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李掌教:「奴婢差人去查錢莊的東家,但那東家不過一平民百姓,因為讀書無望,乾脆棄良籍入了商戶,因此查到錢莊,我們的線索便斷了。」
慶願淡淡道:「那錢莊最近來往通信的人可有查到?」
區區一個錢莊和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絕不可能在區區幾個月的時間就迅速鋪開這麼大的攤子,揚州地處繁華,想當初慶願在其中經營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算計了去。
李掌教點頭:「已經查過了,沒有任何蹊蹺,依我看,得我去一趟揚州了。」
慶願眉頭一皺:「也不是什麼天大的禍事,何需用你親自動手?九江戰亂,離揚州卻也不遠。」
李掌教卻覺著這染坊一事不甚簡單,苦口婆心道:「殿下,我等基業當屬揚州為重,倘若不揪出背後之人,豈不是任虎作患。」
此話言之有理,慶願倚著頭,手裡盤著玉核桃,最終才點頭:「辦完春日宴再走。」
九江戰亂,要看看朝中大臣們的態度如何。
李掌教應了聲。
慶願又問起季明敘的事情。
當初九江行賄案一事阿命步步緊逼,後來季明敘被皇帝派往九江制衡阿命,二人向來是死敵,慶願為求生機,特意去給季明敘送了封合作信,以期借他之手剷除阿命,卻不料籌碼不夠,沒有打動他。
後來戰亂四起,季明敘沒了聲響,待回京後又作鬧出與阿命不死不休的動靜。
慶願:「想當初他與當今太子交好,誰也沒想到這份輔臣之情成了他的保命符。」
吳江寧雖通透,但早年也還是個混不吝不務正業的主兒,如今成為儲君,皇帝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替他物色心腹,物色來物色去,這心腹竟
然是季明敘來當。
李掌教:「最近季世子一直在府上養傷,太子去看過一次,但是探聽不到二人說了什麼。」
慶願:「繼續盯著他,後日春日宴,記得給他遞封帖子。」
李掌教低聲試探:「阿命那邊......公主府好像又有動靜了。」
婦人坐起身,凝眉問:「怎麼回事?」
九江行賄案折在阿命手中,但是皇帝一直沒動靜,這段時間弄得慶願心裡七上八下,不知到底如何應對。
就連柴桂,當初舉證九江礦監司文太原三人受冤入獄的老頭兒,現下也查不出蹤跡。
阿命在這其中的推力可見一斑。
李掌教:「她府上的那些僕人從九江回了一部分,林府事發後,卻不知他們為何隱忍不動。」
慶願:「阿命不在,他們這些下人自是不敢隨意處置這件事,按照計劃行事,對他們不要手軟。」
「是。」
正說著,院子裡有近身伺候的丫鬟從後門的方向匆匆趕過來。
慶願見狀,神色一淡,捏著玉核桃的手緊了緊,良久,才起身打扮。
李掌教狀似不經意道:「近些日子,徐閣老來得時越來越勤了。」
慶願諷刺一笑:「九江戰亂,他心中歡喜得很。」
屋內一靜,主僕沒有再言語。
...
與此同時,九江周邊戰勢如火如荼。
阿命自衛縣奪下王若中大軍的人手後,攜三軍於啟程的第二日到達撫州,撫州城內盡數是劉浮山的親信。
兩軍對壘,互相搏殺。
當夜子時,阿命率隊自撫州城後方空虛突襲,連斬敵方數名將領後大勝而歸。
天明時,成功奪下撫州城。
青天白日,消息傳回利州陣前,公華茂、王若中等人皆戰死,且死於月賊之手,衛縣、撫州城連番失受,消息一出,劉浮山砸碎了手裡的碗。
此時劉術率隊的三千精騎撲了個空,只得轉道返回利州。
當夜,劉浮山挪動大軍趕往撫州城。
這番聲勢經由斥候傳回撫州城。
天色尚未黑沉,阿命坐在屋中,看著行軍布陣所用的沙盤和地圖,她叫來元嬰。
「什麼時候能與你們首領松托通信?」
阿命問道。
元嬰撓撓後腦勺,「我們苗人通信不用馬兒,我們自己有文字,經常用飛鴿傳訊,要想聯繫上松托大哥,必須派人前往畢節附近的村落,那裡有我們自己人訓練的信鴿。」
阿命抬頭看向她,叫人判斷不出心中所想,語氣淡淡:「從撫州城派馬兒前去畢節需要至少八日,從村落傳信給松托需要多長時間?」
元嬰估算著時間,一歪頭:「一日便能傳到。」
也就是說,傳信保守上是十天來算。
阿命估量著這十日,眉頭微微皺起。
元嬰見狀連忙問:「怎麼了?出了什麼事情嗎?」
阿命搖搖頭,讓她磨墨,自己要寫一封信給松托,同時讓元嬰翻譯成苗人的文字。
元嬰:「我記得你會苗文呀,為什麼不自己寫呢?」
阿命斜睨著她:「你覺得我寫更有信服力,還是你親筆寫更有信服力。」
苗人處境堪憂,當下這種亂局,阿命一人言語,只會給松托是她逼元嬰就範的錯覺。
一封魏文,一封元文,一封苗文,如此才能解其疑慮。
元嬰自知愚鈍,連忙閉上嘴,看阿命的魏文,自己翻譯成苗文,阿命瞥了一眼她的譯文,扶額片刻,最終不發一言。
屋內沉靜半晌,守門的親衛就敲門通傳道:「將軍!斥候來報——」
「念!」
阿命立時直起身,皺眉道。
「敵軍以劉浮山為首,陣勢浩大,觀其規模橫亘兩萬人,後勤輜重在後方,如今距我撫州還有百里,約莫一天後到達撫州城。」
這傳信的斥候孤身在劉浮山敵軍周圍潛伏,卻不料中途被發現,是險中又險才逃回撫州城,現下傷了一條胳膊,被抬下去治傷了。
阿命聞此,眉頭皺得更緊,叫人賞那名斥候十金。
江陰閣等人聞訊趕來,有些驚慌:「月帥,此番應如何?」
撫州城中他們人手不過一萬,對上敵軍勝算不足六成。
阿命見元嬰寫完信,不動聲色將信封放在抽屜里,隨後讓元嬰去操練兵員。
伊奇得知斥候來信,慢江陰閣、齊看山等人一步入書房。
齊看山、風林和張觀三人對視一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憑心而論,劉浮山是他們的老東家,他們也的確對朝廷失望至極,可如今三人被俘,立場轉換,卻又不想對劉浮山下死手。
阿命叫眾人坐下說,眸光銳利,直接看向齊看山:「齊將軍,如今我等皆是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如今大軍當前,兵臨城下,爾等有何謀略應對?」
齊看山脊背僵硬。
他緩緩捋順鬍子:「早年我等投靠劉浮山,其手下將士皆是昔年為抵抗韃靼和樓蘭的舊部,撫州城乃九江要塞,當初劉浮山被朝廷任命鎮守撫州,任期五年,這五年他已經對九江和周遭州縣的地勢了如指掌,若我等運用地形地勢迎敵,他親自指戰,只怕會輕易看穿我等。」
阿命沉思:「齊將軍的意思是,地勢情理我等未必能勝出劉浮山。」
齊看山點點頭。
毛有光忽然起身,向阿命請示道:「月帥,依老夫之見,不如效仿風關道一役,末將願意親自帶隊,包抄敵軍後方輜重,從中干擾劉浮山等人的行軍速度,一旦利州及冀州的援軍到達,我等就有迴轉之勢。」
阿命讓他坐下。
隨後安撫道:「毛將軍奪勝之心迫切,在座各位都知曉,但當下之要務應相處具體的策略,毛將軍雖神勇異常,但是敵方兩萬人,其先鋒部隊就至少三千,劉浮山知曉我等在風關道的策略,難保不會對輜重嚴防死守,更何況,這次沒有地利,貿然前去,只怕會2落入敵軍的圈套。」
江陰閣點點頭:「月帥言之有理,但是毛將軍與我若前後呼應,奪取敵軍後方輜重,未必不是良策。」
阿命卻說:「不急,明日有雨,他們的行軍速度會慢上許多。」
眾人一愣,這才想起阿命的本事來。
這時候親衛洪衙匆忙來報:「元帥——利州來信——」
利州的都督府自從接到皇帝的旨意後,就在思索到底派誰支援,但皇命難違,他們只得匆忙調兵。
利州城兵員不多,總不過五萬,當下正與劉浮山兩軍對壘,只擠了八千人趕往撫州城。
眾人聽利州來信,都豎起耳朵。
阿命揮手道:「呈上過目——」
洪衙將信封遞到上首。
阿命拆開後一目十行,半天后,眉頭皺起,伊奇低聲提醒:「將軍——」
阿命心想,真是個蠢皇帝,蠢將領,蠢到臨頭的大魏。
她將信紙闔上,遞給伊奇,示意後者翻閱。
伊奇愣住,接來查看,但面色卻難堪下來。
阿命又道:「遞給其他幾位將軍過目。」
在座的各位,甚至齊看山諸位都輪番看了一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慶願淡淡道:「那錢莊最近來往通信的人可有查到?」
區區一個錢莊和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絕不可能在區區幾個月的時間就迅速鋪開這麼大的攤子,揚州地處繁華,想當初慶願在其中經營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算計了去。
李掌教點頭:「已經查過了,沒有任何蹊蹺,依我看,得我去一趟揚州了。」
慶願眉頭一皺:「也不是什麼天大的禍事,何需用你親自動手?九江戰亂,離揚州卻也不遠。」
李掌教卻覺著這染坊一事不甚簡單,苦口婆心道:「殿下,我等基業當屬揚州為重,倘若不揪出背後之人,豈不是任虎作患。」
此話言之有理,慶願倚著頭,手裡盤著玉核桃,最終才點頭:「辦完春日宴再走。」
九江戰亂,要看看朝中大臣們的態度如何。
李掌教應了聲。
慶願又問起季明敘的事情。
當初九江行賄案一事阿命步步緊逼,後來季明敘被皇帝派往九江制衡阿命,二人向來是死敵,慶願為求生機,特意去給季明敘送了封合作信,以期借他之手剷除阿命,卻不料籌碼不夠,沒有打動他。
後來戰亂四起,季明敘沒了聲響,待回京後又作鬧出與阿命不死不休的動靜。
慶願:「想當初他與當今太子交好,誰也沒想到這份輔臣之情成了他的保命符。」
吳江寧雖通透,但早年也還是個混不吝不務正業的主兒,如今成為儲君,皇帝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替他物色心腹,物色來物色去,這心腹竟
然是季明敘來當。
李掌教:「最近季世子一直在府上養傷,太子去看過一次,但是探聽不到二人說了什麼。」
慶願:「繼續盯著他,後日春日宴,記得給他遞封帖子。」
李掌教低聲試探:「阿命那邊......公主府好像又有動靜了。」
婦人坐起身,凝眉問:「怎麼回事?」
九江行賄案折在阿命手中,但是皇帝一直沒動靜,這段時間弄得慶願心裡七上八下,不知到底如何應對。
就連柴桂,當初舉證九江礦監司文太原三人受冤入獄的老頭兒,現下也查不出蹤跡。
阿命在這其中的推力可見一斑。
李掌教:「她府上的那些僕人從九江回了一部分,林府事發後,卻不知他們為何隱忍不動。」
慶願:「阿命不在,他們這些下人自是不敢隨意處置這件事,按照計劃行事,對他們不要手軟。」
「是。」
正說著,院子裡有近身伺候的丫鬟從後門的方向匆匆趕過來。
慶願見狀,神色一淡,捏著玉核桃的手緊了緊,良久,才起身打扮。
李掌教狀似不經意道:「近些日子,徐閣老來得時越來越勤了。」
慶願諷刺一笑:「九江戰亂,他心中歡喜得很。」
屋內一靜,主僕沒有再言語。
...
與此同時,九江周邊戰勢如火如荼。
阿命自衛縣奪下王若中大軍的人手後,攜三軍於啟程的第二日到達撫州,撫州城內盡數是劉浮山的親信。
兩軍對壘,互相搏殺。
當夜子時,阿命率隊自撫州城後方空虛突襲,連斬敵方數名將領後大勝而歸。
天明時,成功奪下撫州城。
青天白日,消息傳回利州陣前,公華茂、王若中等人皆戰死,且死於月賊之手,衛縣、撫州城連番失受,消息一出,劉浮山砸碎了手裡的碗。
此時劉術率隊的三千精騎撲了個空,只得轉道返回利州。
當夜,劉浮山挪動大軍趕往撫州城。
這番聲勢經由斥候傳回撫州城。
天色尚未黑沉,阿命坐在屋中,看著行軍布陣所用的沙盤和地圖,她叫來元嬰。
「什麼時候能與你們首領松托通信?」
阿命問道。
元嬰撓撓後腦勺,「我們苗人通信不用馬兒,我們自己有文字,經常用飛鴿傳訊,要想聯繫上松托大哥,必須派人前往畢節附近的村落,那裡有我們自己人訓練的信鴿。」
阿命抬頭看向她,叫人判斷不出心中所想,語氣淡淡:「從撫州城派馬兒前去畢節需要至少八日,從村落傳信給松托需要多長時間?」
元嬰估算著時間,一歪頭:「一日便能傳到。」
也就是說,傳信保守上是十天來算。
阿命估量著這十日,眉頭微微皺起。
元嬰見狀連忙問:「怎麼了?出了什麼事情嗎?」
阿命搖搖頭,讓她磨墨,自己要寫一封信給松托,同時讓元嬰翻譯成苗人的文字。
元嬰:「我記得你會苗文呀,為什麼不自己寫呢?」
阿命斜睨著她:「你覺得我寫更有信服力,還是你親筆寫更有信服力。」
苗人處境堪憂,當下這種亂局,阿命一人言語,只會給松托是她逼元嬰就範的錯覺。
一封魏文,一封元文,一封苗文,如此才能解其疑慮。
元嬰自知愚鈍,連忙閉上嘴,看阿命的魏文,自己翻譯成苗文,阿命瞥了一眼她的譯文,扶額片刻,最終不發一言。
屋內沉靜半晌,守門的親衛就敲門通傳道:「將軍!斥候來報——」
「念!」
阿命立時直起身,皺眉道。
「敵軍以劉浮山為首,陣勢浩大,觀其規模橫亘兩萬人,後勤輜重在後方,如今距我撫州還有百里,約莫一天後到達撫州城。」
這傳信的斥候孤身在劉浮山敵軍周圍潛伏,卻不料中途被發現,是險中又險才逃回撫州城,現下傷了一條胳膊,被抬下去治傷了。
阿命聞此,眉頭皺得更緊,叫人賞那名斥候十金。
江陰閣等人聞訊趕來,有些驚慌:「月帥,此番應如何?」
撫州城中他們人手不過一萬,對上敵軍勝算不足六成。
阿命見元嬰寫完信,不動聲色將信封放在抽屜里,隨後讓元嬰去操練兵員。
伊奇得知斥候來信,慢江陰閣、齊看山等人一步入書房。
齊看山、風林和張觀三人對視一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憑心而論,劉浮山是他們的老東家,他們也的確對朝廷失望至極,可如今三人被俘,立場轉換,卻又不想對劉浮山下死手。
阿命叫眾人坐下說,眸光銳利,直接看向齊看山:「齊將軍,如今我等皆是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如今大軍當前,兵臨城下,爾等有何謀略應對?」
齊看山脊背僵硬。
他緩緩捋順鬍子:「早年我等投靠劉浮山,其手下將士皆是昔年為抵抗韃靼和樓蘭的舊部,撫州城乃九江要塞,當初劉浮山被朝廷任命鎮守撫州,任期五年,這五年他已經對九江和周遭州縣的地勢了如指掌,若我等運用地形地勢迎敵,他親自指戰,只怕會輕易看穿我等。」
阿命沉思:「齊將軍的意思是,地勢情理我等未必能勝出劉浮山。」
齊看山點點頭。
毛有光忽然起身,向阿命請示道:「月帥,依老夫之見,不如效仿風關道一役,末將願意親自帶隊,包抄敵軍後方輜重,從中干擾劉浮山等人的行軍速度,一旦利州及冀州的援軍到達,我等就有迴轉之勢。」
阿命讓他坐下。
隨後安撫道:「毛將軍奪勝之心迫切,在座各位都知曉,但當下之要務應相處具體的策略,毛將軍雖神勇異常,但是敵方兩萬人,其先鋒部隊就至少三千,劉浮山知曉我等在風關道的策略,難保不會對輜重嚴防死守,更何況,這次沒有地利,貿然前去,只怕會2落入敵軍的圈套。」
江陰閣點點頭:「月帥言之有理,但是毛將軍與我若前後呼應,奪取敵軍後方輜重,未必不是良策。」
阿命卻說:「不急,明日有雨,他們的行軍速度會慢上許多。」
眾人一愣,這才想起阿命的本事來。
這時候親衛洪衙匆忙來報:「元帥——利州來信——」
利州的都督府自從接到皇帝的旨意後,就在思索到底派誰支援,但皇命難違,他們只得匆忙調兵。
利州城兵員不多,總不過五萬,當下正與劉浮山兩軍對壘,只擠了八千人趕往撫州城。
眾人聽利州來信,都豎起耳朵。
阿命揮手道:「呈上過目——」
洪衙將信封遞到上首。
阿命拆開後一目十行,半天后,眉頭皺起,伊奇低聲提醒:「將軍——」
阿命心想,真是個蠢皇帝,蠢將領,蠢到臨頭的大魏。
她將信紙闔上,遞給伊奇,示意後者翻閱。
伊奇愣住,接來查看,但面色卻難堪下來。
阿命又道:「遞給其他幾位將軍過目。」
在座的各位,甚至齊看山諸位都輪番看了一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