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現在她無論再說多少遍,事實就擺在了眼前,而且再不能像以前一樣,讓她選擇性的忽視了。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林清源看到這一幕,也是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最好明日清晨給我答覆,我還要趕回宮去操辦喪宜。」說著,他轉身離開了這裡,徒留她一人在那裡又哭又笑,喃喃自語。

  林清源如約等了一夜,可第二日卻沒等到她出來。

  他意識到什麼不對,立刻沖了進去,卻只看到了躺在床榻上,早已停止呼吸的她,手裡還緊握著那個盒子。

  「……」,林清源沒說話,只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第312章

  歷史永遠不會重複,但卻驚人的相似。

  帝後同一日駕崩,這喪宜規模自然是不能小的,不然不止宗室親貴們不答應,只怕朝野上下也會有所議論。

  所以對於這聲勢浩大,堪稱奢靡的喪事,林清源也並沒有說什麼,可再怎麼輝煌奢靡,也是葬禮,氣氛自然是憂傷且沉重的。

  只是大家還有很多事要做,顯然不能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特別是新帝登基的大事。

  劉啟繼位,冊封王娡為皇后,三個女兒為公主,小兒子劉徹因為年歲太小,並未得封太子。

  但劉啟卻遵從父命,特別指定林清源做小劉徹的太傅,那麼基本上這太子的位子也就是板上釘釘了。

  這許多事一連串的做下來,轉眼間就到了秋天。

  彼時,林清源正在太學進行定期講學,剛下了課,張不疑就找來了,手上還拿著信件,看上面的印章就知道是匈奴王庭來的。

  他也不耽誤,直接帶上張不疑回了自己在太學的住所,片刻後兩人坐在書房裡。

  「先生,小翁主又誕下了一個兒子,聽說兀離王子高興的很。」張不疑趁著他看信的時候,又補充了一些額外的情報。

  「他當然高興了,因為他以為那是他的兒子嘛。」林清源卻不以為然,只耐心看著女兒的來信。

  「……」,張不疑沒接話,實在是這一句里隱含的意思可太多了。

  「行了,不提這個了,我有別的事要問你,最近朝堂上關於啟兒提拔年輕官員的議論如何?」林清源看完之後放下信件,問起了其他。

  「有些親貴老臣倒是頗為微詞,但他們根本不足為懼,尺位素餐之輩,陛下不喜也正常。」張不疑斟酌著回答道。

  「啟兒剛登基沒多久,就來這麼一出,顯然是在試探老臣們的立場,並試圖安插自己人。」

  「這本沒有錯,只可惜他還是太年輕了,過於急躁,你多看顧些,老臣們有什麼苗頭及時稟報。」林清源不太放心,囑咐了幾句。

  「先生放心吧,我一定盯緊了。」聽這話的意思,就是打算為新帝保駕護航了,那他這個做下屬的,自然要緊跟領導的步伐。

  「好了,沒什麼事就去吧。」林清源抬了抬手,示意他自便。

  「諾。」張不疑剛要走,突然想起了別的,又坐回來了。

  「怎麼?還有別的要事?」林清源詫異的看了他一眼。

  「也算不上什麼要事,只是典客府那邊傳來消息,說是那些羅馬人請求回家。」

  「他們聽說漢匈兩國已經再次議定了聯姻,料想現在西域諸國絕不敢放肆,便想借這個機會回家去。」張不疑如實告知。

  「……」,林清源沉默了一會兒。「算來他們也來我大漢有好些年了,想重回故土也是人之常情。」

  「這樣吧,等過些日子匈奴來報喜的使團到了,處理完事情後,就讓羅馬人跟著他們一起走吧。」

  「只一樣,你告訴這些羅馬人,我們大漢願意與之通商,請他們回去後,務必和他們的執政官以及元老院成員商議此事。」

  「另外,他們走的時候,可多送一些絲綢瓷器之類的特產,也好為我們的商品在那邊打開銷路。」

  林清源說這話就是打算把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提前促成了。

  羅馬和漢朝距離太遠,根本不存在實質意義上的矛盾,這種情況下,通商反而是很好的交流手段。

  「是,這件事我會辦好的。」張不疑自然沒什麼意見,就這樣,兩人達成一致後,他很快離去了。

  而林清源則派人把周亞夫找了過來,並給他看了女兒的來信。

  「這次匈奴使團來京賀喜,我們自然也要派人過去,你還想見嫣兒嗎?」林清源問他。

  「還是不了,我只要知道她一切安好,也就放心了,見面就不必了,免得為她平添憂愁。」這一次,周亞夫卻搖了搖頭。

  「而且先生,我擔心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

  「嫣兒兵行險招,以亡夫遺腹子冒充兀離的兒子,那麼不久等那孩子長大,兀離必然會為其奪取大單于之位。」

  「屆時嫣兒長子的處境,可就難了,就連她自己,恐怕也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他指出了潛藏的隱患。

  「那你的意思是?」林清源不答反問道。

  「我要繼續練兵,以防萬一。」周亞夫毫不猶豫道。

  「這也是一種法子,不過我有更好的。」林清源卻如此道。

  「什麼?」周亞夫問道。

  「上次漢匈訂立盟約時,我曾給了軍臣一個錦囊,出的主意便是讓他在除掉兀離後,將自己的小弟弟分出去,分到更遠的西方。」

  「最好將來兩兄弟各自統治的國土能隔著西域,這樣雙方不見面,或許會好一些。」林清源如實告知。

  「可是這樣也不能確保他們一定不會手足相殘啊,特別是裡面還夾雜著兀離的死。」周亞夫卻提出了質疑。

  「所以,我決定建議嫣兒把二女兒薩娜嫁給烏孫王子,烏孫勢力不如匈奴,薩娜一旦嫁了過去,絕不會受委屈。」

  「而且烏孫地處西域,一旦出嫁,就會在她哥哥的領地和弟弟的領地之間形成一個緩衝。」

  「即便將來雙方真的要打仗,薩娜也會進行調節,不至於讓他們鬧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林清源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他。

  「可是先帝和當今陛下都希望薩娜公主嫁回漢宮來啊。」周亞夫有些遲疑的提醒道。

  「盈兒那是為了我身邊能有個血脈相連的親人陪著才會提這個要求的,至於啟兒,他考慮的更多的可能是兩國的關係。」

  「可如今南宮公主已經和軍臣定下了婚約,將來由她嫁過去做匈奴人的大閼氏,也一樣能夠穩住漢匈聯姻。」

  「我只要好好說一說,想必啟兒鬆口也不過是時間問題。」林清源卻看的很清楚。

  「可是做烏孫王后怎麼比得上我們大漢的太子妃?這難道不是委屈了薩娜公主嗎?」周亞夫質疑道。

  「地位高就一定幸福嗎?一定不受委屈嗎?」林清源卻反問。

  「……」,周亞夫不說話了,顯然他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被迫遠嫁的林嫣然。

  「地位高,也意味著責任重,我不希望薩娜將來過的很辛苦,我情願她低嫁,那麼礙於她娘家兩個兄弟的勢力,她的丈夫絕對不敢對她不好。」

  「可若是她嫁給了徹兒,成了大漢的太子妃,乃至將來的皇后,就必然會被鎖在這深宮裡。」

  「草原上自由飛翔的雕兒又怎麼受得了方寸之間的禁錮呢?」林清源打了一個比方。

  「……那先生有把握說服陛下嗎?」周亞夫輕聲問。

  「我會做到的。」林清源給了很肯定的回答。

  「那我就不操心了。」周亞夫如是道。

  而他不知道的是,林清源直到十年後才去找劉啟談這件事。

  彼時,小劉徹已經是個小少年了,正拿著木劍在花園裡比劃著名,不多時,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也找了過來和他一起玩,來者正是館陶公主家的小女兒,陳阿嬌。

  林清源和劉啟走到花園裡的時候,就看他們打打鬧鬧很開心的樣子,順勢他就提起了解除小劉徹和薩娜的口頭婚約的事。

  「先生,這不太好吧,朕記得,這樁婚事是父皇生前很希望促成的啊。」劉啟眉頭一皺,有些猶豫道。

  「可是此一時,彼一時,徹兒根本沒見過薩娜,未必會喜歡她,但他現在和阿嬌倒是處的好,我聽說,館陶也希望能和你結親來著?」他直接一個反問。

  「這……」,劉啟有些訕訕的,「的確如此,但朕還沒答覆姐姐,如果薩娜公主願意嫁過來,那自然是這樁婚事更好。」

  「他們的婚事我們能替他們做主,可這婚後的日子卻只能自己相處,啟兒啊,我年紀大了,只想看兒孫們幸福,不想考慮其他了。」

  林清源情深意切的表示了自己的態度。

  「可是……」,劉啟還是有些猶豫。

  「我聽說軍臣已經肅清了匈奴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也是時候把他和南宮的婚事提上日程了吧。」林清源提起了別的。

  「是啊,是該準備了。」劉啟一想也對,現在嫁自己女兒過去也能穩住漢匈關係。<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