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這還不算,他們還殘酷地批鬥了他的家人。紀平瀾的父親被槍斃,罪名就一條:因為他是地主,大哥在批鬥中被打死,二哥帶著大哥的兩個孩子連夜出逃,從此不知所蹤,四弟據說跟著藍黨撤到了台灣,如今也不知是死是活,這個姐姐更是被迫與原來的丈夫離婚,嫁給了這個成分比較好的傷殘退役老紅軍,才得保平安。
紀平瀾無言以對,他本想著給姐姐一筆錢,但是姐姐死活不肯收,她已經被嚇壞了,深怕一旦被人發現她還有點余錢,就會再度遭到迫害。
臨走時姐姐哭著對他說:「蓮生吶,你趕緊走吧,走得遠遠的,能不回來就再也別回來了,這兒已經沒有家了。」
說到這裡,紀平瀾停了下來,現在他的臉上已經沒有了當時的暴怒,有的只是木然和茫然:「我不明白,父親雖然從小對我不太好,但他並不是什麼惡人,他對鄉里人一直都還算厚道,常給有困難的人家借糧或者免租,他有什麼罪?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替他說話,反而那些受過幫助的人都還落井下石。」
紀平瀾對家人並沒有多麼深重的感情,就像家人對他一樣,他也明白人總是會死的,可他難以接受這樣的一種結果。
在這件事上何玉銘也無法安慰他,只能握著他的手,靜靜地看著他。
紀平瀾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繼續講述他在國內的經歷。
就在同一天,他還在老家的集市親眼見到了一場批鬥大會,挨批鬥的是幾個他不認識的人,聽說是鎮上的老師。
他親見領導批鬥的人怎樣鼓動起人們的情緒,激發出人們的仇恨,人們又是怎樣的狂熱和群情激奮,就仿佛台上的不是幾個原本備受尊敬的老師,而是燒了他們房子殺了他們全家的仇人一般。
而這幾個人被批鬥的原因,只是寫了幾篇批判紅黨不良作風的文章,就如同以前他們肆意發文批判藍黨的官僚腐朽一樣——他們想必是罵習慣了。
紀平瀾有種不好的預感,趕緊找人一打聽,才知道他最尊敬的先生果然也被揪出來批鬥過了,那個耿直的老人,都已經那麼大年紀了,還被戴著高帽掛牌遊街。老先生回到家就氣得一病不起,沒幾日就身故了。
紀平瀾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家鄉,他無法再在故土找到半點慰藉,看到的只有那些令他不可名狀和難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是哪個山頭的強盜占了他的家園,殺了他的家人,他可以去找強盜報仇,如果是日本鬼子踐踏他的故土,屠戮他的故人,他也可以去討伐日軍,可是如果造成這一切的並不是少數的、具體的對象,而是平民大眾本身呢,他又能怎麼辦?
連李亦亭也沒有想到紀平瀾的探親之旅居然會這樣收場,他試圖寬慰紀平瀾,說這只是少數現象,改革大潮下個別的犧牲總是難免的,他應該放眼大局。只是他的言語聽起來已經蒼白無力到恐怕連他自己都說服不了了。
紀平瀾沒有跟這個老同學爭辯,因為他看出來了,李亦亭早就不是當年的皮猴子,說白了人家其實就是來監視他的。
他現在不論到哪裡都在一張無形的大網之中被監視著,儘管他從來沒有傷害過紅黨紅軍半根毛,他過去的所作所為也都是在抗日救國,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他是不是昔日的抗戰英雄已經無關緊要了,那些偶爾暴露出的監視者看他的眼神,就跟看一個漢奸沒有什麼兩樣。
故土還保留著過去的樣子,但卻已經物是人非,完全成了另一個他不能理解的樣子。
李亦亭仍希望紀平瀾能回國,並且幫忙勸說何教官也回國效力,紀平瀾假裝答應了,因為如果不答應的話,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離開中國。
「他信了?」何玉銘問。
「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沒有他的擔保我都上不了出國的船,也許他是真的信了,也許他只是想要放我一條生路。」紀平瀾嘆了口氣,從言談中他不是沒有感覺到,李亦亭其實清楚紅黨的作風,並且還深深地認同紅黨的觀點和作法。
「為什麼會這樣呢?」紀平瀾現在的臉上已經看不到什麼悲傷和憤怒的表情,他與其說是在提問,倒不如說是一句無能為力者在絕望下的自言自語。
何玉銘仍是分析道:「事情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你看起來不合理,只是因為你們所站的角度不一樣。這場改革對你來說,是你的家人無故被殺害,家產被掠奪,就跟被土匪搶了一樣,你當然會痛恨。但是對那些分得你家土地和房子的人來說,別人苦難終究是別人的,他們得到了本來沒有的利益,所以多數人都會發自內心地支持那個給他們帶來利益的政黨,至於秩序和公道的缺失所帶來的惡果,並不是那麼快顯現的。紅黨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一來肅清了一切有能力與他們為敵的權貴勢力,二來迅速贏得了大部分窮苦平民的支持。對此國際上早就有個說法,叫做『多數人的暴\政』,只要五個中的四個人投票同意,就可以合法殺掉第五個人,分掉他的財產,就像納粹對猶太人做的那樣。他們就是那四個人,你就是那占少數的第五個。」
紀平瀾垂頭喪氣地輕聲說:「我從來沒有對國家的未來這麼絕望過,從來沒有,即使是抗戰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
「為什麼要絕望呢,一切總會好起來的。」何玉銘伸過手去要抱紀平瀾,紀平瀾便緊緊地將他鎖在懷裡,埋頭在他的肩膀上,長大後頭一次在別人面前哭了。
他不是哭號也不抽泣,只是死咬著牙關肆意地流淚,仿佛有無盡的傷心和委屈要在短短的時間裡宣洩出來。
一切的理想和信念終歸虛妄,他努力到最後終於一無所有,唯一剩下的只有懷中的這個可以觸碰的軀體,和這個軀體中永遠不可觸碰的靈魂。
他聽到何玉銘在他耳邊說:「在人類的社會裡,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都無法生存,人類中的絕大多數都是不好不壞的庸人,他們有時候做好事,有時候做壞事,有時候做了壞事還以為自己在做好事。他們多數都不太思考,只憑本能行動,很容易被人蒙蔽,但是你不必因此就對他們感到絕望,因為善良是人類不可抗拒的本能,一切的惡行與惡念都只能是少數的或暫時的。從古至今不論哪個民族什麼文化,崇尚善良的風氣一直都是主流,儘管有時候對善良的定義有所不同,方向卻是從來沒有變過的。或許也正是這種照顧別人,幫助別人,對別人的苦難感同身受的本能,才使得人類的祖先從競爭中存活下來繁衍至今。你應該感到幸運,我族爭鬥了幾萬年才明白的事情,對你們來說卻是與生俱來的。」
他不知道他的話紀平瀾聽明白了沒,總之紀平瀾哭了一陣子,就慢慢地平靜了下來。
何玉銘知道紀平瀾並不是一個羸弱的人,即使沒有安慰和勸解,他也會支撐下來的。或許他不會很快開朗起來,不過痛苦總會日漸淡化,傷痕也會被時間抹平,在何玉銘回到家之前,他就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的態度:過去的就過去吧,以後我要和你好好地過日子。
作者有話要說:最後一章的千把來字怎麼也定不好……於是決定先把倒數第二章放上來算啦……好吧,只有這裡的內容是真砍過的,因為原計劃小瀾在國內的經歷有2-3章要寫,但是真的到這裡的時候覺得這些東西太黑暗了,查史料的時候都到了看得我害怕的地步,寫之簡直就是自虐嘛=x=反正跟感情關係不大,大概交代一下發生什麼就好了喵~TvT
☆、大結局
紀平瀾睡夢中仿佛處在了水深火熱的批鬥大會現場,他屈辱地被人羈押在台上,人們在一條條地羅列出加諸給他的莫須有的罪狀。
在夢中他的憤怒、辯駁和掙扎都顯得無能為力,直到他掙扎著醒來,發現這只不過是個夢,他已經安然無恙地回到了美國,回到了何玉銘身邊,這讓他長舒了一口氣。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的何玉銘沒有像往常一樣,在他做噩夢的時候第一時間把他叫醒,而是穿著睡衣站在落地窗旁,靜靜地看著窗外太陽升起之前的清晨。
紀平瀾看了一會兒那個一動不動的背影,默默地爬起來從背後抱住了他。
何玉銘歪過頭,柔軟的頭髮蹭著紀平瀾的臉頰,紀平瀾的心也跟著一軟,不知為什麼突然就把那句以前一直說不出口的話說了出來。
「我愛你。」他說。
何玉銘慢慢地吐出了一口氣,笑了笑:「我也是。」
「……什麼?」紀平瀾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何玉銘便轉過身來看著他重複了一遍:「我也愛你。」
紀平瀾楞住了。
何玉銘有一個原則,就是從來不拿感情的事跟他開玩笑,所以在一起的這些年裡,這樣的話何玉銘一次都沒有對他說過。紀平瀾十分感激他這一點,如果不是何玉銘一向對他實話實說,讓紀平瀾成天面對著這麼一個口頭上說愛他,實際上卻一直表現出一些微妙的異常的情人,猜忌和疑神疑鬼遲早會把他逼瘋。
紀平瀾無言以對,他本想著給姐姐一筆錢,但是姐姐死活不肯收,她已經被嚇壞了,深怕一旦被人發現她還有點余錢,就會再度遭到迫害。
臨走時姐姐哭著對他說:「蓮生吶,你趕緊走吧,走得遠遠的,能不回來就再也別回來了,這兒已經沒有家了。」
說到這裡,紀平瀾停了下來,現在他的臉上已經沒有了當時的暴怒,有的只是木然和茫然:「我不明白,父親雖然從小對我不太好,但他並不是什麼惡人,他對鄉里人一直都還算厚道,常給有困難的人家借糧或者免租,他有什麼罪?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替他說話,反而那些受過幫助的人都還落井下石。」
紀平瀾對家人並沒有多麼深重的感情,就像家人對他一樣,他也明白人總是會死的,可他難以接受這樣的一種結果。
在這件事上何玉銘也無法安慰他,只能握著他的手,靜靜地看著他。
紀平瀾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繼續講述他在國內的經歷。
就在同一天,他還在老家的集市親眼見到了一場批鬥大會,挨批鬥的是幾個他不認識的人,聽說是鎮上的老師。
他親見領導批鬥的人怎樣鼓動起人們的情緒,激發出人們的仇恨,人們又是怎樣的狂熱和群情激奮,就仿佛台上的不是幾個原本備受尊敬的老師,而是燒了他們房子殺了他們全家的仇人一般。
而這幾個人被批鬥的原因,只是寫了幾篇批判紅黨不良作風的文章,就如同以前他們肆意發文批判藍黨的官僚腐朽一樣——他們想必是罵習慣了。
紀平瀾有種不好的預感,趕緊找人一打聽,才知道他最尊敬的先生果然也被揪出來批鬥過了,那個耿直的老人,都已經那麼大年紀了,還被戴著高帽掛牌遊街。老先生回到家就氣得一病不起,沒幾日就身故了。
紀平瀾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家鄉,他無法再在故土找到半點慰藉,看到的只有那些令他不可名狀和難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是哪個山頭的強盜占了他的家園,殺了他的家人,他可以去找強盜報仇,如果是日本鬼子踐踏他的故土,屠戮他的故人,他也可以去討伐日軍,可是如果造成這一切的並不是少數的、具體的對象,而是平民大眾本身呢,他又能怎麼辦?
連李亦亭也沒有想到紀平瀾的探親之旅居然會這樣收場,他試圖寬慰紀平瀾,說這只是少數現象,改革大潮下個別的犧牲總是難免的,他應該放眼大局。只是他的言語聽起來已經蒼白無力到恐怕連他自己都說服不了了。
紀平瀾沒有跟這個老同學爭辯,因為他看出來了,李亦亭早就不是當年的皮猴子,說白了人家其實就是來監視他的。
他現在不論到哪裡都在一張無形的大網之中被監視著,儘管他從來沒有傷害過紅黨紅軍半根毛,他過去的所作所為也都是在抗日救國,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他是不是昔日的抗戰英雄已經無關緊要了,那些偶爾暴露出的監視者看他的眼神,就跟看一個漢奸沒有什麼兩樣。
故土還保留著過去的樣子,但卻已經物是人非,完全成了另一個他不能理解的樣子。
李亦亭仍希望紀平瀾能回國,並且幫忙勸說何教官也回國效力,紀平瀾假裝答應了,因為如果不答應的話,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離開中國。
「他信了?」何玉銘問。
「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沒有他的擔保我都上不了出國的船,也許他是真的信了,也許他只是想要放我一條生路。」紀平瀾嘆了口氣,從言談中他不是沒有感覺到,李亦亭其實清楚紅黨的作風,並且還深深地認同紅黨的觀點和作法。
「為什麼會這樣呢?」紀平瀾現在的臉上已經看不到什麼悲傷和憤怒的表情,他與其說是在提問,倒不如說是一句無能為力者在絕望下的自言自語。
何玉銘仍是分析道:「事情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你看起來不合理,只是因為你們所站的角度不一樣。這場改革對你來說,是你的家人無故被殺害,家產被掠奪,就跟被土匪搶了一樣,你當然會痛恨。但是對那些分得你家土地和房子的人來說,別人苦難終究是別人的,他們得到了本來沒有的利益,所以多數人都會發自內心地支持那個給他們帶來利益的政黨,至於秩序和公道的缺失所帶來的惡果,並不是那麼快顯現的。紅黨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一來肅清了一切有能力與他們為敵的權貴勢力,二來迅速贏得了大部分窮苦平民的支持。對此國際上早就有個說法,叫做『多數人的暴\政』,只要五個中的四個人投票同意,就可以合法殺掉第五個人,分掉他的財產,就像納粹對猶太人做的那樣。他們就是那四個人,你就是那占少數的第五個。」
紀平瀾垂頭喪氣地輕聲說:「我從來沒有對國家的未來這麼絕望過,從來沒有,即使是抗戰最艱難的時候都沒有。」
「為什麼要絕望呢,一切總會好起來的。」何玉銘伸過手去要抱紀平瀾,紀平瀾便緊緊地將他鎖在懷裡,埋頭在他的肩膀上,長大後頭一次在別人面前哭了。
他不是哭號也不抽泣,只是死咬著牙關肆意地流淚,仿佛有無盡的傷心和委屈要在短短的時間裡宣洩出來。
一切的理想和信念終歸虛妄,他努力到最後終於一無所有,唯一剩下的只有懷中的這個可以觸碰的軀體,和這個軀體中永遠不可觸碰的靈魂。
他聽到何玉銘在他耳邊說:「在人類的社會裡,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都無法生存,人類中的絕大多數都是不好不壞的庸人,他們有時候做好事,有時候做壞事,有時候做了壞事還以為自己在做好事。他們多數都不太思考,只憑本能行動,很容易被人蒙蔽,但是你不必因此就對他們感到絕望,因為善良是人類不可抗拒的本能,一切的惡行與惡念都只能是少數的或暫時的。從古至今不論哪個民族什麼文化,崇尚善良的風氣一直都是主流,儘管有時候對善良的定義有所不同,方向卻是從來沒有變過的。或許也正是這種照顧別人,幫助別人,對別人的苦難感同身受的本能,才使得人類的祖先從競爭中存活下來繁衍至今。你應該感到幸運,我族爭鬥了幾萬年才明白的事情,對你們來說卻是與生俱來的。」
他不知道他的話紀平瀾聽明白了沒,總之紀平瀾哭了一陣子,就慢慢地平靜了下來。
何玉銘知道紀平瀾並不是一個羸弱的人,即使沒有安慰和勸解,他也會支撐下來的。或許他不會很快開朗起來,不過痛苦總會日漸淡化,傷痕也會被時間抹平,在何玉銘回到家之前,他就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的態度:過去的就過去吧,以後我要和你好好地過日子。
作者有話要說:最後一章的千把來字怎麼也定不好……於是決定先把倒數第二章放上來算啦……好吧,只有這裡的內容是真砍過的,因為原計劃小瀾在國內的經歷有2-3章要寫,但是真的到這裡的時候覺得這些東西太黑暗了,查史料的時候都到了看得我害怕的地步,寫之簡直就是自虐嘛=x=反正跟感情關係不大,大概交代一下發生什麼就好了喵~TvT
☆、大結局
紀平瀾睡夢中仿佛處在了水深火熱的批鬥大會現場,他屈辱地被人羈押在台上,人們在一條條地羅列出加諸給他的莫須有的罪狀。
在夢中他的憤怒、辯駁和掙扎都顯得無能為力,直到他掙扎著醒來,發現這只不過是個夢,他已經安然無恙地回到了美國,回到了何玉銘身邊,這讓他長舒了一口氣。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的何玉銘沒有像往常一樣,在他做噩夢的時候第一時間把他叫醒,而是穿著睡衣站在落地窗旁,靜靜地看著窗外太陽升起之前的清晨。
紀平瀾看了一會兒那個一動不動的背影,默默地爬起來從背後抱住了他。
何玉銘歪過頭,柔軟的頭髮蹭著紀平瀾的臉頰,紀平瀾的心也跟著一軟,不知為什麼突然就把那句以前一直說不出口的話說了出來。
「我愛你。」他說。
何玉銘慢慢地吐出了一口氣,笑了笑:「我也是。」
「……什麼?」紀平瀾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何玉銘便轉過身來看著他重複了一遍:「我也愛你。」
紀平瀾楞住了。
何玉銘有一個原則,就是從來不拿感情的事跟他開玩笑,所以在一起的這些年裡,這樣的話何玉銘一次都沒有對他說過。紀平瀾十分感激他這一點,如果不是何玉銘一向對他實話實說,讓紀平瀾成天面對著這麼一個口頭上說愛他,實際上卻一直表現出一些微妙的異常的情人,猜忌和疑神疑鬼遲早會把他逼瘋。