想要給心上人立一個強大的擋箭牌。這樣的擋箭牌誰能比她趙清清更能勝任那?
她不在乎當暫時的擋箭牌,因為她相信,她總會戰勝荔兒,讓皇帝認識到她的好勝過荔兒百倍,就算皇帝最終不會愛上她,也會不再愛荔兒,那麼對她來說,就是勝利。然而這種樂觀的想法,在意外的偷聽到皇帝與荔兒的談話後,化為了泡影。荔兒懷孕了,而皇帝允諾,若果荔兒生的是男孩,便會立荔兒為皇后,立孩子為太子。
這以後,她依舊不動聲色地充當擋箭牌,最後皇帝都被她感動,在離京去邊關作戰時,升了她的位份,將荔兒和荔兒肚子裡的孩子交給她照顧。
有人勸她趁這個機會,除掉荔兒。
女人生產如同進一次鬼門關,就是半路出了什麼差錯,也不是罕事。但是她並不這麼想,她太清楚皇帝對荔兒的感情了,如果荔兒真的出了什麼事,那麼她絕對會被遷怒。她才不會做這樣的傻事,她有更妙的主意。她盡心盡力地照顧荔兒,有時候都讓她自己有了錯覺,荔兒是她的親妹妹,荔兒肚子裡的孩子也是她的寶貝。她的努力沒有白費,荔兒不僅認了她這個姐姐,而且每次給皇帝寫信,都不忘提到她這個姐姐如何如何待她好。她成了這對愛人最親密最可靠的盟友。
荔兒生產,她也不顧產房血腥一直陪在旁邊,直到荔兒產下皇子,邊關送回捷報,皇帝即將還朝,她知道,是時候行動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夜未央(三)
回憶到這裡,趙太后嘴角露出笑意。那個曾經用目光***男子,是個製藥的天才。一次無聊時兩人打賭,她異想天開,說這天下人都要長生不老,容顏永駐,若反其道而行之,不知可不可以。那人正要在她面前顯示才幹,果然去鑽研了,不久就興沖沖地帶了藥來給她。兩人用一隻貓做試驗,果然那貓吃藥過後,真的衰老了。那人面對她又是驚嘆又是讚賞的目光,仿佛是吃了蜜似的。那用剩下的藥她就保存了起來。
事情進行的分外順利,不過是隔三差五在荔兒的飲食中加上些用藥水泡過的燕窩,荔兒果真變的越來越怠惰,漸漸地頭上生出第一根白髮,眼角出現第一條皺紋。她裝作並未注意,其實心裡早就樂開了花。一個芳華不再的女子,要如何留住男人的愛,男人的寵?而一個失寵的女子又哪裡有能力護住自己的孩子。皇帝也是男人,面對容顏衰老的荔兒,以前的那些海誓山盟不過是泡影罷了。
荔兒迅速的衰老,在皇帝還沒回來前就帶上了面紗,不再出門。
她曾幾次試圖讓荔兒摘下面紗,欣賞一下荔兒衰老的容顏,但是都沒有如願。平日對她言聽計從的荔兒,在這一點上格外固執。讓她失掉了不少的樂趣。
後來,皇帝回來了。然後就發生了芳菲小築的事,荔兒自焚而死,臨死都不曾讓皇帝再看她一眼。皇帝大怒,宮內血流成河。她只躲在一邊,等荔兒身邊的人都處置的差不多了,就要波及到她的時候,她才抱著孩子出現,將她早就得到的荔兒的書信呈上去,只說是剛剛找到的。那信里,荔兒請皇帝不要遷怒宮內任何人。皇帝恢復理智,將荔兒的孩子托她撫養。荔兒被以妃子之禮下葬,而她則因為荔兒的孩子,坐上了貴妃的寶座,並成為皇帝的專寵。
那以後,宮裡的事乏善可陳。她一步步坐上皇后的位子,但是卻從未懷孕。在荔兒的孩子長大之前,宮裡只有兩個小公主降生。別的嬪妃生不出孩子有情可原,可她竟然一直不孕。雖然找了無數個太醫來看,結果都說她身體無礙,也許是子孫緣還沒到。最後她又想到那個製藥的天才,那人出自江湖有名的藥王門下,應該會有辦法。可是派人去找時,那藥王一門早就不知搬遷到何處,那個人也再沒有音訊。那人有些婦人之仁,難道是知道宮裡的密事,猜到他制出的藥用在何處,因而不再想見她,藥王門也避禍去了?她這樣懷疑過,但終究無法證實。
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她低估了荔兒的聰慧,她沒有想到荔兒會做得這樣決絕。她意想中,荔兒會以皇帝的感情,皇帝曾經的誓言來留住皇帝,而皇帝見了衰老的荔兒,會慢慢厭煩。可是荔兒沒給皇帝這個機會,她用自己的死,留住了她在皇帝心中美好的形像,也留給她的兒子一筆無形的財富。
趙太后扶著樹幹,當初經歷過那件事的人,大多被先帝處置了,後來她也想法子處理掉一批。皇帝後來也很少提到荔兒。因此現在宮裡的人都只知道她和先帝一生恩愛,就是這棵榕樹,也是她和先帝恩愛的見證。
那麼到底是哪裡走漏了風聲,今天晌午皇帝在她耳邊的話,明明是知道了內情。難道,難道……趙太后激靈靈打了個冷顫。難道是先帝早就知道了?或者是荔兒知道了,通過什麼法子告訴了先帝?不,怎麼會,那是她親自下手,沒有假手她人。如果荔兒知道了,不是應該讓先帝為她報仇嗎,還怎麼會求先帝好好待她,還把孩子交給她照顧?如果先帝知道了,也該有所表示才對。不,他們都應該不知道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