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沈江雲知道,他在外頭只是在主考官面前混個臉熟,二弟不同,他是這次的小三元,必然會引起注目,再加上二弟年紀最小,恐怕會有人心存刁難。
沈江霖剛一落座,就感覺到身邊也坐了人,側過頭看去,也是微微一頓。
還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他身側坐的,赫然就是陶臨九。
因為院試是差役直接到家中報喜,再加上後頭又是和孟昭會面又是拜師,這段時期忙碌的很,倒是沒想到府試已經落到第十名的陶臨九,院試又名列第二了。
好在沈江雲留了心,在來的路上和沈江霖說了一遍他那桌的情況,讓沈江霖小心著些。
只是沈江雲沒說陶臨九便是這次的第二名,如此看來,這個陶臨九還確實有幾分本事的。
他們的座次都是按照院試排名排的,沈江霖坐首位,下首第一個就是第二名陶臨九。
陶臨九見沈江霖扭過頭看他,忍不住冷嗤了一聲,目光不與沈江霖相接,只是不想失態而已。
兩人稱不上仇人,但是陶臨九見沈江霖卻是份外眼紅。
很快,隨著開席時間臨近,四周空位上都陸陸續續坐滿了人,汪春英宅子小,灶房也不大,自然承接不了六桌席面同時上菜。
汪春英喊的是「太白樓」六兩一桌的席面,沒錯,這個年代已經有了外賣業務,「太白樓」將菜做好後,就擺放在食盒裡,雇了兩個閒漢,駕著驢車送到了汪府灶房,再由汪府的婢女先將圍碟冷菜上了,熱菜便由廚房重新蒸製了後再上。
六兩一桌的席面雖然在京城算不上最好,但也雞鴨魚肉都上齊了,還有兩道硬菜,燒羊肉和水晶鵝,也是很拿的上檯面的了。
在座的生員家中情況參差不齊,有些人不當回事,有些人則是盯著這滿桌的菜餚直咽口水。
坐在沈江霖對面的是本次院試的第十名,名叫沈季友,年約二十幾許,穿著簇新的生員服飾,臉上紅光滿面,一落座就對沈江霖恭維起來:「這位就是沈小相公,本次的小三元魁首吧?聞名不如見面,沒想到是這般神仙模樣的人物,實在是失敬失敬!」
見沈江霖面帶笑容,沈季友更加打蛇上棍:「在下沈季友,字浩才,見到沈小相公便覺一見如故,說不得我們往上數幾代,還是一家人呢!」
沈季友這話拉關係的意圖太明顯,而且沈季友一個二十幾許的成年人,對著一個十一歲的小少年頻頻獻媚,擠眉弄眼的樣子又十分市儈,看的陶臨九眉頭緊皺,本來準備提起的筷箸都放了下來,忍不住出言嘆道:「哪裡來的如此熏人之臭氣,實在讓人面對一桌都難下咽。」
這話就說在沈季友剛剛那些恭維話的後面,意圖指誰已經是一目了然,在座的沒有一個傻人,有人臉上露出了解氣之色,也有人默不作聲,為了緩解尷尬,假裝喝酒吃菜,不去看沈季友臉上的表情,還有些人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明明知道陶臨九在說什麼,反而裝傻充愣:「臭氣?哪裡來的臭氣,我怎麼沒聞到?」
陶臨九「呵呵」笑了一下,搖了搖頭:「不知道啊,現在好似又散了些許。」
沈季友被這一番揶揄嘲諷,弄的臉上忽青忽白,只是說他的人是陶臨九,沈季友這次來赴宴,本身就是抱著多多結交一番朋友的心思,那個坐在沈江霖下首的人,應該便是此次的第二名陶臨九,陶翰林之子,本也是他想巴結的對象,哪裡想到自己還沒夸上對方,人家已經對他橫眉冷對了。
沈季友是北直隸保定府人,家中世代行商,他自幼在讀書上有些天份,原本家中已經幫他開始想辦法托關係找個做官的人家掛籍,沒想到自去年開始商籍也有了科考權利,不再需要汲汲營營地想辦法托關係,倒是省了不少的事情。
只是沈季友商人思維,今日有了共坐一桌的機會,自然是想對重點幾個人巴結一番,以後也好走動關係。
在來之前,沈季友便對來赴宴的許多人都做了背景調查,也好到時候有的放矢。
結果出師不利,還沒攀附上沈江霖,就被陶臨九指桑罵槐地嘲了。
文人骨子裡自來清高,大部分人其實都看不上沈季友如此的奴顏婢膝。
「浩才兄,你既這樣說,回去我可要讓家父翻一翻族譜,看看我們是不是往上數幾代是一家人。不過今日相逢便是有緣,小弟江霖以茶代酒敬浩才兄一杯。」
沈江霖端起茶盞,朝沈季友點了點頭,沈季友立馬受寵若驚地站了起來,雙手端起酒杯越過眾人走到沈江霖身邊,和沈江霖碰了碰杯:「沈小相公言重了,我先干為敬,您隨意便可。」
沈季友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沈江霖微微喝了一口後,兩人才又落座了下來。
沈季友感謝地看了沈江霖一眼,謝他剛剛給自己解圍遞台階下。
兩人將陶臨九夾在中間,卻沒有一個人給陶臨九一個眼神,陶臨九氣的臉色發紅,狠狠瞪了沈季友一眼——這天下姓沈的都是一般討厭!
一桌人因著這段插曲,氣氛微妙,好幾人都吃的食不知味。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慢慢的就開始有人往主桌那邊去敬酒,今日的宴席這便是重頭戲,能和幾位主考官干一杯,甚至能得到幾句指點,讓主考官記下自己的名字,往後說出去,便是一層師生關係在了。
沈江霖起身的時候,陶臨九竟也同時站了起來,沈江霖目不斜視,沒管陶臨九想做什麼,直接往主桌方向走去。
陶臨九這種人,沈江霖見多了,看似書生意氣、端著君子之風,實際上執拗又嫉妒心強,很容易鑽牛角尖。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是十分內耗人格。
對付這樣的人,只要心胸夠大,不將他放在心上,那麼便也對沈江霖造成不了太大的影響。
沈江霖猜的一點都沒錯。
陶臨九雖然一句話都沒有和沈江霖說過,但是從他落座到現在,他的整副心神都在沈江霖身上,只是沈江霖視他為無物,無論他如何言語挑釁,沈江霖都不動如山。
這讓陶臨九十分鬱卒,心中已經狠狠憋了一股氣。
兩人一齊到了汪春英那桌,對著幾位主考官挨個敬酒,沈江霖人雖小,但是說出來的話卻十分進退有度、有理有節,讓人稱讚不愧是謝大人、汪大人一同選出來的魁首。
明明同樣少年英才的陶臨九,在沈江霖的光芒下,被襯托的什麼都不是。
陶臨九端著酒杯的手指暗暗收緊,原本濃眉大眼十分正派大氣的長相,此刻眼底的妒意一閃而過,只是面上還強撐著笑,向各位考官一一敬酒。
等到一圈敬完,汪春英也和沈江霖寒暄的差不多,本要讓兩人歸坐,卻聽陶臨九突然出聲道:「學生和沈案首三次同場考試,三次不及沈案首,心中實在欽佩的緊。剛剛有一商籍考生沈季友也頻頻向沈案首表達欽佩之意,只是言語到底是有些出格的,不像我等讀書人作派,不知道沈案首又對這商籍可參加科考有何高見?有沒有不同於一般人的見地?也好一解我剛剛心中的困惑。」
陶臨九聲音不大,但是其他幾桌人都瞬間停止了交談,望他們這桌的方向看去。
本身主桌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所有的心神,再加上沈江霖與陶臨九若有似無的硝煙味,很多人一看到他們兩人一同過去敬酒,就已經留意上了,如今聽到陶臨九有此一問,頓時便都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離得有點遠的沈江雲也聽見了,一顆心頓時就提了起來。
陶臨九這個問題問的很齷齪。
當著這麼多主考官的面,問沈江霖商籍可參加科考之政策的見解,而且還是不同於一般人的「高見」,實在是強人所難。
首先沈江霖之父沈銳在朝堂上之前是出了名的反對派之一,而如今政令推行下來,是保商派贏了,那麼沈江霖到底是該站在哪一邊才算好?
說應該推行商籍參加科考,便是與他父親站在對立面;說不應該推行商籍參加科考,那是對朝廷政令有所不滿?
似乎如何回答,都會落入陶臨九的陷阱之中。
再則,這個事情當時多轟動?朝堂上的官員們辯了就有小半年時間,直到辯無可辯,沈江霖冷不丁之下,還能說出什麼新意來?
到時候說一些老生常談之語,只會讓人說他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這便是陶臨九想了許久想出來的難為沈江霖的方式。
陶臨九看過沈江霖的文章、研究過沈江霖的詩,知道只是說一些四書五經的題目、作兩句詩,是難不倒沈江霖的。
但是時政不一樣。
時政需要非常敏銳的政治洞察能力,需要豐富的官場閱歷,甚至需要極強的對人情世故的把握,而這些,陶臨九相信都是沈江霖所缺乏的。
沈江霖才十一歲,就算再怎麼天賦異稟,很多需要靠時間積累下來的東西,是他所不能夠在如今這個年齡就能達到的。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沈江霖剛一落座,就感覺到身邊也坐了人,側過頭看去,也是微微一頓。
還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他身側坐的,赫然就是陶臨九。
因為院試是差役直接到家中報喜,再加上後頭又是和孟昭會面又是拜師,這段時期忙碌的很,倒是沒想到府試已經落到第十名的陶臨九,院試又名列第二了。
好在沈江雲留了心,在來的路上和沈江霖說了一遍他那桌的情況,讓沈江霖小心著些。
只是沈江雲沒說陶臨九便是這次的第二名,如此看來,這個陶臨九還確實有幾分本事的。
他們的座次都是按照院試排名排的,沈江霖坐首位,下首第一個就是第二名陶臨九。
陶臨九見沈江霖扭過頭看他,忍不住冷嗤了一聲,目光不與沈江霖相接,只是不想失態而已。
兩人稱不上仇人,但是陶臨九見沈江霖卻是份外眼紅。
很快,隨著開席時間臨近,四周空位上都陸陸續續坐滿了人,汪春英宅子小,灶房也不大,自然承接不了六桌席面同時上菜。
汪春英喊的是「太白樓」六兩一桌的席面,沒錯,這個年代已經有了外賣業務,「太白樓」將菜做好後,就擺放在食盒裡,雇了兩個閒漢,駕著驢車送到了汪府灶房,再由汪府的婢女先將圍碟冷菜上了,熱菜便由廚房重新蒸製了後再上。
六兩一桌的席面雖然在京城算不上最好,但也雞鴨魚肉都上齊了,還有兩道硬菜,燒羊肉和水晶鵝,也是很拿的上檯面的了。
在座的生員家中情況參差不齊,有些人不當回事,有些人則是盯著這滿桌的菜餚直咽口水。
坐在沈江霖對面的是本次院試的第十名,名叫沈季友,年約二十幾許,穿著簇新的生員服飾,臉上紅光滿面,一落座就對沈江霖恭維起來:「這位就是沈小相公,本次的小三元魁首吧?聞名不如見面,沒想到是這般神仙模樣的人物,實在是失敬失敬!」
見沈江霖面帶笑容,沈季友更加打蛇上棍:「在下沈季友,字浩才,見到沈小相公便覺一見如故,說不得我們往上數幾代,還是一家人呢!」
沈季友這話拉關係的意圖太明顯,而且沈季友一個二十幾許的成年人,對著一個十一歲的小少年頻頻獻媚,擠眉弄眼的樣子又十分市儈,看的陶臨九眉頭緊皺,本來準備提起的筷箸都放了下來,忍不住出言嘆道:「哪裡來的如此熏人之臭氣,實在讓人面對一桌都難下咽。」
這話就說在沈季友剛剛那些恭維話的後面,意圖指誰已經是一目了然,在座的沒有一個傻人,有人臉上露出了解氣之色,也有人默不作聲,為了緩解尷尬,假裝喝酒吃菜,不去看沈季友臉上的表情,還有些人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明明知道陶臨九在說什麼,反而裝傻充愣:「臭氣?哪裡來的臭氣,我怎麼沒聞到?」
陶臨九「呵呵」笑了一下,搖了搖頭:「不知道啊,現在好似又散了些許。」
沈季友被這一番揶揄嘲諷,弄的臉上忽青忽白,只是說他的人是陶臨九,沈季友這次來赴宴,本身就是抱著多多結交一番朋友的心思,那個坐在沈江霖下首的人,應該便是此次的第二名陶臨九,陶翰林之子,本也是他想巴結的對象,哪裡想到自己還沒夸上對方,人家已經對他橫眉冷對了。
沈季友是北直隸保定府人,家中世代行商,他自幼在讀書上有些天份,原本家中已經幫他開始想辦法托關係找個做官的人家掛籍,沒想到自去年開始商籍也有了科考權利,不再需要汲汲營營地想辦法托關係,倒是省了不少的事情。
只是沈季友商人思維,今日有了共坐一桌的機會,自然是想對重點幾個人巴結一番,以後也好走動關係。
在來之前,沈季友便對來赴宴的許多人都做了背景調查,也好到時候有的放矢。
結果出師不利,還沒攀附上沈江霖,就被陶臨九指桑罵槐地嘲了。
文人骨子裡自來清高,大部分人其實都看不上沈季友如此的奴顏婢膝。
「浩才兄,你既這樣說,回去我可要讓家父翻一翻族譜,看看我們是不是往上數幾代是一家人。不過今日相逢便是有緣,小弟江霖以茶代酒敬浩才兄一杯。」
沈江霖端起茶盞,朝沈季友點了點頭,沈季友立馬受寵若驚地站了起來,雙手端起酒杯越過眾人走到沈江霖身邊,和沈江霖碰了碰杯:「沈小相公言重了,我先干為敬,您隨意便可。」
沈季友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沈江霖微微喝了一口後,兩人才又落座了下來。
沈季友感謝地看了沈江霖一眼,謝他剛剛給自己解圍遞台階下。
兩人將陶臨九夾在中間,卻沒有一個人給陶臨九一個眼神,陶臨九氣的臉色發紅,狠狠瞪了沈季友一眼——這天下姓沈的都是一般討厭!
一桌人因著這段插曲,氣氛微妙,好幾人都吃的食不知味。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慢慢的就開始有人往主桌那邊去敬酒,今日的宴席這便是重頭戲,能和幾位主考官干一杯,甚至能得到幾句指點,讓主考官記下自己的名字,往後說出去,便是一層師生關係在了。
沈江霖起身的時候,陶臨九竟也同時站了起來,沈江霖目不斜視,沒管陶臨九想做什麼,直接往主桌方向走去。
陶臨九這種人,沈江霖見多了,看似書生意氣、端著君子之風,實際上執拗又嫉妒心強,很容易鑽牛角尖。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是十分內耗人格。
對付這樣的人,只要心胸夠大,不將他放在心上,那麼便也對沈江霖造成不了太大的影響。
沈江霖猜的一點都沒錯。
陶臨九雖然一句話都沒有和沈江霖說過,但是從他落座到現在,他的整副心神都在沈江霖身上,只是沈江霖視他為無物,無論他如何言語挑釁,沈江霖都不動如山。
這讓陶臨九十分鬱卒,心中已經狠狠憋了一股氣。
兩人一齊到了汪春英那桌,對著幾位主考官挨個敬酒,沈江霖人雖小,但是說出來的話卻十分進退有度、有理有節,讓人稱讚不愧是謝大人、汪大人一同選出來的魁首。
明明同樣少年英才的陶臨九,在沈江霖的光芒下,被襯托的什麼都不是。
陶臨九端著酒杯的手指暗暗收緊,原本濃眉大眼十分正派大氣的長相,此刻眼底的妒意一閃而過,只是面上還強撐著笑,向各位考官一一敬酒。
等到一圈敬完,汪春英也和沈江霖寒暄的差不多,本要讓兩人歸坐,卻聽陶臨九突然出聲道:「學生和沈案首三次同場考試,三次不及沈案首,心中實在欽佩的緊。剛剛有一商籍考生沈季友也頻頻向沈案首表達欽佩之意,只是言語到底是有些出格的,不像我等讀書人作派,不知道沈案首又對這商籍可參加科考有何高見?有沒有不同於一般人的見地?也好一解我剛剛心中的困惑。」
陶臨九聲音不大,但是其他幾桌人都瞬間停止了交談,望他們這桌的方向看去。
本身主桌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所有的心神,再加上沈江霖與陶臨九若有似無的硝煙味,很多人一看到他們兩人一同過去敬酒,就已經留意上了,如今聽到陶臨九有此一問,頓時便都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離得有點遠的沈江雲也聽見了,一顆心頓時就提了起來。
陶臨九這個問題問的很齷齪。
當著這麼多主考官的面,問沈江霖商籍可參加科考之政策的見解,而且還是不同於一般人的「高見」,實在是強人所難。
首先沈江霖之父沈銳在朝堂上之前是出了名的反對派之一,而如今政令推行下來,是保商派贏了,那麼沈江霖到底是該站在哪一邊才算好?
說應該推行商籍參加科考,便是與他父親站在對立面;說不應該推行商籍參加科考,那是對朝廷政令有所不滿?
似乎如何回答,都會落入陶臨九的陷阱之中。
再則,這個事情當時多轟動?朝堂上的官員們辯了就有小半年時間,直到辯無可辯,沈江霖冷不丁之下,還能說出什麼新意來?
到時候說一些老生常談之語,只會讓人說他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這便是陶臨九想了許久想出來的難為沈江霖的方式。
陶臨九看過沈江霖的文章、研究過沈江霖的詩,知道只是說一些四書五經的題目、作兩句詩,是難不倒沈江霖的。
但是時政不一樣。
時政需要非常敏銳的政治洞察能力,需要豐富的官場閱歷,甚至需要極強的對人情世故的把握,而這些,陶臨九相信都是沈江霖所缺乏的。
沈江霖才十一歲,就算再怎麼天賦異稟,很多需要靠時間積累下來的東西,是他所不能夠在如今這個年齡就能達到的。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