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只是這世事沉浮,就如浪里淘金,如何取捨,全看自己。然而浪里的金子也終有一天會被狂潮磨損殆盡,唯有內心留下一處千山,才能追雲逐月。
*
天順十六年,臨安,臨安知州府。
府中人心大亂,長江以北衢州一帶遭受厥緇兵馬屠戮之事,包括衢州節度使李謹丞自刎城門下之事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
而衢州又恰好離臨安只有一條長江水之隔,現在厥緇兵力強盛,有船有艦,若是臨安挺不過,守不住長江,恐怕整個長江以南就要徹底敗在了厥緇兵馬下。
陸成盈舉著傘,抬手接住了府外的連綿細雨,他淡淡地道:「看來這厥緇還挺聰明。」
官差有些不解,陸成盈搖搖頭。
他說:「我爹就死在了厥緇人手中。」他頓了頓,「陸自成還在世的時候,和張修明都參與了調查蕭楮風一案之中,卻被蕭楮風反殺。最先死的是張修明,但我爹年事已高,傷勢較重,吊著一口氣,痛苦地活了幾天,也偃旗息鼓了。整個陸家,都是我和我娘親手打拼出來的。」
「我不知道漠北那邊如何,但既然厥緇已經挑了一個衢州城攻破,那就預示著厥緇馬上就要向北明宣戰了。」陸成盈道。
眼下雨絲連綿,愁緒悠長。
生在亂世之中,每個人都不想死,他們都想好好活著,哪怕偏安一隅也是好的。
*
天順十六年,晏都,宮城朱牆內。
又是一個陰天。戚風明和郎謙謹站在朱牆內內,望著早春枝丫初生的枝條。戚風明抬手捻過一朵嫩芽,郎謙謹就在戚風明身側,雷打不動地站著,他低著頭,雙腳踢著腳下的亂石。
「衢州城沒了。」郎謙謹哀愁地道。
戚風明丟掉那朵嫩芽,他道:「我知道,又丟了一個。」
郎謙謹有些迷茫,他道:「如果有一天,厥緇真的攻過來該如何是好?晏都還會在嗎?北明還會在嗎?我們......還會在嗎?」
「你想想,晏都最大的飯店——曲仙樓都倒閉了。」戚風明道,「衢州的挽斛樓早已淪為了一攤廢墟。」
這等暗示太過於明顯,厥緇那裡估計早已虎視眈眈,盯著北明的廣大疆土數十年了,終於等到了北明全盤崩潰的這一刻。
朝中已經冷淡了許久了,東廠的牌匾早已埋進泥土裡,只留下已經積了一點灰塵的器具。沒有往日進進出出的東廠廠衛,也沒有往日和自己爭相鬥爭的東廠督主韓軻,戚風明也覺得有些孤單。
「郎謙謹啊......有時間陪本侯聊閒天,不如再訓練一下那些禁軍的作戰能力。」戚風明低頭思索良久,只留下了這句話。
很快,一陣涼風吹來,吹過整個晏都。
風中有些許沙塵,大概是從漠北吹來的風吧......
下卷·浪里逐山(完)
尾聲·海晏河清(啟)
第65章
厥緇, 天光十一年。
上京,大明殿內。
帷幕深帳內, 滿朝文武正跪地俯首,他們各個嚇得瑟瑟發抖,無論南官還是北官,皆都不敢抬頭,不敢直視著坐在高台之上的那個人的眼睛。
蕭飛鴻翹起二郎腿,背脊靠在椅輩上,她一拍面前的案台, 起身高吼道:「都給我抬起頭來!」
正說著,大明殿兩側的侍衛帶領著一眾小隊兵馬進入了殿內正中。滿朝文武有進有退地各退到一旁, 這才有膽抬起眼眸, 凝視著那一眾小隊兵馬, 為首的叱羅燾器宇軒昂地走了進來,來到蕭飛鴻腳下,抱拳躬身。
「回稟太后,衢州城已經洗劫一空, 北明那邊暫時沒有任何抵抗能力。而衢州城毀於一旦,已經對長江以南的地區起到了壓制的作用。」叱羅燾看了看蕭飛鴻有些複雜的神情, 便立刻道,「長江以南最近的地區是臨安, 臨安那邊的守衛大概是不敢動兵一毫。」
原以為蕭飛鴻會將自己大肆表揚一番, 還可能並列自己的兄長們——叱羅彥和叱羅谷, 然而叱羅燾卻迎接到的是一碗燒的火熱的沸水。滾燙的液體直直地撲灑在他布滿刀痕的臉上, 熱到叱羅燾剎那間原本癒合的刀痕一下子就裂開,鮮血滿目瘡痍。
「真是夠給你臉了!」蕭飛鴻罵的很是難聽,她掀開衣袍, 亦步亦趨地走下高台,腳步逼近叱羅燾,她指著叱羅燾,憤懣地道,「讓去討衢州城只是給予北明一個壓制,而不是讓你們把衢州城屠戮一番——日後厥緇若是步入中原,你讓中原百姓如何想?」
叱羅燾不解為何蕭飛鴻會那麼生氣,只好小聲嘟囔道:「又不是沒給北明一個壓制......」
見狀,蕭飛鴻微蹙眉頭,她憂心忡忡地說:「民,水為之。君,舟為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蕭飛鴻嘆了口氣,眉頭緊皺,「你的兄長沒教你每攻略一塊城池,定要善待裡面的百姓嗎?」
叱羅燾失落地垂下頭,他跪在地上,雙手蹂躪著下面鋪墊著的金絲綢所做的地毯。和那些周遭百官一樣,同樣都不敢抬頭看立在自己眼前的蕭飛鴻。
「本來我不想這麼快就和北明宣戰的。」
蕭飛鴻沒有在管仍舊跪在地上,沉默不語的叱羅燾,而是兀自地走過腳下一級級長梯。走到長梯的頂部,抬腳再度登上高台,她一聲令下,滿朝文武皆都從四周重新聚集到大明殿的中央,跪著的沒有一人,站著的全部都是。
她從案台上握住閃著光亮的金樽,從酒器中倒了一盅酒,倒進了金樽之中。金樽的樽口處很快被醇香的酒水沾滿。她一腳踏在案台上,抬手舉起金樽,仰天大口而下,一口悶進。
喝完時,蕭飛鴻抬起衣袖擦了一下嘴。而後,她撩起眼皮,低頭看著那些文武百官,戲謔地笑了。
站直身體,大聲道:「眼下,三日之期就要到了。明日,若是漠北都護府還未給厥緇一則告令,那麼厥緇將會對北明正式宣戰。」
自古發生戰爭,兩方交戰時,為了給予對方尊敬,定要在開戰前有宣戰一說。有了宣戰的前車之鑑,戰爭才是正規的戰爭。若沒有宣戰,則被視為偷襲。偷襲之戰,乃是小人之心齷齪者之有之。
然而,蕭飛鴻身為北明最為年輕的一代太后,兒子年幼暫未長大,朝政還是由蕭飛鴻只手搭理。她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自小時候,便耳濡目染儒家德禮法之美常,治國理政自然沾染了不少儒家風采。
所以,身為掌權者,蕭飛鴻給予弱小的北明一個應有的尊重。
此話一出,蕭飛鴻便開始排兵部署。她先是讓侍衛從兵器庫拿出厥緇和北明的兩張疆域地圖,鋪展開在滿朝文武百官面前。
「作戰當有謀略。」蕭飛鴻反覆對比兩張疆域圖,而後用硃砂筆,在地圖上畫了四個圈。
四個圈分別是漠北一帶、滄州一帶、晏都一帶、長江南岸。
「四個地方若是只挑一個地方逐個攻破,不知成敗。當然成敗後說,只是會耽誤不少時間。」蕭飛鴻分別指著漠北一帶、滄州一帶、晏都一帶和長江南岸,又說,「如果將厥緇大軍分成四個不同的組別,以局部推拉整體,便是個好方法。如果一個地我們厥緇攻不破,那其他地方總會有弱點,能讓厥緇攻破。」
她繼續道:「就拿漠北一帶和滄州一帶舉例子。漠北對於厥緇來說至關重要,可是滄州更是。首先,滄州和漠北都是北明與厥緇的交界處,若是這兩個地方攻破,哪怕只攻破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的人自然會直線東去,直逼晏都。而滄州一帶若是需要幫助,可從漠北的大軍中再抽出一列長隊,前去滄州輔助。一個對滄州外攻陷,一個對滄州內攻陷,兩面夾擊,而後繞過山地,再度直逼晏都。」
蕭飛鴻又將手指指向「長江南岸」,她淡淡地道:「晏都一旦攻破,長江以北便不攻自破。剩下的疆域,便是長江以南。而臨安、揚州身為比鄰大運河,乃是水路樞紐,自古以來,便福澤天下。再將這厥緇兵馬一分為二,一隊從大運河南下,一隊橫渡長江,一個主要福澤百姓,一個主要攻破臨安。最後兩隊會和,再度攻長江以南的其他地區。」
這個作戰思路固然是對的,只是為何蕭飛鴻不讓厥緇武將統領進行戰略部署,一是因為蕭飛鴻蓄謀已久,她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規劃著名併吞中原的計劃。二是因為蕭飛鴻怕厥緇武將太過心軟,又或是會像叱羅燾一樣,以武力征服數個城池,卻不知道是否該恩澤或是安慰城池內的百姓萬千。
而後,蕭飛鴻負手而立:「各位,可還有任何問題,當可提議。」
滿朝南官和北官皆都默聲。只見沒有任何異議,蕭飛鴻便高手一揮,命令侍衛,道:「若是明日陳自寒還未將漠北一帶的諸多城池盡數讓給厥緇,那我們到時候下戰書也不遲。」
*
翌日一早,天還未亮。這一天,已經到了和蕭飛鴻約定的第三日。這三日內,他承受著苦苦煎熬,並沒有將這等事情告訴都護府內的任何人,而是每日對府軍進行訓練,比之前以往都更加的高難度和高強度。
*
天順十六年,臨安,臨安知州府。
府中人心大亂,長江以北衢州一帶遭受厥緇兵馬屠戮之事,包括衢州節度使李謹丞自刎城門下之事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
而衢州又恰好離臨安只有一條長江水之隔,現在厥緇兵力強盛,有船有艦,若是臨安挺不過,守不住長江,恐怕整個長江以南就要徹底敗在了厥緇兵馬下。
陸成盈舉著傘,抬手接住了府外的連綿細雨,他淡淡地道:「看來這厥緇還挺聰明。」
官差有些不解,陸成盈搖搖頭。
他說:「我爹就死在了厥緇人手中。」他頓了頓,「陸自成還在世的時候,和張修明都參與了調查蕭楮風一案之中,卻被蕭楮風反殺。最先死的是張修明,但我爹年事已高,傷勢較重,吊著一口氣,痛苦地活了幾天,也偃旗息鼓了。整個陸家,都是我和我娘親手打拼出來的。」
「我不知道漠北那邊如何,但既然厥緇已經挑了一個衢州城攻破,那就預示著厥緇馬上就要向北明宣戰了。」陸成盈道。
眼下雨絲連綿,愁緒悠長。
生在亂世之中,每個人都不想死,他們都想好好活著,哪怕偏安一隅也是好的。
*
天順十六年,晏都,宮城朱牆內。
又是一個陰天。戚風明和郎謙謹站在朱牆內內,望著早春枝丫初生的枝條。戚風明抬手捻過一朵嫩芽,郎謙謹就在戚風明身側,雷打不動地站著,他低著頭,雙腳踢著腳下的亂石。
「衢州城沒了。」郎謙謹哀愁地道。
戚風明丟掉那朵嫩芽,他道:「我知道,又丟了一個。」
郎謙謹有些迷茫,他道:「如果有一天,厥緇真的攻過來該如何是好?晏都還會在嗎?北明還會在嗎?我們......還會在嗎?」
「你想想,晏都最大的飯店——曲仙樓都倒閉了。」戚風明道,「衢州的挽斛樓早已淪為了一攤廢墟。」
這等暗示太過於明顯,厥緇那裡估計早已虎視眈眈,盯著北明的廣大疆土數十年了,終於等到了北明全盤崩潰的這一刻。
朝中已經冷淡了許久了,東廠的牌匾早已埋進泥土裡,只留下已經積了一點灰塵的器具。沒有往日進進出出的東廠廠衛,也沒有往日和自己爭相鬥爭的東廠督主韓軻,戚風明也覺得有些孤單。
「郎謙謹啊......有時間陪本侯聊閒天,不如再訓練一下那些禁軍的作戰能力。」戚風明低頭思索良久,只留下了這句話。
很快,一陣涼風吹來,吹過整個晏都。
風中有些許沙塵,大概是從漠北吹來的風吧......
下卷·浪里逐山(完)
尾聲·海晏河清(啟)
第65章
厥緇, 天光十一年。
上京,大明殿內。
帷幕深帳內, 滿朝文武正跪地俯首,他們各個嚇得瑟瑟發抖,無論南官還是北官,皆都不敢抬頭,不敢直視著坐在高台之上的那個人的眼睛。
蕭飛鴻翹起二郎腿,背脊靠在椅輩上,她一拍面前的案台, 起身高吼道:「都給我抬起頭來!」
正說著,大明殿兩側的侍衛帶領著一眾小隊兵馬進入了殿內正中。滿朝文武有進有退地各退到一旁, 這才有膽抬起眼眸, 凝視著那一眾小隊兵馬, 為首的叱羅燾器宇軒昂地走了進來,來到蕭飛鴻腳下,抱拳躬身。
「回稟太后,衢州城已經洗劫一空, 北明那邊暫時沒有任何抵抗能力。而衢州城毀於一旦,已經對長江以南的地區起到了壓制的作用。」叱羅燾看了看蕭飛鴻有些複雜的神情, 便立刻道,「長江以南最近的地區是臨安, 臨安那邊的守衛大概是不敢動兵一毫。」
原以為蕭飛鴻會將自己大肆表揚一番, 還可能並列自己的兄長們——叱羅彥和叱羅谷, 然而叱羅燾卻迎接到的是一碗燒的火熱的沸水。滾燙的液體直直地撲灑在他布滿刀痕的臉上, 熱到叱羅燾剎那間原本癒合的刀痕一下子就裂開,鮮血滿目瘡痍。
「真是夠給你臉了!」蕭飛鴻罵的很是難聽,她掀開衣袍, 亦步亦趨地走下高台,腳步逼近叱羅燾,她指著叱羅燾,憤懣地道,「讓去討衢州城只是給予北明一個壓制,而不是讓你們把衢州城屠戮一番——日後厥緇若是步入中原,你讓中原百姓如何想?」
叱羅燾不解為何蕭飛鴻會那麼生氣,只好小聲嘟囔道:「又不是沒給北明一個壓制......」
見狀,蕭飛鴻微蹙眉頭,她憂心忡忡地說:「民,水為之。君,舟為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蕭飛鴻嘆了口氣,眉頭緊皺,「你的兄長沒教你每攻略一塊城池,定要善待裡面的百姓嗎?」
叱羅燾失落地垂下頭,他跪在地上,雙手蹂躪著下面鋪墊著的金絲綢所做的地毯。和那些周遭百官一樣,同樣都不敢抬頭看立在自己眼前的蕭飛鴻。
「本來我不想這麼快就和北明宣戰的。」
蕭飛鴻沒有在管仍舊跪在地上,沉默不語的叱羅燾,而是兀自地走過腳下一級級長梯。走到長梯的頂部,抬腳再度登上高台,她一聲令下,滿朝文武皆都從四周重新聚集到大明殿的中央,跪著的沒有一人,站著的全部都是。
她從案台上握住閃著光亮的金樽,從酒器中倒了一盅酒,倒進了金樽之中。金樽的樽口處很快被醇香的酒水沾滿。她一腳踏在案台上,抬手舉起金樽,仰天大口而下,一口悶進。
喝完時,蕭飛鴻抬起衣袖擦了一下嘴。而後,她撩起眼皮,低頭看著那些文武百官,戲謔地笑了。
站直身體,大聲道:「眼下,三日之期就要到了。明日,若是漠北都護府還未給厥緇一則告令,那麼厥緇將會對北明正式宣戰。」
自古發生戰爭,兩方交戰時,為了給予對方尊敬,定要在開戰前有宣戰一說。有了宣戰的前車之鑑,戰爭才是正規的戰爭。若沒有宣戰,則被視為偷襲。偷襲之戰,乃是小人之心齷齪者之有之。
然而,蕭飛鴻身為北明最為年輕的一代太后,兒子年幼暫未長大,朝政還是由蕭飛鴻只手搭理。她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自小時候,便耳濡目染儒家德禮法之美常,治國理政自然沾染了不少儒家風采。
所以,身為掌權者,蕭飛鴻給予弱小的北明一個應有的尊重。
此話一出,蕭飛鴻便開始排兵部署。她先是讓侍衛從兵器庫拿出厥緇和北明的兩張疆域地圖,鋪展開在滿朝文武百官面前。
「作戰當有謀略。」蕭飛鴻反覆對比兩張疆域圖,而後用硃砂筆,在地圖上畫了四個圈。
四個圈分別是漠北一帶、滄州一帶、晏都一帶、長江南岸。
「四個地方若是只挑一個地方逐個攻破,不知成敗。當然成敗後說,只是會耽誤不少時間。」蕭飛鴻分別指著漠北一帶、滄州一帶、晏都一帶和長江南岸,又說,「如果將厥緇大軍分成四個不同的組別,以局部推拉整體,便是個好方法。如果一個地我們厥緇攻不破,那其他地方總會有弱點,能讓厥緇攻破。」
她繼續道:「就拿漠北一帶和滄州一帶舉例子。漠北對於厥緇來說至關重要,可是滄州更是。首先,滄州和漠北都是北明與厥緇的交界處,若是這兩個地方攻破,哪怕只攻破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的人自然會直線東去,直逼晏都。而滄州一帶若是需要幫助,可從漠北的大軍中再抽出一列長隊,前去滄州輔助。一個對滄州外攻陷,一個對滄州內攻陷,兩面夾擊,而後繞過山地,再度直逼晏都。」
蕭飛鴻又將手指指向「長江南岸」,她淡淡地道:「晏都一旦攻破,長江以北便不攻自破。剩下的疆域,便是長江以南。而臨安、揚州身為比鄰大運河,乃是水路樞紐,自古以來,便福澤天下。再將這厥緇兵馬一分為二,一隊從大運河南下,一隊橫渡長江,一個主要福澤百姓,一個主要攻破臨安。最後兩隊會和,再度攻長江以南的其他地區。」
這個作戰思路固然是對的,只是為何蕭飛鴻不讓厥緇武將統領進行戰略部署,一是因為蕭飛鴻蓄謀已久,她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規劃著名併吞中原的計劃。二是因為蕭飛鴻怕厥緇武將太過心軟,又或是會像叱羅燾一樣,以武力征服數個城池,卻不知道是否該恩澤或是安慰城池內的百姓萬千。
而後,蕭飛鴻負手而立:「各位,可還有任何問題,當可提議。」
滿朝南官和北官皆都默聲。只見沒有任何異議,蕭飛鴻便高手一揮,命令侍衛,道:「若是明日陳自寒還未將漠北一帶的諸多城池盡數讓給厥緇,那我們到時候下戰書也不遲。」
*
翌日一早,天還未亮。這一天,已經到了和蕭飛鴻約定的第三日。這三日內,他承受著苦苦煎熬,並沒有將這等事情告訴都護府內的任何人,而是每日對府軍進行訓練,比之前以往都更加的高難度和高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