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杜凝章和楊允功鬥了這麼多年,還第一次看到楊允功這麼吃癟,心裡大為暢快。
其實杜凝章對沈江霖的諸多做法同樣並不贊同,但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再說了,沈江雲等人既然說有把握將楊允功拉下馬,將他拱上首輔之位,那麼付出一點代價也是應該的。
想到這裡,杜凝章笑呵呵地站了出來,發言定調:「陛下,年輕人有衝勁是好事,大周需要新鮮的血液,我們這些老傢伙久居中樞,雖然每天都要審閱各種地方上的奏摺,但是到底沒有深入地方久矣。既然沈江霖在雲南之地頗有建樹,百姓得益、朝廷得益,我們又有什麼好阻攔的呢?就讓他們這些年輕人放開手腳去干,雲南之地嘛,只要不涉及到軍政,隨便他們折騰便是。」
杜凝章這話是十分有分量的。
一來他是內閣次輔,地位僅次於楊允功;二來,杜凝章說的那些可謂是堵死了楊派人的話頭。
杜凝章政鬥經驗豐富,若是楊派之人繼續糾纏,那就是看不得朝廷好,看不得百姓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罔顧其他,哪怕事實確實如此,又有誰敢說出來?
況且,杜凝章在朝堂之上經營多年,他一發話,又有許多朝臣站出來應和,一時間,聲勢完全壓倒了楊派官員。
周承翊見此情況,心中滿意,立即下令宣布讓沈江霖以臨安府為試點進行改革,在臨安府的所有動向都要匯報中央,直接上達天聽,隨時調整策略,以三年之期為約,看三年後臨安府的變化。
力挺沈江霖的人都長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當這封信件快馬加鞭送到臨安府的時候,沈江霖正在自己的府邸中觀景品茗。
章文鼎在臨安府有一座三進的大宅院,就在府衙後面的那條街上,進出極為方便,宅院修建精巧,章文鼎被查抄家產後,沈江霖便以極低的價格將其收入囊中,也算是在臨安府有了自己的家。
今日下雨,雨水順著屋檐落下,眼前是一片雨簾,沈江霖跪坐在靜室的蒲團上,正在專心烹茶,靜室大門敞開,下三級台階後便是一處小小的水塘,青苔爬滿假山,雨水滴落到水面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眼前氤氳出裊裊水汽,在這裡仿佛可以拋卻所有的煩惱,只聽到耳邊的茶水咕嚕冒泡的聲音。
這是沈江霖放鬆自己的方式,每每這個時候,無人會來打擾沈江霖,只要不是十萬火急之事,都會在堂前靜候。
而此時,靜室裡間的門被打開,沈江霖蹙眉抬起頭,見是謝靜殊,才露出了笑容來:「如此匆忙,可是大哥來信了?」
謝靜殊重重地點了一下頭,自從章文鼎被押解回京後,他們都在盼著這一封信,謝靜殊更是日夜懸心,當時最開始提出扳倒章文鼎主意的人是她,若是結果並非她所預料的那樣,那她可就害了沈江霖了。
相比於謝靜殊的緊張萬分,沈江霖卻淡定的多,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將一撮茶葉加入沸水中,溫和地笑道:「我手弄髒了,勞煩夫人幫我念一下信了。」
謝靜殊咽了口口水,手指有些顫抖地將信紙從信封中取出來,展開信件,開始認真念了起來。
當謝靜姝念到「陛下聖明,特令二弟以新法變革臨安府,三年為期,再定國策」時,謝靜姝忍不住哽咽了,深吸了幾口氣,才斷斷續續將這封信給念完了。
信件念完了,謝靜姝的心也安定了,她跪坐在沈江霖的對面,面上已經滾落了淚來:「夫君,你的付出沒有白費,這一回,你總算扳回一局了。」
沈江霖被貶謫入雲南的時候,謝靜姝一路相陪,十分清楚沈江霖經歷了多少困苦磨難,才成就了今日的局面。
而變法一事,本身若是沒有得到中樞的認可,就會變成違背律法之案,沈江霖在這兩者之間遊走,哪怕謝靜姝傾盡全力相幫,仍舊日日提心弔膽,生怕朝廷再一次翻臉無情。
好在,這一次沈江霖得到了認可;好在,沈江霖並非孤軍奮戰。
沈江霖輕柔地用帕子給謝靜姝擦拭掉了臉上的淚珠,將第一杯茶推給了她,笑著糾正道:「並非是我扳回了一局,而是我們。」
「從今往後,臨安府這片天地,任我們施為,我們大可放開手腳去做了。」
謝靜姝重重地點頭!
臨安府的香皂工坊已經建起,各種酒樓、茶肆、客棧拔地而起,整個雲南的商人在聽到沈江霖任駕臨安時,俱都涌了過來,臨安府內的地皮變得越來越貴,因為所有人都有一個信念——沈江霖走到哪裡,就會為哪裡帶來巨額的財富。
同時,臨安府內沈江霖已經開始準備編整皇家第一運輸集團,各種章程已經定下,只剩下朝廷正式下令了,而這個運輸集團將會由中樞朝廷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商人團體共同出資,不僅僅是配合陸上運輸,更會涉及海外貿易,配合著越加繁盛的工業發展,這家運輸集團的出現,定會大放異彩。
沈江霖的計劃已經正式開始運轉起來了,他們需要做的,便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那個未來到來。
「當」的一聲,兩個茶盞相碰到一起,夫妻二人相視而笑,一同靜看庭前雨落,享受這一刻的歡愉美好。
第191章
三年後。
開明六年, 沈江霖任臨安府知府的第三年,任期將滿,朝廷傳召沈江霖回京述職, 對其論功行賞。
謝靜姝兩年前育有一子,取名沈謙和, 小名元寶,如今剛剛兩歲,長得玉雪可愛、粉雕玉琢, 和沈江霖小時候如出一轍。
晨曦照進「四水塘」的臥房內, 謝靜姝以為孩子還在睡覺,一邊替沈江霖整理官袍, 一邊輕聲叮囑他回京路上要注意安全、抵達京城後幫她將一些土儀帶回謝府,分給哪房的誰誰誰云云。
今日就要啟程, 謝靜姝早就將行李和隨行人員都幫沈江霖打理好了, 夫妻二人相處這麼多年,沈江霖再沒有不放心的。
沈江霖握住了謝靜姝的雙手,又拉近她,給了她一個深深的擁抱, 謝靜姝也緊緊地摟住了沈江霖的腰, 二十六歲的沈江霖正是最意氣風發的時候, 面容俊朗、手握大權, 萬里挑一的人中之龍說的便是沈江霖這般的人物, 但是成親多年,沈江霖只守著謝靜姝一人, 從無二心。
然而,這還不是沈江霖對她最好的地方,成婚八載, 沈江霖從來沒有對她發過一次火,她想做什麼事情,沈江霖都是鼓勵她、支持她、稱讚她。
謝靜姝一直牢牢記著沈江霖對她說的那句「做你自己。」
在沈江霖的呵護下,謝靜姝感覺到自己已經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了曾經想要成為的那個夢中的自己,她如今可以自信對人說出自己的觀點,可以直視著對方的眼睛說話,甚至這些年來,她不僅僅開設「慈幼堂」,建立就業流動部,還收了十八名親傳弟子,為了教育大業,著書立說,筆耕不輟。
謝靜姝對沈江霖絕非單純的男女之愛,更夾雜著感恩、敬仰之情,在歲月的洗禮下,兩人的命運緊緊糾纏在一起,密不可分。
「早點回來。」謝靜姝依依不捨,更擔心到了京城朝堂上還有波折。
沈江霖卻是胸有成竹,大哥在京中已經坐到了當年父親的官職,成為了新的一部之長,四品太常寺卿。
有些人覺得,以沈江雲的爵位,在如此年紀,受封他父親當年的官職,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和沈銳絕不相同的是,沈江雲的四品之位,讓他在朝堂之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同時,更是他展露頭角的起點,絕非政治生涯的終局。
楊允功去年已經告老退位,楊志遠在楊允功退位之年,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編了楊派人員,成為了楊氏家族之中新一任的族長。
新首輔杜凝章為了兌現當年的諾言,自然要徹底站在改革派一方,畢竟如今支持杜凝章的官員大多來自改革派,哪怕杜凝章心有不願,也已經被架在那裡了,再無更改的可能性。
沈氏宗族裡面,這幾年又多了好幾個中舉、中進士的人才,繼續散落各個地方,沈季友如今任戶部郎中之職同時兼任稅務改制局局長,沈江雲的幾位同窗都已過而立之年,好幾個在朝中占據關鍵位置,他們的勢力無人敢小覷了去。
而沈江霖在雲南做出來的功績,更是十分驚人,沈江霖的新政政策不僅僅只在臨安府一地展開,事實上泰半雲南之府都已經開始實施沈江霖的新政,因為沈江霖已經用一次又一次的事實告訴所有人,他能帶領百姓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老百姓不管你是什麼新政舊政,只要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就是好政。
雲南之地的稅入已經可以比肩江南各地,成為了大周朝新的稅入增長點,並且以每一年都快速翻倍的速度在增長,這讓原本還持反對意見的臣子更加沒有辦法去阻撓,甚至沈江雲在其中還採用分而化之的辦法,拉攏了其中的幾個「刺頭」,帶著他們投資入股雲南的產業鏈,吃到甜頭後,那些人總算在朝堂上靜默了下來,而沈江雲沒帶著他們玩的幾個,則是直接被打壓到了角落裡。<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其實杜凝章對沈江霖的諸多做法同樣並不贊同,但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再說了,沈江雲等人既然說有把握將楊允功拉下馬,將他拱上首輔之位,那麼付出一點代價也是應該的。
想到這裡,杜凝章笑呵呵地站了出來,發言定調:「陛下,年輕人有衝勁是好事,大周需要新鮮的血液,我們這些老傢伙久居中樞,雖然每天都要審閱各種地方上的奏摺,但是到底沒有深入地方久矣。既然沈江霖在雲南之地頗有建樹,百姓得益、朝廷得益,我們又有什麼好阻攔的呢?就讓他們這些年輕人放開手腳去干,雲南之地嘛,只要不涉及到軍政,隨便他們折騰便是。」
杜凝章這話是十分有分量的。
一來他是內閣次輔,地位僅次於楊允功;二來,杜凝章說的那些可謂是堵死了楊派人的話頭。
杜凝章政鬥經驗豐富,若是楊派之人繼續糾纏,那就是看不得朝廷好,看不得百姓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罔顧其他,哪怕事實確實如此,又有誰敢說出來?
況且,杜凝章在朝堂之上經營多年,他一發話,又有許多朝臣站出來應和,一時間,聲勢完全壓倒了楊派官員。
周承翊見此情況,心中滿意,立即下令宣布讓沈江霖以臨安府為試點進行改革,在臨安府的所有動向都要匯報中央,直接上達天聽,隨時調整策略,以三年之期為約,看三年後臨安府的變化。
力挺沈江霖的人都長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當這封信件快馬加鞭送到臨安府的時候,沈江霖正在自己的府邸中觀景品茗。
章文鼎在臨安府有一座三進的大宅院,就在府衙後面的那條街上,進出極為方便,宅院修建精巧,章文鼎被查抄家產後,沈江霖便以極低的價格將其收入囊中,也算是在臨安府有了自己的家。
今日下雨,雨水順著屋檐落下,眼前是一片雨簾,沈江霖跪坐在靜室的蒲團上,正在專心烹茶,靜室大門敞開,下三級台階後便是一處小小的水塘,青苔爬滿假山,雨水滴落到水面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眼前氤氳出裊裊水汽,在這裡仿佛可以拋卻所有的煩惱,只聽到耳邊的茶水咕嚕冒泡的聲音。
這是沈江霖放鬆自己的方式,每每這個時候,無人會來打擾沈江霖,只要不是十萬火急之事,都會在堂前靜候。
而此時,靜室裡間的門被打開,沈江霖蹙眉抬起頭,見是謝靜殊,才露出了笑容來:「如此匆忙,可是大哥來信了?」
謝靜殊重重地點了一下頭,自從章文鼎被押解回京後,他們都在盼著這一封信,謝靜殊更是日夜懸心,當時最開始提出扳倒章文鼎主意的人是她,若是結果並非她所預料的那樣,那她可就害了沈江霖了。
相比於謝靜殊的緊張萬分,沈江霖卻淡定的多,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將一撮茶葉加入沸水中,溫和地笑道:「我手弄髒了,勞煩夫人幫我念一下信了。」
謝靜殊咽了口口水,手指有些顫抖地將信紙從信封中取出來,展開信件,開始認真念了起來。
當謝靜姝念到「陛下聖明,特令二弟以新法變革臨安府,三年為期,再定國策」時,謝靜姝忍不住哽咽了,深吸了幾口氣,才斷斷續續將這封信給念完了。
信件念完了,謝靜姝的心也安定了,她跪坐在沈江霖的對面,面上已經滾落了淚來:「夫君,你的付出沒有白費,這一回,你總算扳回一局了。」
沈江霖被貶謫入雲南的時候,謝靜姝一路相陪,十分清楚沈江霖經歷了多少困苦磨難,才成就了今日的局面。
而變法一事,本身若是沒有得到中樞的認可,就會變成違背律法之案,沈江霖在這兩者之間遊走,哪怕謝靜姝傾盡全力相幫,仍舊日日提心弔膽,生怕朝廷再一次翻臉無情。
好在,這一次沈江霖得到了認可;好在,沈江霖並非孤軍奮戰。
沈江霖輕柔地用帕子給謝靜姝擦拭掉了臉上的淚珠,將第一杯茶推給了她,笑著糾正道:「並非是我扳回了一局,而是我們。」
「從今往後,臨安府這片天地,任我們施為,我們大可放開手腳去做了。」
謝靜姝重重地點頭!
臨安府的香皂工坊已經建起,各種酒樓、茶肆、客棧拔地而起,整個雲南的商人在聽到沈江霖任駕臨安時,俱都涌了過來,臨安府內的地皮變得越來越貴,因為所有人都有一個信念——沈江霖走到哪裡,就會為哪裡帶來巨額的財富。
同時,臨安府內沈江霖已經開始準備編整皇家第一運輸集團,各種章程已經定下,只剩下朝廷正式下令了,而這個運輸集團將會由中樞朝廷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商人團體共同出資,不僅僅是配合陸上運輸,更會涉及海外貿易,配合著越加繁盛的工業發展,這家運輸集團的出現,定會大放異彩。
沈江霖的計劃已經正式開始運轉起來了,他們需要做的,便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直到那個未來到來。
「當」的一聲,兩個茶盞相碰到一起,夫妻二人相視而笑,一同靜看庭前雨落,享受這一刻的歡愉美好。
第191章
三年後。
開明六年, 沈江霖任臨安府知府的第三年,任期將滿,朝廷傳召沈江霖回京述職, 對其論功行賞。
謝靜姝兩年前育有一子,取名沈謙和, 小名元寶,如今剛剛兩歲,長得玉雪可愛、粉雕玉琢, 和沈江霖小時候如出一轍。
晨曦照進「四水塘」的臥房內, 謝靜姝以為孩子還在睡覺,一邊替沈江霖整理官袍, 一邊輕聲叮囑他回京路上要注意安全、抵達京城後幫她將一些土儀帶回謝府,分給哪房的誰誰誰云云。
今日就要啟程, 謝靜姝早就將行李和隨行人員都幫沈江霖打理好了, 夫妻二人相處這麼多年,沈江霖再沒有不放心的。
沈江霖握住了謝靜姝的雙手,又拉近她,給了她一個深深的擁抱, 謝靜姝也緊緊地摟住了沈江霖的腰, 二十六歲的沈江霖正是最意氣風發的時候, 面容俊朗、手握大權, 萬里挑一的人中之龍說的便是沈江霖這般的人物, 但是成親多年,沈江霖只守著謝靜姝一人, 從無二心。
然而,這還不是沈江霖對她最好的地方,成婚八載, 沈江霖從來沒有對她發過一次火,她想做什麼事情,沈江霖都是鼓勵她、支持她、稱讚她。
謝靜姝一直牢牢記著沈江霖對她說的那句「做你自己。」
在沈江霖的呵護下,謝靜姝感覺到自己已經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成了曾經想要成為的那個夢中的自己,她如今可以自信對人說出自己的觀點,可以直視著對方的眼睛說話,甚至這些年來,她不僅僅開設「慈幼堂」,建立就業流動部,還收了十八名親傳弟子,為了教育大業,著書立說,筆耕不輟。
謝靜姝對沈江霖絕非單純的男女之愛,更夾雜著感恩、敬仰之情,在歲月的洗禮下,兩人的命運緊緊糾纏在一起,密不可分。
「早點回來。」謝靜姝依依不捨,更擔心到了京城朝堂上還有波折。
沈江霖卻是胸有成竹,大哥在京中已經坐到了當年父親的官職,成為了新的一部之長,四品太常寺卿。
有些人覺得,以沈江雲的爵位,在如此年紀,受封他父親當年的官職,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和沈銳絕不相同的是,沈江雲的四品之位,讓他在朝堂之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同時,更是他展露頭角的起點,絕非政治生涯的終局。
楊允功去年已經告老退位,楊志遠在楊允功退位之年,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編了楊派人員,成為了楊氏家族之中新一任的族長。
新首輔杜凝章為了兌現當年的諾言,自然要徹底站在改革派一方,畢竟如今支持杜凝章的官員大多來自改革派,哪怕杜凝章心有不願,也已經被架在那裡了,再無更改的可能性。
沈氏宗族裡面,這幾年又多了好幾個中舉、中進士的人才,繼續散落各個地方,沈季友如今任戶部郎中之職同時兼任稅務改制局局長,沈江雲的幾位同窗都已過而立之年,好幾個在朝中占據關鍵位置,他們的勢力無人敢小覷了去。
而沈江霖在雲南做出來的功績,更是十分驚人,沈江霖的新政政策不僅僅只在臨安府一地展開,事實上泰半雲南之府都已經開始實施沈江霖的新政,因為沈江霖已經用一次又一次的事實告訴所有人,他能帶領百姓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老百姓不管你是什麼新政舊政,只要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就是好政。
雲南之地的稅入已經可以比肩江南各地,成為了大周朝新的稅入增長點,並且以每一年都快速翻倍的速度在增長,這讓原本還持反對意見的臣子更加沒有辦法去阻撓,甚至沈江雲在其中還採用分而化之的辦法,拉攏了其中的幾個「刺頭」,帶著他們投資入股雲南的產業鏈,吃到甜頭後,那些人總算在朝堂上靜默了下來,而沈江雲沒帶著他們玩的幾個,則是直接被打壓到了角落裡。<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