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事,江氏皇族都有這塊胎記,先帝也有,”長青的聲音微微地低了下來,“宗室嫁婦生異姓子則無,有些神異。”

  寶兒啊了一聲,不再說話了,長青忽然看了她一眼,黑沉的眸子動了動,寶兒沒注意,低聲喃喃道:“那不是江氏皇族人人都有嗎……”

  她說這話並不是問句,所以長青也就沒有答,外間的雨白日裡停了一會兒,現在又下了起來,雨水打在牛皮營帳上,發出低沉的聲響。

  隔日金鼓陣陣,吵醒了還在睡夢中的寶兒,她朦朦朧朧睜開眼,見長青正站在床榻前更衣,連忙起身,長青聽到動靜,把她按回去,輕聲道:“你再睡會兒,昨日我和大將軍商議好,他今日帶兵出征,我留在大營主持後事,晚上也許不回來。”

  “那,那我等你。”寶兒看著他一件件穿上衣服,尋了件水獺皮的披風繫上,起身出了營帳。

  這會兒天色還暗著,桌案上卻有一點亮光,寶兒迷迷瞪瞪看去,見是自己的梳妝鏡,那鏡子是銀制的,巴掌大小,鑲著寶石,頗有幾分精緻,是長青從一個西域商人那裡買來給她的。她一時也想不起來是自己昨晚拿出來照的,還是錦衣衛不知道放在哪兒,所以放在桌上的。

  舟車勞頓許久,軟塌上臥了一夜,更是將連日來的倦意翻湧了上來,寶兒窩在被褥里,打了一個小小的哈欠,沉沉地睡了過去。

  長青出了營帳,一眾親衛早已衣甲整齊候在外間,吳子秋多看了長青幾眼,總覺得自家督公大人有些不一樣了,他說不上具體,就是覺得督公大人和往常比,神色更淡,說話更冷,幾乎有些凜然的感覺。

  新來的督軍剛到就整治了通敵叛國的周副帥,和大將軍商議了半天,隔日就連大營都交給他了,軍中將士也都不是傻子,誰都知道這是姬鎮認可了新任督軍,那麼對待這位外來者的態度就需要變一變了。

  長青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讀過兵書,但絕不可能靠著那點紙上談兵攏過兵權打退南軍,他對自己的定位也就只是一個督軍,這是他來時的想法。

  到了軍營,他才發覺自己的想法太過天真了,長青見過的軍營最遠是廂軍,最多是京畿大營,那裡一切井然有序,然而這前線大營呢?

  不僅傷兵沒有個妥善安置的地方,就連軍醫營都是專給受傷的將軍準備的。西北軍南北廂軍不和,平日出戰都要分個先後。火頭軍做飯從不定點,有運氣的搶到吃食,沒運氣的餓一天肚子,除了西北軍還算有條理,其他都不像話。

  長青知道這也實在怪不得軍中將領,廂軍平日裡懶散慣了,除去練兵要辛苦些,基本上都是朝廷給吃給喝,養著他們一家老小,時間長了,入廂軍就成了還要找人拉關係才能進的美事,一朝把這些人放到戰場上來,不提逃兵的情況,單說戰力就比不上南軍,更別提戰時的素養問題。

  西北軍是很排外的,不管廂軍們把自己過成了什麼樣子,他們是絕不肯管一下的,尤其是西北軍的將領,他們經歷過那段,自己的將士沒有死在敵人手裡,反而餓死在軍營的慘澹時期,對於這幫混吃等死的廂軍就格外敵視,每逢戰事,甚至會有意無意把廂軍推到前頭當炮灰。

  強敵環伺,內中還有動亂,實在是件可怕的事情,姬鎮自然也了解這些情況,只是他實在沒那個精力去管,所以和長青商議了許久,半信不信地把這事交給了他。

  軍中將領多半是從西北就一直跟在姬鎮身邊的老人了,姬鎮帶兵出征,也只帶了兩個,留下的將領里,有三位將軍,四個校尉,十來個千夫長,長青注意到這些人有半數都是昨日見證他捉拿周疆的將領,不由在心裡感嘆一聲姬鎮會做人。

  軍中內亂,第一個要解決的不是西北軍和南北廂軍互相敵視,也不是軍醫營不醫治普通士兵,而是火頭軍的問題。

  西北軍是沒有專門的火頭軍的,因為西北情況特殊,婦孺皆兵,原先有過的火頭軍遭遇了幾次呼延人奪糧,反倒比正軍更加兇狠一些,後來也就漸漸養成了西北軍中最弱的一軍充當火頭軍,因為人人都不願意當火頭兵給別人埋鍋造飯,所以競爭激烈的同時也很能帶動將士殺敵的積極性。

  南北廂軍則是另外一種情況,他們平日裡有專門的火頭軍做飯,那些火頭兵多半是老弱病殘,最開始的時候也能做到每日定時造飯,但是和西北軍待在一起久了,眼瞧著對面火頭兵也提刀上陣殺敵,殺得好了就能讓替換正軍,這些憊懶慣了的火頭兵也找到了藉口,西北軍什麼時候造飯他們也就什麼時候造飯,惹得軍中一片怨聲載道。

  如今軍中高級將領多半是西北軍舊將,自然不會拿這些當回事,在他們的眼裡,火頭兵和正軍是沒什麼區別的。

  長青初來乍到,對這些本不是很清楚,但姬鎮心裡清楚,他為帥多年,軍中有什麼風吹糙動他都明了,但畢竟不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軍隊,事務繁雜他也沒心思去理,只能一股腦交給長青去辦。

  凡是總要有個輕重緩急,將士三餐不繼是直接影響戰局的事情,長青想了想,發覺這事的根源還在西北軍上,西北軍的火頭軍其實已經不算火頭軍了,而是一種懲罰,正軍降為火頭軍是大大的羞辱,而火頭軍升為正軍則成了榮耀的事情,導致沒人願意去當火頭兵,廂軍那邊不一定有全民皆兵的精神,但已經沾染了這種風氣。

  這樣想著,長青索性讓人重新招兵,單招火頭兵,待遇從優,西北軍的火頭兵全部轉為正軍,廂軍的火頭兵由上官警告,畢竟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上了戰場無非多飛一顆頭顱。

  好在長青初來乍到,新官上任三把火,又有姬鎮的支持,並沒人敢撩這三把火,何況他做的也不是壞事,不到兩三日,軍中的作息已然調整了過來,說不上有多大變化,畢竟長青沒來之前仗還是照樣打,但就是看著感覺精氣神不一樣了。

  姬鎮作為主帥,當然是最了解這種變化的人,這讓他對長青的態度更好了一點,以往西北軍中也有督軍,可惜大半都是朝中官員的親信武將過來鍍一層金,也有些能他們打成一片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西北軍有什麼怪處,在西北軍中很得人心的督軍,回了朝後都泯然於眾,不再有出頭之日了。

  長青很能看出來姬鎮的想法,姬鎮和他的一雙兒女不同,是個很有頭腦的武將,然而武將的心思再細,落在久居官場之人的眼裡,還是簡單得很。

  第101章

  南疆蛇蟲蚊蟻甚多,大軍剛來時也著實吃了一番苦頭,後來才曉得防備,督軍營帳內一早就用摻了驅蟲粉的黃泥鋪地,味道不大好聞,但有功效。

  寶兒在營帳內待了幾日,只覺得渾身都帶上了驅蟲粉的怪味,但她仍然不怎麼出去,長青提醒過她的事情,從來不需要重複好幾遍,她知道他總是為她好的。

  大將軍不常在大營,很多時候都是長青在主事,來了不到半個月,軍中上下都習慣了有事去找新來的趙督軍,長青是個雷厲風行的性子,東廠的辦事效率自不必多問,如今這一套帶到軍中來,除了一開始的不習慣,竟然很得軍心。

  朝廷兵馬和南軍的人數不對等,軍備也差一線,現在能占上風主要還是靠著西北軍和姬鎮的帶兵經驗,但這也很懸。如今後方正在調遣各地四十五歲以下服過兵役的百姓編軍,大約入冬就能到,在這之前,得先靠著這兩樣,撐住不讓南軍打出南疆。

  姬鎮挑的大營地勢太好,即便是從遠處最高的山上往下看也只能見著一角,景王揉了揉眼睛,接過隨侍遞上的帕子,語氣裡帶著點笑意,“姬鎮這人啊,做官不夠聰明,為將又嫌耿直,帶兵打仗是真有一手,不愧是我大寧第一的戰將。”

  他身後站了一列武將,幾個謀士恭敬地立在邊上,當即就有個年輕武將不服道:“王爺這話也只能現在說說,憑他再厲害也老了,遲早是要讓位的。”

  景王臉上笑意盈盈的,只有熟悉他的人才會發覺他眼睛裡並沒有笑意,反而冷得很,他輕聲嘆了一句,“姬家啊……”

  “傳本王軍令,明日先鋒軍繼續攻營,都擺出聲勢來,不要怕消耗,到底當了這麼多年地主老財,家底還是有一些的,別讓人家瞧了笑話。”

  幾個謀士當即就想諫言,被景王似笑非笑瞥了一眼,又一個個說不出來話了,只有最前面的老者眼皮都沒撩一下,他壓根就沒聽。說起來也怪,大約是江家幾代的心眼都長在了自家王爺的身上,無論是當年遠走南疆隱忍蟄伏,還是如今起兵奪位,這裡頭就沒謀士什麼事,要是自家王爺不姓江,約莫也能吃上謀士這碗飯。

  南軍接連打了幾日,日出擊鼓,日落收兵,姬鎮原本認為這裡頭肯定有玄機,然而連著幾日都能看見景王軍旗招展,前頭身先士卒的也的確是景王本人,他殺紅了眼,也就沒再多想。

  戰事吃緊,軍中大部分的雜事都交在了長青的手裡,一連忙了許多日,傷兵的事情也都安置妥當了,長青親自去軍醫營查驗了幾回,確認傷兵無論品級都能得到醫治才安下心,戰場是很殘忍的地方,重傷的基本都帶不回來,回來的多半都是輕傷,所以軍醫營也並不算很忙碌。

  查看了幾處軍醫帳,長青忽然頓住腳步,對吳子秋道:“去把醫正叫來,我有話要問他。”

  吳子秋低頭領命,不一會兒就走了回來,身後跟著個鬍子花白的老者並兩個戰戰兢兢的藥童,長青看向那老者,想了想,說道:“這幾日帶回來的傷兵你可有看過?”

  “回督軍的話,老朽沒有一個個看過,但知道大概情況。”老者連忙說道。

  長青點點頭,問:“這幾日的傷兵人數和以往比起來如何?受傷的輕重和部位……”

  老者聽得發懵,但還是一一解釋了起來,長青臉色微凝,謝過老者,隨即毫不猶豫向主帥大營走去。

  姬鎮這一戰又是小勝,他自己不甚滿意,這些天和南軍算得上互有往來,今日你勝,明日我勝,就這樣一直僵持在南疆邊境,理智上姬鎮知道這沒什麼不好,拖到朝廷派兵增援才是破局之道,但這實在不是他所擅長的,原先憋在心頭一股恨意已經快被這樣的磨人打法給打散了。

  他是主帥,連他都如此,那些本就不太合格的廂軍自然更加不堪,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很淺顯的兵法,稱得上明謀,但想尋個破陣之法,真的很難。

  繁複沙盤上紅藍小旗兩相對峙,軍帳內瀰漫著濃濃血氣與肅殺之氣,數位將軍鎧甲黑紅,面上血污,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出聲,姬鎮專心致志對著沙盤思索,正在這時,簾帳被毫不客氣地掀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