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趙祈蹲下身子,動作輕柔地從褚淳賢手中接過紙錢,看著火盆中跳躍的火苗,目光帶著一絲緬懷,緩緩說道:「我已完成你的心愿。這天下,如今已重歸太平,那些曾傷害過你的人,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你放心,往後的日子,我會守好大周。」說著,她將手中的紙錢一張張放入火盆。
待到紙錢燒盡,火盆中只剩幾縷青煙裊裊升騰,似是故人最後的眷戀。
趙祈緩緩起身,伸出雙手,輕輕扶住褚淳賢的胳膊,動作極為輕柔,隨後,她半蹲下身,纖細的手指在褚淳賢的小腿處輕輕拍打著,緩解那因久蹲而產生的酥麻感。
趙祈一邊敲著,一邊開口說道:「我今日已在朝上提及,我欲封你為後,旨意一下,禮部便會著手辦理相關事宜了。」
「至於後宮那幾位,沈檀和謝儀眉,她們父族謀逆。雖救駕有功,可也不能逃脫懲戒。我已褫奪她們的妃子封號,改派她們去禮部各司其職了。」
「至於姜娥,她同我說,想要去遊歷祖國大好河山,將世間男男女女的情思都繪於紙上。她的才情不應被這四方宮牆所束縛,我也同意了。」
趙祈就這樣在褚淳賢耳邊絮絮叨叨地說著,將後宮的人事安排,事無巨細地一一傾訴。
褚淳賢靜靜地聽著,她的目光從未從趙祈身上移開。
在這一刻,天地間仿佛只剩下她們二人,褚淳賢心中眼中只有面前這人,她願傾盡所有去守護的人。
南滇大戰徹底塵埃落定。
京中的封賞自然不會落下。
鄭宓被封為「輔國大將軍」,除了賞賜金銀財寶外,皇帝還特意恩賜府邸一座,且選址鄰近宮內。
這般安排,任誰都能看出皇帝對鄭宓毫不掩飾的偏愛。
徐岩鄂則獲封「一品鎮國公」,皇帝原本有意讓他執掌玄機營。
徐岩鄂卻在深思熟慮後,自願卸下兵權。
他心裡清楚,如今自己位高權重,已然處於風口浪尖。大女兒在朝中是陛下極為倚重的得力幹將,任職戶部尚書,手握財政大權。二女兒更是被太后一眼相中,許配給未來的恆郡王,成為皇家貴眷。
在這般情形下,若自己手中還緊握著兵權,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遭人猜忌。
屆時,恐怕連睡覺都難以安穩,即便皇帝當下並未有收拾他的打算,可保不齊日後也會因忌憚而生嫌隙。
倒不如主動交上兵權,為兩個女兒的錦繡前程築牢根基。
徐岩鄂老當益壯,朝中可用的武將本就稀缺,趙祈又怎會輕易讓這樣一員大將退居二線?
趙祈即刻傳旨,將徐岩鄂宣至宮內。
待徐岩鄂踏入殿內,趙祈面色一沉,言辭犀利地斥責道:「你拒了掌管玄機營的差事,朕倍感心痛。將軍可知這是為何?」
徐岩鄂抬眼望向這位年輕已有足夠氣魄的帝王,心中雖有些忐忑,但仍微微欠身,恭敬地回應道:「老臣不知。」
「先前你為了大周,奔赴戰場,浴血廝殺,毫無怨言。可如今,不過是得了短暫的太平,你便開始權衡利弊,揣測朕的心思了。」趙祈目光直直地盯著徐岩鄂,話語中滿是失望與責備。
徐岩鄂心中一驚,忙跪地請罪:「臣……不敢。」
「不敢?朕讓你掌管玄機營,你是不是暗自揣測,朕是有意讓你和鄭宓互相制衡?」趙祈的聲音在殿內迴蕩,直擊徐岩鄂的內心。
徐岩鄂聞言,雙目盡顯震驚之色。
自己心中這的想法,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即便是自己最親近的女兒,也未曾吐露半分,可陛下究竟是如何知曉的?
一時間,他只覺冷汗從脊背滲出,浸濕了衣衫。
趙祈見他這般反應,心中已然明了,自己的猜測沒錯。
她微微嘆了口氣,放緩了語氣,語重心長地說道:「將軍好糊塗啊。大周如今的局勢,兵多將少,這一點將軍不是不知。朕讓你統領玄機營,實則是希望你能為朕擇取優秀的將才。大周的江山穩固,離不開你們這些忠勇之士,更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將軍可莫要辜負了朕的一番苦心啊。」
徐岩鄂聽聞趙祈此言,先是重重地磕了個頭,而後緩緩抬起頭,面上滿是愧色,聲音帶著幾分沙啞:「陛下聖明,臣有罪。臣目光短淺,只想著一己安危與女兒前程,竟錯揣了陛下的宏圖大略。陛下委臣以掌管玄機營的重任,本是對臣莫大的信任,可臣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臣願聽從陛下安排,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往後,臣必全心投入到為玄機營擇取良才之事中,若有半點懈怠,甘願受陛下嚴懲。」
言罷,他再次俯身伏地,久久不起。
趙祈想得極為通透,自己能穩坐這帝位,鄭宓功不可沒。
倘若鄭宓當真生出半點謀逆之心,以其在軍中的威望與實力,自己這帝位怕是早就搖搖欲墜。所以,燕君燁臨終前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在她與鄭宓之間絕無可能上演。
鄭宓於她而言,不僅是得力臂膀,更是生死與共的摯友,血濃於水的至親,這份情誼與信任,在她心中堅如磐石。
再看徐岩鄂,他是徐玟的父親,她如今重用徐玟。
徐岩鄂可以一時失去權勢,可長久歇下來,不再過問朝事,難免會讓徐岩鄂心生怨懟。
他征戰半生,為大周立下赫赫戰功,驟然被擱置一旁,心中落差可想而知。
一旦父女之間因此產生嫌隙,便極有可能被有心人察覺,進而利用這一矛盾,在朝堂上興風作浪,攪亂好不容易才穩定下來的朝局。
當下,還是讓徐岩鄂先掌管玄機營,專注於為朝廷擇選良將為好。
徐岩鄂在軍中摸爬滾打多年,經驗豐富,眼光獨到,定能為大周挖掘出不少可造之材。
待再過幾年,朝中局勢徹底安穩下來,各方勢力趨於平衡,屆時再安排徐岩鄂去做些更適合他頤養天年的事情,如此一來,既能顧全徐岩鄂的顏面與感受,又能維護朝堂的和諧穩定,實在是一舉兩得之策。
第124章
月色如水,靜靜地灑落在御花園的亭台上。
趙祈與褚淳賢並肩而立,她微微側頭,目光溫柔地凝視著褚淳賢,輕聲說道:「你若是嚮往宮外自由,我可放你離開。宮外天地廣闊,你能隨心所欲,去看遍山川湖海,嘗盡世間煙火。可一旦你選擇留下,往後可要同我在這紅牆裡頭度過餘生了。我不想你被困於此,心生遺憾。」
褚淳賢緩緩轉過身,面對著趙祈,眼中只有堅定與眷戀,她說道:「這四方宮牆雖看似困住了人的腳步,卻困不住我的心。在這宮裡,我們能一同看日出日落,一同經歷朝堂風雲,這般相伴的時光,於我而言,勝過宮外的萬千繁華。我又何必離宮去尋那所謂的自由呢?此生此世,我只想與你長相廝守。」
趙祈緊緊握緊了她的手,月色輕柔地勾勒出褚淳賢的側影,她眉眼間的堅定,好似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
坤和四年正月十九,這一日,京城熱鬧非凡。
宮內宮外人頭攢動,眾人都在期待著儀式的開啟。
司禮監高亢的聲音響起:皇后冊封大典,開始!
一時間,鼓樂齊鳴。
趙祈身著繡滿金龍、彰顯帝王威嚴的明黃龍袍,從龍椅上起身,親自走下台階,迎接褚淳賢。
她伸出手,溫柔地牽起褚淳賢的手,二人掌心相貼,並肩走到殿中。
齊明薇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愛妃褚氏,溫婉賢良,端莊淑德,心懷天下,與朕同心同德。今朕以天下社稷為重,冊立褚氏為皇后,掌管後宮諸事,母儀天下。望皇后能輔佐朕躬,共理朝政,福澤萬民。欽此!」
褚淳賢雙手接過鳳印那一刻,眼中閃著淚意,她望著趙祈,自此以後,便真要與眼前這人生死相依了,無論前路如何,都將緊緊相隨,不離不棄。
冊封皇后之事,本就應是與民同慶的盛事。
為彰顯皇家恩澤,朝廷早早頒布恩詔,決定減免百姓三年賦稅,這一舉措,讓百姓的日子也有了盼頭。
朝廷還會給農民分發糧食種子,確保他們的春耕順利進行。
消息一經傳出,各地縣衙門前排起了長隊,百姓們眼中滿是感激,口中不停地讚頌著皇恩浩蕩。
坤和四年三月,柳絮紛飛如雪,輔國將軍府門前卻鋪著比雪更盛的紅毯。
這是鄭宓與滇凝漪的成婚之日。
滇凝漪家在南滇,山高水長,路途迢迢。
褚淳賢念及她遠嫁異地,孤苦無依,特命她從宮內出嫁,給予了她極高的禮遇。
內務府連日來忙碌不停,籌備了百來箱嫁妝。浩浩蕩蕩的送嫁隊伍,一路敲鑼打鼓,將這些嫁妝送到了輔國將軍府內。
滇凝漪身披鳳冠霞帔,在宮人的簇擁下登上花轎,從西華門緩緩而出。她掀起蓋頭一角,見宮牆琉璃瓦上積雪未消,而自己鬢邊的瑪瑙墜子卻映著南疆的驕陽。
待到紙錢燒盡,火盆中只剩幾縷青煙裊裊升騰,似是故人最後的眷戀。
趙祈緩緩起身,伸出雙手,輕輕扶住褚淳賢的胳膊,動作極為輕柔,隨後,她半蹲下身,纖細的手指在褚淳賢的小腿處輕輕拍打著,緩解那因久蹲而產生的酥麻感。
趙祈一邊敲著,一邊開口說道:「我今日已在朝上提及,我欲封你為後,旨意一下,禮部便會著手辦理相關事宜了。」
「至於後宮那幾位,沈檀和謝儀眉,她們父族謀逆。雖救駕有功,可也不能逃脫懲戒。我已褫奪她們的妃子封號,改派她們去禮部各司其職了。」
「至於姜娥,她同我說,想要去遊歷祖國大好河山,將世間男男女女的情思都繪於紙上。她的才情不應被這四方宮牆所束縛,我也同意了。」
趙祈就這樣在褚淳賢耳邊絮絮叨叨地說著,將後宮的人事安排,事無巨細地一一傾訴。
褚淳賢靜靜地聽著,她的目光從未從趙祈身上移開。
在這一刻,天地間仿佛只剩下她們二人,褚淳賢心中眼中只有面前這人,她願傾盡所有去守護的人。
南滇大戰徹底塵埃落定。
京中的封賞自然不會落下。
鄭宓被封為「輔國大將軍」,除了賞賜金銀財寶外,皇帝還特意恩賜府邸一座,且選址鄰近宮內。
這般安排,任誰都能看出皇帝對鄭宓毫不掩飾的偏愛。
徐岩鄂則獲封「一品鎮國公」,皇帝原本有意讓他執掌玄機營。
徐岩鄂卻在深思熟慮後,自願卸下兵權。
他心裡清楚,如今自己位高權重,已然處於風口浪尖。大女兒在朝中是陛下極為倚重的得力幹將,任職戶部尚書,手握財政大權。二女兒更是被太后一眼相中,許配給未來的恆郡王,成為皇家貴眷。
在這般情形下,若自己手中還緊握著兵權,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遭人猜忌。
屆時,恐怕連睡覺都難以安穩,即便皇帝當下並未有收拾他的打算,可保不齊日後也會因忌憚而生嫌隙。
倒不如主動交上兵權,為兩個女兒的錦繡前程築牢根基。
徐岩鄂老當益壯,朝中可用的武將本就稀缺,趙祈又怎會輕易讓這樣一員大將退居二線?
趙祈即刻傳旨,將徐岩鄂宣至宮內。
待徐岩鄂踏入殿內,趙祈面色一沉,言辭犀利地斥責道:「你拒了掌管玄機營的差事,朕倍感心痛。將軍可知這是為何?」
徐岩鄂抬眼望向這位年輕已有足夠氣魄的帝王,心中雖有些忐忑,但仍微微欠身,恭敬地回應道:「老臣不知。」
「先前你為了大周,奔赴戰場,浴血廝殺,毫無怨言。可如今,不過是得了短暫的太平,你便開始權衡利弊,揣測朕的心思了。」趙祈目光直直地盯著徐岩鄂,話語中滿是失望與責備。
徐岩鄂心中一驚,忙跪地請罪:「臣……不敢。」
「不敢?朕讓你掌管玄機營,你是不是暗自揣測,朕是有意讓你和鄭宓互相制衡?」趙祈的聲音在殿內迴蕩,直擊徐岩鄂的內心。
徐岩鄂聞言,雙目盡顯震驚之色。
自己心中這的想法,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即便是自己最親近的女兒,也未曾吐露半分,可陛下究竟是如何知曉的?
一時間,他只覺冷汗從脊背滲出,浸濕了衣衫。
趙祈見他這般反應,心中已然明了,自己的猜測沒錯。
她微微嘆了口氣,放緩了語氣,語重心長地說道:「將軍好糊塗啊。大周如今的局勢,兵多將少,這一點將軍不是不知。朕讓你統領玄機營,實則是希望你能為朕擇取優秀的將才。大周的江山穩固,離不開你們這些忠勇之士,更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將軍可莫要辜負了朕的一番苦心啊。」
徐岩鄂聽聞趙祈此言,先是重重地磕了個頭,而後緩緩抬起頭,面上滿是愧色,聲音帶著幾分沙啞:「陛下聖明,臣有罪。臣目光短淺,只想著一己安危與女兒前程,竟錯揣了陛下的宏圖大略。陛下委臣以掌管玄機營的重任,本是對臣莫大的信任,可臣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臣願聽從陛下安排,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往後,臣必全心投入到為玄機營擇取良才之事中,若有半點懈怠,甘願受陛下嚴懲。」
言罷,他再次俯身伏地,久久不起。
趙祈想得極為通透,自己能穩坐這帝位,鄭宓功不可沒。
倘若鄭宓當真生出半點謀逆之心,以其在軍中的威望與實力,自己這帝位怕是早就搖搖欲墜。所以,燕君燁臨終前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在她與鄭宓之間絕無可能上演。
鄭宓於她而言,不僅是得力臂膀,更是生死與共的摯友,血濃於水的至親,這份情誼與信任,在她心中堅如磐石。
再看徐岩鄂,他是徐玟的父親,她如今重用徐玟。
徐岩鄂可以一時失去權勢,可長久歇下來,不再過問朝事,難免會讓徐岩鄂心生怨懟。
他征戰半生,為大周立下赫赫戰功,驟然被擱置一旁,心中落差可想而知。
一旦父女之間因此產生嫌隙,便極有可能被有心人察覺,進而利用這一矛盾,在朝堂上興風作浪,攪亂好不容易才穩定下來的朝局。
當下,還是讓徐岩鄂先掌管玄機營,專注於為朝廷擇選良將為好。
徐岩鄂在軍中摸爬滾打多年,經驗豐富,眼光獨到,定能為大周挖掘出不少可造之材。
待再過幾年,朝中局勢徹底安穩下來,各方勢力趨於平衡,屆時再安排徐岩鄂去做些更適合他頤養天年的事情,如此一來,既能顧全徐岩鄂的顏面與感受,又能維護朝堂的和諧穩定,實在是一舉兩得之策。
第124章
月色如水,靜靜地灑落在御花園的亭台上。
趙祈與褚淳賢並肩而立,她微微側頭,目光溫柔地凝視著褚淳賢,輕聲說道:「你若是嚮往宮外自由,我可放你離開。宮外天地廣闊,你能隨心所欲,去看遍山川湖海,嘗盡世間煙火。可一旦你選擇留下,往後可要同我在這紅牆裡頭度過餘生了。我不想你被困於此,心生遺憾。」
褚淳賢緩緩轉過身,面對著趙祈,眼中只有堅定與眷戀,她說道:「這四方宮牆雖看似困住了人的腳步,卻困不住我的心。在這宮裡,我們能一同看日出日落,一同經歷朝堂風雲,這般相伴的時光,於我而言,勝過宮外的萬千繁華。我又何必離宮去尋那所謂的自由呢?此生此世,我只想與你長相廝守。」
趙祈緊緊握緊了她的手,月色輕柔地勾勒出褚淳賢的側影,她眉眼間的堅定,好似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
坤和四年正月十九,這一日,京城熱鬧非凡。
宮內宮外人頭攢動,眾人都在期待著儀式的開啟。
司禮監高亢的聲音響起:皇后冊封大典,開始!
一時間,鼓樂齊鳴。
趙祈身著繡滿金龍、彰顯帝王威嚴的明黃龍袍,從龍椅上起身,親自走下台階,迎接褚淳賢。
她伸出手,溫柔地牽起褚淳賢的手,二人掌心相貼,並肩走到殿中。
齊明薇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之愛妃褚氏,溫婉賢良,端莊淑德,心懷天下,與朕同心同德。今朕以天下社稷為重,冊立褚氏為皇后,掌管後宮諸事,母儀天下。望皇后能輔佐朕躬,共理朝政,福澤萬民。欽此!」
褚淳賢雙手接過鳳印那一刻,眼中閃著淚意,她望著趙祈,自此以後,便真要與眼前這人生死相依了,無論前路如何,都將緊緊相隨,不離不棄。
冊封皇后之事,本就應是與民同慶的盛事。
為彰顯皇家恩澤,朝廷早早頒布恩詔,決定減免百姓三年賦稅,這一舉措,讓百姓的日子也有了盼頭。
朝廷還會給農民分發糧食種子,確保他們的春耕順利進行。
消息一經傳出,各地縣衙門前排起了長隊,百姓們眼中滿是感激,口中不停地讚頌著皇恩浩蕩。
坤和四年三月,柳絮紛飛如雪,輔國將軍府門前卻鋪著比雪更盛的紅毯。
這是鄭宓與滇凝漪的成婚之日。
滇凝漪家在南滇,山高水長,路途迢迢。
褚淳賢念及她遠嫁異地,孤苦無依,特命她從宮內出嫁,給予了她極高的禮遇。
內務府連日來忙碌不停,籌備了百來箱嫁妝。浩浩蕩蕩的送嫁隊伍,一路敲鑼打鼓,將這些嫁妝送到了輔國將軍府內。
滇凝漪身披鳳冠霞帔,在宮人的簇擁下登上花轎,從西華門緩緩而出。她掀起蓋頭一角,見宮牆琉璃瓦上積雪未消,而自己鬢邊的瑪瑙墜子卻映著南疆的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