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此時的柯林頓總統仍覺得,動武的火候還不到.於是,他再次派特使霍爾布魯克前往貝爾格勒進行外交斡旋.霍爾布魯克的歐洲之行,說是去傳遞北約的"最後通牒"也好,說是一次外交嘗試也行,但結果確是明擺著:一無所獲.

  考慮到軍事、政治以及外交等方面的因素,柯林頓對在最後危急關頭是否啟動戰爭機器舉棋不定,派霍爾布魯克前往貝爾格勒,表明他對於大軍壓境逼米洛舍維奇結城下之盟尚存幻想.

  另外,俄羅斯總理普里馬科夫也定於3月23日前來華盛頓,這也將是和平解決科索沃危機的重要機會.

  柯林頓為什麼派霍爾布魯克出使南聯盟,而不派別人呢?因為霍爾布魯克曾在波赫戰爭中成功地說服米洛舍維奇接受代頓協議,因此被西方譽為解決巴爾幹麻煩的專家.然而,這一次他並沒有抱多大希望.

  3月22日早晨,霍爾布魯克飛往布魯塞爾,他下飛機後直接到英國駐歐盟大使史蒂芬.沃爾的住處,同這位大使共進早餐,商討有關事宜,然後驅車前往北約總部,翻看了轟炸南聯盟的最新計劃,旨在加重他在同米洛舍維奇談判中的籌碼.離開北約總部後,他就飛往貝爾格勒同米洛舍維奇開始談判.

  第二天傳出的消息令人沮喪,兩人一開始的對話氣氛就很不友好,米洛舍維奇像往常一樣抱怨說,霍爾布魯克在波赫問題上欺騙了他.在會談中這種氣氛一直沒有得到改善,雙方誰也沒有表現出讓步的跡象.

  布魯塞爾時間3月23日,北約理事會在對科索沃危機和對南聯盟動武問題進行討論後宣布,北約決定在空襲前給南聯盟考慮接受和平協議的時間將以小時計.

  3月24日早上,霍爾布魯克同米洛舍維奇又舉行了一次會談.霍爾布魯克向米洛舍維奇最後攤牌:"要麼簽字,要麼挨炸",同時向米氏提出了一項包括庫克和奧爾布賴特在內的一些關鍵人物授權他提出的讓步措施:米洛舍維奇可以不必非要在朗布依埃自治協議上簽字;如果他同意減少駐在科索沃的塞爾維亞軍隊和重新開始談判,北約可以推遲轟炸.

  然而,這最後的鮮花並沒能讓米洛舍維奇動心,從而使霍爾布魯克非常懊惱.3月24日,他回到美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的保密室,同柯林頓和奧爾布賴特通了電話,說"再也沒有辦法了".就這樣,科索沃危機終於演化成了戰爭.

  南斯拉夫當地時間3月24日晚,游七在亞德裏海的北約國家的戰艦上火光閃閃,照得附近海域通夜雪亮,一枚一枚"戰斧"式巡航飛彈射向南聯盟,與此同時,出現在南聯盟境內的6架B-52戰鬥轟炸機也發射出一枚枚巡航飛彈.緊接著,北約70餘架作戰飛機接連從義大利的各個空軍基地起飛,對南聯盟境內實施轟炸,拉開了北約自成立以來首次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序幕,代號為"聯盟力量"行動.

  是真的沒有辦法了,還是人為地走向了戰爭的死胡同?美《新聞周刊》對空襲情況進行的分析表明,由於外交錯誤和喪失時機,政府可能使自己受到錯誤的政策選擇"越來越緊的鉗制".

  首先它沒有給米洛舍維奇一個保全面子的折中方案,又沒有訂出一項進行強硬外交所需要的可靠的軍事方案.然而,當政府知道空襲不可避免時,它又忘了全面計劃和如何處理成千上萬外逃的難民的人道主義問題.

  而且,進行戰爭的決定是出自主要由奧爾布賴特精心策劃的對外政策:"由武力威脅支持的外交."幾個月來,作為政府高級鷹派人物的國務卿,她一直在努力使北約19個成員國都支持華盛頓.到3月13日開會之時,甚至連總統都100%支持她.據一位消息靈通人士說.兩天後在白官舉行的另一次絕密會議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對不可避免的空襲的暗淡估計使與會的要人感到震驚,據說估計的情況非常可怕,甚至奧爾布賴特也嚇得幾乎要接受鴿派的意見了.但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以武力制服米洛舍維奇.

  從3月24日至26日為空襲的第一階段,攻擊的目標主要是南聯盟境內的防空設施、軍事基地和其它固定的軍事目標.在這一階段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作戰飛機發射或投人的飛彈和炸彈,以及從亞德里亞海的軍艦發射的巡航飛彈,共擊中南聯盟50多個軍事目標,造成10人被炸死,38人被炸傷,且人失蹤.

  戰爭往往是這樣,一旦打起來就很難收場.怎麼辦?看來轟炸還得升級.柯林頓心裡這樣想著.

  這個周末,柯林頓忙得不可開交,他急需喘口氣兒.他驅車來到維吉尼亞郊外,點燃一支雪茄,悠閒地玩起了高爾夫球.他的助手們不堪想像,當美國飛行員在巴爾幹上空冒著敵人的炮火作戰之時,武裝部隊總司令卻若無其事,這在人們眼裡成何體統.對此,柯林頓的顧問們忐忑不安,他們請總統回去辦公.柯林頓斷然回絕,他說:"我累壞了,我需要清醒一下頭腦."

  他的確有一大堆問題要思考.巴爾幹地區的衝突會不會跟波斯灣一樣需要具有政治風險的解決辦法,即大規模派遣地面部隊?眼下,柯林頓根本不想承認這是考慮之中的事,但他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採取主動.

  其實,警示性跡象早就露出端倪.1998年10月,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克拉克拜會了時任南聯盟軍隊總參謀長的佩里希奇,要求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兌現諾言,撤走駐科索沃的軍隊和警察.但是,他告訴克拉克,軍隊是南聯盟僅存的民主機構,如果跟北約發生衝突,軍隊將遭受重大損失.他將不惜一切避免衝突,於是克拉克得到了他想要的承諾.正因為如此,一個月後米洛舍維奇解除了佩里希奇的職務.這是他採取一系列舉措來加強手中權力的開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