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只道:「好好待五公主吧。」
沈陵川眉心一跳。
「我會爭取……活到她把孩子生下,替你們圓了這個謊。」
她自己動手調轉輪椅的方向,語氣輕鬆隨意道,好似在說著這世間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阿落……」
「你打的不就是這個主意嗎?至於是不是男孩兒……沈陵川,你會有辦法的,不是嗎?」
秦姝落回眸看著他,溫婉一笑。
「秦姝落,你的心好狠。」
如此聰慧,卻又如此絕情,不給人半點回頭的機會,當初的蕭洵是如此,他亦是如此。
秦姝落挑眉,究竟是誰心狠,怎麼她如此配合他們,叫所有人都得償所願,最後還落得一個心狠的惡名呢?
她不再猶疑,抬了抬手,碧書走過來,就要推著輪椅離開。
可身後伴著風聲,卻聽他道:「你知道的,我一直傾慕你。」
「呵。」
碧書推著她的輪椅,咕嚕咕嚕地離開了。
身影消失在了林間,獨留沈陵川在山間吹風。
*
又是一年冬天。
那是秦姝落在荊山度過的第二個冬天。
她臥在榻上,面容灰白憔悴至極,身體已然油盡燈枯,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了。
聽碧書說蕭沁生了個男孩兒,對外道是太子妃誕下麟兒。
秦姝落扯了扯嘴角,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那孩子此後會是荊山名正言順的正統,而荊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籌碼。
而這孩子算在她名下,又留著蕭家人的血,還是沈陵川的親生子,就算是滴血驗親又如何,誰能看得出來,況且,沈陵川會護他周全。
一舉三得,皆大歡喜。
秦姝落含笑道:「今天是個好日子。」
是死亡,也是新生。
窗外大雪紛飛,碧書聞言,也說:「是啊,外頭的梅花都開了,紅彤彤的一片,好看極了。」
秦姝落笑笑,又嘆息道:「可惜了,還是沒等到芙蓉花開的時節。扶我出去看看吧。」
「是。」
那年春天,她在院前種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可惜了,未能看見芙蓉花盛開的時候。
她坐在空蕩蕩的大雪屋檐之下,倚靠在長廊上的美人靠上,靜看著園中風景。
如今她是仇人也沒有了,親人也沒了,身邊只剩下碧書了。
天空中雪花飄飄揚揚,園中梅花鮮紅盛開,似是故人來。
秦姝落眼中模糊,卻怎麼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
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後實在是覺得累了,便緩緩閉上眼,於當夜溘然長逝。
死前,未有一言。
*
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太子妃落難產,於當晚薨。
聽聞當夜,荊山上遍開紅梅花,紅彤彤的一大片,美得甚是驚艷。
皇孫交由皇姑五公主蕭沁撫養,暫代母親一職,當朝攝政,稱為姑母皇太后。沈陵川升太傅一職,共同協理朝事。
自此,荊山開啟了德正中興的時代。
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第126章
大結局——「小女姓秦,名喚姝落,取靜女其姝,光明磊落之意。」
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實權, 荊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攜手合作,雖是一分為二,但各取所需, 按說該是圓滿的結局。
可偏偏不知何時,盛京城裡傳出消息, 道太孫並非蕭洵遺脈,而是沈陵川為了穩住荊山正統的地位, 狸貓換太子, 弄來的野孩子。
皇嗣有疑此等大事, 豈容有誤。
是以盛京頭一回如此強硬,不惜大兵壓境也要驗明正身, 四公主更是放出話來,絕不允許有任何人以任何緣由混淆皇嗣,玷污皇兄血脈, 對不起蕭家的列祖列宗。
如今兩地以葳蕤山為界, 局勢劍拔弩張, 一觸即發。
故而不少人都在議論此事。
南城也不例外。
南城的一家酒肆里, 屋內吵得熱火朝天, 歌舞作伴,處處喧囂。
「我就說那盛京的兩位主兒絕對不可能輕易看著荊山接過正統的。」一個長著絡腮鬍的大漢一拍桌子大喊道,「要真叫荊山站穩了腳跟, 往後這周邊小國朝拜到底以哪邊為尊可就真不好說了!」
他身側的一個身量瘦小的婦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 容貌清秀,微笑著喝道:「小聲點兒!」
大漢捂著胳膊, 嘶著氣, 討饒道:「是是是,娘子, 我錯了!!我錯了!!」
他對面一瘦猴樣的男子嗤道:「這可不一定,萬一那太孫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遺脈,盛京兩位是聽了奸人讒言,屆時恐怕就不好收場了。」
「……」
酒肆之內,這般言論比比皆是。
若是旁的地兒斷不敢這般放肆地議論朝事,可偏偏此地是南城。
南城雖歸盛京掌管,但因著是平南王妃的故地,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著,有他老人家坐鎮,不論是盛京還是荊山無一處敢對此地動手,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還終日人心惶惶,擔憂戰亂四起,無處逃災,這兒卻仍舊一片和樂融融。
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際,外頭還有不少祭祀雜耍的隊伍,顯得好不熱鬧。
酒肆最邊上的方桌旁,坐著一個身穿白衣的女子,頭戴一頂帷帽,身形纖瘦,一瞧便是美人胚子。
窗邊微風乍起,吹起帷帽的下端,有好事者以為能窺見真容,卻不想只瞧見了精緻的下頜線和唇邊一顆若隱若現的淺痣,依舊叫人難以忘懷。
她身側一容貌清麗的女子柔聲道:「姑娘,您說沈大人會和他們開戰嗎?」
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淺啜一口,「荊山初建,必定比不過盛京兵強馬壯,沈陵川不會跟他們硬碰硬的,只不過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馬的最好時機,恐怕接下來他的日子不會好過了。」
碧書若有似無地點點頭,而後笑道,「這樣也好,想來如今沈大人忙著呢,便再也無暇顧忌您的事兒了。」
聞言,秦姝落輕道:「那是我死了。」
她放下酒杯,晲了碧書一眼,嗤笑一聲,「我若不死,你且看呢。」
「他這輩子都寢食難安。」秦姝落淡笑道。
她抬眸,淡淡地看向外頭祭祀點燃的火燭,南城多水系,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是以不少人在河邊放燈燒紙祈福。
當初姑姑送來的假死藥,她原是轉手送給了平南王妃,想成全她的心愿,讓她金蟬脫殼離了盛京城,可是後來平南王妃還是薨逝了。
原以為此事已了,不想那日趙如春又將藥以百日之祭的名義還了回來,也是那時起,她便想好了從此要徹底離開那片虎狼窩。
幸得袁春落相助,佐以湯藥確實是展現了油盡燈枯之相,後又在蕭沁誕下子嗣之際,服下假死藥,如此趁著新舊交替、事務繁忙,沈陵川無暇兼顧之時,她這才得以徹底脫身。
離開的那天,秦姝落的心很平靜。
她的親人愛人皆是亡故,權勢本非她所願,再待下去,她和沈陵川之間必有一死,屆時荊山大亂,盛京得勢,她也未必會有好下場。
更何況,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今的荊山,蕭沁和沈陵川雖各有算計,但還是利益一致,尚能穩住局面。
也算是對荊山的百姓有個交代。
不過南城雖是安穩地,卻也不宜久待。
秦姝落來這兒也只是想看看,宋鈺曾經守護過的地方和許姨惦記了半輩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種模樣,她看著窗外熱鬧的場景,如今看過了,也就沒有遺憾了。
「碧書,我們走吧。」秦姝落輕聲呢喃道。
碧書撓頭,「姑娘,咱們不去許家看看了嗎?趙小姐還在南城沒回去呢。」
聽人說,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給平南王妃守墓,大有再也不準備歸京的架勢。
秦姝落扯了扯嘴角,笑道:「不見了,你探聽到她們過得好,我便如意了。」
碧書哦了一聲,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卻又好像能理解,大抵是近鄉情切,倘若真的見了便捨不得走了吧。
許家宅院。
後宅一偏僻的小院子裡,有一口小小的池塘,裡面種滿了荷花,這會兒還沒到盛夏,花還未開起來,只能瞧見漂亮的錦鯉在半大的圓圓荷葉下游來游去。
廊下,擺放著一張躺椅。
躺椅上睡著一個髮絲灰白的婦人,她額角已然布滿了細紋,卻依然能窺見年輕時姣好的容貌。眉眼間儘是平和良善,早沒了當初的愁苦。
屋內走出一個年輕的女子,她拿著披風蓋在婦人身上,蹲下身,溫聲道:「母親,外頭涼,要不回屋裡睡吧。」
婦人緩緩睜開眼,愣怔了片刻才道:「天又涼了啊。」
趙如春頷首,「待天熱些,我為您在亭中搭個葡萄架子,做個鞦韆吧,到時候便好納涼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沈陵川眉心一跳。
「我會爭取……活到她把孩子生下,替你們圓了這個謊。」
她自己動手調轉輪椅的方向,語氣輕鬆隨意道,好似在說著這世間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阿落……」
「你打的不就是這個主意嗎?至於是不是男孩兒……沈陵川,你會有辦法的,不是嗎?」
秦姝落回眸看著他,溫婉一笑。
「秦姝落,你的心好狠。」
如此聰慧,卻又如此絕情,不給人半點回頭的機會,當初的蕭洵是如此,他亦是如此。
秦姝落挑眉,究竟是誰心狠,怎麼她如此配合他們,叫所有人都得償所願,最後還落得一個心狠的惡名呢?
她不再猶疑,抬了抬手,碧書走過來,就要推著輪椅離開。
可身後伴著風聲,卻聽他道:「你知道的,我一直傾慕你。」
「呵。」
碧書推著她的輪椅,咕嚕咕嚕地離開了。
身影消失在了林間,獨留沈陵川在山間吹風。
*
又是一年冬天。
那是秦姝落在荊山度過的第二個冬天。
她臥在榻上,面容灰白憔悴至極,身體已然油盡燈枯,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了。
聽碧書說蕭沁生了個男孩兒,對外道是太子妃誕下麟兒。
秦姝落扯了扯嘴角,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那孩子此後會是荊山名正言順的正統,而荊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籌碼。
而這孩子算在她名下,又留著蕭家人的血,還是沈陵川的親生子,就算是滴血驗親又如何,誰能看得出來,況且,沈陵川會護他周全。
一舉三得,皆大歡喜。
秦姝落含笑道:「今天是個好日子。」
是死亡,也是新生。
窗外大雪紛飛,碧書聞言,也說:「是啊,外頭的梅花都開了,紅彤彤的一片,好看極了。」
秦姝落笑笑,又嘆息道:「可惜了,還是沒等到芙蓉花開的時節。扶我出去看看吧。」
「是。」
那年春天,她在院前種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可惜了,未能看見芙蓉花盛開的時候。
她坐在空蕩蕩的大雪屋檐之下,倚靠在長廊上的美人靠上,靜看著園中風景。
如今她是仇人也沒有了,親人也沒了,身邊只剩下碧書了。
天空中雪花飄飄揚揚,園中梅花鮮紅盛開,似是故人來。
秦姝落眼中模糊,卻怎麼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
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後實在是覺得累了,便緩緩閉上眼,於當夜溘然長逝。
死前,未有一言。
*
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太子妃落難產,於當晚薨。
聽聞當夜,荊山上遍開紅梅花,紅彤彤的一大片,美得甚是驚艷。
皇孫交由皇姑五公主蕭沁撫養,暫代母親一職,當朝攝政,稱為姑母皇太后。沈陵川升太傅一職,共同協理朝事。
自此,荊山開啟了德正中興的時代。
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第126章
大結局——「小女姓秦,名喚姝落,取靜女其姝,光明磊落之意。」
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實權, 荊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攜手合作,雖是一分為二,但各取所需, 按說該是圓滿的結局。
可偏偏不知何時,盛京城裡傳出消息, 道太孫並非蕭洵遺脈,而是沈陵川為了穩住荊山正統的地位, 狸貓換太子, 弄來的野孩子。
皇嗣有疑此等大事, 豈容有誤。
是以盛京頭一回如此強硬,不惜大兵壓境也要驗明正身, 四公主更是放出話來,絕不允許有任何人以任何緣由混淆皇嗣,玷污皇兄血脈, 對不起蕭家的列祖列宗。
如今兩地以葳蕤山為界, 局勢劍拔弩張, 一觸即發。
故而不少人都在議論此事。
南城也不例外。
南城的一家酒肆里, 屋內吵得熱火朝天, 歌舞作伴,處處喧囂。
「我就說那盛京的兩位主兒絕對不可能輕易看著荊山接過正統的。」一個長著絡腮鬍的大漢一拍桌子大喊道,「要真叫荊山站穩了腳跟, 往後這周邊小國朝拜到底以哪邊為尊可就真不好說了!」
他身側的一個身量瘦小的婦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 容貌清秀,微笑著喝道:「小聲點兒!」
大漢捂著胳膊, 嘶著氣, 討饒道:「是是是,娘子, 我錯了!!我錯了!!」
他對面一瘦猴樣的男子嗤道:「這可不一定,萬一那太孫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遺脈,盛京兩位是聽了奸人讒言,屆時恐怕就不好收場了。」
「……」
酒肆之內,這般言論比比皆是。
若是旁的地兒斷不敢這般放肆地議論朝事,可偏偏此地是南城。
南城雖歸盛京掌管,但因著是平南王妃的故地,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著,有他老人家坐鎮,不論是盛京還是荊山無一處敢對此地動手,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還終日人心惶惶,擔憂戰亂四起,無處逃災,這兒卻仍舊一片和樂融融。
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際,外頭還有不少祭祀雜耍的隊伍,顯得好不熱鬧。
酒肆最邊上的方桌旁,坐著一個身穿白衣的女子,頭戴一頂帷帽,身形纖瘦,一瞧便是美人胚子。
窗邊微風乍起,吹起帷帽的下端,有好事者以為能窺見真容,卻不想只瞧見了精緻的下頜線和唇邊一顆若隱若現的淺痣,依舊叫人難以忘懷。
她身側一容貌清麗的女子柔聲道:「姑娘,您說沈大人會和他們開戰嗎?」
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淺啜一口,「荊山初建,必定比不過盛京兵強馬壯,沈陵川不會跟他們硬碰硬的,只不過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馬的最好時機,恐怕接下來他的日子不會好過了。」
碧書若有似無地點點頭,而後笑道,「這樣也好,想來如今沈大人忙著呢,便再也無暇顧忌您的事兒了。」
聞言,秦姝落輕道:「那是我死了。」
她放下酒杯,晲了碧書一眼,嗤笑一聲,「我若不死,你且看呢。」
「他這輩子都寢食難安。」秦姝落淡笑道。
她抬眸,淡淡地看向外頭祭祀點燃的火燭,南城多水系,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是以不少人在河邊放燈燒紙祈福。
當初姑姑送來的假死藥,她原是轉手送給了平南王妃,想成全她的心愿,讓她金蟬脫殼離了盛京城,可是後來平南王妃還是薨逝了。
原以為此事已了,不想那日趙如春又將藥以百日之祭的名義還了回來,也是那時起,她便想好了從此要徹底離開那片虎狼窩。
幸得袁春落相助,佐以湯藥確實是展現了油盡燈枯之相,後又在蕭沁誕下子嗣之際,服下假死藥,如此趁著新舊交替、事務繁忙,沈陵川無暇兼顧之時,她這才得以徹底脫身。
離開的那天,秦姝落的心很平靜。
她的親人愛人皆是亡故,權勢本非她所願,再待下去,她和沈陵川之間必有一死,屆時荊山大亂,盛京得勢,她也未必會有好下場。
更何況,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今的荊山,蕭沁和沈陵川雖各有算計,但還是利益一致,尚能穩住局面。
也算是對荊山的百姓有個交代。
不過南城雖是安穩地,卻也不宜久待。
秦姝落來這兒也只是想看看,宋鈺曾經守護過的地方和許姨惦記了半輩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種模樣,她看著窗外熱鬧的場景,如今看過了,也就沒有遺憾了。
「碧書,我們走吧。」秦姝落輕聲呢喃道。
碧書撓頭,「姑娘,咱們不去許家看看了嗎?趙小姐還在南城沒回去呢。」
聽人說,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給平南王妃守墓,大有再也不準備歸京的架勢。
秦姝落扯了扯嘴角,笑道:「不見了,你探聽到她們過得好,我便如意了。」
碧書哦了一聲,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卻又好像能理解,大抵是近鄉情切,倘若真的見了便捨不得走了吧。
許家宅院。
後宅一偏僻的小院子裡,有一口小小的池塘,裡面種滿了荷花,這會兒還沒到盛夏,花還未開起來,只能瞧見漂亮的錦鯉在半大的圓圓荷葉下游來游去。
廊下,擺放著一張躺椅。
躺椅上睡著一個髮絲灰白的婦人,她額角已然布滿了細紋,卻依然能窺見年輕時姣好的容貌。眉眼間儘是平和良善,早沒了當初的愁苦。
屋內走出一個年輕的女子,她拿著披風蓋在婦人身上,蹲下身,溫聲道:「母親,外頭涼,要不回屋裡睡吧。」
婦人緩緩睜開眼,愣怔了片刻才道:「天又涼了啊。」
趙如春頷首,「待天熱些,我為您在亭中搭個葡萄架子,做個鞦韆吧,到時候便好納涼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