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肖兄當真了得!」藍亮擠在人群最前頭,聲音高亢,帶著幾分真心,「這『連中案首』的佳話,明日怕是要傳遍白鷺洲書院了!」
當然,還有幾個平日裡有些嫉妒肖平,甚至輕視他的,袖中藏著的鎏金請柬已被捏得發皺——這原是他們為自己準備的慶功宴帖子。
肖平拱手還禮,目光卻穿過人群,與樓上那道素白身影遙遙相撞。
曾芸芸沖他眨了眨眼,又看到周老儒生跌跌撞撞跑了過來。
「肖公子!曾姑娘!」沙啞的呼喊刺破了喧鬧。周秉文抱著個粗布包袱撞進門來,補丁長衫下擺還沾著藥渣。
他「撲通」跪地,他重重叩首,顫聲道:「內子今晨能下地熬粥了!」
打發了一波又一波報喜人,最後,朱翊錦玄色披風獵獵,單手拎著壇桂花酒跨進門來:「肖案首!今日不醉不歸!」他朗笑著拍開泥封,酒香驚起梁間棲燕。
添喜抱著琴囊跟在身後。似乎是路途中朱翊錦給她買了串糖葫蘆,鮮紅的山楂映得她雙頰生暈。
肖平拒絕了所有讀書人的邀請,只是答應明天一起去拜訪知府。大家見肖平如此堅決,也就不勉強他。只是有些數值內情的,想起了之前在書院中與肖平有矛盾的幾個考生,都後知後覺地認為那幾個人掂不清自己幾斤幾兩。
晚飯時分,終於安靜了一些。
周秉文拒絕了曾芸芸和肖平的挽留,執意回家好股老妻。曾芸芸又資助了他一些銀子。畢竟,通過了府試,接下來就是院試,花銷是少不了的。
問清楚了緣由,朱翊錦說:「既然是我大明的讀書人,我責無旁貸。」說罷,示意了一下添喜,然後將兩個銀元寶。
周秉文極力推辭,但架不住熱情,最後還是收下了,感激得涕淚連連。
開席之前,曾芸芸沒有想到又來了位不速之客。
「親愛的芸芸,我又來了……」是來自西方的郡主愛麗娜。此時,她穿著漢服,腔調已經有了幾分江西人的韻味。
因為皇帝的看重,洛王這次前來,隨從更多,王府的膳房跟來了好幾個廚子。
對這個金髮碧眼的姑娘,朱翊錦十分好奇,悄悄問了肖平很多問題。
有些問題,肖平回答不出來,朱翊錦只好又問曾芸芸。
宴席上,朱翊錦和愛麗娜存在著嚴重的交流壁壘,相互間倒是不覺得如何。眼下有了曾芸芸幫助翻譯,二人頓時打開了新世界。
原來,外國的郡主是這樣的……
原來,大明的親王是這樣的……
愛麗娜已經稍稍掌握了一些漢語,但是朱翊錦卻十分積極地向曾芸芸學起了英文。
看到這些頂級的廚師端來的粉彩瓷盤,愛麗娜睜大了眼睛。
朱翊錦用鑲金象牙筷夾起水晶蝦餃,郡主執著銀制刀叉無從下手,但很快改持筷子,說:「我學會了……」。
「這是蟹粉獅子頭。」朱翊錦趕忙看向曾芸芸,「曾姑娘,這菊花怎麼說?」
曾芸芸翻譯之後,忍著笑看洛王教愛麗娜用竹製調羹,蟒紋常服的廣袖掃過鎏金燭台,將兩人的影子投在《坤輿全圖》屏風上。當郡主終於用漢語說出「鮮甜」時,朱翊錦腕間的伽楠香珠串突然斷開,十八顆沉香木珠子滾落在波斯地毯上,像散落的星子。
燭光亮起,朱翊錦忽然輕聲念了句:「天階夜色涼如水。」
「殿下說什麼?」愛麗娜轉頭問。
曾芸芸故意將「臥看牽牛織女星」譯成「Thestarsarewhisperinovestories」,看著兩人同時去抓最後一塊桂花糖蒸栗粉糕,她不由笑了起來。
看到二人模樣,添喜悄悄地將曾芸芸請到了一旁:「姑娘,王爺和這個洋婆子,不會……」
曾芸芸問:「你不喜歡她?」
添喜點點頭:「總覺得她長得古里鬼怪的。」
曾芸芸微笑著說:「她只是長相和言語與我們有些區別,人不壞。王爺是不可能迎娶一個外國女人做正妃的,她是郡主也不行,你放心。」
添喜關心則亂,想到這一節,就放心了。總之,以後不需要侍奉她,就沒問題。
她落座後,又看了看與肖平小聲交談的曾芸芸,暗暗嘆息:「真是可惜了,也不是王爺,還是曾姑娘,沒有福分。」她想說的是曾芸芸,但心中卻不得不承認,沒福分可能是王爺。
此時,曾芸芸是小聲為肖平翻譯愛麗娜的很多話,肖平聽著也覺得有趣。
總之,中英兩國的正式建交,可以從此開始了。
第139章
直上金殿鄱陽湖裡的龍女上岸了
當日晚飯後,朱翊錦單獨將曾芸芸和肖平叫在一起,掏出了今天來自京中的書信。
「這是元輔特意差人送來的。」朱翊錦拆開了盛放書信的錦盒,肖平看到信封上分別寫著「曾稅使親啟」的字樣。
信的內容並不新鮮,但很張居正來說,很重要。
朱翊錦猜不出張居正的心思,但能夠感受到,張居正對曾芸芸的意見十分看重。
對於張居正的來信,曾芸芸並不驚訝。古人智商、才能再高,可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還是比不了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後人的判斷,都來自於歷史和實踐的指引。
對於明朝的積弊,其實曾芸芸能夠指出的有很多很多。但是,明朝的問題,很多都出在士大夫階級身上,而張居正就是士大夫的一員。讓他自己向自己揮刀,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很多問題,曾芸芸只能避而不談。所以,曾芸芸在回信之中之提及了一件事,反問張居正如何看待。
曾芸芸提及的這件事是隆慶四年,也就是四年前朝廷的一次任命。這次任命的人物,乃是張居正的同年,如今以南京兵部尚書兼任兩廣總督的殷正茂。作為張居正的同榜,殷正茂最初被授行人。在擔任兵科給事中這個重要職務後,殷正茂被升遷為江西按察使。隆慶四年,兩廣叛亂,李遷提督兩廣軍務,卻連吃敗仗。這時候,內閣首輔高拱決定將殷正茂升任廣西巡撫,負責平叛事宜。文官出身的殷正茂雖然極具軍事才能,但他是個大貪官。因此,朝廷對殷正茂的任命風聲剛剛傳出,滿朝文武就一致反對。不過高拱不為所動。高拱如此堅持,是因為他做了一道算術題。高拱認為,撥一百萬兩銀子的軍餉給殷正茂,他至少貪污一半,如果派一個清廉的人去,或許一兩也不貪。但殷正茂有才能,足以平定叛亂,而派過去其他人,縱然不貪污,但大概率辦不成事,朝廷反而會多耗費軍餉。這樣下去,朝廷可能要多花幾百萬兩銀子。
事實上,殷正茂代替李遷之後,分兵七路,連續破叛軍巢穴數十處。叛軍將領一人戰死,一人被捕。殷正茂因功升任兵部右侍郎。
如今到了萬曆朝,高拱雖然下台,但是很多人依然對高拱的這次人事任命津津樂道。朝廷之中逐漸有了一種觀點,就是只要有本領,貪一些銀子無所謂。
然後,曾芸芸知道,歷史上的萬曆朝為大明朝埋下了嚴重的禍根,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士兵的軍餉被大量剋扣。當軍隊之中充斥了許許多多的「殷正茂」,士兵不得不頻頻靠譁變來討要薪餉,甚至會直接投降清軍。明末清初,清軍的綠營兵,多數都是由投降的明朝士兵組成。成為清軍之後,他們沒有了薪餉之憂,成為打敗明軍的主力之一。所以,後金崛起後僅僅用了數十年,就覆滅了明朝江山。
如今在萬曆朝,殷正
茂正得張居正信任。曾芸芸就想問問張居正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果張居正的觀點和高拱一樣,那麼她不會再隨意向朝廷提出什麼建議,因為沒用,她只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並且為自己留下退路。
臨別時,朱翊錦對曾芸芸道:「你這一兩日就要做好去京城的準備了。我們儘快出發。」
半個月後,京城。
這一天上午,無論是萬曆皇帝的御桌前,還是內閣成員和其他六部尚書、的書桌上,都出現了一份調研報告。
這是朱翊錦派人送來的。
一開始,除張居正外的其他內閣大員都不以為然,甚至一些人認為是洛王胡鬧。不夠洛王頗受聖眷,且是個不爭權奪利的性格,還是朝廷的財神爺,所以哪怕是那些御史言官,也不願輕易得罪他。
有些人是特意觀看,有些人是閒來無事翻翻,有些人是被他人提醒。但不管如何,大家最終還是注意到了這份調研報告。
「有遂川名為曾小山者,父母早歿,家貧無以為生,繼而負販推車經營。有廣豐名為周維新者,三歲失估,母又他適,顯貧無依,遂寄食於姊婿家,成年後,獨自外出經商,今薄有費財。
另有因家貧自覺棄農經商養家活口者。如安福張萬春,父母俱盲,家無蓄儲,遂負煤炭鬻市,資為養度。
另有龍泉鄭成斌,父早歿,以家無恆產,母命販席湘楚。永寧則有王子豪,因家貧,其父母於其十歲即驅之出,雖老不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當然,還有幾個平日裡有些嫉妒肖平,甚至輕視他的,袖中藏著的鎏金請柬已被捏得發皺——這原是他們為自己準備的慶功宴帖子。
肖平拱手還禮,目光卻穿過人群,與樓上那道素白身影遙遙相撞。
曾芸芸沖他眨了眨眼,又看到周老儒生跌跌撞撞跑了過來。
「肖公子!曾姑娘!」沙啞的呼喊刺破了喧鬧。周秉文抱著個粗布包袱撞進門來,補丁長衫下擺還沾著藥渣。
他「撲通」跪地,他重重叩首,顫聲道:「內子今晨能下地熬粥了!」
打發了一波又一波報喜人,最後,朱翊錦玄色披風獵獵,單手拎著壇桂花酒跨進門來:「肖案首!今日不醉不歸!」他朗笑著拍開泥封,酒香驚起梁間棲燕。
添喜抱著琴囊跟在身後。似乎是路途中朱翊錦給她買了串糖葫蘆,鮮紅的山楂映得她雙頰生暈。
肖平拒絕了所有讀書人的邀請,只是答應明天一起去拜訪知府。大家見肖平如此堅決,也就不勉強他。只是有些數值內情的,想起了之前在書院中與肖平有矛盾的幾個考生,都後知後覺地認為那幾個人掂不清自己幾斤幾兩。
晚飯時分,終於安靜了一些。
周秉文拒絕了曾芸芸和肖平的挽留,執意回家好股老妻。曾芸芸又資助了他一些銀子。畢竟,通過了府試,接下來就是院試,花銷是少不了的。
問清楚了緣由,朱翊錦說:「既然是我大明的讀書人,我責無旁貸。」說罷,示意了一下添喜,然後將兩個銀元寶。
周秉文極力推辭,但架不住熱情,最後還是收下了,感激得涕淚連連。
開席之前,曾芸芸沒有想到又來了位不速之客。
「親愛的芸芸,我又來了……」是來自西方的郡主愛麗娜。此時,她穿著漢服,腔調已經有了幾分江西人的韻味。
因為皇帝的看重,洛王這次前來,隨從更多,王府的膳房跟來了好幾個廚子。
對這個金髮碧眼的姑娘,朱翊錦十分好奇,悄悄問了肖平很多問題。
有些問題,肖平回答不出來,朱翊錦只好又問曾芸芸。
宴席上,朱翊錦和愛麗娜存在著嚴重的交流壁壘,相互間倒是不覺得如何。眼下有了曾芸芸幫助翻譯,二人頓時打開了新世界。
原來,外國的郡主是這樣的……
原來,大明的親王是這樣的……
愛麗娜已經稍稍掌握了一些漢語,但是朱翊錦卻十分積極地向曾芸芸學起了英文。
看到這些頂級的廚師端來的粉彩瓷盤,愛麗娜睜大了眼睛。
朱翊錦用鑲金象牙筷夾起水晶蝦餃,郡主執著銀制刀叉無從下手,但很快改持筷子,說:「我學會了……」。
「這是蟹粉獅子頭。」朱翊錦趕忙看向曾芸芸,「曾姑娘,這菊花怎麼說?」
曾芸芸翻譯之後,忍著笑看洛王教愛麗娜用竹製調羹,蟒紋常服的廣袖掃過鎏金燭台,將兩人的影子投在《坤輿全圖》屏風上。當郡主終於用漢語說出「鮮甜」時,朱翊錦腕間的伽楠香珠串突然斷開,十八顆沉香木珠子滾落在波斯地毯上,像散落的星子。
燭光亮起,朱翊錦忽然輕聲念了句:「天階夜色涼如水。」
「殿下說什麼?」愛麗娜轉頭問。
曾芸芸故意將「臥看牽牛織女星」譯成「Thestarsarewhisperinovestories」,看著兩人同時去抓最後一塊桂花糖蒸栗粉糕,她不由笑了起來。
看到二人模樣,添喜悄悄地將曾芸芸請到了一旁:「姑娘,王爺和這個洋婆子,不會……」
曾芸芸問:「你不喜歡她?」
添喜點點頭:「總覺得她長得古里鬼怪的。」
曾芸芸微笑著說:「她只是長相和言語與我們有些區別,人不壞。王爺是不可能迎娶一個外國女人做正妃的,她是郡主也不行,你放心。」
添喜關心則亂,想到這一節,就放心了。總之,以後不需要侍奉她,就沒問題。
她落座後,又看了看與肖平小聲交談的曾芸芸,暗暗嘆息:「真是可惜了,也不是王爺,還是曾姑娘,沒有福分。」她想說的是曾芸芸,但心中卻不得不承認,沒福分可能是王爺。
此時,曾芸芸是小聲為肖平翻譯愛麗娜的很多話,肖平聽著也覺得有趣。
總之,中英兩國的正式建交,可以從此開始了。
第139章
直上金殿鄱陽湖裡的龍女上岸了
當日晚飯後,朱翊錦單獨將曾芸芸和肖平叫在一起,掏出了今天來自京中的書信。
「這是元輔特意差人送來的。」朱翊錦拆開了盛放書信的錦盒,肖平看到信封上分別寫著「曾稅使親啟」的字樣。
信的內容並不新鮮,但很張居正來說,很重要。
朱翊錦猜不出張居正的心思,但能夠感受到,張居正對曾芸芸的意見十分看重。
對於張居正的來信,曾芸芸並不驚訝。古人智商、才能再高,可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還是比不了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後人的判斷,都來自於歷史和實踐的指引。
對於明朝的積弊,其實曾芸芸能夠指出的有很多很多。但是,明朝的問題,很多都出在士大夫階級身上,而張居正就是士大夫的一員。讓他自己向自己揮刀,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很多問題,曾芸芸只能避而不談。所以,曾芸芸在回信之中之提及了一件事,反問張居正如何看待。
曾芸芸提及的這件事是隆慶四年,也就是四年前朝廷的一次任命。這次任命的人物,乃是張居正的同年,如今以南京兵部尚書兼任兩廣總督的殷正茂。作為張居正的同榜,殷正茂最初被授行人。在擔任兵科給事中這個重要職務後,殷正茂被升遷為江西按察使。隆慶四年,兩廣叛亂,李遷提督兩廣軍務,卻連吃敗仗。這時候,內閣首輔高拱決定將殷正茂升任廣西巡撫,負責平叛事宜。文官出身的殷正茂雖然極具軍事才能,但他是個大貪官。因此,朝廷對殷正茂的任命風聲剛剛傳出,滿朝文武就一致反對。不過高拱不為所動。高拱如此堅持,是因為他做了一道算術題。高拱認為,撥一百萬兩銀子的軍餉給殷正茂,他至少貪污一半,如果派一個清廉的人去,或許一兩也不貪。但殷正茂有才能,足以平定叛亂,而派過去其他人,縱然不貪污,但大概率辦不成事,朝廷反而會多耗費軍餉。這樣下去,朝廷可能要多花幾百萬兩銀子。
事實上,殷正茂代替李遷之後,分兵七路,連續破叛軍巢穴數十處。叛軍將領一人戰死,一人被捕。殷正茂因功升任兵部右侍郎。
如今到了萬曆朝,高拱雖然下台,但是很多人依然對高拱的這次人事任命津津樂道。朝廷之中逐漸有了一種觀點,就是只要有本領,貪一些銀子無所謂。
然後,曾芸芸知道,歷史上的萬曆朝為大明朝埋下了嚴重的禍根,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士兵的軍餉被大量剋扣。當軍隊之中充斥了許許多多的「殷正茂」,士兵不得不頻頻靠譁變來討要薪餉,甚至會直接投降清軍。明末清初,清軍的綠營兵,多數都是由投降的明朝士兵組成。成為清軍之後,他們沒有了薪餉之憂,成為打敗明軍的主力之一。所以,後金崛起後僅僅用了數十年,就覆滅了明朝江山。
如今在萬曆朝,殷正
茂正得張居正信任。曾芸芸就想問問張居正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果張居正的觀點和高拱一樣,那麼她不會再隨意向朝廷提出什麼建議,因為沒用,她只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並且為自己留下退路。
臨別時,朱翊錦對曾芸芸道:「你這一兩日就要做好去京城的準備了。我們儘快出發。」
半個月後,京城。
這一天上午,無論是萬曆皇帝的御桌前,還是內閣成員和其他六部尚書、的書桌上,都出現了一份調研報告。
這是朱翊錦派人送來的。
一開始,除張居正外的其他內閣大員都不以為然,甚至一些人認為是洛王胡鬧。不夠洛王頗受聖眷,且是個不爭權奪利的性格,還是朝廷的財神爺,所以哪怕是那些御史言官,也不願輕易得罪他。
有些人是特意觀看,有些人是閒來無事翻翻,有些人是被他人提醒。但不管如何,大家最終還是注意到了這份調研報告。
「有遂川名為曾小山者,父母早歿,家貧無以為生,繼而負販推車經營。有廣豐名為周維新者,三歲失估,母又他適,顯貧無依,遂寄食於姊婿家,成年後,獨自外出經商,今薄有費財。
另有因家貧自覺棄農經商養家活口者。如安福張萬春,父母俱盲,家無蓄儲,遂負煤炭鬻市,資為養度。
另有龍泉鄭成斌,父早歿,以家無恆產,母命販席湘楚。永寧則有王子豪,因家貧,其父母於其十歲即驅之出,雖老不休。」<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