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頁
王新邦表情自然的道:「我辭職了。」
「辭職了!」老鄧刷的站了起來,似乎聽到了什麼了不得的事。
確實,在90年代的中國,丟掉工作確實是相當了不得的事。別看下崗潮如火如荼,但沒有一次下崗是安安靜靜完成的,補償和博弈都必不可少。至於下海的公職人員,通常也會採取停薪留職的手段,給自己留條後路,再者說,現在的機械設計研究所也沒有停薪留職的名額了。
王新邦又將桌面上的幾個小玩意給了別人,同時道:「是辭職了。其實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今天聽所長這麼一說,乾脆辭職了事,以後還輕鬆些。」
「唉……你這個……太衝動了。」
「你沒見我衝動的時候。」王新邦的眼睛忽然閃亮起來,道:「你知道大華實驗室現在用什麼設備嗎?HY280,一台就要三千萬,比咱們實驗室所有的設備加起來都要貴,我第一次看見,腳都挪不動了。」
「那也不能辭職啊。」
「不辭職就要排隊晚上用,申請項目的時候也要給全職的研究員讓道,沒辦法,人家一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里,我緊趕慢趕的,一天也做不了幾個小時,怎麼和人家競爭。我前些天就想,每周五天,每天8個小時,就浪費在辦公桌上值不值得?現在好了,我也全職去大華實驗室工作……」
「你老婆呢?你就不問問她的意見。」
王新邦樂了,道:「她巴不得我辭職去大華……」
「老王,大華給你開多少工資?」辦公室的年輕人反應很快。
王新邦靦腆的笑了,等了一下,道:「工資還沒說好,不過,前面說了安家費,一套房子,10萬塊錢。」
「多少?」年輕人以為聽錯了。
「10萬塊錢,簽了合同就轉帳。」王新邦同樣有傾訴的需求,沒有藏著躡著的說了出來。
辦公室里,頓時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研究所的工資向來不高,初入職的年輕人僅有五百多塊,30歲左右的一級職稱也不超過800元。
10萬塊對大家來說,等於是10年的薪水。
怪不得王新邦毫不猶豫的辭職了。
老鄧暗想:我要是有這麼個機會,我也辭職了。
隨後幾天,老王完成了辭職手續,留下了自己的傳說,悄然離開,加入了大華實驗室的白電壓縮機小組。
這個項目是為德邦熱水器公司開發的。舒浩差不多將所有的資源拿了出來,大舉進軍家電行業,他本身的研發力量薄弱,乾脆集中在家電組裝和外觀等方面,其餘部分轉交給大華實驗室進行開發。
蘇城既有德邦熱水器公司30%左右的股份,又能從該公司收取費用維持實驗室的日常開銷,並且還可以擴展實驗室的專利庫,很愉快的同意了舒浩的合作邀約。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是伴生品,誰又知道白電研發的過程中,能冒出多少奇思妙想。
蘇城根本是抱著大網捕魚的念頭,在做超量的投入。
如果說以前的大華實業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做技術碾壓的工作,那現在的大華實業,就已經有了資金碾壓的趨勢。
這也正和中國自己的發展趨勢,只是蘇城將這個流程加快了一些,提前了一些,也因此能夠獲得超額的好處。
……
第六百六十章 船業擴張
賺錢是一門技術,花錢則是一門藝術。
世界上花錢最多的,同時也最應該學習這門藝術的是政府機構。他們經常做著花一萬元干一千元元的事,若是有人異議的話,就再花一萬元去調查。
最會花錢的當屬金融機構,為了給自己賺錢,昧著良心的銀行家們總能想出用一千元干一萬元的事的法子,某些時候,他們連這一千元都不想花。
對大部分人來說,用一千元做一萬元的事很困難,但用一千萬元去做一億元才能做的事,有時候又會變的簡單。
蘇城有許多花錢的選擇,最終,他還是決定將之用於投資公司和大華實驗室。
霍昌等人極力推崇的擴大生產的舉措,則被蘇城毫不猶豫的否決。
誠然,現在擴大生產,確實能夠為公司賺到大量的利潤,就是用後世的眼光來看,純粹的大工業生產直到2008年還是能賺錢的,而且,只要熬過金融危機的寒冬,活下來的工廠並不會比往年更難過。
以大華實業旗下工廠的收益率,投資生產每年至少可以賺到20%的利潤,而且它的容量非常大,投入100億元或500億元都不會遇到瓶頸。
然而,考慮到人的因素,蘇城還是拒絕了擴大而帶來的利潤與影響力。
94年的人工成本是很便宜,但到了20年以後,當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工人的人工成本上升以後,擴張成幾十萬人的大華實業又該怎麼做?
94年20歲左右的年輕工人,到了2014年是40歲,若是遭遇生產縮減,大規模的裁員帶來的不止是企業的不安,還有無數家庭的破裂。
蘇城也沒有自信帶領幾十萬上百萬人,闖過以後的層層狙擊。因為作為人,他不會像是機器那樣,具有穩定的邏輯需求曲線,無論是工人還是公司職員,永遠都會要求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在經濟上升期,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但到了經濟下降期,要維持眾多人的需求就困難了。
美國通用就是個不錯的範例。他們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市值數千億美元,比某些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都要高。然而,歷經百年的通用集團儘管依舊是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選手,可它茫茫多的退休工人,尤其是高待遇的退休工人,還是讓整個集團入不敷出。
「辭職了!」老鄧刷的站了起來,似乎聽到了什麼了不得的事。
確實,在90年代的中國,丟掉工作確實是相當了不得的事。別看下崗潮如火如荼,但沒有一次下崗是安安靜靜完成的,補償和博弈都必不可少。至於下海的公職人員,通常也會採取停薪留職的手段,給自己留條後路,再者說,現在的機械設計研究所也沒有停薪留職的名額了。
王新邦又將桌面上的幾個小玩意給了別人,同時道:「是辭職了。其實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今天聽所長這麼一說,乾脆辭職了事,以後還輕鬆些。」
「唉……你這個……太衝動了。」
「你沒見我衝動的時候。」王新邦的眼睛忽然閃亮起來,道:「你知道大華實驗室現在用什麼設備嗎?HY280,一台就要三千萬,比咱們實驗室所有的設備加起來都要貴,我第一次看見,腳都挪不動了。」
「那也不能辭職啊。」
「不辭職就要排隊晚上用,申請項目的時候也要給全職的研究員讓道,沒辦法,人家一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里,我緊趕慢趕的,一天也做不了幾個小時,怎麼和人家競爭。我前些天就想,每周五天,每天8個小時,就浪費在辦公桌上值不值得?現在好了,我也全職去大華實驗室工作……」
「你老婆呢?你就不問問她的意見。」
王新邦樂了,道:「她巴不得我辭職去大華……」
「老王,大華給你開多少工資?」辦公室的年輕人反應很快。
王新邦靦腆的笑了,等了一下,道:「工資還沒說好,不過,前面說了安家費,一套房子,10萬塊錢。」
「多少?」年輕人以為聽錯了。
「10萬塊錢,簽了合同就轉帳。」王新邦同樣有傾訴的需求,沒有藏著躡著的說了出來。
辦公室里,頓時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研究所的工資向來不高,初入職的年輕人僅有五百多塊,30歲左右的一級職稱也不超過800元。
10萬塊對大家來說,等於是10年的薪水。
怪不得王新邦毫不猶豫的辭職了。
老鄧暗想:我要是有這麼個機會,我也辭職了。
隨後幾天,老王完成了辭職手續,留下了自己的傳說,悄然離開,加入了大華實驗室的白電壓縮機小組。
這個項目是為德邦熱水器公司開發的。舒浩差不多將所有的資源拿了出來,大舉進軍家電行業,他本身的研發力量薄弱,乾脆集中在家電組裝和外觀等方面,其餘部分轉交給大華實驗室進行開發。
蘇城既有德邦熱水器公司30%左右的股份,又能從該公司收取費用維持實驗室的日常開銷,並且還可以擴展實驗室的專利庫,很愉快的同意了舒浩的合作邀約。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是伴生品,誰又知道白電研發的過程中,能冒出多少奇思妙想。
蘇城根本是抱著大網捕魚的念頭,在做超量的投入。
如果說以前的大華實業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做技術碾壓的工作,那現在的大華實業,就已經有了資金碾壓的趨勢。
這也正和中國自己的發展趨勢,只是蘇城將這個流程加快了一些,提前了一些,也因此能夠獲得超額的好處。
……
第六百六十章 船業擴張
賺錢是一門技術,花錢則是一門藝術。
世界上花錢最多的,同時也最應該學習這門藝術的是政府機構。他們經常做著花一萬元干一千元元的事,若是有人異議的話,就再花一萬元去調查。
最會花錢的當屬金融機構,為了給自己賺錢,昧著良心的銀行家們總能想出用一千元干一萬元的事的法子,某些時候,他們連這一千元都不想花。
對大部分人來說,用一千元做一萬元的事很困難,但用一千萬元去做一億元才能做的事,有時候又會變的簡單。
蘇城有許多花錢的選擇,最終,他還是決定將之用於投資公司和大華實驗室。
霍昌等人極力推崇的擴大生產的舉措,則被蘇城毫不猶豫的否決。
誠然,現在擴大生產,確實能夠為公司賺到大量的利潤,就是用後世的眼光來看,純粹的大工業生產直到2008年還是能賺錢的,而且,只要熬過金融危機的寒冬,活下來的工廠並不會比往年更難過。
以大華實業旗下工廠的收益率,投資生產每年至少可以賺到20%的利潤,而且它的容量非常大,投入100億元或500億元都不會遇到瓶頸。
然而,考慮到人的因素,蘇城還是拒絕了擴大而帶來的利潤與影響力。
94年的人工成本是很便宜,但到了20年以後,當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工人的人工成本上升以後,擴張成幾十萬人的大華實業又該怎麼做?
94年20歲左右的年輕工人,到了2014年是40歲,若是遭遇生產縮減,大規模的裁員帶來的不止是企業的不安,還有無數家庭的破裂。
蘇城也沒有自信帶領幾十萬上百萬人,闖過以後的層層狙擊。因為作為人,他不會像是機器那樣,具有穩定的邏輯需求曲線,無論是工人還是公司職員,永遠都會要求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在經濟上升期,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但到了經濟下降期,要維持眾多人的需求就困難了。
美國通用就是個不錯的範例。他們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市值數千億美元,比某些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都要高。然而,歷經百年的通用集團儘管依舊是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選手,可它茫茫多的退休工人,尤其是高待遇的退休工人,還是讓整個集團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